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许佛门、一心向佛的清世祖顺治帝(三•清兵入关)

身许佛门、一心向佛的清世祖顺治帝(三•清兵入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651 更新时间:2024/2/11 18:14:37

到皇太极即位后,他们夺取中原的愿望开始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天聪三年),皇太极率兵从喜峰口突破长城沿线,布取遵化并进而攻打北京。不久,他带兵向东进发,并一举攻取永平、滦州、迁安等地,派重兵把守。他本人于第二年二月领兵返回关外。撤退之时他曾经说过:“等我回去以后派军队夺取山海关,把都城迁到内地,以作长久的打算,你们不要认为我会一去不返。”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第一,皇太极即位不久便打算把都城迁到内地,第二,皇太极攻取京东四城,只是问鼎中原的开始,这些基地的建立,为以后的进攻作好了准备。

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他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时隔不久,明军派兵攻打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负责守城的后金大将阿敏和硕托难以抵挡,被迫放弃四城,返回关外。这些情况说明,在阻挡后金军队入关方面,山海关起着极其重要的屏障作用。

崇祯五年(1632年),皇太极率兵讨伐蒙古察哈尔,并在回师之时大肆南侵掠夺明朝边境地区。

崇祯七年(1634年),皇太极再次向西进军,攻打宣、大地区,并征讨察哈尔的残余部队。七月,大肆掠夺宣、大、朔、代等地(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

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称帝不久便派武英郡王阿济格与饶余贝勒阿巴泰率军入犯明边。清军在北京周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攻占许多州县,俘获人口7万多、牲畜12万名多头。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皇太极命多尔衮统率左路军,岳托统率右路军,一起出兵攻打明朝。九月,两路军分别从蓟镇中、西协(蓟镇分为三协)进人明境,掠夺北京近郊地区,并一直向西攻打到山西。不久,又分路南下,攻打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占领70多座城池,俘获人口47万多。

皇太极一面对明朝进行不断的侵扰,一面把主要力量放在打通锦宁防线上。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获悉明朝修筑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东),并前移锦宁防线时,便准备发起进攻。七月,清军迅速出击攻打该城,祖大寿被迫投降。崇德元年(1636年),在多尔衮、岳托进人明境之后,皇太极亲率多锋、济尔哈朗和孔有德等部军队,乘山海关明军奉命入援中原防备空虚之际,进攻山海关。结果,多铎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被祖大寿打得大败。第二年二月,皇太极与代善再次领兵攻打山海关,围攻20多天,但由于明军顽强抵抗,没能攻占山海关。

皇太极在巩固了东北地区后,准备以全部力量攻打锦、宁。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在锦州城外挖掘数道长壕,隔断锦州与外界援军的联系。明朝派洪承畴率八镇13万大军增援锦州。皇太极亲自指挥作战,身先士卒,一举打败明军,洪承畴和祖大寿也投降了清军。通过松锦之战,明朝在北方的军队丧失殆尽。至此明朝在山海关外只剩下宁远、中前所(今辽宁绥中县前所)、中后所(今绥中县城)、前屯卫(今辽宁绥中县前卫)四城了。

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命贝勒阿巴泰为统帅,率八万大军从蓟镇界岭口、黄崖口入侵明朝边界,大掠京畿、山东等地,一直打到淮北宿迁一带,占领88座城堡,俘虏人口36万,掠获牲畜55万,大获全胜。正当皇太极准备进攻明关外四城的时候,突然间身染重病,旋即溘然去逝。不久,九皇子福临即位,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摄政。

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十一日,济尔哈朗、阿济格统率大军,攻取关外四城。清军借助红衣大炮,于九月底攻下了中后所,击毙明朝游击吴良弼,歼敌4000人,俘获4000余人。十月一日,攻克前屯卫(在中后所南),斩杀明总兵李赋,消灭李部官兵4000余人,俘虏2000人。明中前所守将获悉前屯卫失陷,大惊失色,弃城逃跑。清军也曾进攻宁远但被吴三桂打败,无功而返。至此,关外四城除宁远一座孤城外,其余三城都被清军攻破。

吴三桂降清

随着形势的发展,清军更是加紧筹划,准备一举消灭明朝。清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兵临北京城下,京师危急。吴三桂接到诏书,只得放弃宁远率兵去解京师之危。三月十六日,多尔衮获悉这一消息,喜出望外,便发布动员令:“修整军器,储粮秣马,俟四月初旬,大举进讨。”四月四日,内秘书院大学士、清廷的重要谋臣范文程上书多尔衮,他认为:第一,大清虽然夺取的是明朝的江山,但目前必须首先对付的却是流寇;第二,要想一统中原,必须严明军纪,与民秋毫无犯;第三,我军或是直取燕京,或是相机攻取,必须在长城以西选择一座坚固的城池作为根据地,以免军队长途跋涉带来的不利。范文程的建议,为清军人关指明了一条较为正确的道路。

不久,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多尔衮得知这一消息后,下令:男丁70岁以下,10岁以上全部从军。经过几天的征兵之后,四月九日,多尔衮自任大将军,亲率二十四旗大部分军队,大举南侵。十四日,大军到达翁后(今辽宁阜新),十五日,吴三桂派使者求见,向多尔衮“泣血求助”。

松锦之战中,吴三桂大败而逃,被明廷降职三级留用,驻守宁远。吴三桂汲取以前的教训,征招失散兵卒,大力整顿,实力大为增强。崇德七年(1642年),阿巴泰率军侵扰明边境,在其退往关外时,只有吴三桂率部敢于追击,屡立战功。崇德八年(1643年)济尔哈朗等率兵攻打明朝的关外四城,只攻下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三城,在进攻宁远时,却被吴三桂打败。由此可知,对于明廷来说吴三桂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清顺治元年(1644年)春,李自成打到北京,对明朝的统治构成极大的威胁。三月初六,崇祯帝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放弃宁远,率兵支援京师。吴三桂接到命令以后,将宁远周围的50余万军民全部撤入关内,二十日到达丰润。这时,李自成已攻陷北京。吴三桂获悉这一消息后,便不再向北京进发。

此时吴三桂处境十分尴尬,进退两难,前有李自成大顺军,后有大清军队,大有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之势,因此,吴三桂也犹疑不决。李自成进京以后,几次派人说服吴三桂。吴并不愿意降清。因为他与清军多年交战,曾多次拒绝清廷的招降,不好改口再投降清军。他亲自领略了农民军的骁勇善战,而且农民军又带来他急需的粮响、银两等劳军物资,于是吴三桂也效法他的父亲吴襄、同事唐通,投降李自成的农民军。事情发展到此似乎已经是完美的结局,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本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已投降了农民军,但是不久,吴襄却被农民军殴打勒索,而农民军将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获悉这些消息后十分气愤,立即率领部属返回山海关,并发誓与农民军决一死战。但他毕竟力量弱小,无法与农民军相抗衡,所以他很快想到了和清兵联手共抗李自成。于是,吴三桂投降清朝就有了其认为必然的原因,他认为自己手握兵权尚且被人欺凌,假如一朝失势,受制于人,就更难以想象了。但是,相比之下,他的亲友、部将等投降清军后却受到极好的待遇。虽然说吴三桂背叛农民军的起因是父亲和爱妾受人欺侮,但深究其原因,恐怕吴三桂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反复掂量的,因为降清与降李自成待遇和前途毕竟相去甚远。

但是,多尔衮一时还难以弄清楚吴三桂的真假。他在召见了吴派来的两位信使之后,为求安全起见,便把其中一人扣留,另外派人同另外一人前往山海关探听虚实。同时,多尔衮改变了原来的作战方案(即从山海关以西蓟镇长城关口突入),命吴三桂军带红衣大炮随大军向山海关进发。四月十六日,多尔衮复信给吴三桂,要求他率众归降,并许诺封以故土,晋封藩王。四月二十日,清军到达连山(今辽宁锦西,在宁远北),吴三桂再次派人求见多尔衮,催促多尔衮速率大军直入山海关,共同对抗农民军。

而此时李自成已经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征讨吴三桂,并逼近山海关。原来李自成在获系吴三桂背叛一事后,便于四月十三日率兵6万亲自东征。十七日来到永平,离山海关只有一百五十里左右。二十一日李自成抵达山海关,旋即下令攻城,与吴三桂军队展开激战。

多尔衮在接见吴三桂第二次派来的使者后,便指挥大军昼夜兼程,直奔山海关,一昼夜行军二百里,于二十一日晚到达山海关外,驻扎在山海关城东北十里左右的欢喜岭。多尔衮为人十分小心谨慎,为防吴三桂有诈,大军安营之后即派人前往吴营探听虚实,严密注意吴三桂动向。与此同时,吴三桂也连连派人敦请清兵入关,多尔衮到此时才完全相信吴三桂。二十二日,吴三桂亲自出关,迎接多尔衮,并投降清军。清吴双方约定:清兵帮助吴三桂打败李自成后,黄河以北归清,封吴三桂为王;黄河以南归明,立崇祯太子(或诸王)于南京。双方的约定,使吴三桂既得到了较大利益(封王),又多少在世人面前挽回了一些颜面。更为主要的是,双方的约定使多尔衮实现了世代以来的渴望,顺利进入山海关,为入主中原打开了门户。

李自成败归北京后,二十九日在武英殿即皇帝位,三十日被迫离京西撤。清军则自山海关一路穷追猛打,于五月初二兵临北京城下。当时,北京的官绅吏民由于已事先得知吴三桂的檄文,所以一些投降过李自成的明官,如骆养性、沈惟炳等人,一大早便在京城朝阳门外与官民备法驾、卤簿,准备迎接祟祯太子来京即位。不久,一队人马由远及近向西开来,人们还以为是崇祯太子驾到,忙着准备迎驾,可等对方走到近前却大惊失色,来的人既没有明朝太子,也没有吴三桂(吴已受命过卢沟桥西追李自成去了),而是大清军队。

闯王李自成

为首一人正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受了愚弄,但事情已无可挽回,就这样,多尔衮等人就被迎入了京城。多尔衮进人北京以后,根据范文程等人意见,颁行了许多拉拢人心的措施。五月三日,宣布故明官员一概录用。四日,多尔衮下令为崇祯帝发丧三日,谥为怀宗端皇帝。六日,宣布在京各衙门官员与满官一体办事。五月二十四日,暂停剃发令。七月,多尔衮下令,免除明末三饷加派,以明万历时赋额为准

多尔衮的这些政策大有成效,不久便稳定了黄河以北、山西以东的中原大部分地区的局势。

九月,福临从沈阳迁到北京,十月一日,他在众人的陪同下于天坛举行祭天大典,即皇帝位,下诏“定鼎燕京”,人主中原的清王朝宣告建立。

山海关之战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十三日晨,大顺军由北京出发攻打山海关。行至三河县吴三桂派人求见,并假意投降,请求暂缓行军。李自成被吴三桂骗过,他派明降官密云巡抚王则以兵政府尚书的官衔与吴三桂谈判,大军则缓慢推进。从北京到山海关大约五天可达,大顺军却用了八天的时间才到达。这时,李自成才获悉王则尧已经被扣留,吴三桂的军队在关内沿石河一线做好了作战准备,严阵以待,准备和大顺军决一死战。四月二十一日,山海关战役开始。为了全歼关外清兵,李自成把主力放在石河,另外派遣部队进攻山海关的东罗城、西罗城和北猩城。战争十分激烈,双方死伤惨重,到二十二日早晨吴三桂的军队已经难以抵挡,据守北猩城的吴军投降大顺军。吴三桂见形势不妙,亲自带领部分属官和乡绅冲出关门,到离关城仅二里远的威远拜见多尔衮,请求派兵支援。经过数日的观察,多尔衮十分清楚吴三桂此时的处境和心情,当即回答道:“你们愿意为先帝报仇,十分难得。我特意领兵来成全你们的心愿。先帝时的仇杀,今天不用提,也不忍心再提。但昔日是敌人,如今却合为一家。我领兵入关,与百姓秋毫无犯,否则必以军法处死。你们可告知全城百姓,不用惊慌。”然后又对吴三桂说,“你回去以后,可让部下把白布系于户关作为信号。不然,都是汉族人,难以分辨,恐怕误杀。”说完,一面让吴三桂立即回关准备,一面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清兵进关后,见大顺军从北山至海边排列成一字长蛇阵,多尔衮即令清军沿近海处依次排列,吴三桂排列于清军的右边,准备共同夹击大顺军。这时狂风骤起,尘土飞扬,事物难以辨别,于是清军得以从容布阵。不久风停,多尔衮下令出击,清军以逸待劳,势如潮水,尽管大顺军拼死抵挡,但难以挽回败局,阵容大乱,刘宗敏也负了伤。李自成立马在小冈阜上见难以取胜只得下令撤退。到达永平府范家店时,李自成下令杀死吴襄。十六日,回到北京,又杀吴三桂家属34口,李自成对吴三桂的奴颜婢膝引清军入关深恶痛绝。而吴三桂却在山海关战役刚刚结束时就率领关城军民剃发降清,并被封为平西王。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娓娓道历史

#清朝十二位皇帝#

清世祖顺治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清十二帝(三)――一生戏说乾隆皇帝(3)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在位曾经数次普免天下钱粮,让民众得以安享太平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一点不能否认。当然了,乾隆毕竟是为了自家统治集团利益服务的,天下安他的皇位才坐得稳嘛。乾隆的文治的另一方面是指文化文学文艺方面,他在国家盛世熏灼之时曾经派官员下到各地方征收集齐各种图书轴卷,按《经》《史》《子》《集》四种文体分门别类,

  • 1925年03月11日,孙中山先生在弥留之际口述并亲笔签名了三封遗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思想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的发展过程。孙中山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革命实践,思想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作为一个终生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家,孙中山在晚年革命处于徘徊时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他热烈地欢迎苏联和中

  • 他是三朝元老,雍正临死嘱托乾隆照顾他,却被乾隆逼到抑郁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是清朝的败家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对于受康熙、雍正两人看重的老臣张廷玉更是百般厌烦,在自己刚继位之时,就无时无刻想让张廷玉卷铺盖走人。奈何乾隆的父亲雍正,在临死前特意嘱托过乾隆:“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将来着配享太庙。”在雍正的心中,张廷玉这个汉人,是绝对有资格配享太庙的。因为当年雍

  • 周玉麟、陈立志、孔祥祯:民国时期的晋城“红色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晋城红色三杰1926年4月,晋城建立了中共支部,1927年成立了中共晋城地方执行委员会, 是山西当时仅有的5个地方执委之一。其中涌现出的最早的革命者有周玉麟、陈立志、孔祥祯,他们都是泽州巴公人,在地方党史上,人称晋城“红色三杰”。另外,长治第一个党支部创建者孙思孝也是巴公人。巴公堪称是晋城革命的“摇

  • 这个清朝王爷胆子不小,不仅身世复杂,还把墓修在了十三陵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依照这个情况,位于昌平仙人洞的兰旗王墓,事实上只是郑亲王家族一个旁支的家族墓。立祖的是奇通阿次子经讷亨,经讷亨葬入此地时的身份只是辅国公,但是其曾孙承志后来取代端华做了郑亲王,其祖父三代皆被追封为郑亲王。所以至此这处辅国公家族墓才被升为亲王家族墓,陵墓建筑规格自然也会有所升级。但是兰旗王名称的由

  • 老照片:1910年,大清三品京堂候补,梁鼎芬的一张老照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张是三个衣不蔽体的妇女。晚清时期,政治腐败,列强入侵,民不聊生。贫穷人家没有衣服穿,食不果腹,衣不敝体是常事。晚清时期达官贵人则过着优越的生活,阶层反差极大,贫富差异明显。晚清时期,这一名官员身份不详,却派头十足,一边抽着大烟,下属还在旁边小心伺候着。清朝的官员大都自命不凡,所以在百姓面前从来都十

  • 大清十二帝(三)――一生戏说乾隆皇帝(4)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做为皇帝乾隆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在个人情感问题上也是游刃有余拿捏的恰到好处,不过乾隆的花心飞得再远也没有离开旧巢,这个旧巢即他的正妻原配。话题不能扯太远,还得说回到乾隆皇后富察氏,乾隆帝的子嗣比较其父祖,虽照康熙少,却比雍正多,排序排到第十七子,再算上公主,乾隆帝一生共有二十七位子女,不过早年夭折的也

  • 清朝最惨公主,凌迟处死被割了300多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她,莽古济,她本是努尔哈赤的女儿,皇太极的亲姐姐,最后却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莽古济13岁的时候,就被他的父亲努尔哈赤为了缓和建州女真的内部矛盾,嫁给了一个部落首领。虽说莽古济有着千般的不愿,但也无可奈何,也就是在此时她明白了权力的重要性,也为她后来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为了争夺权力,为了争夺皇

  • 若曦再次侍奉圣驾,康熙何以对她如此的关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也不似之前那么严厉,看到若曦的脸色不好,让她找太医好好的看看,虽然这一切都是康熙自己造成的,但看到面前的若曦还是有几分的怜惜,就像父亲看到了受苦的女儿一样!只不过皇帝又何以对若曦那么好呢,再怎么说他都是君王,完全没有必要对一个宫女如此关心!只能说皇帝对于自己的身体应该也是有所了解的,马上就要面对

  • 揭秘故宫美食:皇帝过生日都吃啥?来看乾隆和溥仪的生日套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皇帝爱吃什么,溥仪的日常饮食,溥仪游故宫视频完整版

    清代万寿节最隆重的是皇帝的旬寿大庆,即满十年的生日,甲子(六十岁)、古稀(七十岁)甚或更高寿,均要隆庆。乾隆万寿节图乾隆的万寿庆典乾隆帝八十九岁寿终正寝,但是他只过了七十和八十两次旬寿。这是因为乾隆帝六十甲子时,七十九岁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尚健在,他正在筹划母亲的八十大寿。乾隆帝是大孝子,母亲八十圣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