[var1]
一、白起
秦昭襄王虽然罢免和驱逐了以自己舅舅穰侯魏冉为首的朝中四贵,从母亲宣太后手中夺回了朝中大权,但军权却仍掌握在和魏冉关系不错的白起和国尉司马梗等人之手,对秦王来说只有把军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算真正执掌大权。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白起主张一鼓作气,秦王却在丞相范雎的建议下接受了韩、赵两国的割地求和,几个月后秦国再次攻赵,没有了白起的秦军却变得突然不会打仗了,几次铩羽而归,这更引起了秦昭襄王的不安和疑虑,与其说秦王听信范雎的谗言赐死白起,还不如说是秦王借此机会夺回军权更为合适。
[var1]
二、廉颇
赵悼襄王刚继位的时候,廉颇不仅是上将军还是假相,相当于军政大权一把抓,廉颇本人又有点桀骜,这样的情况放在任何朝代都会引起新君的忌惮,赵悼襄王刚一上来就解除了廉颇的军权虽然有点操之过急,但说到底还是为了从廉颇手中夺回军权。
[var1]
三、李牧
李牧的情况和廉颇有点类似,李牧麾下的赵边骑是赵国最精锐的部队,但长期屯驻代郡,李牧对赵边骑的影响力甚至在赵王迁之上,而且李牧和赵王在对赵边骑的使用上也存在分歧,赵王要求李牧率赵边骑回援邯郸被拒绝,再加上此前李牧支持的是赵王迁的哥哥公子嘉,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赵王迁会在郭开的谗言之下夺了李牧的兵权了。
[var1]
四、王翦
王翦灭楚动用了60万大军,秦国一大半兵力都在他手中,他的自污和急流勇退其实也和兵权有关,王翦是聪明人他深知长期执掌兵权对自己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所以灭楚之后他立马交出兵权,正因为王翦知进退他也由此成为战国四大名将结局最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