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中,赵国为什么最后一个称王呢?

战国七雄中,赵国为什么最后一个称王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57 更新时间:2024/2/11 22:42:43

[var1]

首先,在战国七雄中,楚国是第一个称王的诸侯国。早在西周时期,楚国就僭越称王了。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楚武王闻讯大怒说:“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举我的先公,竟然只封给他子爵的土地,让他住在楚地,蛮夷部族都顺服于楚国,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国爵位,我就只好自称尊号。”于是当即自称王号,称为“楚武王”。

[var1]

楚武王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当时周王室衰微,对楚国无可奈何。到了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也相继称王。当然,吴国和越国都不是战国七雄。在楚国之后,公元前334年,魏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而这,意味着魏国和齐国的君主都正式称王了。

在徐州相王后,已经进行商鞅变法的秦国自然不甘示弱。因此,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25年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在此基础上,公元前323年,发生了五国相王这一历史事件。

五国相王指的是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并且互相称王的历史事件。不过,对于五国相王中的赵武灵王,却不在国内使用王号,只是称为君或者主父。至于赵武灵王这一称号,则是赵惠文王后来追谥的。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国之所以最后一个称王,主要是因为赵国在战国前中期比较弱小。在五国相王时,楚国、齐国、秦国、魏国、韩国、燕国都已经称王。但是,赵武灵王认为赵国实际上没有称王的实力,而是将精力放在变法图强上。

[var1]

在赵武灵王刚刚即位的时候,赵国屡次败于齐、秦之手,损失惨重。赵武灵王元年(前325年),就在赵雍即位的第二年,赵将赵护被魏国击败,韩举被齐国在平邑击败,韩举被俘,平邑、新城被攻占。

赵武灵王八年(前318年),赵国参与的五国合纵伐秦活动失败,三晋联军攻至函谷关外,被秦军击退,随后秦军在庶长樗里疾的率领下出函谷关长驱直入,于次年(前317年)大败三晋联军于韩国的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联军被斩首八万余级,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了。同年,齐国乘赵、魏为秦大败之时,于观泽败赵、魏军。

赵武灵王十年(前316年),赵国的中都和西阳被秦国攻占。赵武灵王十一年(前315年),一作赵武灵王十三年(前313年),秦将樗里疾攻占蔺地,俘虏赵将赵庄。

[var1]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胡服骑射之前的赵国,不仅在和秦国、齐国、魏国的较量中屡战屡败,连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和身边的中山国,都经常袭扰赵国。正是因为赵国实力上的相对弱小,所以,赵武灵王主动舍弃了王号。到了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正式推行胡服骑射。经过这次变法后,赵国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而在赵武灵王去世后,赵惠文王正式称王,并追封父亲赵雍为赵武灵王。

最后,在五国相王中,使用王号的中山国是赵武灵王做梦都想消灭的心腹之患。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接受五国相王带来的王号,基本等于和中山国一起加入魏国主导的联盟,这是赵武灵王不愿看到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山国这个诸侯国,在称王后就引起了齐国的不满。

[var1]

所以,赵武灵王之所以没有称王,也是希望打消秦国、齐国、魏国、楚国等大国的警惕,从而为自己推行胡服骑射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换而言之,赵武灵王去除王号,无疑为后来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提供了借鉴,通俗的说就是舍弃虚名,从而闷声发大财。

更多文章

  • 三国乱世里,五大文武双全的名将,第一有些出人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陆逊第五位:陆逊陆逊,东吴的大都督。要说周瑜是东吴的开创者之一,那么陆逊就是东吴的守护者。他一生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经历大小战役数百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每战他必亲临战场,充分的展现出了其名将的风采!邓艾第四位:邓艾邓艾,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一生主要致力于抗蜀事业上。前半生主要防

  • 三国乱世里,他被称三国第一谋士,曹操若重用三国或能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贾诩却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在历经三个朝代效忠多位帝王,他的地位崇高且不像司马懿那样被无限猜忌,这也是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的原因之一!贾诩的“毒士”名头此名非虚,曾因他的毒计直接将大汉的江山彻底给葬送。在当时,吕布王允行刺董卓成功,大权再次回到汉帝手中,西凉旧部群龙无首人心惶惶,汉王朝又不愿意接受

  • 从《韩非子》看皇帝的自我修养之运用权术巩固地位安国定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不用说,搞“刑名之学和“法术之士””的谋臣是大臣们的死对头也是贵族们的死对头。韩非用吴起的话说: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主而下虐民, 此贫国弱兵之道也。翻译白话: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下去,他们就会上逼主而下虐民,这是造成国贫兵弱的途径。[var1]为什么大臣的权势

  • 刘备袁绍大败后迅速生病去世,为何曹操大败却能精神抖擞活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同样都是输了一场仗,三人的结局差别为何这么大呢?第一,受损失的程度不同。官渡之战,袁绍的11万人马丧失殆尽,所占据的地盘也差不多都落入曹操的手里。而且袁绍看不见复苏的希望,他唯一的办法是退到少数民族乌桓所在的地方。但后来他儿子的实践证明,即便退守到乌桓,依然只有死路一条。夷陵之战,刘备的军队损失虽然

  • 他和典韦一样,为救曹操战死,曹操刻木安葬,但其子被曹丕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他立下如此大功,他的儿子却被曹丕杀了,可以说是一个悲剧,这个人是谁呢?他的名字叫鲍信,群雄讨伐董卓的时候,鲍信还是其中之一,当时鲍信的职位是济北相,相当于太守。青州的黄巾军进入兖州的时候,刘岱准备攻打黄巾军,鲍信说,现在黄巾军有百万之众,声势浩大,老百姓都非常害怕,我们的士卒都无斗志,不能抵挡

  • 他四易其主却备受曹操刘备看重,因是个吃货得怪病早逝被世人遗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自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独揽朝政以后,东汉政圌权便名存实亡,而董卓的做法很快引起各路诸侯的不满,开始群起而攻之,天下就此进入乱世之秋,此后经过一场场混战,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不过,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英雄”,虽然这个时期战乱不断,同样也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豪杰,而随着一部《三国演义》的

  • 吕布被处死后,曹操为何不“笑纳”貂蝉?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99年(于建安四年)2月7日,东汉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新闻,吕布被曹操处死在下邳(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境内的古邳镇)的白门楼,三国第一猛将的生命就此画上句号。然而曹操手下的将士们兴致不但没有减退,反而增加了不少。他们都在关注一个人的命运,三国第一美人貂蝉将何去何从?大家对她前途做出种种预测。一个士兵

  • 《虎啸龙吟》刘涛问司马懿诸葛亮为何总打仗司马懿:他夫人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虎啸龙吟司马懿被夫人收拾,虎啸 龙吟,虎啸龙吟司马懿问诸葛亮生活情况

    其实诸葛亮并无这层私心,诸葛亮也答应刘备,会倾尽一切之力辅佐少主。于是在刘备先去以后。诸葛亮厉兵秣马,整顿军备,不惜举全国之力,多次讨伐大魏司马懿。在蜀汉之地,诸葛亮其实是可以安享晚年的,不用大动干戈。但诸葛亮很清楚,如果不主动讨伐大魏,用不了多少年,待大魏恢复强壮,蜀汉必定会被沦陷。所以诸葛亮一定

  • 秦王朝为什么不先征服东北,而先征服江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历史上崛起于东北的比较强大的民族基本上就三个:契丹建立的辽政权;女真建立的金政权;满族建立的清王朝。所以说威胁更大的游牧政权来自正北方向的漠北大草原上。如果说占领东北相当于折断游牧民族的右臂这个观点个人觉得有点伪命题,如果照着这个理由来说直接占领漠北草原更能杜绝游牧民族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中谁能与吕布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中的武力排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同意:吕布天下第一。但我却认为有一人可单条吕布。马超吗?曹操曾说:马超不减吕布之勇。但这毕竟只是说说,缺乏说服力。严良吗?严良曾20合击败与许楮不分胜负的徐晃。但当年在华雄面前袁绍说:可惜严良文丑不在。但到了吕布面前源绍也不敢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