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有钢筋混凝土,长城却千年不倒,秦始皇是如何做到的?

没有钢筋混凝土,长城却千年不倒,秦始皇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27 更新时间:2023/12/15 7:12:53

我国人民自古就在建筑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与智慧,不论是绵延万里,屹立2000余年的长城,还是不用一根钉子固定的榫卯结构建筑。

亦或是现代的三峡大坝、突破重重技术难关的港珠澳大桥。它们都展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

而就算放到现在看,屹立2000年的长城依旧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千年前的秦朝,没有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但长城却在饱经风霜与岁月的洗礼后,依旧屹立不倒,中国的象征之一。那么,2000多年前决定修建长城的秦始皇到底往长城里加了什么才能让长城矗立千年而不倒的呢?

统一六国,成就千古霸业

战国末期,秦国崛起。13岁便登基成王的嬴政怀着勃勃的政治野心,不断发动兼并战争,各诸侯国唯恐将战火烧到自己身上,任用贤才,集会结盟,希望能够削弱秦国的实力。

然而秦国在多年的积淀之下,已是国富兵强。秦始皇利用自身武力优势,通过战争,兼并了各自盘踞一方的六国,实现了统一,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国家,成就了千古霸业。

在创立秦朝之后,秦始皇定都咸阳,之后便开始筹划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他先是巩固中央集权,设立郡县制,后又使“车同轨,书同文”,促进国家内部民族的团结,在边境地区,他也谋划着修筑防御工事来提防外族入侵。

为巩固统治修筑万里长城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长城的身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便是来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秦、赵、燕、齐、楚、魏、韩、等国为了抵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就已经开始修筑长城,不过这时的长城距离都很短,并没有相互连接。

秦始皇在实现统一六国的霸业后,边塞的外族便成为了他巩固统治的一大威胁。身经百战的秦始皇深刻明白"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道理,在建立秦朝后不久他就开始谋划如何利用地形来抵御边塞外族的侵扰。

为了能够抵御外族侵略,秦始皇命令大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击退匈奴,取河南地。之后蒙恬带领着沿线军民,修筑起“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绵延上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

最初修筑长城时,是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所筑的长城连接起来,这时修筑工程还比较轻松,没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有了大致的轮廓之后,秦始皇便开始不断向两端延伸扩张,动用全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筑长城。

古人智慧结晶,长城2000年屹立不倒

整个长城的修筑花费了28年的时间,当时并没有如今这样先进的工具和材料,每一块青砖都需要工人们靠人力搬运。

修建一米长城,需要6千块青砖,整个长城一共用了420多亿块青砖,而如何将这些青砖粘连在一起,使其坚固不倒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那时钢筋混凝土还未出现,伟大的劳动人民为了完成修筑任务,便想出了用糯米汁连接青砖的好办法。他们将糯米熬成浓稠的米浆,再将其与泥浆混合,充分利用糯米的粘性,将每块青砖紧紧地粘连在一起。

后来,长城修筑到甘肃玉门关的戈壁地带时,当地物资稀缺,别说糯米,就连黄土都是少之又少。

如果特意从中原地区运来黄土糯米,那必将耗费更多人力物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便将芦苇和沙砾间隔相叠来修筑牢固的长城。

芦苇中含有大量的盐,而沙砾则有大量的碱,如今很多人都知道盐与碱会发生化学反应。

在千年前的秦朝,没有先进的实验室,甚至没有人对化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劳动人们就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规律,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不仅是用糯米浆,芦苇与沙砾混合来修建长城。修筑过程中,劳动人民们大多因地制宜,创造出了许多结构方法,如夯土、片石块石、砖石混合等结构。

在百万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震惊世界的建筑奇迹长城就这样产生了。

长城在修筑后,确实对抵御外地侵入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历朝历代都留下了许多关于长城的名句,西汉名臣贾谊曾在《过秦论》中这样描写长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唐朝诗人汪遵也写下了“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阶三尺高”的诗句表达对长城的赞美。

因为这些劳动人民智慧的凝聚,绵延万里的长城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时光后依旧屹立不倒。尤其是到了近代,面对列强入侵、豪取横夺,长城依旧蜿蜒在华夏神州之上,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气势与不屈。

智慧与血泪的交织

元代诗人张养浩纵观历朝统治,最终提笔写下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流传甚广的名句。历史中,每次政权的更迭,都有百姓或是被迫从军,或是流离失所,饱受剥削,即使在安稳盛世,百姓也要为皇帝的统治付出金钱,劳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秦始皇在位时期修建的长城,确实对抵御外族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之后的历朝历代,甚至还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如此看来,修筑长城确实是明智之举,但这对当时许多百姓来说,却是一场灭顶之灾。

修筑长城时,当时的经济并不算得上发达,但秦始皇却下令让百姓从本就不多的口粮中省下糯米,将其熬成米浆来连接一块块青砖。

修筑长城时,秦始皇征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由于工程浩大,条件简陋,指挥残暴,饿死累死的劳力不计其数。

可以说,在辉煌高大的长城之下,是惨死的皑皑白骨。或许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我们在为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修筑的万里长城而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不免为他们被压榨被剥削的悲惨遭遇感到唏嘘。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庸为何不写三国故事?的确没法写,看他是如何吹捧三国人物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金庸遗产一览表,金庸小说中云想衣裳花想容,金庸评价央视版三国

    金庸作为著名的武侠作家,他的作品曾陪伴着几代人的成长,这些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侠肝义胆、行走江湖,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偶像。看过金庸小说的小伙伴可以发现:这些武侠小说的“武林高手”并非空穴来风,虽然它有想象的部分,但以真实发生的朝代为历史背景。金庸笔下各朝各代的英雄人物,其武功令人拍手叫好,但细心的网

  • 荆轲等他的朋友,他是谁?如果他代秦舞阳去刺秦,秦汉历史将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荆轲刺秦差一点要了秦王赢政的命,如果不是太子丹这个急猴子,不是有秦舞阳这个猪队友,荆苛大概率就成功了。[var1]秦始皇雕像据史书记载,荆轲在刺秦前,一直在等他的一个朋友,甚至连给他朋友用的东西都精心准备好了。他的朋友是谁呢?为什么让他如此期待?此时,秦将王翦已攻灭赵国,兵锋直指燕国边境。在此

  • 三国很幸福的4个人:曹丕运气太好,典韦流芳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同样很幸福,如果刘备没有听一帮人向自己推荐卧龙先生,他也不可能跑到襄阳隆中求贤。如果刘备没有到隆中,那么诸葛亮可能一辈子都在山沟沟里种地放牛,就像自己的几个好朋友一样,即便读了一肚子书,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诸葛亮最能体会受人赏识的幸福,每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男人如果得不到赏识,也就没有表现的平

  • 东汉类似春秋,只是诸侯变门阀,争霸中原变成外戚宦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东汉梦幻般的开局,皇权根基不稳;汉明帝之后诸帝皆是短寿光武帝刘秀在公元22年带领舂陵兵起义,36年就平定天下;然而刘秀试图度田却不了了之。光武帝不杀功臣背后,一部分是性格与习惯,但更多恐怕是刘秀并不像刘邦那样拥有强大的嫡系。刘秀入主河北凭借两个主要支持,一个是耿弇为首的幽燕突骑兵,一个是

  • 张飞只顾逃命忘了刘备老婆,刘备冷冷地说了2句话,现成黑帮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自古以来都是有朋友者万事皆顺,无朋友者寸步难行,能成大事者身边更是离不开兄弟的大力支持,就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众所周知刘备最得力的左膀右臂,莫过于与他桃园结义的关羽和张飞了。然而在这段看似毫无裂痕的情谊中,却有一段让人十分不痛快的小插曲。据说当时张飞只顾着自己逃命

  • 东汉末年:士燮四兄弟独霸交州,押注吴国孙权,士燮后代却不跟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士燮年轻时学了左氏春秋,后被征召做官,因为公事又被罢免。后来士燮的父亲去世,士燮又被征召为官,任巫县县令。过了几年,士燮又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当时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征收重税,交州各地纷纷反抗。朱符瞎搞,地方上更是离心离德。士燮名为汉臣,实际已经割据一方,他的三个弟弟也都担任太守,士燮独霸交州四郡。交州

  • 部编七下|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 李世民离世后,唯一为李世民殉情的妃子竟然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殉葬妃子名单,唐太宗李世民中李世民最爱吉儿吗,李世民一共有多少个妃子

    五个月会叫父母,四岁会背四书五经,在父亲的教育下,八岁便会作诗,后来有一次他的父亲,让她以离骚仿一首文体楚辞,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么小的徐慧很快便写出了《拟小山篇》,虽说短短四句话,足以能显示出她的文学天赋,生怕他的父亲也自惭形秽吧。徐慧可谓是一举成名,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多久便传到李世民耳朵里,

  • 李自成退出京时,将国库席卷一空,派手下大将将财宝藏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湖南湘西张家界的天门山,一直有个传说:明末,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攻陷京城后,占领了皇宫,掠夺得大量的宫廷珠宝。后来,李自成败退出京时,将国库金银财宝席卷一空,派手下大将李过将财宝藏起来,以图日后东山再起。李过削发为僧,法号野拂,带着一百多名徒弟,从镖局里领回代保管的一只只沉重的木箱,装运上船后,

  • 古代名人智慧:赵匡胤明推暗就夺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五代末年,后周的兵权逐渐集中到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手中。赵匡胤能征善战,足智多谋。后周世宗柴荣在世时,他还能附首听令。柴荣中年身亡,幼子柴宗训一即位,他便不甘心受人驱使,生出夺位之心来。柴荣一死,后周宿敌北汉便勾结契丹入侵后周,年幼的周恭帝柴宗训便请赵匡胤统领所有可调动的兵马,倾巢北去迎敌。赵匡胤父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