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统治手腕有多高明?学西汉放任藩王,汉景帝和康熙使命一样

清朝统治手腕有多高明?学西汉放任藩王,汉景帝和康熙使命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25 更新时间:2024/2/17 18:39:41

收到了尚可喜坚持要退休的上书,只是这退休却从原来的退了就走,改要求让自己儿子继续当藩王,这让康熙帝分外不爽。

就立马找了个由头让尚可喜退休,顺带寻思让吴三桂等一众藩王全部滚蛋。

可怜这尚可喜,临了依旧被利用,成了康熙帝清算汉族藩王的由头。

(康熙皇帝)

尚可喜的一生也算传奇。

祖籍山西洪洞的他,家里是十八辈农民出生,曾祖父移居到北直隶,就成了京城人。后来祖父尚继官时发迹,去往辽东为官,这尚可喜就成了辽东子弟。

18岁时,因后金入侵辽沈,他父亲尚学礼迁徙辽西松山避难,期间母亲死于战乱。他爹尚学礼加入明军王化贞部,后来又成了皮岛守将毛文龙的人。

尚可喜千里寻亲,加入了毛文龙的队伍,父子团聚之后,两人更受毛文龙信任,尚可喜也摇身一变,成了老毛的养子。

有了这层关系,尚可喜的仕途貌似有了盼头,果不其然,在老爹战死(被后金打死)后,尚可喜顺利继承了老爹的部队,成了皮岛领军大将之一。

(皮岛)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悲催的毛文龙被袁崇焕悍然杀掉,成了袁崇焕立威的牺牲品,这就让尚可喜失去了干爹。

没了主心骨的皮岛军,在崇祯四年(1631年)又起兵变,这一次尚可喜站队成功,带领军队平定叛乱,救了东江总兵黄龙,就此成了黄龙心腹,被提拔成游击。

谁曾想这当了游击没几天,明军又发生吴桥兵变,孔有德、耿仲明割据登州成了山大王,尚可喜在黄龙授命下,成了平叛的主力。并在1633年,将这两个日后的战友,赶到了海上去投靠了后金。

尚可喜平叛有功升任副将,驻守广鹿岛。

但是悲剧马上发生了。

1633年7月,叛徒孔有德、耿仲明领着后金军来复仇,占领旅顺,杀了黄龙,也逼的尚可喜全家几百口人投水自尽。

(尚可喜)

从这个角度看,尚可喜的爹,还有他的所有家眷都是清朝害死的。

按理说,该跟清朝水火不容吧?可是并没有,他反而在后续成了清朝人。

黄龙死后,新任东江总兵是沈世魁。

这沈世魁跟尚可喜过节颇多,弄得尚可喜时刻忧虑生死,就起了反叛的心。

看着曾经的老哥们孔有德、耿仲明在后金混得不错,他也不管啥一家人的死仇了,居然派部下联络皇太极。这可让皇太极高兴坏了,说了句“天助我也”之后,尚可喜的部队有了别称“天助兵”。

这“天助兵”的人数可不少,尚可喜劫掠了辽东附近五个岛的军民一万多人投奔了皇太极,让后金一夜之间有了水军。

这做派让皇太极大喜过望,说尚可喜“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末了就给了尚可喜一个总兵官,成了反明急先锋。

(升官发财)

尚可喜绝对是把自己卖了好价。

不过这还没完,明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加官鬻爵,尚可喜跟耿仲明等人一起,成了清初著名的三顺王,至于王号也很喜感,叫智顺王,意思是有从龙之智。

不知他死在后金手中的亲人,做何感想?

随后岁月,尚可喜跟随皇太极和多尔衮征战四方,松锦之战中更是立下大功,成了汉军镶蓝旗的一员。

当了汉八旗后的尚可喜,成了多尔衮帐下的精锐。

公元1644年明朝覆灭后,尚可喜跟随多尔衮入关,在一片石之战击败李自成后,一路追杀直到李自成死在九宫山,才回驻海州。这之后的尚可喜跟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一起,成了清朝扫平南明的大帮手!

顺治三年(1646年),他们三人组团进攻湖南,打了两年才收兵回北京!

公元1649年尚可喜又一次升官成了"平南王",收获了一堆赏赐后,跟“靖南王”耿仲明一起携家带口进驻了广州。

在一路坎坷抵达广州之后,尚可喜进攻广州城,南明永历帝见势不妙转身就跑去了梧州,清军围城十多个月,终于击败了坚守广州的南明两广总督(原李成栋麾下副将)杜永和。

战后这尚可喜对待同胞也是罪恶滔天。

斩首明军六千多人,还将不少人赶下海溺死,整个广州城中有70万人被杀,史称“庚寅之劫”。

这杀人越货的本事,让顺治帝特别欣赏。

在屠杀之后,就让他成了广州大员,开始了坐镇一方的藩王生涯、

我想问啊,这人都死差不多了,你管谁?

(杀人无数)

随后尚可喜,兢兢业业地完成了镇守广州的任务。

先是在肇庆击败了南明柱石李定国(1653年),后是在潮州平定了郝尚久叛乱(1653年),最后又在新会再次击败了李定国(1654年)直接帮助清朝稳固了广东的统治。

这打自己人打上瘾了,也是够了啊。

经过这接连战争,南明龟缩云贵苟延残喘,就这么被最后一个藩王吴三桂给灭了!

这尚可喜也在南明覆灭后,成了广东地面的老大!

这主政地方的时候干的事情也不少。

南面抵抗郑成功的进攻,内部还弄了点民生建设,顺带建议清朝取消迁界禁海之命,却因为清朝不予许,马上就转脸进攻不希望搬迁的沿海百姓。

这做派咋讲咧?变脸很快,原则性没有,只有关于自身的算计!

最后需要补充一句的是。

这尚可喜是藩王之中最有钱的一个!

因为垄断了广东私市和私税吗。

每年光这的进项就有几百万白银,弄得不少人都说“平南之富,甲于天下”平南王就此成了富裕王爷的代名词。

富裕了的王爷,长期喜欢以退为进!

在顺治十二年时(1655年)就上表说,我老了,想回辽东老家了。

当时顺治帝知道,这东南地面还不稳,尚可喜走了会出大问题,就安抚他说“全粤未定”你老就别走了!

(清朝时局)

这一不走,就又坚持了18年,坚持到了公元1673年!

这一年,尚可喜第11次上书说:自己想回辽东养老,不如让自己的儿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

一看老头这么较真,康熙允许了尚可喜的退休请求,却否决了尚之信继续割据的要求,顺势下令撤藩。

一看康熙让自己退休,让自己儿子也滚蛋,尚可喜虽不爽,还是准备移交广东,做个安稳的退休老人。

谁曾想这平西王吴三桂不乐意了。

不仅平西王吴三桂不乐意,自己儿子尚之信也不乐意了!

我等了那么久,就等着继承王爵,成为新藩王,你小康熙一句话就想让我家从广州滚蛋,你以为你是谁?

就在广州暗流涌动的时候,平西王吴三桂也摇身一变成了天下水陆军大元帅,发出檄文,扛起了兴明讨虏的大旗。

(吴三桂)

大旗立起来之后,清军慌乱了。

在一轮轮突袭之后,战至公元1675年,吴三桂拿下贵州、湖南、四川以及广西和陕、甘的部分地区,一时间声势大振弄的清朝不少高官贵胄纷纷寻思,迁都得了,要不太危险啊!

清朝中央都寻思迁都了,这尚可喜家也发生了内斗!

原来三藩之乱开始之后,吴三桂就给尚可喜发过檄文,结果这檄文在尚可喜那里并没有通过。

一看尚可喜还是忠诚的,康熙立马笼络尚家人,让尚可喜继续镇守广东,顺势加封尚可喜长子尚之信为镇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

这弄的认为尚可喜能成为自己帮手的吴三桂郁闷不已,也弄的三藩之乱虽声势浩大,可广东却处于内斗状态,吴三桂联军夜为了争夺广州,打了不少场架。

尚可喜对清朝有多忠诚,从他在广州城自己府邸后院堆满柴火,城破就准备自杀就能看出来!

(尚可喜)

这顽固的老爷子,让野心勃勃的尚之信没辙了!

康熙十五年(1676年2月)尚之信派兵直接软禁了自己的爹,夺得了广东军事指挥权,开始呼应吴三桂的叛乱。

一看儿子让自己晚节不保,尚可喜寻思悬梁自尽,却被救了下来!

但这救过来也是暂时的。

几个月后的10月29日,尚可喜就在广州去世了享年73岁,临终前说的话是:

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

说完这话后,他还命令不听话的儿子们,将曾经皇太极给的工作服取出来,穿戴整齐之后面对北方三拜九叩才毙命。

用一生践行了自己当清朝奴仆的心,也收获了康熙帝的一番感叹和谥号“敬”。

看上去很重视吧?

过了几十年,乾隆就让他进了《贰臣传》,成了流芳千古的奸臣。

嗯嗯,这就是甘当清朝奴仆的下场!

尚可喜的顽固和忠诚,让吴三桂遭殃了!

前文说过,1675年的吴三桂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得清朝岌岌可危,如果不是尚可喜掣肘,完全有可能一鼓作气推翻清朝建立一个新政权。

奈何尚可喜的掣肘,让这一切并不顺利,吴三桂军最关键的三大弱点,也被清朝孝庄太后和康熙帝看到了。

(康熙)

这三大弱点就是!

首先:三藩之乱兵力不足!

当时:吴三桂军已经倾巢而出,用尽了全力进攻,可清朝面对这叛乱,动员的仅仅是绿营兵马和驻扎在内地的八旗军,至于关外八旗军还有京城的八旗军十多万人,清朝并没有动用。

其次:吴三桂声势虽然大,打下的地盘虽然多,但关乎清朝生死存亡的江浙财帛重地,却没有打下来。打仗打的是啥,不过钱粮多少而已,这江浙赋税重地在清朝手上,三藩中最有钱的尚可喜,也不听吴三桂的!

这就让清朝有了打持久战的能力。反观吴三桂的地盘,清一色的穷地方。

最后:最关键的是,这三藩之乱看似联合作乱,其实并没有统一指挥,弄的很多仗打的特别糊涂。

这里说个事情就懂了!

就在吴三桂在前线跟清朝死战时,为了缓解前线压力,吴三桂联络台湾的郑经,建议他走水路北上,偷袭清朝的财帛重地江浙还有大本营东北,让清军分身乏术。

可郑经咋做的?

他不仅拒绝了吴三桂的建议,还去进攻福建,打得同为反王的耿精忠焦头烂额。

这做派清朝当然高兴啊,立马抓住机会,在1676年初,派遣四路大军全力进攻福建打得耿精忠遭遇内外夹击,就要完球。

这时,如果是个正常人或许会寻思,不打耿精忠了一致对外。

但郑经不信邪,而且脑回路异于常人。

非要继续打,打得耿精忠穷途末路投降了清朝,直接干趴了三藩之乱的一角,弄得吴三桂扼腕叹息,猪队友。

除了郑经这个编外盟友作死之外,之前说过这尚可喜也是顽固分子,就是不帮忙,最后还是儿子尚之信发动兵变才彻底倒向了吴三桂。

(尚可喜的地盘)

按理说老大换人了,这进攻总要积极点吧,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吗!

可这尚之信也是个不省心的主,看着吴三桂求援,就是不出兵。

一口一个要准备,一口一个要留守。

弄得吴三桂心烦意乱,仗都打不好了!

如果仅仅心烦意乱也就算了,这造反之后的尚之信还起了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坐看吴三桂和耿精忠拼命。

这做派,说好听点,叫防守反击,说难听点,不过首鼠两端而已。

写到这里我真想问下,你这做派,为什么还要软禁你爹夺权咧,不如乖乖听话啊。

更让吴三桂不好想的是,这尚之信在耿精忠被两面夹击投降后,居然也投降了,纯属脱了裤子放屁,叛乱都成了多此一举,反而让自己爹背个骂名。

(明军时代的吴三桂)

如果说郑经是猪队友,这尚之信简直不知咋形容了。

这一来二去仅仅两年多不到,耿精忠和尚之信都降了。

坏消息随后也是一个接一个。

配合吴三桂作乱的陕甘王辅臣,也在不久后被清朝收拾了!

至于那个弄得耿精忠焦头烂额的郑经,在耿精忠投降后也没讨到好处。

费尽心机弄到的福建漳、泉四州,被清军一个反击就又夺了回去,自己只能退守湾湾,当起了岛主。

弄的随后几年都是吴三桂在单挑清朝。

吴三桂一看这状况,虽然雄心万丈,奈何老了啊!

1677年吴三桂已经66岁高龄,早已不是当年横扫西南如卷席的平西王,反而是一个多病体虚的老者。

反观康熙,年方24的他,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

一个旭日东升,一个日薄西山。

这状况,让经不起折腾,也明白士气很重要的吴三桂,在行将就木的年岁,干了一件一直想干的事。

那就是称帝建国!

(当一把皇帝)

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帝建大周国,都衡阳。

目的除了完成遗愿,过一把皇帝瘾,同时,也为了振奋士气拼死一搏。

这振奋之举也有行动为证!

称帝之后的吴三桂,带领5万大军南下,进攻兵家必争之地永兴,接连两次战胜了清军,迫使清军退回了广东。

同年7月,吴三桂再接再厉部署对两广的进攻,收获也不少!

但是,这不过最后的回光返照而已!

同年8月,坐镇衡州的吴三桂,因为天气炎热,心情不佳,突发中风医治无效,在8月18日深夜驾崩。

吴三桂死了,吴军当然要退啊。

同年10月,大军回撤,15岁的吴世璠成了吴三桂接班人。

(大势已去)

一看67岁的老头换成了15岁的小孩,康熙帝开心啊!

半大小子最好欺负了,就开始了欺负孤儿节奏!

随后三年多简直就是秋风扫落叶。

战至1680年,除了云贵外,吴三桂打下的地盘全没了!

1681年,清军进行最后的收尾战争,进攻云南昆明。10月22日,吴军中余从龙、吴成鳌投降,10月29日,吴军将士打开城门,迎接清军入城。

吴三桂接班人吴世璠死,三藩之乱结束!

顺带说一句,就在三藩之乱平定前夕,郑经也挂了,湾湾也在两年后被清军收复。

持续十年的战乱,清朝曾经的五大割据势力一个没跑,全部成了过眼云烟。

今日读来,根源何在?

不过各自算计,勾心斗角而已。

(勾心斗角)

写到这里,还有点意料之外的思考。

这思考就是清朝的统治逻辑,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汉朝!

为什么会想到汉朝咧,因为做派相似啊。

都是用保留地方割据分封方式,在朝代前期,用藩王稳固边疆,然后在中后期经济发展了之后,再扫清藩王,平定天下。

汉朝初年刘邦成了天下共主,在汉朝实行郡国制。核心区都是中央的,弄郡县制,边远地区都是诸侯王的分封制。

这一来二去,传播了汉朝文化,给予了边远地区军政自主权,夜让他们有了积极恢复经济的动力,因为赚钱都是自己的吗!

这一来二去几十年后,曾经的边远地区经济恢复了,文化过度了,最后在用削藩甚至战争完成统一,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从这点上看,清朝的康熙帝跟汉朝的汉景帝还是有点像的,几乎发挥了相同的历史作用!

唯一不同的是,雍正和乾隆这两个人加起来,貌似也就跟汉武帝打个平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给蒙古族县令道同报仇,鞭杀勋贵永嘉侯朱亮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汉后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本土思想中最有利于统治的思想。因此,历朝历代,无论你是否是汉人统治,其最终都会走向“以儒治国”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契丹和满人全民儒化,女真和蒙古族的部分儒化,过去我们常说那是“汉化”,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儒化”。朱元璋在“屠戮功臣”保护自身家族安全的

  • 清朝末代皇姑,从小过得并不幸福,但嫁给汉人后,婚姻幸福美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韫欢的父亲是满清摄政王载沣,她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孩,她出生时满清王朝垮台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清王朝已经不在了,但韫欢还是衣食无忧,也有人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虽然生活无忧,但是没有出行自由。韫欢很苦恼,她说除了对宫内的环境熟悉,她不知道宫外是个什么

  • 雍正王朝:为何雍正登基后,重用政敌老八将其升为总理王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前半部的九子夺嫡可以说是精彩绝伦,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演绎的可谓是淋漓尽致。要说起老四在九子夺嫡中最大的对手是谁呢,是老八。要说起剧中最大的反派是谁呢,还是老八,可以说以老八为首的八爷党就是当时最大的反动势力。但老四登基以后,反而是升老八为总理王大臣,这个职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

  • 朱元璋向道士询问自己寿命,道士答道: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记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朱元璋得厉害,他向一位道士询问自己的寿命,道士不敢妄言,于是耍了一个小聪明,说朱元璋的寿命比自己多一日,没想到朱元璋不吃这一套,直接将道士斩首。难道就因为一句话就把道士给斩了?还是另有隐情?今天咱们来一探究竟艰苦求生,投军活命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这个名字是他发达之后改

  •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被父亲亲手阉割,昏迷三天三夜后:大清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而对于成为太监当差,多半是因为家里贫困到无法生存才选择进宫当太监,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是因为家里做错事被判罚进宫当太监,不过因为“没钱”进宫当太监的才是最多数。图源网络清朝就有一位男子,为了当太监赚点生活费,更是让父亲亲手阉割净身,为此昏迷了三天三夜,以为凭此便可飞黄腾达的他却没想到,一觉醒来,大清王朝

  • 太平天国中的女人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洪秀全1847年到达紫荆山时,洪宣娇曾声称曾梦见上帝,告诉她"十年后有人来此教人拜上帝,汝当遵从",而洪秀全恰恰也自称在那一年发梦,开始以上帝次子和使者身份"拯救世人",两个梦话一拍即合,对洪秀全的威望自然有极大帮助。洪宣娇,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杨云娇,生年不详。洪秀全因为她这个梦

  • 雍正宠臣田文镜的墓在河北,这座墓,真的是被乾隆下令毁掉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清代名臣田文镜的故事。田文镜画像田文镜是雍正帝的宠臣。这位大臣在康熙帝在位时可谓是籍籍无名。早年间,出身不高又没有什么功名的田文镜只是在县丞、知县任上原地不动。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时,他才升任为直隶的易州知州。之后田文镜进入京城任职,雍正帝继位后,田文镜被外放到山西当布政使,他的仕

  • 清朝直隶总督是疆臣之首,为什么很少有人任职超过3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直隶总督为什么被称为“疆臣之首”呢?这与他管辖的区域有关。根据相关记载,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这就是说,直隶总督管辖的区域是直隶省。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辖区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两市,以及河北省大部分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走进位于保定市的直隶总

  •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2004年逝世,临终前说出溥仪一生不敢说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正式宣告清帝退位,这不仅代表着统治我国长达276年的满清被终结。同时也结束了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按照满清皇室和民国代表团的谈判结果,爱新觉罗皇室的财产可以保留下来,溥仪和隆裕太后等人也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1921年,醇亲王·载沣的小女儿出生了,她就是满清皇室的最

  • 康熙王朝:患有妄想症的他,以为能君临天下,只可惜是个炮灰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得康熙宣进慈宁宫向孝庄问安实际是康熙在里面守株待兔准备擒拿鳌拜。班布尔善和鳌拜说已经布置好了一切,实际上根本就不想去支援鳌拜,因为他早等着鳌拜和康熙两败俱伤,然后自己黄雀在后。班布尔善吩咐下去,一旦鳌拜没有出来就立刻冲进去不论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说是一定要把康熙和孝庄给控制住。班布尔善这盘棋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