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权倾朝野,嬴政短短30字,看后为何自尽?

吕不韦权倾朝野,嬴政短短30字,看后为何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86 更新时间:2024/1/25 12:43:54

[var1]

吕不韦,战国末期著名商人,是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年轻时曾经在河南禹州地区经商。由于吕不韦天生慧眼,总能准确分辨出东西的好坏,所以经常低价囤货高价抛售,从中赚到不少钱,成为战国末期的知名富商。

精明的吕不韦不仅想做天下富商,同时也向拥有万人敬仰的将相,他在邯郸见到秦国质子异人,回家就对他父亲说了一段著名的话“稼穑十倍利,经商百倍利,破人之国者千万倍利”。

吕不韦以他经商的眼光认为嬴异人是“奇货可居”,这里不得不感叹吕不韦的眼光确实准确毒辣,谁也想不到邯郸街头落魄不堪的嬴异人会成为秦国将来的王。

[var1]

嬴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子,安国君的儿子,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嬴异人只是安国君众多儿子中毫无存在感的一位,他的母亲也只是地位不高的妾室。

秦赵之间经常开战,嬴异人在邯郸经常提心吊胆,说不定哪天赵王就将他的头颅取下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吕不韦的打点装潢下,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尤其是秦国昭襄王和安国君的视野。

吕不韦善于抓住人心,当时安国君是秦国太子,登基成为秦王是铁板钉钉的事,此时有一人心中焦虑,她就是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深受安国君宠爱,但可惜一直未能生下儿子,这就意味着将来安国君荣登秦王之位,华阳夫人将会成为秦国王后,但是那时秦国太子将不是华阳夫人的儿子,将来华阳夫人的处境让她充满危机感。

[var1]

吕不韦抓住华阳夫人的心理需求,果断买通华阳夫人周围的人,最重要的是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经过前期细密的准备,华阳夫人仔细权衡利弊之后,接受吕不韦提出的解决方案:认嬴异人为儿子。

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太子安国君登基成为秦王仅三天就去世了,之后嬴异人接棒成为秦王,史称秦庄襄王,而吕不韦也被任命为相国,封为文信侯,食邑十万户。

在秦庄襄王时期,吕不韦大展政治才能,文治武攻,样样精通。庄襄王临终去世前,将嬴政托付给吕不韦,辅助嬴政继续开拓大秦江山。

由于嬴政登基时只有13岁,所以秦国的朝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吕不韦手中,此时的嬴政只是吕不韦的傀儡。吕不韦在前朝处理完国事,经常到后宫与嬴政母亲赵姬鬼混,但吕不韦已经逐渐对曾经宠爱的小妾赵姬失去兴趣,他找到嫪毐作为自己的替身,日夜陪伴风流成性的赵太后。

[var1]

吕不韦非常享受现在掌控权力的感觉,他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是臣,嬴政是君。吕不韦开始在秦国朝堂安置自己的亲信,将臣子上奏秦王嬴政的奏章全部扣下来,朝堂之事都是吕不韦一人说了算。

吕不韦的独断专行让年纪渐长的嬴政感到不适,何况嬴政年少有为,眼光不凡。东出,是秦国自孝公以来历代秦王的目标,嬴政也是如此。

秦国这年粮食丰收,一切农事皆已就绪,又到了秦国最适合兵出函谷的时候,吕不韦命令蒙骜将军率兵攻打赵国和魏国。秦军将士已经离开函谷关,吕不韦才进宫面见嬴政,表示秦国是时候出兵了,嬴政心中气愤但仍然隐忍不发。

[var1]

在战国时期有“战国四公子”的说法,他们分别是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当时秦国赫然已是强国,但是竟然没有一位闻名列国的公子,吕不韦认为自己既是秦国丞相,又是秦王嬴政的“仲父”,最适合这个“公子”称号。

在战国时期,达官显贵喜欢养门士,战国四公子也是如此,因此吕不韦就招徕文人墨客作为自己的门客,这些门客享受丰厚的待遇,据说吕不韦有门客3000多人。

仅仅这样吕不韦认为还不足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他让门客将自己的见闻记录下来,要写出一部包罗古今万象的著作,取名为《吕氏春秋》。

吕不韦高调地将此书挂在秦国都城咸阳城头上,放出狂言说“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赠予千金奖励”,结果没有人能够改动其中任何一字。此时的吕不韦已经权势熏心,忘记自己是秦国臣子,吕不韦因书而名流千古,但也引来杀身之祸。

[var1]

得到赵太后宠爱的嫪毐不断得到封赏,被封为长信侯。嫪毐并不甘心只做太后的男宠,他还要再朝野上下培植自己的势力,并且在秦国的势力逐渐可以和吕不韦抗衡。

在赵姬为嫪毐生下两个儿子后,嫪毐和赵姬商量,在嬴政死后,让他们的儿子继承秦国王位。赵太后与嫪毐有私生子的事情被嬴政得知,嬴政早做防备。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举行加冠大典,在嫪毐动手叛乱之时,嬴政以雷霆之势迅速平定叛军,最后嫪毐被车裂,灭九族,嬴政生母赵姬也被软禁在宫殿之中。

嬴政一直隐忍,在平定嫪毐叛乱之后,趁机追究吕不韦举荐之责,杀掉吕不韦,但是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很多宾客为吕不韦说情,嬴政无奈最后只是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身份。

[var1]

后来,齐人茅焦上书嬴政劝其将母亲赵姬接回咸阳,嬴政听从意见,但在接回赵姬的同时,将吕不韦遣回河南的封地。

吕不韦的封地是周天子以前的领地,周天子领地后来被秦昭襄王接管,土地人口尽数归于秦国,这里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如果吕不韦能够安心在这养老也是极好的,显然吕不韦没实现。

吕不韦在自己的封地广交宾客,经常联络朝中大臣,各国的使者来到秦国也经常要来吕不韦的封地见过吕不韦,史书记载“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

吕不韦在封地的行为再次触怒秦王,现在嬴政已经是真正傲视天下的雄主,可惜吕不韦一直不懂得收敛自己。

[var1]

根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嬴政给吕不韦送去一封信,信中写道“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不是简单的三十个字,而是字字千钧。嬴政用这短短几句话,将吕不韦昔日的功劳消除地一干二净,让忘乎所以的吕不韦突然惊醒,嬴政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懂少年。

在《史记》中记载了吕不韦看到嬴政信件后的反应“自度稍侵,恐诛。”也就是说吕不韦已经清醒地看到是嬴政在一步步地夺回属于秦王的权利,他越界了,同时吕不韦害怕嬴政会诛杀自己,甚至对家族下狠手。

在明白这些之后,吕不韦选择饮下毒酒,以自己一人的生命保全家族的平安。

更多文章

  • 吕不韦收到嬴政一封信,内容仅有28字,他看完后为何就服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嬴政写给吕不韦的信,吕不韦最后与嬴政说的话,吕不韦给嬴政上的最后一课

    [var1] 其实吕不韦会饮鸩自尽的原因,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早已说明了一切,那就是忌惮。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前

  • 齐国公主在深宫中的“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联姻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作为姜太公的封国,齐国自始至终都以强盛的姿态,屹立在东方。而卫国处于齐国和晋国两个大国之间。周边还有郑国鲁国等强国环绕。要想在如此艰难的乱世中生存,就的找个靠山。于是卫国就瞄准了强盛的齐国,便派人去求婚。《诗经▪陈风▪衡门》就有“岂其取妻

  • 诸葛亮北伐为啥总缺粮?当年秦灭六国为何从来不缺粮?魏延:听我就不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延个人简介,魏延枪,诸葛亮为啥要杀魏延

    那么先有关中(秦)和先有巴蜀(诸葛)究竟有什么不同呢?[var1]司马在这里打一个比方,一个富人家的孩子和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同样的情况之下,谁会比较有上进心?一般而言,显然穷人家的孩子会更努力,因为他只有努力,才有希望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而富人家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太多努力,就会过着相当不错的生活

  • 商鞅虽死,而秦法不亡。回望历史,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法,奠基了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帝制。可同时,他又是史家最痛恨的人,他唯一留下的著作《商君书》,被列为千古第一禁书。他,便是商鞅。[var1]根据史料记载,秦国只是在秦穆公时代时期足够活跃。而自秦穆公死后,秦氏继承人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沦为“二流小国”。关于这个问题,

  • 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以楚王尸自救,与兵圣孙武齐名的吴起当真如此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世人皆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第一个成为吴起的那个“枯骨”便是他的妻子。曹操曾公开称:“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简单的16个字,几乎概括了吴起的品格。他本出身于富足之家,但是因为贪恋功名,以至于做出让世人诟病的几件事,实在让人唏嘘。吴起是个难得的全才,他通晓儒学、法学和兵法,无论是治

  • 刘邦手下一个军事天才,让韩信都嫉妒不已,可惜死在一口大鼎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刘邦手下有众多名臣宿将,其中以三个人最为著名,史称“汉三杰”。这三人是张良、韩信与萧何。用刘邦的话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va

  • 称霸战国百余年,却因为此人的目光短浅,导致国家沦为二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魏惠文王继位,国力强盛随着时间的流逝,魏国在变法之后也变得越来越强大。到了魏惠文王继位。此时的魏国已经到达了鼎盛时期,其他诸侯国都笼罩在魏国的强大之下。并且,魏惠文王任命庞涓为国家军队统帅,使得魏国军事实力大增,魏武卒更是摆在同时期中原国家面前的一座大山。[var1]目光短浅,毫无战略魏

  • 秦王朝的崛起之路:重用商鞅,收复河西,奠定统一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开始招贤纳士,为的就是自强不息。魏国的宗室后裔商鞅听到求贤令,西出函谷关,来到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先以帝道、王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再以霸道之术说孝公,孝公听后改变态度但没有重用商鞅。商鞅最后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

  • 他攻秦国破函谷关,使秦王低头谢罪,自己却声明不显后人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昭襄事迹,函谷关的简介,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var1]多次结盟攻打秦国。每当列国联合起来,即使秦国再怎么强大,一打六往往打不过,这种时候秦国只能收缩兵马退入函谷关。只要秦国一退入函谷关,凭借着险峻的地理位置,六国军队毫无办法,最后只能灰溜溜的回国。然后,当六国联盟解散之后,秦国就会东山再起再次东出祸害六国。自秦立国以来,函谷关的存在使得秦国

  • 孙膑和庞涓的师兄情义到底是如何破裂的?为什么要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作为和孙膑同窗的师弟庞涓,认为自己学有所成应该去外边闯荡一番成就自己的事业。因此便主动向自己的师父鬼谷子提出了这一想法,鬼谷先生知道庞涓的性格便没再挽留他,而是送了庞涓八个字“遇羊则荣,遇马则瘁”。[var1]就这样庞涓便出山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了。他来到了魏国,大大小小的帮助魏国赢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