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叫嬴政,为何他2个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没一个跟自己姓?

秦始皇叫嬴政,为何他2个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没一个跟自己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79 更新时间:2023/12/14 10:16:57

具有相同例子的,还有儒家始祖孔子,孔子的后人都姓孔,他的父亲怎么会叫做叔梁纥呢?想要搞懂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好好了解一下过去的姓氏叫法。

实际上,秦始皇嬴政和扶苏胡亥,都是出自于赢姓,按照现代人的读法,他们应该被叫做“嬴扶苏”、“嬴胡亥”,只不过从春秋战国到秦朝,大伙并没有那么看重姓,而有地位的人,大都是在名字前加以身份称呼,比如秦王政、公子扶苏、公子胡亥。

而如果你穿越到战国就会发现,哪怕是那些胆敢直接称呼秦始皇名讳的人,里面也不会有“嬴政”的叫法,这又是为什么呢?

姓氏在如今,已经是一个整体的联合词,然而在秦朝以前,姓氏两者的含义,却是完全不同,姓,用来区分学血缘,是宗族的根本符号,而氏,用来区分血脉的各个支系,以及高低贵贱,正如汉班固《白虎通·姓名》提到:“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贵功德,贱伎力。”

一般来说,姓是固定的,不过氏却不是,父子之间的氏也可能各不相同。

而从东周列国的习惯来看,女子,基本上是以夫氏加女姓相称,,而男子,大多是以氏搭配名或者字作为称呼。许多名人都是如此

比如齐国名相管仲,他实际上是姬姓,但“管氏,名夷吾,字仲”。楚国大臣屈原,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是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

至于孔子,也不是真的姓孔,他和父亲叔梁纥都是子姓、孔氏,叔梁纥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他字“叔梁”,名“纥”。

而到了西汉以后,随着尊姓贵族的混淆和衰微,姓氏不再变得那么重要,以至于司马迁都在《史记》中犯下了错误,在《秦始皇本纪》当中认为他“名为政,姓赵氏”。秦始皇虽然为赢姓,而他的氏族为赵。这和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完全是因为秦始皇的先祖造父,为周穆王驾车有功,被封在了赵地,因此以地名作为氏。

而秦始皇本来是没有字的,按照当时正确的叫法,应该将其称为“赵政”更加合适。当时后世不少人,都被汉朝的书籍给带跑偏了。

有意思的是,汉朝史书带跑偏的可不止秦始皇一位名人,还包括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每当说起刘邦的庙号,大伙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汉高祖”,实际上,刘邦真正的庙号是“汉太祖”,而谥号是“汉高帝”,结果司马迁《史记》将其综合了一下,成为了大家最常见到的概念。

更多文章

  • 秦国灭掉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你可能永远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便是诸多诸侯国之一。最开始的秦国十分贫穷落后,常常让周边国家欺负。但是秦国人很团结也很勇敢,于是也很少有国家愿意主动攻打。但是最后凭借快速发展,终于秦国一统天下。而秦始皇如何处理其他国家的国君,这可是很难想像到。[var1]秦朝有很多位君王,他们都是以发展秦国势力为己任。可是因为当时的秦国十分疲

  • 秦朝时期,食用油和铁锅还没有出现,那时候的人们是怎样做饭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现今中国菜主要分为“八大菜系”,包含了“烹、炒、煎、炸、炝、煮、焖 、烘”等一百多种烹饪技法。两千年前,秦朝没有食用油和铁锅,人们是怎么做饭吃的?在秦朝要想吃饭还是很简单的,那个时候,虽然没有铁锅,但是有鼎,大户人家都会使用鼎来做饭,所以在过去,他们对于鼎那是非常看重的,可是穷人家的话就没有那么幸运

  • 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司马迁在史记之中,曾4次提过一个神秘的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社会上,非裔美国人被莫名强杀,亚裔因为疫情的原因备受歧视,大批的人走上街头抗议,甚至开始“零元购”。[var1]美国内部的分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的“异彩纷呈”,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和共识,而这个时候,弹幕上就整齐的刷过“感谢秦始皇。”秦国,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他的建立终结了几百年的战

  • 汉初三杰,萧何为自保害韩信,但足智多谋的张良为何不闻不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秦末纷争,楚汉相持。汉高祖刘邦以平白之身创立了彪炳史册的汉王朝,后世之人莫不深感喟叹汉高祖刘邦的雄才伟略。可不容忽视的是,为汉朝建立创下赫赫功绩的诸臣,自然也成为了世人关注的对象。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汉初三杰”的名号,萧何、韩信、张良。他们三人立下的功劳绝对是诸元勋之首,可令人惋惜的是,随着汉朝政权

  • 秦国一个习俗太过丢人,商鞅看到后立刻改革,但积习难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到了秦国,商鞅看到秦国很多生活方式和中原地区都是不一样的,不过很多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一点让他接受不了,那就是秦国的人和戎狄一样,父子都很大年纪了却还生活在一起,同居一室。这并不只是指父子兄弟生活在一起,他们成亲之后妻子也是生活在一起的,这也造成了男女混居的问题,商鞅看到后当即决定

  • 民间传说:匈奴下战书:天心取米,汉朝小吏每字添一笔,匈奴便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底层小吏的称呼,西汉十大趣味故事,前200年匈奴围攻晋阳

    汉字的演变 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靠结绳记事。人们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这些结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其目的都是为了把部落的风俗传统和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传说在黄帝成为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之后,中国便进入了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所

  • 秦国军队为何被称为虎狼之师?除了军功制,还有优良的装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后期的虎狼之师,秦国虎狼之君完整版,虎狼之师秦国电视剧解说

    引言春秋战国时期,先有五霸,后有七雄,最终秦国一统天下。使得秦国军队有虎狼之师之名,无论是齐国技击,还是魏国魏武卒,都难以抵挡秦国锐士锋利,可见秦国的军队有多强。那么秦国军队因何而强,难道仅仅是因为军功爵制吗?要知道不仅秦国有军功将领,其他山东六国也有相应的军功奖励制度,虽然没有秦国这么细致,但相应

  • 益州疲惫还要出击?诸葛亮北伐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蜀国战略上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出益州,益州是现在的成都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原文

    但这恰恰是没有看到问题深层次原因的关键。诸葛亮作为三国群雄纷争时代的一国丞相,同时也是当时之杰,之所以在北伐战争上剑走偏锋,正是看到了“益州疲惫”的关键所在。易中天先生曾评价诸葛亮北伐:“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从客观上说也是被逼出来的。”这句话可谓说的很到位。今天咱们就说说诸葛亮的北伐为何是被逼出来的,

  • 秦国大一统后,仅仅十几年就灭亡,真是亡于暴政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很多人看来,秦国亡于严苛的法律,亡于横征暴敛,但如果继续深究就会发现,这些只是加速了秦国的灭亡,并不决定秦国的毁灭。真正导致大秦帝国崩溃的在于秦国统治阶层的内斗。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尽管他推行严刑峻法,但依然牢牢掌控着朝政,掌控着全国的一举一动,李斯、蒙恬、赵高等一般文臣武将均

  • 王娡的儿子汉武帝成了一代贤君,剩下四个女儿是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时期王娡,美人心计王娡结局,王娡有几个儿子

    一,王夫人家的背景很深刻,她的母亲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女儿。臧荼反了刘邦,被镇压了。他们一家就沦落成了庶人。所以臧儿嫁给了一个姓王仲,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就是王娡 。此时王仲死了,臧而改嫁给田家,生了田蚡田胜。臧儿把王娡嫁给金王孙。臧儿听了算八字的鬼说,逼迫王娡与金王孙离婚。王娡此时已经生了一个女儿,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