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在很多人看来,秦国亡于严苛的法律,亡于横征暴敛,但如果继续深究就会发现,这些只是加速了秦国的灭亡,并不决定秦国的毁灭。真正导致大秦帝国崩溃的在于秦国统治阶层的内斗。
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尽管他推行严刑峻法,但依然牢牢掌控着朝政,掌控着全国的一举一动,李斯、蒙恬、赵高等一般文臣武将均听命于他。
有秦始皇在,秦国就在。但坏就坏在秦始皇的突然暴毙,导致了公子扶苏与公子胡亥之间的争权夺利。
[var1]
一是皇位的内斗是秦国灭亡的开始。
公子扶苏的班底以蒙恬兄弟为主、胡亥的班底以赵高为核心,成功吸纳了李斯的加盟,由于胡亥的班底恰好掌控秦国的权力中心,篡改遗诏,成功上位,并想法设法赐死公子扶苏,陷害蒙氏兄弟,完成了政治清洗,初步掌控了秦国权力。
随着胡亥的上位、扶苏的自杀,秦国错失了第一次国家治理转向,错失了由法家治国转向儒家治国的机会,这偏离了秦始皇对秦国、对扶苏的定位安排。
[var1]
二是赵国与李斯及皇族的内斗加速了秦国灭亡。
李斯和赵高是秦二世上位的功臣,而随着秦二世皇位的稳固,李斯与赵高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李斯还抱有幻想之时,赵高开始了对李斯、对赢氏皇族的大清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大集权,架空了秦二世,成为秦国的实际控制者。
赵高是法家出身,他对秦二世的治国理念就是强化严刑峻法,忽悠秦二世纵情声色、大兴土木,目的就是巩固自己的权力,这使得百姓忍无可忍,爆发了农民起义。
[var1]
三是赵高对章邯的怀疑,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灭亡。
即使爆发农民起义也不是最可怕的,毕竟秦国正规军的实力远超起义的乌合之众,可是赵高不能也不会用人,他没有及时安抚好大将章邯。当章邯与项羽在巨鹿僵持不下之时,赵高竟想向章邯问罪,导致章邯倒向项羽,进而导致秦国失去了抵抗的力量,最后不得不走向灭亡。
可以说,秦国统一后还没来得及对国家进行治理,就陷入了统治阶层的内斗,而内斗自上而下传导,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
内斗成为秦国灭亡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严刑峻法、横征暴敛以及农民起义都只是加速了灭亡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