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德宗继位后,马燧出镇晋阳,东征叛藩西伐叛将,开启一生辉煌

唐德宗继位后,马燧出镇晋阳,东征叛藩西伐叛将,开启一生辉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44 更新时间:2024/1/11 7:27:35

安史之乱以后,晋阳面对来自两个方面的军事压力:一是活动于塞北地区的回纥。二是太行山以东跋扈一时的河北藩镇。就前者而言,晋阳处于守势;就后者而言,晋阳则处于攻势。总之,晋阳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唐大历十四年五月,唐代宗驾崩,唐德宗即位,其即位伊始就加强晋阳的防备,以河阳镇遏使马燧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出镇晋阳。

马燧在安史之乱时期初露头角。当时马燧已看出仆固怀恩恃功树党,并必将谋取晋阳,劝李抱玉早做准备。安史之乱结束以后,马燧迁徙各地做官,所至颇有政绩。马燧出镇晋阳时,晋阳呈百井之败,骑兵单弱。与此同时,又制造铠甲,做成长短、大小不同的三种样式,使士兵在穿着时能根据自己的身材有所选择,铠甲合身了,打起仗来行动就方便了。

战车在我国战争史上,是非常古老的交战工具,主要用于先秦时期,因其不够灵活逐渐被淘汰了。马燧在晋阳造战车,首先,唐代以晋阳为主的太原三城横亘于太原盆地的南端,其北的太原盆地,和其南广袤的晋中平原都适于战车的通行。

其次,就晋阳的防备而言,主要是抗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从当时以晋阳为主的太原城到太原盆地的北边山口有百里之遥,军士带甲杖行动非常不便,如将甲仗及其他辎重物资放到战车上,士兵行军时可以节省很大的体力。另北方游牧民族多乘马,长于冲突,如两军交战,战车能阻挡骑兵的冲击,唐军在休息或安营时,将战车环布于周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遏骑兵的冲击。

再次,就晋阳所在的太原的地形环境而言,东西两侧是山,在北部成渐合之势,形成山口。南部唐太原三城一字排开,阻隔南北,如以战车排列于太原盆地北部两山之间的交通要道,或排列于太原城东、西两侧,至东、西两山之间的空隙地带,都会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形成实际的阻遏。

除上述外,马燧在军队的器械上也力求精良,经过一年的时间,马燧训练成精兵三万人。其间,还擢拔充州人张建封为判官,协助处理军政事务;以李自良为代州刺史,从战略上加强晋阳以北的军防力量。这样,经过马燧的努力,晋阳及其以北的军事实力和防御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马燧东征叛藩

马燧在晋阳训练军队意在防御回纥等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但马燧的注意点并不仅在此,他对河北藩镇的动向也非常关注。早在唐代宗时期,马燧即上表朝廷,言河北藩镇田悦必反。马燧出镇晋阳后不久,河北藩镇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继位,要求朝廷加以任命,唐德宗不允,于是李惟岳联合藩镇魏博节度使田悦、平卢节度使李正已,为争取传子制出兵与朝廷作战,围唐所守的邢州和洺州。

唐朝廷闻知后,征调马燧和昭义李抱真、神策将军李晟等征讨李惟岳、田悦等藩镇军。受命后,马燧即联合李抱真等出兵河北,从与藩镇军的首次交战看,马燧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在晋阳所训练的军队也发挥出了良好的战斗力。

首先,使以晋阳为主的太原军队在没有遭受较大阻击的情况下进入了河北地区。其次,在即将开战时,马燧与部众相约,如果打了胜伏,则拿出自己的家财进行犒赏,即以此来鼓舞士气。第三,在实际战争中,马燧表现出了杰出的决策指挥能力。当时的形势是,田悦主攻临洺,其部将杨朝光率兵五千驻邯郸西北以防御朝廷军。

当朝廷军进入河北境后,田悦又分兵五千援助杨朝光。面对如此情况,马燧实际考虑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决定先歼杨朝光部,田悦闻讯后又亲率万余人前往救援。由于李自良所率晋阳等军的拼死抵抗,田悦军退击,与此同时,马燧率军推引着火的车进攻杨朝光及大将卢子昌,斩首级五千余,生虏八百余人。接着,马燧乘胜进兵,直到临洺,五天百余战,士皆决死。第四,作战取得胜利后,马燧实现诺言,尽出其私财以颁将士。唐德宗知道后命度支出钱5万贯,赎还其家财。马燧言行一致的品行令人赞赏。

再接再厉

马燧到河北进行的第二次作战,发生在建中三年正月,当时田悦纠合淄青、恒冀等藩,布营于洹水,对朝延军形成进攻之势。马燧闻知后,率昭义、河阳、神策诸军前往迎击。马燧率领本部军首先大败田悦军。此役,藩镇军死者相枕藉三十余里,田悦率残部逃往魏州。马燧未对田悦进行穷追。

田悦是河北藩镇之首,将其擒获当对河北战局产生重大的影响,结果田悦死里逃生,他退入魏州城内后,杀守将李长春,敛财以赏士卒。十几天后,马燧率军至魏州,攻城不下。这次战役,马燧及其率领的军队,做出了令人称道的表现,但未穷追田悦是一个大错。

马燧攻打魏州前后,藩镇因战败发生内乱,一些将领相继向朝廷军投降,王武俊杀李惟岳传首京师。但不久田悦又纠合王武俊、朱滔再次对朝廷发动进攻,马燧等朝廷军又将其击败。

到当年六月,藩镇朱滔、王武俊联兵5万增援田悦,朝廷军诸帅商议退兵,但马燧不同意。不久,朝廷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增援马燧等。李怀光至河北,初胜之后,率军轻进,最终被藩镇击败。朝廷军势,马燧等退保魏县,从而与藩镇军形成了相持状态。

就在马燧等与藩镇军相持时,淮西藩镇李希烈受朱滔等煸动乘机反叛,围襄城。唐德宗逃往奉天,并派人到魏县行宫告急。李怀光得知消息后,率朔方军回救奉天,李晟也沿路收兵前往救驾,李抱真留在河北,马燧率军返回晋阳。

马燧治理晋阳

唐德宗逃往奉天后,得到原郭子仪部将浑瑊的护卫,但不久关内兵哗变,拥朱泚为主。朱泚得到哗变兵的拥戴在长安称帝,之后率兵攻打奉天,由于浑瑊的坚守,奉天始终未能攻下,与此同时,唐各路援军也纷纷赶往长安及奉天附近。

马燧退回晋阳后,派行军司马王权和其子马汇率兵五千前往援救唐德宗。王权和马汇在中渭桥停留下来。不久,朱泚在奉天城下被唐军击败,退守长安,形势变得对唐有利。然就在这时,唐德宗听信奸臣卢杞的话,不让前来救援的李怀光朝见。李怀光心怀不满,上表揭发卢杞的罪恶,朝臣们也议论纷纷,斥责卢杞,唐德宗只好贬卢杞为远州司马。

至此,李怀光也心不自安,屯兵咸阳与朱泚通谋,形势对唐德宗更为不利,于是唐德宗又仓皇离开奉天,避往汉中,这样,唐朝臣纷纷向朱泚投降,马燧感到唐复兴无望,撤回援兵,准备保卫晋阳地区。

当时,马燧面对的形势非常险恶,不仅朱泚、李怀光占据长安一带,与河北藩镇相勾结,而且北方游牧民族又乘机南下,边防屡有紧急,在这种情况下,马燧想力图在乱世中保有晋阳。

从太原地形看,以汾水为界可分为东西两部分:汾河之西至西山形成一个狭长的地带;汾河以东至东山则较广阔,很容易成为进攻包括晋阳城在内的太原城军队的屯兵之所。

马燧在引晋水到汾东的同时,对以晋阳城在内的太原城周围又引汾水做了进一步的修治,这样,敌军前来进攻就不容易了。如果这里将战略防御的因素除外,仅就马燧在包括晋阳在内的太原地区这些与水有关的工程而言,对太原的地理地貌影响是巨大的,是深远的。

马燧西伐叛将

再说唐德宗逃往汉中后,唐将李晟用忠义激励全军,长安一带的唐军纷纷接受他的指挥。一时军声大振,李怀光慑于形势,被迫向长安以东退去。李晟乘机收复长安。

李怀光东退后,马燧派使者前往招谕,意在说服李怀光归顺朝廷,这时李怀光妹夫要廷珍守晋州,衙将毛朝敫守隰州、郑抗守慈州,都听马燧的劝说,相继归降朝廷。

又藩镇王武俊去其伪号后,表示臣服朝廷,但仍攻打唐赵州。赵州守将康日知势单力穷,欲放弃赵州。

也就是在赵州守不住的情况下,将赵州作为一个交换条件,让王武俊去攻打朱滔。另晋慈隰三州为李怀光所辖,命康日知为这三州的节度使,是先给康日知一个空名号,如三州不从,即为马燧攻打三州提供了一个借口。但康日知还未赴任,而三州已降于马燧。于是,唐德宗加马燧为晋慈隰节度使。康日知到来,马燧让三州于康日知,并以其为晋慈隰节度使,此事得到唐德宗的允准和嘉奖。马燧的这些做法,有利于缓和矛盾和稳定时局。

之后,唐德宗命马燧与浑瑊及镇国节度使骆元光出兵讨伐李怀光。

接到任命后,马燧率步骑三万进军绛州,然后分兵攻打夏县、稷山、龙门等地,收降叛将冯万兴、任象立,接着攻克绛州。又命大将李自良、谷秀分兵平定闻喜、夏县、万泉、虞乡、永乐、猗氏六县。马燧军队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其大将谷秀曾因抢虏士女被斩首。到贞元元年初,马燧率军进至宝鼎。并在陶城大败叛军,斩叛将徐伯文以下万余人,获马五百匹。

至此,就剩下对李怀光的最后一击了。在这种情况下,马燧表现出了全歼叛军的决心和高远的战略眼光。马燧受命后,与浑瑊、骆元光、韩游环合军进至长春宫。当时叛军严兵坚守,马燧说服叛军将领徐廷光投降,以至兵不血刃,夺取长春宫等地。

然后马燧等以大军八万围河中,慑于马燧声威,叛将牛名俊斩李怀光首以城降。马燧自朝京师还,凡二十七日而河中平。在这一战役中,马燧审时度势,得以轻易致胜。平李怀光后,马燧率兵返回晋阳。

结语

马燧回晋阳不久,吐蕃侵唐西部边境,唐德宗命马燧等西征。吐蕃大将尚结赞畏惧而向唐请求议和,对此,马燧多次表示赞同,结果双方结盟时,吐蕃向唐发起进攻。之后,马燧离开晋阳,回到长安闲居,再未掌大任。马燧镇守晋阳,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时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杨玉环有一特殊癖好,旁人很嫌弃唐玄宗特别喜欢,说有助于睡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本身是他儿子的媳妇,可是自从见到她之后,玄宗就对其一见倾心,之后茶不思饭不想,为了得到杨玉环,李隆基横刀夺爱直接把他从儿子身边抢了过来,就召进后宫之中。我们常说唐朝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可是不要误会古人的眼光,可能古时候的审美和现在有点不同,可是大体上却是想通的,杨贵妃的确略微胖一点,可是

  • 推翻元朝后,朱元璋是怎样处置十万蒙古女子的?真相出乎意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怎么推翻元朝,朱元璋灭亡元朝,朱元璋是怎么把蒙古人消灭的

    说起白手起家,出身草莽的皇帝,那明太祖朱元璋肯定是最典型的例子,要知道他当初只是贫困百姓出身,没钱没势的,甚至连解决自己温饱都是问题,可是谁能想到后来他成为起义军首领,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虽然说朱元璋的故事很励志,在位期间也是励精图治,但是他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杀伐果断,为了掌权还屠杀了不少的无辜之人

  • 李自成攻入皇城后,皇宫中的嫔妃结局如何?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世界虽然政党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可全世界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世界和平,这是全世界人民血与泪的教训。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每一次战争的背后,不论是输的一方还是赢的一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破败不堪的国家,受苦受难的人民,满目疮痍的山河,所有的一切,都让人心痛不已。中国历史上无

  • 唐太宗想去泰山封禅,魏征却说:你功劳大,有资格,但就是不准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他开始让人修建一些宫殿和园林,甚至还想重建洛阳宫,这可是当年他下令拆掉的呀。好在朝中还有魏征、张玄素等人拦着、劝着,并十分不客气地拿着夏桀、商纣、杨广等著名暴君和他作比较,他才暂时放弃了这些念头。不过,有一个古往今来皇帝的终极梦想,他还是很想实现的。这个梦想据说从舜、禹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到秦汉

  • 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想杀猪吃猪肉怎么办?老朱的方法令人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猪与朱同音,这样一来平时人们说起吃猪肉,杀猪之类的话,朱元璋不会感到不适吗?其实根据史料记载,答案显然是不会的。明朝对于皇帝姓名的避讳,主要是避讳名,而不避讳姓。比如曾经有个开元县,因为和朱元璋有一个字相同,于是就开成了开原县。而像猪和朱,却很少有人避讳,包括杀猪行业也是如此。同时在书中,也没有对猪

  • 宋朝步人甲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能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再者说,步人甲根本也算不得一个兵种,更为准确地来说,步人甲是一种着重防御的军械装备。而且,步人甲所出现的时期,是南宋时代。根本谈不到支撑宋朝三百年不亡。充其量,也就是在延续南宋国祚上起了作用。一个王朝的存亡,与军械或许有关,但军械也不过是微乎其微的关系。宋朝国祚的延续靠的根本不是步人甲。它靠的是“先

  • 康熙驾崩之后,十四阿哥仗着什么敢大闹灵宫,毫不收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驾崩后,远在西北担任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回京奔丧来到康熙的灵柩前,十四阿哥便大哭大闹,雍正到了仍然不知收敛。十四阿哥仗着什么敢大闹灵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仗着他和雍正是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换成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这个胆量。雍正在继位之前,在兄弟们和大臣中的口碑并不是很好,兄弟中只有老十三、老十七和雍

  • 元朝遗留问题:满清从始至终的痛处,为何回民与清廷格格不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穆斯林在中国境内的大量定居,是在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古老的世俗国家,穆斯林的治理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明朝灭亡后,清廷入主中原。由于满清来自关外,对伊斯兰教和回族缺乏了解,再加上明代回回社会的本土化,清朝统治者并未意识到回回与汉族的区别。而是强调

  • 朱元璋问死囚:祖为谁?死囚回答后,朱元璋:赦免,再赐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起步低,在夺得天下当上皇帝后,许多人身份比他高,毕竟靠的是别人的智慧和力量,心中不踏实,疑心重。所以他怕有功之臣夺他的天下。因此朱元璋废除相权集中皇权,还对曾经一起卖命的兄弟们实行了“清君侧”。朱元璋首先是给有功之臣统统加官进爵,赐良田以及丹书铁券。表面上是不忘开国功臣笼络人心,为自己效力,实

  • 康熙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面对很多无理的要求他会怎样做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次就是腐败现象严重。由于清军入关后,大量的明朝大臣投降,当时的多尔衮为了能够全面夺取汉人江山,稳定长期战乱,对这些汉臣全盘接收,官复原职,而这些汉臣把明朝官场上的一些官场腐败陋习也全部传染给了从关外来的大清官员,因此不管是汉臣还是满臣不但不尽心任职,反而更加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由于清政府刚成立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