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不过韩信和萧何的结局可都不算太好,韩信最终因为谋反而被斩杀,一代兵仙曾忍住胯下之辱,却没有忍住权力的诱惑。而堂堂宰相萧何最后也在监狱中度过余生。
但是你们知道吗?韩信的死实际上和萧何脱不了关系,或者说是萧何一手促进了韩信的死亡,更是为吕后出谋划策才能够置韩信于死地。最后萧何在韩信尸体前更是冷冷地说了四个大字—为国锄奸。
月下追韩信
韩信是汉朝开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曾经大败项羽,被称为兵仙。可以说当时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是绝对打不过项羽的,也正是因为韩信,刘邦才能够成为天下共主。
[var1]
最开始韩信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或者说是一个泼皮无赖,在韩信的村子里没有人待见韩信。因为韩信总是觉得自己抱负高远,既不事农桑,也不做生意。
就像当时周武王时期的姜子牙,一辈子什么都没干,只是钓鱼等着周文王姬昌。不过韩信的运气比姜子牙好,正当壮年就认识了刘邦和萧何一干人等,最终成就了其抱负。
而在村子里,不干活的韩信就成了人们欺负的对象,最开始还是在背地里欺负欺负韩信,后来更是明目张胆了起来。当时村里有一个村霸,对韩信非常不友好,甚至还让韩信钻过他的胯下。
[var1]
不过韩信都忍了,当时的韩信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却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韩信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后来韩信跟随项羽做事,本来凭他的军事才能,一定能在项羽那里谋个一官半职。
但是项羽是何人,西楚霸王,骄傲自负的项羽怎么会承认世界上有一个军事才能强过他的人。再加上无人举荐,韩信在项羽那里始终郁郁不得志。
有一次韩信受不了了,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闯进了项羽的营帐之中。本想着为项羽出谋划策,好让项羽重用他,谁知道韩信一句话都没说上就让周围的士兵打了出去。
[var1]
这下韩信彻底心灰意冷,他不想再做项羽帐前的大戟士了,因此韩信选择了离开。趁着天黑韩信跑出了项羽的大营,来到了刘邦的地盘,韩信不相信,自己空有一身才华难道无处施展不成?
没想到刘邦这里也不肯给韩信一个将军的职位,毕竟谁也不会相信一个毛头小子,还是从敌人的营帐里来的。况且当时樊哙等人也算是当世名将,刘邦帐下的将军可一点也不缺。
而刘邦却把韩信留了下来,其实就是想要探一探项羽的情报,韩信一眼就看出了刘邦的不信任,顿时悲从中来。但他还是留了下来,因为他觉得总有一天,刘邦能够看出自己的军事才华。
[var1]
时间过了很久,韩信的才能一点也没发挥,每天还是做着打杂的活,郁郁不得志的韩信又起了逃跑的心思。有一天韩信喝醉了,他拉着当时已经是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诉苦。
听着韩信的话,萧何顿时醒悟,这个韩信是一个可用之才,甚至是将才之中的将才。因为韩信向萧何说了自己对于两国之间的一些建议,这让萧何大为震惊。
正当萧何要禀告刘邦的时候,韩信却翻身上马,跑了!萧何非常着急,无可奈何之下,本就是一个文官的萧何也只好上马追逐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也因此成了一段佳话。
[var1]
昔日好友分崩离析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就知道了,韩信在萧何的举荐下成为了刘邦帐下的大将军。优秀的军事才华和对于战局的敏锐性让留候张良都大为震惊,刘邦帐下的其他将军更是自愧不如。
最终韩信背水一战打破项羽麾下赵王陈馀的主力部队,打响了楚汉争霸的第一枪。又在垓下大破楚军,逼得楚霸王项羽自刎于江东,一生也没有完成他统一天下的目标。
[var1]
而刘邦成为皇帝后更是对韩信大赞,认为其战功最高,军事本领最强。但是韩信在掌握权力后却变了,他变得让刘邦无法掌控了,他被权利迷住了双眼。
为此萧何不止一次地劝诫过韩信,在韩信受封赏而居功自傲的时候,萧何提醒过韩信。在韩信逼迫刘邦封自己为王的时候,萧何劝告过韩信,但是韩信没听过一次。
萧何对此也十分愤怒,本来萧何去追逐韩信就是不想让刘邦失去这个当世将才,但是却给整个汉朝带来了危机。萧何不禁有些自责,毕竟韩信是自己找来的,所以也应该自己解决。
[var1]
萧何献计,韩信身死
后来韩信对于权力的渴望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满足于封地的统治,他甚至想要去坐一坐刘邦的位置。小心眼的刘邦自然无法接受,对于刘邦而言,天下的所有东西他都可以舍弃,就是皇位也不能舍弃。
而韩信却觉得刘邦统一天下,他自己功劳最大,可最后只封了一个异姓王。他甚至在刘邦面前说出那句:“臣带兵多多益善。”这让刘邦非常生气。
[var1]
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位将领能够在排兵布阵上赢得过韩信。所以刘邦对韩信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而这时候萧何出了主意,萧何把韩信叫到了都城之中。
当时的韩信非常自负,他认为整个汉朝他已经无人能敌了。所以他欣然去往了都城,萧何把韩信带到了吕雉的寝宫中,趁着韩信不注意杀死了韩信。
萧何看着韩信的尸体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有着对多年好友的愧疚,另一方面也有着兔死狐悲的感慨。毕竟身边老友被死的死,跑的跑,萧何为了保全自己,便冷冷地说了一句:“为国锄奸”。
[var1]
结语
功名利禄付与酒一壶,帝王将相又有几抔土,韩信和萧何本应该是相安无事的老友,最后却因为韩信对权利的执著而成为死敌,可谓是令人感慨至极。如果韩信当初没有如此行事,如果刘邦能够大度一点,可能这对老友,也不会面临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