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诸葛亮还牛的三国仙人于吉,为何被小霸王孙策杀了?

比诸葛亮还牛的三国仙人于吉,为何被小霸王孙策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84 更新时间:2024/2/7 9:04:35

比如曹操想试试左慈的法力,把他关押在大狱,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越狱逍遥而去;曹操想吃南海闲鱼,左慈在洛阳宫中就可以垂钓,并且手到擒来。

其实这些本领都是于吉撂下的活,三人中于吉的本领居首。

于吉不仅能力超强,且有一副菩萨心肠,他经常为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化符为水”治病救人,被于吉佑护的百姓,恰是东吴首任领导人——小霸王孙策的治下。

(于吉仙人)

按照人之常情,孙策应该感谢于吉大神,毕竟为他“辖区”内的百姓解除了病痛。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孙策却处死了于吉,这是为什么呢?

咱们先看看事情的经过:有一天,孙策在城楼上接受百姓的朝拜,一边发表演讲,一边挥手向百姓致意。

就在孙策陶醉在万民欢呼喜悦中,突然人群呼啦啦涌向了门口。

原来于吉从此经过,人们都去朝拜于吉去了。

于吉平时为老百姓看病消灾,听说于吉从此经过,感恩的人们前去迎接和跪拜。

孙策在城楼上看到了这一幕,感到十分尴尬,心中暗骂“这不是拆老子的台吗?”于是下令拘捕于吉杀之,理由是装神弄鬼、妖言惑众。

当时谋士张昭上前劝谏道:“于吉并没有犯错,杀之不公,请大王三思”,孙策不听执意把于吉关进了大狱,择日开刀问斩。

就在这当儿,张昭找到吴国太(孙策的母亲)为于吉求情。于吉曾为老太太看过病,吴国太和张昭劝孙策放过于吉。孙策固执己见,还为母亲举了迷信仙人亡国的例子……

张昭见孙策固执己见,于是说:“要不这样吧,现在正值大旱天气,让于吉求雨,如果求来雨缓解了旱情,就说明他真有本领,大王就把他放了你看行不行?”

孙策也只好答应,于是把于吉从监狱提出来让他求雨。

前面我说了,呼风唤雨对于于吉来说小菜一碟,于吉作法“风来雨下”,洛阳城水深盈尺,于吉一挥手,风停雨住。

围观的城中百姓无不感激泣零,不顾泥水纷纷跪在了地上。

孙策放了于吉了吗?

恰恰相反,孙策立马斩了于吉。原来孙策再次尴尬了,心中泛起酸溜溜的味道,百姓跪在泥水里的行为,坚定了孙策杀于吉的决心。

分析孙策的心理无非有如下几点:

一、于吉在城楼下夺了孙策的风头,孙策要在百姓心中树立权威,可于吉不识时务从城下经过,由于他平时为百姓看过病,所以百姓离开孙策去迎接他,显然于吉给孙策难堪。

一个糟老头子和一国之君争人脉,孙策肯定要杀他!不然君王何立威?孙策让于吉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这时的于吉应该低调做人,于吉执行的是天意,而孙策是天之骄子,县官不如现管,于吉应该把取得的成绩往孙策脸上贴,然后孙策号召百姓祭拜神仙,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于吉强抢风头惹来杀身之祸,是不谙人情世故所致。于吉有天大的本领,但不如孙策权力来得直接,孙策在巩固权力过程中,遇佛杀佛,遇仙杀仙,意思是挡我者死。

于吉纵有天大的本领也挡不住孙策的刀,杀了你这个神仙又咋地?

孙策号称江东猛虎,出尽风头岂能甘居人下,杀于吉凸显孙策的权力,是告诉百姓,我才是你们的主人,别乱拜,拜我就行了。

文/秉烛读春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倒插门究竟有多危险?战国时上战场当炮灰,清朝给女方当仆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湖北云梦睡虎秦墓中,就曾出土了有关战国时期魏国律法的竹简,其中就有一条有关倒插门女婿的条文,在魏安釐王时期,曾下招令规定:国内禁止将宅地、田产授予赘婿(入赘女婿)。而这还只是有关经济上的,在魏国的国家军备上更是规定,凡是赘婿者必须从军,并要求军中官员不必对其怜悯,其他士兵吃肉,而赘婿只可

  • 被历史刻意忽略的吕不韦,他对秦朝统一的贡献甚至超过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孙膑评价商鞅,吕不韦和秦始皇的真实关系,嬴驷为什么临死后悔杀商鞅

    实际上,吕不韦虽然是商人出身,但在秦国大权独揽期间,给秦国的战略做了一次大调整,这次调整直接扭转了秦国超过三十年的战略瓶颈。秦国自从白起鄢郢之战后,楚国被打垮,秦国就已经奠定了一强六弱的局面。再到长平之战,更是让天下再无一国可以独立对抗秦国。然而,虽然看起来秦国席卷天下已经势不可挡,可事实上从长平之

  • 端午节并非是纪念屈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吗,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短句,端午节到底是不是纪念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著名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篇的奠基者。[var1]公元前278年,由于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屈原在极度绝望,悲伤,愤恨的情况下投江自杀,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5月5日,后人为了纪念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设立了端午节。但是关于端午节是

  • 都不是大一统王朝,为何赵宋被称宋朝?而曹魏却不能代表三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魏晋风流,这里的魏,其实指的就是三国时代。魏国作为称霸中原的北方政权,俨然已经取代了蜀汉和东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表。可是魏没有被称之为一个朝代,而多年以后,赵宋王朝,只占据了南方大部分地区,燕云十六州还在辽金手中,所以他们也没有完成大一统,却被称之为宋朝,这是为什么呢?01曹魏之所以称不上一个朝代

  • 被误读的桂陵之战:齐国没有打败魏军主力,庞涓也攻破了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孙子知兵,翻为盗憎。膑足口行冤,坐筹运能。救赵存韩,军振威棱。削诸丑类,夫差马陵。功镂鼎彝,书揆缄藤。龙豹之韬,何愧典刑。——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魏国的称霸,离不开魏文侯的文韬武略。魏国的衰落,离不开魏惠王的四处征战。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征战本无可厚非,但战争并不是儿戏,需要强大的国力进行支撑,而当

  • 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和张飞单挑不分胜负,却被赵云一枪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云为什么叫张飞三哥,赵云张飞法正走枪还是盾,姜维赵云张飞

    邢道荣是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正史并不得见,为零陵太守刘度部下上将,他的出场也显得十分 呆萌,在第五十七回,发生在刘备夺取荆州四郡期间。孔明率军来之前,道荣还曾毛遂自荐自己有梨花开山斧必能大破刘军,不同于大部分将领的狂妄无知,也正以此,他一出场便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其实当时刘备带去兵不

  • 陈馀若听此人的计策,韩信必败,后来韩信攻燕国,此人出谋划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背水一战打败赵军并杀死了陈馀,在这场战役中陈馀本来是有机会赢的。陈馀有一个谋士叫做李左车,他曾经对陈馀说:第一,韩信来征讨我们必然会经过井径关,但那里地势险峻道路狭窄,军队想要通过的话必然会把战线拉的很长,将士们几乎没办法并列而行。第二,韩信远道而来,在我们这里没有他的粮食储备基地,所以韩信十有

  • 班超让新西域都护任尚给各国走后门,任尚不肯,最终东汉失去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任尚传,班超之死真相揭秘,班超在西域有哪些作为

    班固弃笔投戎东汉时期,朝廷的各项收入与军队的强度都远远不及西汉,再加上汉光武帝刘秀立下了“与民休息,不要劳师远征收复西域”的政策,所以东汉从没在西域事务上耗费任何人力物力。西域各国臣服刘姓王朝达一百多年,服从中原的思想根生蒂固。王莽之乱时中原无力顾暇西域,龟兹国假借皇命做了老大,汉朝这才失去西域。班

  • 曹操实力远胜刘备,诸葛亮为何不愿投奔?刘备虽弱,可有一个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样一个问题不会陌生,就是诸葛亮一生都以曹操为自己的敌人,誓死北伐要恢复汉室。曹操爱才有目共睹,他曾多次发布求贤令,甚至能容忍有杀子之仇的张绣。再比如徐庶,也投奔了曹操。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几乎都投到了曹操麾下,唯独诸葛亮选择了颠沛流离的刘备,并且尽全力辅佐刘备抗曹。诸葛亮究

  • 白起死的太冤了,范雎一句话就让秦王起了疑心,随后杀了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死前说了什么话让范雎下台,白起范雎关系,秦王为何杀害白起

    [var1]一般来说,武官大多只负责上阵杀敌,懂得排兵布阵方面的知识即可,大多数也不会去过问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可是文官却是凭着一张嘴来吃饭的,他们所说的话有的是出于对江山社稷的考虑,有的则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说出来的话往往虚实难辨,却能够陷人于水火之中,可见言语的力量有多强大。[var1]我们都知道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