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曹操想试试左慈的法力,把他关押在大狱,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越狱逍遥而去;曹操想吃南海闲鱼,左慈在洛阳宫中就可以垂钓,并且手到擒来。
其实这些本领都是于吉撂下的活,三人中于吉的本领居首。
于吉不仅能力超强,且有一副菩萨心肠,他经常为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化符为水”治病救人,被于吉佑护的百姓,恰是东吴首任领导人——小霸王孙策的治下。
(于吉仙人)
按照人之常情,孙策应该感谢于吉大神,毕竟为他“辖区”内的百姓解除了病痛。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孙策却处死了于吉,这是为什么呢?
咱们先看看事情的经过:有一天,孙策在城楼上接受百姓的朝拜,一边发表演讲,一边挥手向百姓致意。
就在孙策陶醉在万民欢呼喜悦中,突然人群呼啦啦涌向了门口。
原来于吉从此经过,人们都去朝拜于吉去了。
于吉平时为老百姓看病消灾,听说于吉从此经过,感恩的人们前去迎接和跪拜。
孙策在城楼上看到了这一幕,感到十分尴尬,心中暗骂“这不是拆老子的台吗?”于是下令拘捕于吉杀之,理由是装神弄鬼、妖言惑众。
当时谋士张昭上前劝谏道:“于吉并没有犯错,杀之不公,请大王三思”,孙策不听执意把于吉关进了大狱,择日开刀问斩。
就在这当儿,张昭找到吴国太(孙策的母亲)为于吉求情。于吉曾为老太太看过病,吴国太和张昭劝孙策放过于吉。孙策固执己见,还为母亲举了迷信仙人亡国的例子……
张昭见孙策固执己见,于是说:“要不这样吧,现在正值大旱天气,让于吉求雨,如果求来雨缓解了旱情,就说明他真有本领,大王就把他放了你看行不行?”
孙策也只好答应,于是把于吉从监狱提出来让他求雨。
前面我说了,呼风唤雨对于于吉来说小菜一碟,于吉作法“风来雨下”,洛阳城水深盈尺,于吉一挥手,风停雨住。
围观的城中百姓无不感激泣零,不顾泥水纷纷跪在了地上。
孙策放了于吉了吗?
恰恰相反,孙策立马斩了于吉。原来孙策再次尴尬了,心中泛起酸溜溜的味道,百姓跪在泥水里的行为,坚定了孙策杀于吉的决心。
分析孙策的心理无非有如下几点:
一、于吉在城楼下夺了孙策的风头,孙策要在百姓心中树立权威,可于吉不识时务从城下经过,由于他平时为百姓看过病,所以百姓离开孙策去迎接他,显然于吉给孙策难堪。
一个糟老头子和一国之君争人脉,孙策肯定要杀他!不然君王何立威?孙策让于吉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这时的于吉应该低调做人,于吉执行的是天意,而孙策是天之骄子,县官不如现管,于吉应该把取得的成绩往孙策脸上贴,然后孙策号召百姓祭拜神仙,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于吉强抢风头惹来杀身之祸,是不谙人情世故所致。于吉有天大的本领,但不如孙策权力来得直接,孙策在巩固权力过程中,遇佛杀佛,遇仙杀仙,意思是挡我者死。
于吉纵有天大的本领也挡不住孙策的刀,杀了你这个神仙又咋地?
孙策号称江东猛虎,出尽风头岂能甘居人下,杀于吉凸显孙策的权力,是告诉百姓,我才是你们的主人,别乱拜,拜我就行了。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