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自私的宰相、昏聩的皇帝,如何为唐朝的安史之乱埋下祸端?

自私的宰相、昏聩的皇帝,如何为唐朝的安史之乱埋下祸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28 更新时间:2024/2/7 9:05:31

安禄山画像

一、谋求私利的宰相

安禄山原本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之所以能有起兵叛乱的底气和实力那绝对离不了贵人的帮助。而这其中,有一个人物很关键,那便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作为“口蜜腹剑”的典型代表,李林甫嘴上说得好听,背地里阴险毒辣。他虽然没有什么才学,但却精通音律,并且很会搞关系,与皇宫里面的宦官、嫔妃来往密切。正是这些关系使得李林甫对玄宗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很懂玄宗的心意,因此官运亨通,位列百官之首。

但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跟安禄山扯上关系呢?唐朝有一个制度,叫做“出将入相”,即文官可以担任武将,而战功卓著的武将也有机会成为宰相。这个制度很明显是偏向于武将的,你想,文官每天定点上下班,工作稳定,待遇丰厚;反观武将,往往驻扎边境,生活条件艰苦不说,战事一起,还得上阵杀敌,搞不好小命就没有了。所以,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肯定是更偏向于由武转文。李林甫多精明的一个人,万一真有哪个不要命的打仗厉害,被提拔了上来,那自己的地位便极有可能受到威胁。所以他就在玄宗耳边吹风,应该多用寒门出身的人和胡人担任武将,说是寒门出来的没有政治背景,不会勾结外敌;胡人则作战勇猛,能帮朝廷打胜仗。

口蜜腹剑——李林甫

李林甫这些话乍一听是为国着想,但细细一琢磨,不太对劲。依着李林甫的个性,他之所以建议玄宗多用寒门和胡人,极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由于武将立下战功极有可能危及他的地位,他就想方设法地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寒门出来的没背景,没啥竞争力;胡人文化水平低,并且在以汉人为主的文官中很难树立威望。所以李林甫是在打着为国的幌子给自己谋福利,但玄宗没觉着有啥问题,还真就同意了。

原本安禄山拥有平卢一个藩镇就不得了了,但由于李林甫出于自私的功利行为,反倒帮助安禄山得到了重用,在起兵时同时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个藩镇的节度使,实力大增,也就有了造反的勇气。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二、昏聩的皇帝

安史之乱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主角——唐玄宗李隆基。安禄山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归根结底还是唐玄宗惯出来的。唐玄宗前期还是很有能力和手段的一个人,“唐隆政变”中他与太平公主联手诛杀韦后集团,成功上位。皇位坐稳后,他拨乱反正,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带领唐朝走向了开元盛世。但执政后期,看到国家繁荣的他却飘了,特别是有了杨贵妃以后。他接连作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并将安禄山送到了极为显赫的地位。

原本安禄山只是个给张守珪打杂的,一次张守珪派他给玄宗送文件,由于他在玄宗面前特别会来事,所以让玄宗印象深刻,从此平步青云。玄宗开元年间,东突厥灭亡,为了稳定剩下的人,他需要一个了解当地情况,语言精通,还会来事的人。安禄山正好符合,他是混血,长期生活在当时多民族杂居的河北地区,做过翻译,见得世面也广。所以玄宗就指派安禄山去,这就给了安禄山独自发展壮大的机会。

还有一点,唐玄宗当时热衷于对外扩张,进一步增大唐朝的版图。所以玄宗听从了李林甫的建议,在征兵制度上将原本的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这直接为安禄山军队的壮大提供了契机,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两种制度的区别,府兵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招的人平时种地,农闲时才训练,相当于兼职当兵;而募兵制是国家发军饷,招来的人得一直在军队训练,相当于是全职。从军队战斗力来说,肯定是募兵制更好,因为募兵制相较于府兵制将军队职业化了,战斗力提高了很多。但另一方面,募兵制也加深了将领与士兵之间的感情,使得军队真正由将领掌握。这就是安禄山能在反叛时拥有十八万之众,相当于当时唐朝军队三分之一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结语

李林甫肯定不会想到,自己原本谋求政权稳定的一个自私举动竟然差点导致了唐朝的覆灭。玄宗更不会想到,自己看似明智的决定,却为自己政权的覆灭,爱妃的香消玉殒埋下了祸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时期中国与暹罗双方友好交往的特征与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和暹罗打过战争吗,暹罗是什么意思,暹罗历史

    明朝与暹罗的友好交往是沿袭了明以前的中泰关系,从汉代开始一直进行交往,虽然明以前的暹罗还没有统一国家,只是位于暹罗土地的小国家而已,不过笔者认为那些国家就是暹罗国的祖先国家,所以中国与泰国之间友好关系从汉代已经开创了,到了明朝还是仍然存在。交往的悠久继承汉代中泰之间关系属于经济贸易关系,到了魏晋南北

  • 给侍制:独特的唐朝家庭养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古时中国“以孝治天下”,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和“老有所养”的儒家尊老敬老思想。《礼记·曲礼上》载:“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60岁以上即为老人。? 周朝时,老人的标准提前至50岁,并实行 “家庭养老” 模式。为了让儿孙更好地赡养老人,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

  • 兰州市博物馆的西夏青铜僧帽壶! 比最早的元代僧帽壶还早三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比最早的元代僧帽壶还早三十年看到这把壶的第一眼,我就想起了唐僧。无他,壶口部分的造型,和《西游记》中唐僧头上戴的帽子——五佛冠,非常类似。壶口周围,一圈凸起的,几片状如玉圭形的薄片围拢。因其,类似僧帽五佛冠,故名为僧帽壶。这把壶为兰州市博物馆所藏,网上也有它的照片和资料。我感兴趣的是,这把壶的年代。

  • 民间故事:唐朝才子求妻,偶遇阴吏,欲改姻缘反而弄巧成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次游学的路上,路过山西。天色渐晚,便在城南一家客栈住宿。老板见他书生打扮,便求张固给他客栈写个店名,张固见老板实诚,便为客栈写了个店名。张固写完后,有个客人见他才学出众便要替他做媒,说想把前任临河县县令的女儿许配给他,约好第二天早晨在客店西面的金龙寺门口会面。张固求婚心切,一宿辗转无眠,第二天,天

  • 同样是篡位的皇帝,为何李世民和朱棣的历史评价差别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世民,很多人想到的应该都是“贞观之治”“大唐盛世”之类的溢美之词吧?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唐朝的的国力也被他发展的极其强盛。但是人们很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李世民的皇帝之位并不是正经继承来的,而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篡位得来的。同样是篡位的皇帝,朱棣跟李世民的评价却是差别很大,明朝的皇帝

  • 羸弱的宋帝国:大宋三百年国阼背后,是以妥协和耻辱作为代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赵光义,宋帝国的第二代君主,按道理哥哥赵匡胤去世后,这个皇帝的应该由赵匡胤的儿子来做,可最后上位的却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这背后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烛影斧声”的故事。首先,赵匡胤的死很突然,他自己估计也没预料到,毕竟他的身体是很好的,作为马上皇帝才五十岁就会暴毙,他想不到,同样当年的秦始皇嬴政也想不到

  • 昭义军节度使丁会:跟随朱温三十年的老将,为何背叛朱温而投靠李克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天祐三年(906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攻打潞州,昭义军节度使丁会开城投降。丁会跟随朱温近三十年,是宣武军老将,为何会轻易背叛朱温而向老对手李克用献城投降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追随朱温丁会出身平民,因为父亲疏于管教,因此少时行为放荡,不肯学习手艺与种地。后来丁会觉得葬礼上乐手吹得歌曲十分好听,便拜

  • 唐朝的赈灾措施: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古代政府如何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无力应对严重的自然灾害。那些自然灾害对农田的破坏性极强,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更是影响到统治者的赋税等等。这些表面上的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最糟糕的是,农民在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后,流离失所,容易引起民变。所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赈灾事宜。唐朝作为古代封建社会中最为昌盛的朝代之一,经济十分发达,百姓

  • 崇祯听到这个消息心有余悸,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心里一阵暗暗欣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崇祯临死前说过的话,崇祯通宝价格表,经典传奇崇祯

    反正,当他回到御书房御案后的龙椅上严严肃肃又端端正正地坐好时,那冯元飙却已经早早地等待多时了。那冯元飙今儿早一接到从三边飞檄传回的探报,便赶紧进宫面奏皇上,可他一到乾清宫,王承恩却说皇上早早地就去常春宫田贵妃那里了,如此,他就只得坐在殿前的露台上心急火燎地等待着。可是,他如此这般却等来了王承恩的谕旨

  • 唐朝武则天建立武周,那个年代皇位继承混乱,是太平公主结束乱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大概本名李令月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公主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的小女儿。先后出嫁薛绍和武攸暨,恩宠逾制,贵盛无比。神龙元年(705年),因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有功,加号镇国太平公主,实封五千户。 唐中宗去世后,联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