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宣宗朱瞻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孙,永乐大帝朱棣因他造反

明宣宗朱瞻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孙,永乐大帝朱棣因他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64 更新时间:2024/2/6 17:10:45

但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太孙却被后人口口歌颂,他就是永乐帝的皇太孙——朱瞻基

朱瞻基生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是当时燕王朱棣的长子长孙。

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曾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皇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予他,并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而朱棣醒后不久就接到了朱瞻基降生的消息。

看过孙子后的朱棣喜出望外,认定此乃大明王朝之福也。也正因此事,朱棣在数年后决心起兵靖难。

朱瞻基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骑马射箭、布兵排阵样样精通,尤其是习得一手好书画,更使满朝文武自愧不如。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儿子的出类拔萃离不开老爸的精心培养。

朱瞻基的老爸,当朝太子朱高炽,是出了名的大善人,天生的菩萨心肠为他在群臣中树下了极高的声誉。

但太子的这份善良有些人可不买账,老二汉王和老三赵王却是把善良当成了懦弱,牟足了劲儿想把大哥往火坑里推。

相较于老二老三常年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军功累累,太子爷却只能在应天当个大管家。保不准哪一天老爹一高兴,就把他这个太子换成了老二老三呢?

朱棣毕竟造反起家,他深知有一个好的后勤帮他处理好家里的大小事,自己才能在前线痛痛快快地打仗。

由于长孙朱瞻基实在太过出众,自己又十分喜爱,又为了稳固太子地位,让他安心监国,于是便有了册立太孙的想法。

永乐九年,十三岁的朱瞻基被册立为皇太孙,太孙已立,国之社稷可安,于是永乐帝便把他带在身边,随他东征西讨。

朱瞻基除了与自己的爷爷关系密切,对自己的父亲更是敬仰有加。常常帮助自己的太子爹免受自己二叔三叔的刁难。

有了这么一位精明能干的皇太孙,朱棣心里就踏实多了,但朝中的文武百官们又会怎么想?他们能从前朝朱允炆的教训中认可这个太孙吗?

“父亲,您再这么任性下去,儿子可要造您的反了!”这是明仁宗朱高炽为了救自己儿子朱瞻基,亲口对父亲朱棣说的话。

永乐帝千古明君世人皆知,且身为头号继承人的太子也已这般贤能,而上天又给大明带来一个文武双全的太孙,这让朝中群臣对国家的前景无比看好。

太子监国这么些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无不对太子一脉忠心耿耿。而这些人中又不乏杨荣杨士奇等朝之重臣。

有了这般人才辅佐,朱棣也能安心地把太孙带在身边,更多精力去培养他。

要说朱棣对这个太孙是真的上心,甚至不远千里请来大学士为他讲史论经。

与父亲朱高炽的体弱多病不同,朱瞻基自小健康伶俐,再加上常年在塞外骑马打仗,练了一副好身体。

这可愁坏了老二老三,本想着把老大熬死,自己好去争夺太子位,这下总不能连着太孙一块熬死吧?

于是老二老三便开始在军中算计朱瞻基,幻想着他在自己爷爷面前出丑,让皇上对他失望至极,慢慢失去耐心,最后废掉他。

可朱瞻基毕竟是朱棣一手教出来的,自己叔叔的这些个伎俩全被他看在眼里。面对刁难无不见招拆招,让自己叔叔每次都碰一鼻子灰。

朱棣对于自己的太孙那是相当满意,但他还是忍不住装糊涂问手下的大臣:

“我的这个太孙到底怎么样啊,到底该立不该立啊?”

朱瞻基打小就和朝中大臣们关系融洽,大臣们对这个孩子也是赞赏有加,无不喜爱。每当皇上这么问自己,总是能给朱棣听到想听的答案:

“好圣孙,大明可旺三代。”

满朝文武对太孙赞不绝耳,说明他们打心里还是认可朱瞻基的,但做皇帝毕竟不同于太孙,朱瞻基又能否把这把龙椅坐稳?

你知道吗?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孙,被称为“最完美的皇帝”,有人说如果他再多活十年,历史将会改写。

他就是永乐大帝亲自册封的皇太孙——明宣宗朱瞻基。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继位,终于将他这个太孙改立为太子。但朱瞻基这个太子只当了短短十个月,自己老爸就驾鹤西去了,留他继承大统。

自己老爸虽然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但监国二十余年,抚恤灾民,宽刑平狱,也给后继之君留下了相当高的道德标准。

朱瞻基自然不想把这份功劳毁在自己手里,于是便下决心完成父亲的夙愿。

通往成功的路上总会遇到给自己挖坑的人,而这第一个坑便是自己的二叔汉王所挖。

老二本就居功自傲,哪会愿意看着一个毛头小子站在自己头上吆来喝去。于是便想带着自己手下的三千营跟自己的大侄子拼命。

如果老二愿意老老实实去就藩,替大明镇守一方,朱瞻基还能保他个世代富贵。可他偏偏要把路走窄,准备学自己老爹也来造个反。

朱瞻基本着一家人不打一家人的原则,苦口婆心劝了二叔半天,无奈之下御驾亲征把老二困在安乐束手待毙。

自个叔叔的这么一折腾,朱瞻基把爷爷没彻底处理好的削藩问题顺带解决了,也解决了后世的藩王作乱问题。

平乱之后,自然是要把自个老爸的功德发扬光大,这便有了后来的宣德治世。

由于跟着爷爷连年打仗,国库空虚,朱瞻基深知百姓所受的战争之苦,于是便开始休养生息,养兵屯田,给国家和百姓们喘口气。

他又同父亲一样,体恤爱民,施以仁政,又有二杨、于谦这般国之栋梁,经济有了空前发展,出现了继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又一盛世局面。

身体强壮的朱瞻基应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38岁就被病魔给盯上了,但与自己的父亲不同,他是给自己活活累出病来的。

由于太想为国家多做些事情,太监们经常三更天还看见皇上在批奏折,如此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工作,终于是给这个壮汉压垮了。

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终于病得不能视朝,在召群臣拜见太子后不久,溘然长逝。

后世对于朱瞻基的评价,有人把他誉为又一千古名君。

也有的史学家认为,如果他能活到爷爷朱棣那个岁数,大明往后的历史将会全部改写。

那么你认为他是否算得上是千古明君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第一贪官,被抄家时却家徒四壁,皇帝:拿锤子把柱子凿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传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乾隆之所以对和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就是在为儿子“打天下”。乾隆一朝确实没人动得了和珅,哪怕乾隆已经让位了个嘉庆,自己做了太上皇,嘉庆也是等乾隆驾崩后料理了和珅。那么和珅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得到乾隆的宠幸?又为何说他家财万贯让嘉庆“富得流油”呢?“一代宠臣”和珅和珅是满

  • 南宋抗金名臣崔与之简介 金军慑其威势望风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姓名:崔与之字:正子、正之号:菊坡谥号:清献所处时代:南宋出生地:宁都出生时间:1158年去世时间:1239年官职: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主要作品:《崔清献公集》崔与之祖籍河南汴京,后来因为靖康之乱,曾祖一辈南迁躲避战乱,先后居于江西宁都、广东河源,到崔与之父亲这辈定居广东增城。崔与之家境清贫,读

  • 乾隆的母亲是谁?4种说法2个身份,评汉八旗已非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算命先生可能说的是:皇帝呀,你是我们汉人的后代,你应该反清复明呀。不能数典忘祖,忘记自己是汉人对于乾隆杀算命先生这种根本无法查证的谣传,根本没必要按照历史真实去跟它较真儿。回答者能够说出的根据也无非是小说或影视剧,连野史的资格都不够。钮祜禄氏首先,清朝的各项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皇帝想去微服私访也基本不

  • 呼啸 /石章《玉兔千年空捣药——宋代松鼠水注相关问题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松鼠水注相关问题研究呼啸 /石章呼啸:陕西历史博物馆党政办公室,副研究馆员石章:福建博物院对外交流部,馆员摘要:水丞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房用具,本文通过对福建博物院所藏“宋龙泉窑松鼠水注”的定名辨析入手,讨论并确定了其造型应是“玉兔捣药”。水丞是文房中的盛水用具,古人基于同类相从的文化习惯和“

  • 明朝太监墓中意外发现一行字,解开世界谜团,让考古专家很激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因为据史书记载中说:郑和的船队中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也就是长137.72米、宽56.34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占地面积。西方学者质疑明朝是否真的建造出这样一艘船,因为明朝是使用木材建造船只,而且这样大的一艘船也不容易控制,更是不能够在海上长期航行。只要拿出明朝当

  • 雍正王朝:康熙晚年官员们挪借库银的局面,有何真实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期竹山解析了邬先生和胤禛,在对待太子授意老十三胤祥暗杀郑春华一事上的态度。十三爷救下郑春华,多是出于“侠王”的有情有义本性,而邬先生和胤禛的动机,就不那么能放到台面上说了。可见,这位前半生饱经沧桑、俗世阅历丰富的邬先生,之所以能入四爷胤禛幕府,心甘情愿得为其出谋划策,也还真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类

  • 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还给明英宗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数十万大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直逼北京城。于谦建议孙太后立了朱祁钰为帝,并受命率领京城仅有的数万明军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正是因为明军的胜利,让朱祁镇失去了价值,最后,被也先放回了明朝。历史上,朱祁钰并没有将皇位还给朱祁镇,而是朱祁镇在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支

  • 乾隆长到12岁才见康熙,只一面就改变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康熙有35个儿子,只有20个平安长大,这20个儿子里有9个都想当皇上,而唯独胤禛不想当皇帝(其实他是装的)。图片来自网络当时,康熙已到晚年,因为儿子们争储的事,心力交瘁,整日失眠。因此,当闲云野鹤一般的胤禛,提出自家圆明园里几百株牡丹竞相绽放,邀请他去赏花时,他立马就答应了。殊不知这一切都是胤

  • 明朝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为何不怕自己被人架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作为国家权力最大的人,从理论上说他可以决定做任何事情,而无论是否合理合规,这就是所谓的皇权至上。然而,皇帝虽然有近乎无限的权力,但个人精力却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全国大大小小所有的事务做出决定,所以就需要有人协助。秦朝时这个人就是丞相,西汉初期分为左右相,变成了两个人,到了汉武帝时期设立内朝,任命尚

  • 清朝古墓出土,墓内女子呈奇怪姿态,学者揭开一段悲惨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的扎龙湿地里有一座坟墓,不仅寸草不生,看上去还阴森恐怖。村民见到此地就会躲避,生怕会有什么不测。1999年,因当地修建公路,工人们壮着胆子就来到了坟地旁边。在清理地基时,不少青石被挖了出来,工人们好奇不已继续朝下挖,随后清理出来一座青砖石古墓。考古专家闻讯后随之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