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莲英照片被曝光:面露阴狠,一脸脓包,为何独受“慈禧宠爱”?

李莲英照片被曝光:面露阴狠,一脸脓包,为何独受“慈禧宠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08 更新时间:2024/1/16 12:42:20

随着AI照片修复技术的发展,许多清朝时期人物照得以重见天日。在这些照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要数大太监李连英了。众所周知,李莲英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乃清末时期太监大总管,虽称不上位高权重,但在皇宫之中拥有极大话语权。

而照片中的李莲英,一脸凶相且满脸脓包,如此长相又为何受到慈禧太后宠爱?更何况李连英在位之时,常常背着慈禧太后收受贿赂,干预朝政,广结私党,慈禧太后为何不惩治他?让我们带着疑问,在章当中寻找答案吧。

公元一八四八年,一个孩童在顺天府大县城一座小房子内呱呱坠地,此人便是后来的李莲英。李莲英不是本名,他原叫李进喜。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父亲乃河间府一代无业游民,为了不让李进喜饿死,便在李进喜八岁那年,送他进宫,做了小太监。

初进皇宫,李连英不懂伺候之道,好在他天资聪颖,在为人处事方面,有异于常人之天赋,很快便脱颖而出,被慈禧看中,十四岁那年,赐名李莲英,从那之后,世间再无李进喜。

李金喜进步之快,并非全靠个人领悟,而是有榜样加身。同他一同进宫的人当中,有一位叫做安德海的太监,安德海很快就明白了主人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极尽谄媚之事,因此受到重用,李连英见状,变视安得海为偶像。

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安德海在前面带路,李莲英模仿的有模有样,千方百计讨慈禧欢心,为人谨慎从不掉以轻心,从不乱说话,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后果。李连英也因此同慈禧走得越来越近。

李连英能在皇宫中混的风生水起,靠的主要有两大法宝,其一便是替主子解围,其二便是哄主子开心。

替主子解围,李莲英十分在行。例如有一次,慈禧太后观看完京剧,感到十分舒心,便打算赏赐演员杨小楼,于是把杨小楼叫到跟前,问杨小楼想要得到什么赏赐。

杨小楼在当时不过一届戏子,哪敢向慈禧太后要赏赐,于是便打算拒绝慈禧太后,可刚要拒绝,就看到慈禧太后脸色微变,于是她连忙改口,称自己无德无能,不配拥有贵重赏赐,只希望老佛爷能赏赐给自己一个字即可。

这番话让慈禧太后非常惊讶,一个字算什么赏赐呢?不过很快慈禧太后便明白过来,于是便问她想要哪个字。杨小楼回答道:“奴婢想要一个福字,老佛爷洪福齐天,能得到老佛爷写的福,是我一生荣幸。”慈禧太后听罢,心里十分受用,于是当即下令,找来笔墨纸砚,大手一挥,一个福字赫然出现在纸上。

可或许是许久未写字,慈禧写的福字,偏旁部首居然是衣子旁,即多了一个点。此时,在场众人面面相觑,气氛瞬间凝重起来,慈禧太后也意识到不对,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杨小楼看着慈禧太后写下的福字,也不知该拿还是不该拿。

就在这尴尬时刻,李莲英一句话便替慈禧太后解了围,他说:“老佛爷之福,当然要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多一点啊!”众人听罢,纷纷附和。李连英如此聪明,也难怪受到慈禧宠爱。

哄主子开心,也是李莲英的拿手好戏。慈禧太后常年生活在皇宫之中,虽然不必为物资发愁,且皇宫面积很大,但皇宫毕竟乃封闭场所,几十年时间下来,慈禧早就对任何角落了如指掌,生活也枯燥无味。李连英的到来,让平静如死水的慈禧生活,掀起了波澜。

例如有一次,慈禧大寿,文武百官皆来贺寿,可他们带来的,除了早已司空见惯的贺礼,就只剩下毫无营养的祝福。李莲英见状,立刻表示自己为太后,在颐和园准备了放生鸟鱼节目,慈禧听后欣然前往。

来到颐和园,只见李连英从角落提出一筐鸟鱼,随后把鸟鱼倒入水池之中,群鱼瞬间四散而逃,可没过多久又都游了回来聚在一起。李连英当即奉承到:“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都舍不得走呢。”这句话,把慈禧太后逗得哈哈大笑,皱了一天的眉才舒展开来。

就这样,李连英凭借着这两样法宝,让慈禧太后对他的宠幸与日俱增,慈禧在位几十年,身边宫女奴婢换了一批又一批,曾经受到重用的安德海也因犯错被砍头,唯独李莲英一直待在慈禧身边,直到慈禧去世。

李莲英这两样法宝为何有用,其实是因为他抓住了慈禧弱点。人都有两面性,慈禧同样如此,在文武百官面前,她是心狠手辣,权力欲望极强的独裁者。可在众人走后,她只不过是一个情感脆弱,孤苦伶仃的老人罢了。

李连英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趁虚而入,为慈禧太后提供了情感寄托,这才使得慈禧太后独宠李连英一人。

而就是这样的相伴的日子,截止到了公园一九一一年,慈禧去世后三年,李连英也紧随其后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

关于李莲英的死,民间一直流传着三种说法。一种是说他因为吸食过量大烟,导致身患大烟病而亡;另一种说法是他在为慈禧守孝百日之后,于回宫途中被刺杀。

还有一种说法,李林英在与掌管京师九门钥匙的步军统领江朝中吃饭之后,于回家路上被土匪所杀。这些传闻没人知道真假,但他们有一个同特点,那就是李连英并不是正常死亡。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李莲英在朝堂之中,因慈禧太后庇护而嚣张跋扈,他也因此得罪过许多官员,慈禧死后,李连英失去了靠山,这些官员图穷币现,对李连英下手实属合情合理。

这一点,从李莲英坟墓被破坏也能看出,人们只在李莲英坟墓中,找到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身躯已经不见,最大的可能就是死后被仇人毁尸。而后专家也据此复原了李莲英的长相,面露阴狠,一脸脓包,但是凭借着超高的情商,他还是获得了慈禧的青睐。

综上所述,李连英受到慈禧宠爱,是由于他擅长揣摩人心,既能哄慈禧开心,又能替慈禧解围,这样的“人才”,岂有不受重视之理。不过,李莲英的悲惨结局,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味的谄媚虽然能获得一时好处,但长期来看必将害人害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42天里他都做了什么?四件事将其送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4月30日李自成带着兵马从北京城仓皇撤出,按照从李自成进北京称帝开始算大顺王朝存在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才42天。被称为“闯王”的李自成在北京城当皇帝的生涯只有42天,而李自成在这42天里就干了四件事,也正是这四件事让李自成走上了绝路。闯王进北京明朝末年的李自成一度被人拿来与唐年的黄巢来作比

  • 民国“疯子大师”黄侃,为避免重婚而用假名成婚,最终再抛妻弃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的北大有三位著名的学者,被称为“民国三疯子”,他们分别就是章太炎、刘师培和黄侃。而章太炎就是黄侃的老师,忆柔写过章太炎骂慈禧,感兴趣的朋友主页搜索。在这三个人当中呢,尤以章太炎和黄侃性格最鲜明,因为这对师徒特别喜欢骂人。不同的是,黄侃骂人比较有针对性,炮火主要攻击胡适。年轻的留美博士胡适特别

  • 明宣宗朱瞻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孙,永乐大帝朱棣因他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但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太孙却被后人口口歌颂,他就是永乐帝的皇太孙——朱瞻基。朱瞻基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是当时燕王朱棣的长子长孙。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曾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皇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予他,并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而朱棣醒后不久就接到了朱瞻基降生的消息。看过孙子后的朱棣喜出望外,认定此

  • 清朝第一贪官,被抄家时却家徒四壁,皇帝:拿锤子把柱子凿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传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乾隆之所以对和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就是在为儿子“打天下”。乾隆一朝确实没人动得了和珅,哪怕乾隆已经让位了个嘉庆,自己做了太上皇,嘉庆也是等乾隆驾崩后料理了和珅。那么和珅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得到乾隆的宠幸?又为何说他家财万贯让嘉庆“富得流油”呢?“一代宠臣”和珅和珅是满

  • 南宋抗金名臣崔与之简介 金军慑其威势望风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姓名:崔与之字:正子、正之号:菊坡谥号:清献所处时代:南宋出生地:宁都出生时间:1158年去世时间:1239年官职: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主要作品:《崔清献公集》崔与之祖籍河南汴京,后来因为靖康之乱,曾祖一辈南迁躲避战乱,先后居于江西宁都、广东河源,到崔与之父亲这辈定居广东增城。崔与之家境清贫,读

  • 乾隆的母亲是谁?4种说法2个身份,评汉八旗已非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算命先生可能说的是:皇帝呀,你是我们汉人的后代,你应该反清复明呀。不能数典忘祖,忘记自己是汉人对于乾隆杀算命先生这种根本无法查证的谣传,根本没必要按照历史真实去跟它较真儿。回答者能够说出的根据也无非是小说或影视剧,连野史的资格都不够。钮祜禄氏首先,清朝的各项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皇帝想去微服私访也基本不

  • 呼啸 /石章《玉兔千年空捣药——宋代松鼠水注相关问题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松鼠水注相关问题研究呼啸 /石章呼啸:陕西历史博物馆党政办公室,副研究馆员石章:福建博物院对外交流部,馆员摘要:水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房用具,本文通过对福建博物院所藏“宋龙泉窑松鼠水注”的定名辨析入手,讨论并确定了其造型应是“玉兔捣药”。水丞是文房中的盛水用具,古人基于同类相从的文化习惯和“

  • 明朝太监墓中意外发现一行字,解开世界谜团,让考古专家很激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因为据史书记载中说:郑和的船队中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也就是长137.72米、宽56.34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占地面积。西方学者质疑明朝是否真的建造出这样一艘船,因为明朝是使用木材建造船只,而且这样大的一艘船也不容易控制,更是不能够在海上长期航行。只要拿出明朝当

  • 雍正王朝:康熙晚年官员们挪借库银的局面,有何真实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期竹山解析了邬先生和胤禛,在对待太子授意老十三胤祥暗杀郑春华一事上的态度。十三爷救下郑春华,多是出于“侠王”的有情有义本性,而邬先生和胤禛的动机,就不那么能放到台面上说了。可见,这位前半生饱经沧桑、俗世阅历丰富的邬先生,之所以能入四爷胤禛幕府,心甘情愿得为其出谋划策,也还真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类

  • 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还给明英宗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数十万大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直逼北京城。于谦建议孙太后立了朱祁钰为帝,并受命率领京城仅有的数万明军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正是因为明军的胜利,让朱祁镇失去了价值,最后,被也先放回了明朝。历史上,朱祁钰并没有将皇位还给朱祁镇,而是朱祁镇在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