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生的困顿 为何总能成就苏轼的另一番辉煌?|寻路东坡

人生的困顿 为何总能成就苏轼的另一番辉煌?|寻路东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712 更新时间:2024/2/7 9:06:35

“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于诸子,死则葬于海外。”——《与王敏仲书》

绍圣四年(1097年),农历七月初二,苏轼跨过琼州海峡,抵达了琼州府城,在此处停留十余日后,他辗转来到儋州,开长达三年的儋州岁月。

海南遇见的,是已到暮年的苏东坡。此时的他,经过了黄州、惠州的几番贬谪,更遭受了夫人、爱妾和幼子的先后离世,似乎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生活的困顿和精神上的痛苦,就如同琼州海峡翻涌的波浪,随时可将他吞噬殆尽。

可苏轼是何人?被贬黄州,他归来成“东坡居士”;再贬惠州,他自叹“不辞长作岭南人”;又到儋州,他也能“苦雨终风也解晴”。

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被越贬越偏,生活越来越苦,可每被贬一次,他对于人生的理解却越深一层。在海南之时,他的人生落魄到了最低处,悲剧性到达了最顶点,可在这“蛮荒之地”,他仍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让海南后人感恩铭记近千年。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会长李盛华

“在众人都认为苏轼会被凌辱、被毁灭之时,他反而更灿烂更辉煌。”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副会长李盛华说到,在苏轼居于儋州的窘迫时光中,仍能看到他超然的境界。

苏轼的“不变”

“岂与穷达俱存亡”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再次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携儿子苏过奔赴贬所。在行至梧州(今广西梧州)时,他写下一首《吾谪海南》。“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苏轼彼时虽前途茫然,未有归期,却流露出一种愿以他乡为故乡的豁达态度。

儋州东坡书院“东坡居士”塑像

贬谪儋州,不难看出朝廷是有置苏轼于死地之心。因为此处“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宋朝宽待文官,以不杀为仁,将苏轼流放到这荒蛮之地,已是降死一等的重刑了。可被放逐此地的苏轼,却活成了政敌想象不到的样子。他乐观豁达,劝学问道,又鼓励农耕,与当地的黎族百姓相处甚欢。

“都说人生有九重境界,而苏东坡在最高层。当我们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却能够‘一览众山小’。”李盛华说回到《吾谪海南》,其中的一句“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让他感受到了苏轼超然的人生境界。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孟子》里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为人在不得志之时,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而在得志显达时,要把善发扬光大。

“就是说当你飞黄腾达,干大事做大官了,要好好关心天下的大事;而你穷途末路了,修身养性读书,保全自己的德品。这应该就是中国人活着的最高境界了。可苏轼说,‘岂与穷达俱存亡’,无论飞黄腾达抑或走投无路,不管是高官厚禄还是平民百姓,都要关心天下,修炼内心。不存在两种活法,只有一种活法。”

苏轼表达了自己不因穷达而有变的思想,这种境界往往就超脱了许多人的概念。“所以他到儋州,尽管道尽途穷,但他依然坚强地、灿烂地、顽强地萌发着自己的信念。”

学会与怨气和解

“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桄榔庵遗址

桄榔庵,苏东坡谪居儋州时住了三年的处所。抵儋之时,苏家父子原本住在官府的房子里,后被上司逐出,东坡父子无室可居,处境十分凄凉。于是,在当地官民的帮助下,苏东坡在城南的桄榔林建房,并将茅屋命名为“桄榔庵”。

“我墙东北隅,张王维老谷。树先樗栎大,叶等桑柘沃。”在桄榔庵的岁月中,苏轼写下一首《宥老楮》,记录了住所的一棵巨树。这棵树长得极为茂盛,不仅遮挡了苏轼的光线,还阻挡了他的道路。

“苏轼撸起袖子拿起斧头,想要把这棵树伐了。可当地人告诉他,这是一种桑科类的树木,它的皮可以造纸,果实可以食用,果实的汁液可以敷面,叶子还能去火消炎。”

于是,苏轼扔掉了斧头,“投斧为赋诗,德怨聊相赎”。在李盛华看来,这也表现了苏东坡的一种和解与宽容。

“这句话意味深长,为什么?因为东坡在与王安石的改革派保守派之争、新旧党争、元祐党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争,还有各种各样的门阀之争……东坡一直深陷泥淖,得罪了无数的人,所以天下人有时候要迫害他。”

可在一棵树之上,苏轼明白了怨气是可以转化的,也能以德报怨,何以非要以牙还牙、纠缠不休。

“这首诗歌在儋州写的,你就可以明白,最后他为什么会和王安石和解,和司马光也和解,甚至和最尖锐的‘仇敌’章惇也和解了。”李盛华说到,苏轼有一句名言,是“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这句话的宽阔胸怀,是发现人之美,而不是人之恶;是发现人之和,而不是人之斗。“我们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苏东坡’。他真的是在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个问题上,做到了大彻大悟,做到了通透。”

回望人生功业

身陷沼泽才能仰望星空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离开海南,北返中原之时,苏轼写下《自题金山画像》,回顾了自己几起几落、坎坷不平,又连遭贬谪的一生。诗作完成两月后,苏轼便与世长辞,卒于常州。

回看苏轼的人生之路,曾是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又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可在他总结自己数十年的宦海浮沉时,他却认为自己生平的功业,是在三个贬谪地,是他人生的失意之时。李盛华说,这是苏轼对自己的“盖棺定论”,是他给自身最后的评价。

“苏轼未提自己官至三品,是翰林学士知制诰,也没有说是中国豪放派的词圣,更别说是中国文人的‘天花板’,是举世闻名的东坡居士。他没有自夸,也没有吹擂。他的功业,是在三个流放地。这就意味着,真正的苦难反而可以造就一个人的灵魂。跌落最低谷时,才能仰望星空。”就像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像苏轼,跌落谷底,也会绝处逢生。“只有最接近人民,只有受了苦难,才会有觉悟的崛起。”

儋州东坡书院载酒堂

李盛华还说,在儋州之时,苏轼从曾经的豪放派诗人,变成了田园诗人,因为他遍和陶诗,视陶渊明为人生榜样;又从三品高官士大夫,变成了农夫,外出时偶遇大雨,他从农人家借来斗笠和木屐,惹得妇人小儿相随争笑;还从翰林大学士这一皇帝太师,变成了乡村教师,在载酒堂中讲学,为海南培养出了历史上的第一位举人……

“朝廷的一张张贬谪诏书,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文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上死人最多的不是世界大战,而是安史之乱,李白杜甫都卷入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里的杨贵妃1.承德人经常这样评价自己,说我们承德人的优点是实在,缺点是太实在。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大诗人李白。诗人的名字是李白,缺点是李太白。这句话可以用来评价李白的政治素养,太白。很不幸,中国最伟大的两个诗人,李白和杜甫,都经历了安史之乱。鹅且,还都积极参与并用诗记录了这场内乱。诗仙李

  • 显微镜下的大明:明代县官如何坐堂断案?具体细节远比电视剧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代县级政府中,行政与司法权是合一的。知县,既是本县的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府一级设有专理刑名的推官,而州和县则不设掌司法事务的专官,案件的受理、审理、判决等责任集于正官一身。1、县官审案的程序对知县来说,司法事务更是占据了其大量的、有时甚至是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县官作为一县的司法长官,必须娴于律

  • 古时的“安史之乱”到底有多可怕?长安城百万人口几乎被屠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安史之乱长安城的惨状,安史之乱完整版,安史之乱是开元多少年

    那时候打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几乎对国家发展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损耗的财力物力很快就能够得到有效补充。然而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让唐朝经历了毁灭性打击。在很多人看来,那次动乱无异于一次世界大战。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宛如人间炼狱。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唐朝开始逐渐衰弱。为什么如此一个庞大国家因为一次

  • 显微镜下的大明:明朝县太爷一天如何办公?看完才知,电视剧误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政府规定了一些法定假日。“凡每岁正旦节,自初一日为始,文武百官放假五日。冬至节本日为始,放假三日。”洪武六年,太祖“命考古休沐假日,礼部以唐六典假日上,从之。令百官每月五日给假”。宣德三年,又定于每年岁首旬休十日。此外,逢皇帝登基、寿诞、丧葬等,也要停止公务活动。1、县太爷一天如何办公?除政府规

  • 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怎样克服困难,一心推动文学改革造福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评价韩愈: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马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韩愈,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朝中期时期的官员,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世人都把他称为“韩昌黎”和“昌黎先生”

  • 后岳飞时代,五大抗金、抗元名将,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南宋战神毕再遇 毕再遇,衮州人,据《宋史》记载,他“姿貌雄杰,早以拳力闻”、“武艺绝人,挽弓至二石七斗,背挽一石八斗,步射二石,马射一石五斗”,曾经受到孝宗召见,被赐以战袍、金钱。然而,在他早年的时候,议和派主政,武将难以得到重用,再加上毕再遇性情刚烈,在官场上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到开禧北伐的

  • 南宋思想家——叶适雕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但在权相韩侂胄谋划北伐时提出异议,被改授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不肯为北伐草诏。其后又建议防江,但韩侂胄仍不

  • 徐霞客用8000字来夸它,宁远凭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爱情史的开端在宁远。 发源于宁远县九嶷山的二妃传说,比家喻户晓的中国四大爱情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白蛇传都要更加古老。她们是中国爱情悲剧的雏形,屈原笔下的浪漫女神“湘夫人”。因为历代诗人的吟诵,她们凄婉的意象几乎成了潇湘的代名词。只要在宁远生活过的人,都记得它的古典芳华

  • 他是隋朝遗孤,是杨广孙子,为何却活了下来,还成了李世民近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前朝皇室遗孤,杨政道是怎么活下来的?甚至还成为了李世民近臣? 杨政道的曲折人生 隋朝,作为历史上上承南北朝,下接唐朝的朝代,并没有存在多长时间,国祚仅仅只有37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八年后,隋朝统一中国。公元604年,杨坚去世,他的儿子杨广成功登基。后世对杨广的评价大多不太好,许

  • 宋哲宗赵煦:他用他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铸就了北宋最后的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宋神宗赵顼他沉重地叹了口气,决定立储。赵顼一共有子十四,前五子皆早夭,目前最年长的儿子,就是六子赵佣。赵顼准备立赵佣为皇储。但朝中很快便出现了阻力。赵佣此时年仅九岁,如若赵佣即位,必然是主少国疑。不要忘了北宋是怎么来的,当年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乳臭未干的儿子柴宗训镇不住场面,赵匡胤同志来了个黄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