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号称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强国,心向中原却被数次攻灭,最终被同化

号称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强国,心向中原却被数次攻灭,最终被同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096 更新时间:2024/2/7 9:11:43

中山国是春秋末战国初由北狄鲜部建立的政权,其区域大致在今天太行山东麓的河北中部一带,因其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中山国是先秦时期的“千乘之国”,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强国。不过这个国家却很特别,先于公元前407年被魏国占领,随后中山桓公迁都灵寿,中山国趋于鼎盛,成为了战国时期备受瞩目的诸侯国之一。但中山国的繁盛只是昙花一现,在公元前296年便彻底被赵国击溃!

那么问题来了,这号称战国七雄外的第八强国——中山国,为何会前后受到两次打击呢?我们本文一起来看一下!

[var1]

一、中山国的建立

在春秋中后期,鲜虞人的主要敌人是晋国。

晋国早期的时候位于今晋南黄河汾水以东地区,远离周王室。当时的晋国相对来说比较弱小,且四周被分布得既广漠又密集的戎、狄部落包围着,为了求取生存便对周边的鲜虞部落进行了多次讨伐。几年后,鼓、肥、仇由等鲜虞属国皆被晋国占领。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其城中有山,因此被称为“中山国”。而关于“中山国”这一名称,最早可见于《左传》:“公元前506年春,晋国拒绝蔡候伐楚的要求,专心准备攻打中山国。公元前505到504年间,晋国先后两次进攻鲜虞中山国。”

但是在公元前497年,因其晋国发生内乱,故而使得中山国得以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喘息之机会,并开始介入到列国的纷争中来!

[var1]

二、魏灭中山

魏国是由春秋时期晋国中的魏氏家族转化而来的,在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凭借着雄厚的实力一跃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其国君甚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此外,晋国时期的魏氏还利用一切时机扩大自己的领地,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在当时卿族之间的角逐中获利颇丰,从而奠定了魏国统治的基本范围。

虽然此时魏国的实力比中山国要大的多,但是吞并中山国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公元前424年,魏国准备进攻中山国的消息传到了赵国,赵国大臣常庄谈于是就向赵国国君赵襄子陈述其中利害,其言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这也就是说,如果中山国灭亡,那么赵国也就危在旦夕了,即所谓的唇亡齿寒。

正因为常庄谈的这次进言,从而使得中山国转危为安,而魏国对中山国的首次行动还未正式实施便胎死腹中了。

[var1]

要知道,当时魏国如果真的将中山国灭掉的话,那么不仅仅只影响到魏国和中山国,而且还会影响到赵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利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中山国在整个形势下的变化,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虽然第一次行动失败了,但对于拥有雄才大略的魏文侯来说,他却始终没有放弃攻打中山国的决心。

公元前414年,赵国赵襄子之赵烈侯刚刚继位,无暇东顾,这就给了魏文侯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随后,魏文侯便提出要向赵国借道进攻中山。起初的时候,赵烈侯并不答应,因为一方面来说,赵国刚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另一方面来说,中山国与赵国唇亡齿寒,如果一旦中山被灭,那么就会威胁到赵国的生存。不过赵烈侯的大臣赵利却给出了不一样的建议!

[var1]

赵利向赵烈侯陈述其中利弊,认为魏国进攻中山国无论谁胜谁负对赵国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如果魏国攻打中山失败了,那么魏国首先不能得到中山之地,其次就是在战争过程中必定会有所损耗,而这对赵国是有利的。反之,魏国虽然灭掉了中山,但是越赵治理中山对魏国也没有多大益处。所以赵国的明智之举就是答应魏文侯借道的请求,并同时静观其变,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此时的赵国已经无形中成为了“魏灭中山”这场战争的有力推动者。

公元前408年,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魏文侯便派遣大将乐羊率兵北上,开始了讨伐中山的战争。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魏国终于在公元前407年占领中山国。中山国的残余部众退入到了太行山中。

[var1]

三、赵灭中山

中山被灭之后,中山桓公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励精图治,终于彻底摆脱了魏国的统治并复国,其国力逐步增强。特别是成公时期,为中山国发展史上的高峰阶段,当时的中山国其疆域约“方五百里”,成为了“诸侯所瞩目的北方一强”。

但由于复兴后的中山国在赵国的东北部,将其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这严重威胁到了赵国的统治。为了解决这个心头之患,赵国先后两次进攻中山国,第一次是公元前377年在今河北省高邑县西境内的“房子之战”;第二次是公元前376年在今河北省唐县西的“中人之战”。但侵略中山国的进程,最后因赵敬侯的死而告一段落。

赵国真正完成灭亡中山国的国君,是因胡服骑射而声名远扬的“赵武灵王”。

[var1]

赵武灵王之所以要努力灭亡中山国,首先来说,赵国在经过赵敬侯和赵肃侯的苦心经营后,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赵武灵王一方面继承祖宗的遗愿,扩展北部边疆地区,另一方面则想进一步稳固赵国在诸侯国中的大国地位。其次,随着各国疆域的演变,中山国地处赵国的内部,将赵国的领土划分成了两个几乎不相连的部分。中山当时控制的太行山要塞井径和鸦之塞是联系赵国太行山以东的邯郸地区和以西的晋阳、代地的重要枢纽。此外,中山国南部的滤论河也严重阻碍了赵国进一步北进的战略行动。因此,赵灭中山势在必行!

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进攻中山国。中山国君面对赵国强大的军事优势,自知不敌,只好割地求和,献出了四个重要的城邑,结果致使中山国元气大伤,但最终也只是求得短暂的和平而已。赵武灵王二十三年和二十五年的进攻中,相继占领了中山国的大片领土,使其赵国疆土以北与燕国相接壤,西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一带。

[var1]

公元前296年,赵国灭亡中山国,并将其国君迁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建立,经过两百多年的时间,最终宣告灭亡。

赵国将中山国灭掉之后,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郡,即“中山郡”。中山国从此成为赵国进行南北沟通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中山人与赵人之间能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var1]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虞中山国的发展历程中,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摩擦从未终止过。比如由于晋国卿族之间实力的变化,中行氏、范氏和赵氏都曾讨伐过鲜虞部落。后来中山建国,魏国和赵国也都曾发兵灭亡过中山国。在战国时期,中山国还与燕国之间闹了矛盾。

而正是这些摩擦,从客观上来说,很好的促使了鲜虞中山国与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交流,并使得鲜虞中山国文化逐步趋同于中原文化。所以中山国的灭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促进了鲜虞人和中原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史记》、《春秋左传注》、《战国策》;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朝各地叛乱不断,李斯主动上书,反而获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胜杀吴广的真实原因,吴广和陈胜,陈胜吴广起义对秦朝的影响

    当赵高陷害李斯的计划成功之后,秦二世胡亥开始对李斯父子展开审查。这时李斯明白过来了,他知道自己是上了赵高的当了。但李斯也是个老狐狸,他怎会坐以待毙呢,于是李斯上书皇帝,陈述自己的情况。李斯李斯说 :陛下,您一定不能上赵高的当啊,赵高这个人搬弄是非阴奉阳为,他现在把持朝政,最想把我们这些能够阻碍他的人

  • 史上“大忽悠鼻祖”,一张嘴耍得六国团团转,鬼谷子都教了他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鬼谷子有多厉害,鬼谷子中的谋略与秦灭六国进程,鬼谷子真的有多强大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处于一种十分动乱的社会状态当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在中国境内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纵横家。所谓的纵横家这是那些口齿伶俐的学者,他们往往能够将自家的学说主张进行进一步的传播,而通过他们的“忽悠”与努力,最终,很多国家的君主都会对他们进行重用。在对整个战国时期的各家学说进行

  • 飞将军李广之子英勇善战,被霍去病射杀,只因他打了一个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飞将军李广的故事,李广和霍去病带兵方式,李广个人简介

    李敢作为李广的三儿子,早年跟随在自己的父亲身后参与到了战争中并得了很多战功,随后又跟从在霍去病的手下。霍去病是汉朝时期的名将,并且还拥有着强大的后台,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同时他的舅舅卫青还是手里掌握军权的大将军。有关于霍去病用箭射死李敢的事情,我们还要从头说起,可能还要追溯到上一代的恩怨。当时朝廷计

  • 又一个历史学谣言被推翻啦!汉文帝霸陵找到了,不在凤凰嘴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2021年12月14日上午,就在我们大家已经觉得这一年就要结束了,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陕西考古在会上公布了重磅消息,立刻登上了各大平台热搜榜——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地理所在位置为西安市东郊白鹿原西端,在它的东北方向约800米处,埋葬着窦皇后陵,在它的西南方向约

  • 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这场战争规模虽小,可产生的效果却堪比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时期战争实力,秦赵长平大战,春秋时期四大战役简介

    公元前627年春夏之交,是一个草长莺飞、花繁叶茂的美好时节,在晋国南部有一个叫做桃林要塞的地方,此刻也正是花团锦簇、群芳争艳,一片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然而与这幅景象极不相称的是,在不远处的崤山谷地,隐然间却透露出了一股肃杀之气——此刻正有两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埋伏在山谷的两侧。位于山谷北侧的,是由晋国

  • 邓通富甲天下、受汉文帝信任,因得罪了他而被饿死街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于邓通和文帝的故事,邓通真实长相复原图,西汉邓通简介

    那西汉时期的邓通富甲天下、深受汉文帝信任,为什么还会饿死街头呢?邓通确实富甲天下、确实受汉文帝信任,但所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邓通因为在汉文帝时期得罪了太子(后来的汉景帝),后来太子继位,自然要找邓通的晦气了,结果就被饿死了。下面看下邓通是如何取得汉文帝信任、如何富甲天下和如何饿死街头的。邓通他曾读过

  • 从没有高光时刻,一向弱小的韩国为什么也能算是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从来没有高光时刻,一向弱小也没有出过什么名人,大概只有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韩非,去秦国的当间谍的郑国有些名气了。最著名的人物还是家世“五代相韩”矢志为韩国复国努力的张良。那韩国为什么也能算是战国七雄之一,与秦楚并列呢?[var1]这大概是因为韩国的外交策略,让他成功挺到了秦始皇吞并

  • 此人是蜀中第一帅才,却被刘备斩杀,若能劝降诸葛亮必克复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刘备谁厉害,刘备蜀中称王,蜀汉刘备三大名将

    张任之所以如此勇猛是因为他有一个十分厉害的师傅,他与赵云同出一个师门。同为童源的徒弟,手持百鸟朝凤枪,乃益州第一勇将。大家对于张任的武艺也就不足而起,毕竟赵云的武力大家是知道的,而张任是他的师兄,所以可想而知。他不仅武功高强,在谋略方面同样是个厉害角色,史料称张任"蜀郡人,家世贫寒,少有胆量,有志节

  • 古代士兵打仗,生理问题怎么解决?从勾践到汉武帝,越来越缺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打仗需要解决的问题,勾践与汉武帝的关系,古代打仗首先需要考虑什么后果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战争在野心者手里会毁了和平,但是在良善者手里也能争取来和平。 而野心者和良善者双方怎么争取到战争的主动权呢?这就要组建一支强壮、勇猛的军队了。可是在封建时代,男女双方地位并不平等,有资格参军的都是强壮的青壮年男子,女人是没有资格参军的。大军出征时,几十万荷尔蒙爆棚

  • 比诸葛亮还牛的三国仙人于吉,为何被小霸王孙策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曹操想试试左慈的法力,把他关押在大狱,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越狱逍遥而去;曹操想吃南海闲鱼,左慈在洛阳宫中就可以垂钓,并且手到擒来。其实这些本领都是于吉撂下的活,三人中于吉的本领居首。于吉不仅能力超强,且有一副菩萨心肠,他经常为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化符为水”治病救人,被于吉佑护的百姓,恰是东吴首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