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相信很多人对于里面的文臣武将都有所了解,尤其是诸葛亮。诸葛亮智计无双,是三国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在空城计的故事中,竟然能够不费一兵一卒的将司马懿的数万大军吓退,这是障眼法,但是也是一场心理战。司马懿多疑,而诸葛亮就是利用了司马懿的这一点,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引起司马懿的怀疑,让他认定城中有伏兵的?
有人说是因为诸葛亮的从容不迫的气场,给司马懿制造了假象。在司马懿数万大军压境的时候,诸葛亮却派人打开城门,然后让士兵做作是普通人在城门前扫地,他高坐在城楼之上,拿起古琴,优哉游哉的抚琴,边弹琴还边饮茶,而书童则在他身后扇扇子、伴伴奏。
而司马懿一见诸葛亮悠哉的架势,就认定城中有伏兵,不敢攻城,立马撤兵。其实司马懿前来,首先会看到的是在下面扫地的士兵,凭借司马懿的眼里,想必一眼就看得出那是士兵假扮。再看向城墙之上,诸葛亮的表情自然是管理得当,让司马懿看不出什么,那么司马懿一定会看向那两个书童。
这么说来,城楼上的两书童,才是空城计最大疑点?难怪司马懿看后会立马撤兵。那两个书童可没有诸葛亮面对千军万马而丝毫不乱的气度,想必在诸葛亮的身后一定是故作镇静。而这就引起了司马懿的猜测,士兵假扮普通人扫地,而书童表情故作镇定,分明就是在城内安排好了一切,等着双方一战。
这出空城计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但是其中最大的转折之处就是两个书童了,若是书童表现的十分慌张,那么司马懿就会以为诸葛亮分明就是在故布疑阵,而故作镇静就恰到好处了的让司马懿以为这是两个书童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那种期待、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