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场巨大的阴谋,一位韩国的卧底,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强助攻

一场巨大的阴谋,一位韩国的卧底,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强助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005 更新时间:2024/1/20 6:28:39

可千万不要把他的能力和嫪毐那过人的“雄性”能力相提并论。郑国身上的标签是“水利专家”,这在当时的秦国属于稀缺型技术人才。

有次逮着机会,郑国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讲,他建议大秦帝国修建一条连接泾水和洛水的灌溉水渠,并向大家展示了水渠修建成功之后的光明前景:关中平原会变成五谷丰登、牛羊遍野的富饶地区。

他的演讲成功打动了帝国的两位大佬:一把手秦始皇和二把手吕不韦

[var1]

当时,秦始皇还只是个13岁未亲政的国君,主要决策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上。吕不韦权衡了一下利弊,大手一挥,“老郑,哥给你10万人,就按你的想法办”。

吕不韦和嬴政幻想着水渠修建完毕后的盛大景象,却丝毫不知,这看似美好的一切背后却埋藏着巨大的阴谋。

郑国渠修建背后的阴谋

秦国经过几代秦王的变法改革后国力日益强大,经常和其它六国约架。这其中被欺负得最惨的当属韩国。

韩国紧邻秦国东边,国力比秦国弱得多,又好死不死地处在秦国东扩的交通要道上。秦国动不动便得出函谷关暴揍六国一圈,每次都得经过韩国。

于是韩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之中。抵抗吧死活打不过秦国;当秦国的小乖乖吧,被那五个国家指着鼻子骂软骨头,把韩国国君给愁的啊,大把大把掉头发。

[var1]

实在没法子了,人家秦国通过变法强大了,韩王安寻思着自己也得这么办,他完全复制粘贴了秦国模式。秦国变法用的是法家的商鞅,韩王安也用了一位名字叫做申不害的法家的人。

这个申不害注重的却不是实干而是权谋,在他主政的二十几年间,韩国被搞得乌烟瘴气不说,还频发昏招。比如说主动让出上党地区,让秦赵恶战,自己坐山观虎斗,结果却是上党地区被秦国占领,赔了夫人又折兵。

韩王安是个越挫越勇的性子,一招不成再施一招,居然被他想出来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法。他的计划是利用秦国的野心,派人说服秦国修建一条长渠借此消耗秦国的国力。

其实他这个点子绝对有可取之处。在古代,修渠是件劳民伤财的大工程,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通常的结果就是渠修好了,国家也没了。

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野心勃勃地修建了一条运河邗沟,想要借此连接长江和淮河。

但正是这条运河导致了吴国国力的衰败,最后被越国人轻松灭掉。

在秦始皇之后,因为修建大型工程导致灭国的最著名案例当属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还有元朝修建的黄河河堤,最后都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加速了朝代的灭亡。

看起来韩王安这个心机男孩定下的计策很不错,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合适的计划实施人。

很快郑国便脱颖而出。他是修水渠的出身,由他去秦国游说专业比较对口。郑国这个高级间谍不辱使命,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秦王和吕不韦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

[var1]

阴谋败露,郑国死里逃生

吕不韦之所以对郑国的提议如此感兴趣,是因为当时著名的都江堰已经修建成功。成都平原从不适合人类居住成功转型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只可惜四川离关中太远,征讨六国需要大量的粮草做后盾,要把粮食从蜀地运往东南战场的话,距离太远损耗太大,吕不韦商人出身,认为这不是笔划算的买卖。

正巧这时候郑国出现了,他的构思是在关中修筑一条长达300 余里的灌溉渠道,西引泾水东注洛水,把灾荒频发的关中建成大秦粮仓。

[var1]

这一构思和吕不韦的设想不谋而合。发展关中水利、储备充足粮草,是统一六国的坚实基础。关中交通便利,再有强大补给的话,无论从哪个方向出兵都是胜券在握。

在这点上看,秦国的领导人们的确眼光长远,又具备无与伦比的果敢魄力。当然了,他们也不知道郑国是韩国派来的奸细,于是把建设郑国渠的任务全权委托给了这位出色的水利专家。

可以说到了这里,郑国作为间谍的目的已然达成。

但郑国是个有情怀的人,他将水利事业看作生命,能修建这样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也是他一生难得的机遇。

于是他跋山涉水地实地踏勘。看地形、找水源、访百姓、制方案,累得跟二傻子一样。

问题是水渠施工正轰轰烈烈进行时,不知道哪个大嘴巴的韩国高层将郑国的真实身份给暴露了,一下子让秦始皇震怒,他甚至发布了驱逐令,决定驱逐所有外国国籍官员,但读了李斯的千古名章《谏逐客书》后,秦始皇冷静下来。

[var1]

他派人把郑国押上来亲自审问,郑国痛快地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但也指明了水渠修建成功后会给秦国带来巨大的好处。

年龄尚小的秦始皇和吕不韦商量后统一了意见,决定不计前嫌,况且人才难得,决定对郑国网开一面,让他继续回到工地上修筑水渠。

这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胸襟和气度!

[var1]

“疲秦之计”成了“强国之策”

为了修建这条长渠,秦国动用了10万劳工,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幸亏历代国君们打下了坚实基础,秦国才没有被拖垮。

郑国是个讲义气的人,为了感谢秦始皇的知遇之恩,他本着“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拼命工作。历时十年多的时间,郑国渠修建完成。

这是一条连接泾、洛两大河流的宏伟工程。在关中平原北部,泾水、洛水、渭水之间构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使干旱缺水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四万多顷荒地变成肥沃良田,可以解决秦国三分之一人口的粮食问题,也足以解决60万大军作战的口粮。

整整十年间,野心勃勃的秦国为了修建郑国渠,一个国家都没有灭,现在粮草充足兵强马壮,秦始皇大手一挥,“同志们,冲呀!”秦国的虎狼之师奔着韩国就去了。

[var1]

这倒不是为了报韩国朝秦国派间谍的仇,只是因为韩国挨秦国最近,不先把它灭了统一六国的行动没法开展。

韩国实在是点背到家了。早在秦始皇太爷爷秦齐秦昭襄王时代,韩国就数次遭到秦国悍将白起的蹂躏,军队越打越衰,国土越打越小,到了秦始皇要拿它开刀的时候,它只解下洛阳到南阳的一小片地盘了。

韩王安也是位求生欲超强的主,他一看秦国要来真格的了,只能低声下气地装孙子,又割地又称臣,还把法家代表人物、宝藏男孩韩非送给秦王当礼物。

只可惜,人家秦始皇收礼却不办事,派出了一支由不知名统帅内史腾率领的军队,轻轻松松玩似的就把韩国给灭了,韩王安也由此成为统一六国战争中的第一位高级俘虏。

郑国渠的作用在秦灭楚的过程中发挥到极致。开始秦始皇轻敌,让李信率领20万军队去攻打楚国,结果李信惨败而归,没办法,只能把在家听小曲的王翦重新启用,让他率领60军队跟楚国死磕。

[var1]

王翦采用的战术就是拒不出战。每天在军营里吃吃喝喝,让士兵搞搞友谊赛锻炼锻炼身体。一开始楚国名将项燕也是采用同等战术,没多久楚王就受不了了,因为啥?还不是穷闹得。

人家王翦60万大军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从关中运过来,他在楚国公款旅游两年还没事呢,可楚国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了,可怜项燕一代名将,架不住来自高层的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出击,然后被打得落花流水。

打仗到最后,拼的就是国力。虽然秦国也不是每仗必胜,但它失败后很快就能恢复血量卷土重来,其它六国只能屡屡掉血,这就是实力的差距。

虽然郑国渠的修建起始带着巨大的阴谋色彩,但这场阴谋和郑国这位间谍,却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上最强助攻,不得不说,历史虽然大部分都是悲剧,但偶尔也会上演几出轻喜剧。

更多文章

  • 荀子: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译文:老天不会因为人仍讨厌寒冷而将冬天终止;大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它太远而将废弃了它的广大无边;君子不因

  • 韩信从没接受过任何正规军事训练,那他的军事能力是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韩信死后季桃给他收尸了么,十个张良萧何也比不上一个韩信,赵云vs韩信

    汉朝建立后,韩信的军事素养让刘邦很是害怕,为了不让他发挥他的军事才能,刘邦设计将他抓住,将他降官。而司马迁将此时的韩信描写的很详细,韩信每天都很气愤,认为把他和周勃,灌婴划为同等级是一种耻辱。有一次韩信去找秦哙,秦哙跪在地上对他夸赞了一通。韩信事后感叹自己都已经沦落到和秦哙是一个等级了,这是何等的耻

  • 曹操这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因为犯了这些错误,未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最牛一首诗,曹操不可能表情包gif,曹操雄才大略为何不能一统天下

    我们看曹操一生,奸雄本色,但是他一生也是犯下很多错误的,曹操一生最后悔做这4件事:杀错了两个人,放错了两个人,正是因为曹操对这四个人,做了错误的处理,他的统一大业,才毁于了一旦,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呢?(1)杀错了华佗华佗,字元化,以医术著称,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的医术为“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

  • 数据说话:看太子、太孙、汉王、赵王,谁是明成祖朱棣心头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皇帝子嗣不多,活到成年的总共只有三人,分别是皇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这三个儿子在永乐朝的夺嫡之争,无疑让老父亲朱棣操碎了心。最终太子除了凭借自身的能力,外加有个好儿子、极得朱棣喜爱的"好圣孙"朱瞻基的帮助之下顺利坐稳储君位置。在整个永乐朝,朱棣是很忙的。五征漠北之外,还经常在北京和

  • 任见:曹操建立兖州革命根据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30曹操专门去拜见了扬州刺史陈温及丹阳太守周昕,向他们发表了一通征讨董卓的演说。陈温和周昕见曹操伸张大义,给了曹操以很大支持,拨给曹操四千多兵众。没想到,带着这四千多人往回走,到了龙亢——今天安徽怀远时,这些士兵嫌伙食不好,发生叛变,袭击曹操,他们于深夜放火烧掉曹操营帐,要返回

  • 巨鹿之战:楚人积压已久的复仇怒吼,秦国终究难逃亡秦必楚的诅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13年之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驾崩于沙丘,随后他的万里江山被昏庸的胡亥和无道的赵高所继承。在这一对昏君奸臣的作弄下,天下怨声载道,大泽乡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纷纷揭竿而起。被灭的六国贵族后裔也暗流涌动,秦二世为秦朝的江山敲响了丧钟。此时会稽郡的郡衙内,一位名叫项羽的年轻将领正大杀四方

  • 司马懿临终前,留下了17个字的遗言,道出了当年空城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懿真的没有识破空城计吗,司马懿当时为什么没识破空城计,司马懿空城计中的最大的疑点

    《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小说,它描写的故事可谓精彩至极,诸多经典篇章成为了各大影视剧以及民俗戏曲文化的素材。就拿“空城计”来说,每当读者看到此处,无不感叹诸葛亮在绝境中展现的智慧与冷静。但是我们从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作为能与诸葛亮对标的超级谋士,面对“空城计”,他内心至少要有防范的意识,派出小股力量刺探

  • 很明显东周是一个朝代,为什么要分为春秋战国,又是以什么事件为分界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周为什么叫做春秋和战国,春秋战国和东周是同一时期吗,东周历史春秋时期

    但是东周明明是一个完整的朝代,为什么还分为春秋战国呢?这两个时期的转折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深挖东周历史,探寻春秋转战国的主要原因。周平王感动为了更好的理清思路,在说春秋战国之前,先说说东周的起源。周武王建立周朝后,皇位传了12代,落入迂腐贪图享乐的周幽王手中。谁是周王?他是民间历史上表演烽火戏中

  • 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郡,你知晓是如今的哪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一首“曹操”唱出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其实这一段故事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早已深入人心,只是大家都知道魏蜀吴三个国家,也知道这三个国家从成立到衰败中的很多故事,就连人物也都能随口说出几个,但是这三个国家在当时的实力分布情况未必大家都那么清楚了。而实力最为明晰的体现,

  • 任见:曹操提出卓越的战略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章 镇服四方的法宝29公元190年,汉献帝刚上任的时候,全国各大军区已纷纷起兵了,前已述及,大家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也领军参与,为“奋武将军” 。董卓看到大事不好,胁迫献帝迁离洛阳,命军队火毁宫室,开挖王陵,劫掠民间,洛阳方圆二百里横遭血火之灾。天怒人怨之际,袁绍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