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益州疲惫还要出击?诸葛亮北伐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蜀国战略上胜利

益州疲惫还要出击?诸葛亮北伐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蜀国战略上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81 更新时间:2024/2/10 7:44:12

但这恰恰是没有看到问题深层次原因的关键。诸葛亮作为三国群雄纷争时代的一国丞相,同时也是当时之杰,之所以在北伐战争上剑走偏锋,正是看到了“益州疲惫”的关键所在。易中天先生曾评价诸葛亮北伐:“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从客观上说也是被逼出来的。”这句话可谓说的很到位。

今天咱们就说说诸葛亮的北伐为何是被逼出来的,以及是被什么因素逼出来的。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群雄纷争中原战乱之后导致的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魏国大臣上奏魏文帝曹丕时曾表示:魏国的人口加起来才相当于西汉武帝时期一个郡的人口。这其中虽难免有夸张的成分,但说明中原的经济水平以及社会秩序被破坏得很厉害。

同时益州、荆州、扬州,因为刘璋刘表孙策在天下大乱时持静观其变的态度缘故而免于动乱,相对来说经济形势较为缓和。恰好从北方来的避难流民,使得当地可以借人口涌入的优势有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机会。

比如说对于江东的孙策来说,重臣张昭就是从长江以北的北方来的。而坐拥西川的刘璋,他之所以可以坐稳益州,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由于曹操南征而被迫逃命,从荆州涌入的流民组成的东州兵。

尽管由于中原战争的因素使然,使得东汉末年中原周边的各个政权客观上得到了一些人口,但是一旦北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远胜南方的田地,便会立刻带动经济逐步恢复,这是当时开发并不发达的长江以南地区客观上无法企及的优势。

即使整个南方联合起来,也没有办法抗衡北方。这种状况直到经济重心还没有南移的隋代还是这样,唐以后才逐渐改变。因此通过客观的经济形势分析可见,对于孙刘来说,南方能够割据,只是暂时的,由北向南的统一大势是必然。

诸葛亮是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中原的丧乱决定了南方割据的可能。益州这个小小地方,再怎么发展都会有经济极限的一天,而中原一旦恢复起来,统一南方只是时间问题。中原一旦恢复完成,南方绝无割据的可能。

而诸葛亮北伐的另一个考量,就是争取引起中原新的动乱,阻挠或者拖延北方经济恢复的过程。这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原因——隆中对中他自己说,“天下有变”,再出去打,天下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就只能想办法创造变化。

但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诸葛亮带着四川小小一个地方的人出去打,就有可能造成中原动乱呢?诸葛亮的宝到底压在什么上面?这一点诸葛亮的洞察力相当敏锐,他敏锐地发现曹魏的兵制有一个战略上的突破口。

曹魏政权从曹操时代创业伊始,鉴于人口大量流失,士兵很容易逃走的原因,曹操就想出了一个很极端的战时募兵制度:当兵的人世世代代当兵。平时要种地,打仗的时候发配边疆,而家人妻小做人质,而万一自己死了,妻子便会马上改嫁,创造出更多的人口,这就是一套把军户捆绑复制起来的征兵模式。

但是这一制度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由于充当人质,军户和妻小以及耕地都在远离边境的中原地带,因此一旦边境有战事,曹魏集团只能仓促征兵,再长途跋涉地大军赶来,这就会打乱军户的生活秩序,增加军户的生活成本。

比如刘备进攻汉中的时候,曹操就要从千里之外宛洛发兵。因此曹魏的兵制,一方面使得曹魏在特殊时期有了可靠的兵源,但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发兵的成本远远高于蜀汉。虽然蜀道很艰难,但是曹魏从全国集中兵家到关中去打仗,更加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除了经济极限所迫和曹魏发兵的时间节点有利可图之外,诸葛亮不断北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鉴于集团内部的关系因素。

很多史料都表明,刘备的外来集团与扎根益州的刘璋集团在蜀汉很多问题上存在利益纷争。刘备是以北方的武人群体和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系统进入益州,和当地人乃至先到益州的流民互相依存。

关羽丢了荆州后,刘备举全国之兵顺江而下想夺回荆州,在出征之前,刘备曾明确告诉过诸葛亮在大战之后,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系统治益州,以黄权李严为代表的益州系统治荆州。这样的考量是以荆州的政治经济利益满足益州系,也以益州之重交给荆州系。

这样,长江上游和中游互相依托和牵制达到一种平衡,这也是刘备一定要取荆州,益州系黄权等鼎力支持的原因所在。但刘备没能夺回荆州,这就产生了新的矛盾。对于益州系而言,与其供一个外来集团的皇帝用本州之地当作消耗资源,还不如做大魏的一个州划算。

事实上,以谯周为代表的很多益州本地士人在刘备夷陵之败后都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甚至私下之间已经接受了曹魏代汉的合法性。所以越是这样,诸葛亮就越是要在道义上坚持汉朝的正统,坚持北伐。也是通过北伐,打压反对北伐的益州集团,从而给支持北伐的本土士人以机会(比如重要李严的儿子李丰),选拔新的人才。诸葛亮明白,对于蜀汉益州系的打压便会带来人才匮乏的巨大问题。因此,锻炼、培养、争取人才,也逐渐成为北伐的另一个目的。

很多人困惑诸葛亮自己都说:“益州疲惫,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为何还要一次次举全国之力北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主要是为了迫使魏国在离开边境很远的征发兵户,消耗敌国国力的同时,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从而减缓北方经济恢复的速度。

一旦出现机会的话进入关中,逐鹿中原。如果没有机会的话,保存争夺来的雍凉地区的人口兵力,巩固对蜀汉的控制。所以诸葛亮北伐,大体以稳妥为主,能够赚得魏国一支军,一员将,就已经是战略上的胜利。

更多文章

  • 秦国大一统后,仅仅十几年就灭亡,真是亡于暴政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很多人看来,秦国亡于严苛的法律,亡于横征暴敛,但如果继续深究就会发现,这些只是加速了秦国的灭亡,并不决定秦国的毁灭。真正导致大秦帝国崩溃的在于秦国统治阶层的内斗。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尽管他推行严刑峻法,但依然牢牢掌控着朝政,掌控着全国的一举一动,李斯、蒙恬、赵高等一般文臣武将均

  • 王娡的儿子汉武帝成了一代贤君,剩下四个女儿是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时期王娡,美人心计王娡结局,王娡有几个儿子

    一,王夫人家的背景很深刻,她的母亲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女儿。臧荼反了刘邦,被镇压了。他们一家就沦落成了庶人。所以臧儿嫁给了一个姓王仲,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就是王娡 。此时王仲死了,臧而改嫁给田家,生了田蚡田胜。臧儿把王娡嫁给金王孙。臧儿听了算八字的鬼说,逼迫王娡与金王孙离婚。王娡此时已经生了一个女儿,叫金

  • 秦国灭掉六国后,秦始皇是怎么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不让军队救秦国,秦国统一后留下的六国是哪六国,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作用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唐代诗人杜牧的一篇《阿房宫赋》写尽了阿房宫的奢侈繁华。“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说的是六国王孙贵族都被聚集到了阿房宫成为了秦国的宫人。六国贵胄尚且成为了秦之宫人,那么六国的国君在被灭国后又去了哪里呢?韩

  • 王莽建立新朝后,推行了很多不符合当时观念的政策,而受人唾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姬旦在世的时候,把持朝政,人人都以为他是要夺位谋权。而王莽早些年间,身为皇亲国戚,世家大族,从不沾染骄奢淫逸,待人接物都很有理数。如果这两个人活的时间都很短,想必周公会留下千古骂名,而王莽则成了公子楷模。王莽建立新朝以后,推行了很多

  • 秦国国君是嬴姓赵氏,赵国国君也是嬴姓赵氏,秦赵之间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秦赵,秦国的赵氏是怎么来的,秦赵上党之战完整版

    [var1]这个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黄帝,当然,黄帝的后代多了去了,所以这个说明不了什么,我们可以继续往近处追溯。黄帝有一个孙子为颛顼,颛顼后代中有一个名叫女脩的女娃,女脩在织布的时候抬了一下头,正好有玄鸟飞过,掉落下来鸟卵,女脩吞下去之后有了孕然后就生了大业,大业有个儿子名叫大费。大费是个

  • 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视为宝贝,收藏272年,它有何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现存王莽的头颅是真的吗,王莽的头颅为什么保存,王莽头颅在哪里收藏

    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中,有很多朝代在时间的长河里出现,兴盛并最终走向了湮灭。在这些朝代中,大家对其中的很多朝代都多有耳闻,比如国力强盛的唐朝、明朝,又比如经济文化繁荣的北宋、南宋,而其中有一些十分短暂的朝代,如今的人们往往很少知晓,就比如今天和我们故事主人公王莽有关的新朝。初听到新朝这个朝代,可能很

  • 盘点秦国历史上的4大权臣,皆权势滔天,但仅有一人勉强算是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十大名臣排行,真正的秦国历史人物,秦国一统天下最重要的几个人

    第一位:商鞅[var1]商鞅是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秦孝公一心想让秦国重新强大起来,所以在得到商鞅后,为了让商鞅充分发挥才能,为了变法成功,所以给了商鞅极大的权力;这权力到底有多大呢?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秦惠文王)犯了法,商鞅不能对储君施刑,但却处罚了嬴驷的老师公子虞,这公子虞乃是秦孝公的哥哥,由于是庶

  • 王莽改革后的面貌,人民生活富裕,为何还逃不过被刺杀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莽祖籍大名哪里,王莽女儿,历史中王莽改革的背景

    这些王朝的短命,无一不和统治者骄奢暴政,以及上层政权的斗争有关,比如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42天即被反杀,秦始皇一统天下,秦朝也仅存在14年二世而亡.可是历史上有一个短命王朝的灭亡原因却十分独特,竟因为皇帝好心办了坏事,但它的独特之处是没有穷人,这一点也带了后世褒贬不一的评说。出身名门贵族 却节俭勤奋低

  • 秦军带甲百万,秦国谋士云集,武将辈出,顶配阵容助秦始皇统一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剧照前言一直有一些专家认为,秦始皇能够实现统一,与秦朝几代君王的努力密不可分,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即便当时不是嬴政,换做其他人秦朝也能够实现统一,原因就是秦国国力已经非常强,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准确。[var1]▲剧照秦始皇如果不是一个谋略胆识过人的君主,或者秦始皇麾下没有聚集一群猛将,

  • 王莽建立新朝后,做了15年皇帝,15年他做了什么竟导致身首异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莽死后谁做了皇帝,王莽建立的新朝延续几年,王莽之前的各皇帝关系

    这是白居易评价王莽的诗,太多野史给王莽冠了许多污蔑称号,让后人对这个皇帝没多少好感。单从品行上,历代皇帝比他做的好的真心不多。王莽,夹在西汉和东汉之间新朝皇帝,可以说命运多舛。父兄早逝,孤儿寡母在庞大的家族中地位寒酸,虽说有个姑姑做了太后,可她侄子很多啊,不过王莽在他所有侄子里确实另类,别的侄子骄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