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其实吕不韦会饮鸩自尽的原因,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早已说明了一切,那就是忌惮。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前236年,在吕不韦被废去相国位,遣出京城,前往河南封地的第二年,各地诸侯国的宾客使者依然是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此时秦始皇眼见吕不韦都被贬了两年,他在各国依然还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顿时就觉得忌惮不已,他生怕吕不韦会借助齐楚魏等诸侯国的力量,来行反叛之事。
[var1]
于是,秦始皇为了彻底地消除吕不韦这股秦国内部最不稳定的因素,决意将其迁出封地河南,贬往蜀地,以此降低吕不韦的影响力,同时便于更好的控制住他,防止他叛乱。当然此时的秦始皇却是不想杀掉吕不韦,他还是顾念吕不韦为秦国做出的卓越贡献的,因此只是想将他贬往他处。
但是吕不韦却不是这么想的,他虽知道此时始皇帝不想杀他,可长期以往,始皇帝必会杀他的。毕竟他曾经也是一国之相,朝堂上的尔虞我诈,落井下石,秋后算账的事情,他自己也没有少做,吕不韦深知,只要自己还活着一天,始皇帝就不会彻底的饶过他,甚至最后还可能祸及家人。如此,吕不韦在接到始皇帝的书信后,他已然知道自己最终的结局会是如何,此时始皇帝却只是想将他迁往蜀地,但是不久的将来势必就会对他下死手。而到那时,恐怕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
[var1]
如此,吕不韦在接到书信后,他做出了他自己认为最正确的选择,就是用自己的自杀来换取全家的性命,而事实上吕不韦自杀的决定最终却是做对了,《史记.吕不韦列传》载:“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吕不韦的家人皆幸免,且也不用再迁往蜀地。
就谋略而言,吕不韦不仅谋得深、算得远,而且谋得全,算得广,当年一个“奇货可居”的奇策让他从一介商人最后一跃成为秦国相国,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var1]
但是如此聪明的吕不韦,却是实在的想要的太多,他想控制始皇帝,想控制秦国的军政大权,如此的吕不韦最终也被自己那填不满的权力欲望给害了,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然吕不韦还算是聪明,他没有妄图去螳臂当车,而是自己选择了自尽,这等做法,虽让他丢掉了性命,但却保全了自己的家族,这可比商鞅的结局好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