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军队为何被称为虎狼之师?除了军功制,还有优良的装备

秦国军队为何被称为虎狼之师?除了军功制,还有优良的装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26 更新时间:2024/2/9 3:53:12

引言

春秋战国时期,先有五霸,后有七雄,最终秦国一统天下。使得秦国军队有虎狼之师之名,无论是齐国技击,还是魏国魏武卒,都难以抵挡秦国锐士锋利,可见秦国的军队有多强。那么秦国军队因而强,难道仅仅是因为军功爵制吗?

要知道不仅秦国有军功将领,其他山东六国也有相应的军功奖励制度,虽然没有秦国这么细致,但相应来说,差距并不是那么巨大。所以军功爵制,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还有一个则是其他六国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军备制度的完善。

换句话来说,就是后勤供给制度充足。这个主要是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六国相比,更有量化优势。其核心就是大秦兵工厂制作武器的标准化,以及武器更新换代升级的工匠精神。这是大秦帝国装备领域的一大核心优势。

[var1]

军队征战只是第一决定因素,而武器装备统一化,标准化,以及升级化,则是决定战事的第二决定因素。战争不仅仅是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国力各方面因素全方位比拼,后勤装备尤为重要。那么为何只有秦国做到这样规范化,而其他国家却没有仿制呢?

军功封爵只是其一,是战功激励制

这也是有原因的额,起初战国七雄的实力,秦国并不占优势,甚至一度被打得差点亡国,甚至签订城下之盟。只不过秦国自秦孝公开始,就进行一次彻底的手术,那就是“商鞅变法”。才使得秦国拥有强大的根基。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法制核心,商鞅奠基,秦国历代君主执行,整个秦国成为一个以“法”为中心的运转机器。一切以律法为准则,不限侯大夫与庶民,一切都必须遵从。有功赏,有过罚,一切都是有据可查,不允许造假,否则惩罚会加倍。这样严厉的要求,只有秦国做到了,并延续百多年,使秦国由一个边陲弱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老大,都于此有关。

[var1]

最有名的就是军事方面的改制,尤其是为了激励士卒勇猛作战,开出不限出身的军功晋级制度,打破士族的权力垄断特权。使得秦军士卒,无论出身贵贱,都有凭借军功登顶的机会。

秦国军功爵位共有二十级,这些级别每个人都有公平获得的机会,只要肯努力拼搏,都有成功的机会。这就使得秦军比起其他六国,有着更强的战斗力与渴望军功的野心。作战主动与勇猛,这既有现实利益,又有荣誉的加成,没有后顾之忧,则一往直前而不惧。

[var1]

这只是秦军强大的一方面,并不是唯一。有时光靠士卒勇气与决死之心,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武器装备的优势,才是最主要的。否则只是维持一时之勇,很难有持久之力。而秦国变法的第二个作用就显现了,那就是军备的革新。

标准化才是制胜利器

这也是有着惨痛的教训在其中,“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战不退。”这都是长期戍边与异族进行抗争的不屈意志,也是一种武器落后的无奈。更惨重的是魏国攻占河西地区,老秦人的根基时,就因为装备的优势,魏武卒的锋利,把秦国打得差点亡国,甚至损失惨重。这一战,不是老秦人不够勇猛,而是训练与装备,全不如人,即使再有决心与死志,也难以抵挡武器的代差。

[var1]

秦孝公之所以力行变法,不顾老贵族阶层的反对,也要变法图强。就是因为他亲身经历这一切的惨痛教训,为了避免再重蹈覆辙,至少要与山东六国处于统一起跑线上。之前说的第一点就是军功爵制,只是强化军队的战斗野心与狼性,但光有旺盛的战斗力,只是第一步。

还得配备精良的武器,才能拥有决定性的优势。如何做到这一优势,这就体现秦人的智慧。那就是标准化生产,利用责任制实行连坐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大规模的量化生产。这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制度,经过几代人的经营,使得秦军的武备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不再是以前五花八门,杂乱化的武备。而是统一化,标准化,制式化这样里程碑式的跃进。这标准化严到什么程度呢? 所谓标准化就是剑、戈、弓、弩、箭、旗、甲等武器装备的制作材料、方法、样式、检验标准都是有明规定的。制作武器装备的工匠必须按法律的要求制作武器装备,其中误差率都是很小的,精确到1毫米之内。可见严格程度。

[var1]

大批量武器的标准化生产,使得秦军拥有自己的第二生命,不仅能够及时补充损耗,还能减轻后勤压力,实行规模化生产。更重要的是,提升士卒的战斗力与杀伤力。尤其的提升自己的存活率。

一线作战的士卒,在战场上交战,是生死搏杀,武器更换得快慢,决定个人的生存几率与军功获取的关键。时间最为宝贵,而标准化的武器供应,则能减少使用新武器的适应磨合过程。因为本身就是制式武器,不影响自己的正发挥,成功杀敌的几率更大。

这就是其他六国所不具备的优势,标准化生产,带来的不只是制式武器的成型。而是能够提升士兵战争持续力,与较少自身不必要的损耗。可以说标准化的武器,是士兵的第二生命。同时对于敌人的威慑力与杀伤力也很大。

[var1]

山东六国最能打的就是魏国魏武卒,重甲步兵的威力,不是常人所能撼动的。但是遇到整齐划一,犹如机器一样的秦军锐士,经过几次激烈碰撞,最终还是惨败。这种批量化的武器杀伤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承受的。长此以往使得六国军队都对于秦军有了心理阴影,毕竟这种威压感太强,难以找到破解的方法。

同样的士卒,充足标准化的武器供应,与同样没有标准化要求的士卒,进行对抗。所造成的杀伤力与打击面,作战成果也是不一样的。标准化是秦军能够战胜其他六国武备的制胜法宝,也是造成集体威压与恐惧的来源,让六国士兵最终未战先怯,难以正常发挥与抵抗。

工匠精神则是质量保证与升级换代的根本

光有标准化,质量不过关也是不行。同样质量过关,设备不升级同样还是难以保持优势。大秦军备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工匠精神。务实是秦军的优势,如何保持秦军的永久性优势,则是秦国一直都在不断追求的。

[var1]

秦军的武器制作技术也是相当重视的。它的技术来源于三种,一种是周朝帝都的遗民,周平王东迁,有部分人没有随之迁移,而是留在故地,归入秦人麾下。

他们的技术也成为秦军第一个技术积累,而第二种就是来源于西部异族的技术,因为常年面临西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在交战过程中,也获得相应的技术储备。第三种则是墨家加盟,墨家巨变内乱后,一分为三,相里氏这一支决定与秦国合作,成为御用工匠。

正是因为墨家这种科班出身的科技工作者的加入,在融合前两者的技术积累,三者之间合为一体,使得大秦的武器制造,不仅质量方面有大大的保证。就是武器升级也是不断地提升。大秦军队在之后的战斗中,基本靠武器的威力,就能让敌人轻易屈服,难有反抗之心。

[var1]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战国末期铁器已经成型,且六国也在锻造兵器,但是在于秦军作战时,发现自己的武器还是干不过秦军的青铜剑。

这是有两方面原因的,一方面虽然青铜武器确实是没有铁器坚固,但架不住秦军的工匠厉害,把青铜剑升级,添加一层材料,使得他比铁剑更锋利,且更加轻便。不但省力,还能提高出剑的速度,也提高杀敌的效率。

反观六国则比较郁闷,因为冶铁术在当时是不成熟的,限制他的正常威力。还有一点硬伤,那就是中国是贫铁矿。尤其是山东六国所处的位置,更是如此。即使造出铁器,也难以弄出合格的兵器。技术不过关,铁矿品质又不高,两者一结合就悲剧了。可见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武器不断更新换代,质量不断的提升,想不胜利都难。

[var1]

结语

从以上的情况,就能看出为何大秦的军队那么强?这是商鞅变法的功劳,不仅仅是军功爵制的战功奖励机制,提供公平的平台,人人皆有封功封爵的机会。更是在于武备的高标准与严要求,那就是标准化生产,与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不仅提高装备优势与规模化制式生产,更是在质量上不断地提升。

这是大秦制胜的核心机密,也是六国难以抵抗的装备碾压。大秦兵精甲利,不仅仅是说说,而是确实如此。秦国的最终胜利不是偶然,而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当各国沉浸于过往的荣誉里不能自拔时,大秦在不断地深耕自己的武力装备,最后全力一击,六国成为历史。

更多文章

  • 益州疲惫还要出击?诸葛亮北伐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蜀国战略上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出益州,益州是现在的成都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原文

    但这恰恰是没有看到问题深层次原因的关键。诸葛亮作为三国群雄纷争时代的一国丞相,同时也是当时之杰,之所以在北伐战争上剑走偏锋,正是看到了“益州疲惫”的关键所在。易中天先生曾评价诸葛亮北伐:“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从客观上说也是被逼出来的。”这句话可谓说的很到位。今天咱们就说说诸葛亮的北伐为何是被逼出来的,

  • 秦国大一统后,仅仅十几年就灭亡,真是亡于暴政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很多人看来,秦国亡于严苛的法律,亡于横征暴敛,但如果继续深究就会发现,这些只是加速了秦国的灭亡,并不决定秦国的毁灭。真正导致大秦帝国崩溃的在于秦国统治阶层的内斗。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尽管他推行严刑峻法,但依然牢牢掌控着朝政,掌控着全国的一举一动,李斯、蒙恬、赵高等一般文臣武将均

  • 王娡的儿子汉武帝成了一代贤君,剩下四个女儿是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时期王娡,美人心计王娡结局,王娡有几个儿子

    一,王夫人家的背景很深刻,她的母亲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女儿。臧荼反了刘邦,被镇压了。他们一家就沦落成了庶人。所以臧儿嫁给了一个姓王仲,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就是王娡 。此时王仲死了,臧而改嫁给田家,生了田蚡田胜。臧儿把王娡嫁给金王孙。臧儿听了算八字的鬼说,逼迫王娡与金王孙离婚。王娡此时已经生了一个女儿,叫金

  • 秦国灭掉六国后,秦始皇是怎么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不让军队救秦国,秦国统一后留下的六国是哪六国,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作用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唐代诗人杜牧的一篇《阿房宫赋》写尽了阿房宫的奢侈繁华。“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说的是六国王孙贵族都被聚集到了阿房宫成为了秦国的宫人。六国贵胄尚且成为了秦之宫人,那么六国的国君在被灭国后又去了哪里呢?韩

  • 王莽建立新朝后,推行了很多不符合当时观念的政策,而受人唾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姬旦在世的时候,把持朝政,人人都以为他是要夺位谋权。而王莽早些年间,身为皇亲国戚,世家大族,从不沾染骄奢淫逸,待人接物都很有理数。如果这两个人活的时间都很短,想必周公会留下千古骂名,而王莽则成了公子楷模。王莽建立新朝以后,推行了很多

  • 秦国国君是嬴姓赵氏,赵国国君也是嬴姓赵氏,秦赵之间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秦赵,秦国的赵氏是怎么来的,秦赵上党之战完整版

    [var1]这个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黄帝,当然,黄帝的后代多了去了,所以这个说明不了什么,我们可以继续往近处追溯。黄帝有一个孙子为颛顼,颛顼后代中有一个名叫女脩的女娃,女脩在织布的时候抬了一下头,正好有玄鸟飞过,掉落下来鸟卵,女脩吞下去之后有了孕然后就生了大业,大业有个儿子名叫大费。大费是个

  • 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视为宝贝,收藏272年,它有何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现存王莽的头颅是真的吗,王莽的头颅为什么保存,王莽头颅在哪里收藏

    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中,有很多朝代在时间的长河里出现,兴盛并最终走向了湮灭。在这些朝代中,大家对其中的很多朝代都多有耳闻,比如国力强盛的唐朝、明朝,又比如经济文化繁荣的北宋、南宋,而其中有一些十分短暂的朝代,如今的人们往往很少知晓,就比如今天和我们故事主人公王莽有关的新朝。初听到新朝这个朝代,可能很

  • 盘点秦国历史上的4大权臣,皆权势滔天,但仅有一人勉强算是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十大名臣排行,真正的秦国历史人物,秦国一统天下最重要的几个人

    第一位:商鞅[var1]商鞅是秦国崛起的关键人物;秦孝公一心想让秦国重新强大起来,所以在得到商鞅后,为了让商鞅充分发挥才能,为了变法成功,所以给了商鞅极大的权力;这权力到底有多大呢?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秦惠文王)犯了法,商鞅不能对储君施刑,但却处罚了嬴驷的老师公子虞,这公子虞乃是秦孝公的哥哥,由于是庶

  • 王莽改革后的面貌,人民生活富裕,为何还逃不过被刺杀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莽祖籍大名哪里,王莽女儿,历史中王莽改革的背景

    这些王朝的短命,无一不和统治者骄奢暴政,以及上层政权的斗争有关,比如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42天即被反杀,秦始皇一统天下,秦朝也仅存在14年二世而亡.可是历史上有一个短命王朝的灭亡原因却十分独特,竟因为皇帝好心办了坏事,但它的独特之处是没有穷人,这一点也带了后世褒贬不一的评说。出身名门贵族 却节俭勤奋低

  • 秦军带甲百万,秦国谋士云集,武将辈出,顶配阵容助秦始皇统一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剧照前言一直有一些专家认为,秦始皇能够实现统一,与秦朝几代君王的努力密不可分,甚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即便当时不是嬴政,换做其他人秦朝也能够实现统一,原因就是秦国国力已经非常强,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准确。[var1]▲剧照秦始皇如果不是一个谋略胆识过人的君主,或者秦始皇麾下没有聚集一群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