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秦国的统一是举六世之功,六代明君虽然主要,但也少不了为他们出谋划策的秦国名相,今天咱们不妨先不谈君主,来看看这些秦国名相们,哪一位对秦国统一个贡献最大。
[var1]
商鞅,促成了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在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律法;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他的二十级军功制度,使秦国的战场成了大型抢人头现场。他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使国家安定。他不但影响了秦国,也影响了战国的历史。
[var1]
张仪,他合纵连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攻秦,削弱了魏韩齐楚的力量,取得了巴蜀之地。他不停奔走于各国之间作逐个收买、分化、威胁、利诱,有效地制造了六国的相互猜忌,逐渐瓦解了六国的合纵关系,欺楚是他最大的功绩。能把怀王骗到这种地步,说明他口才和感染力绝对是一流的,但六国更惧怕的不是三寸之舌,而是他背后的秦军百万。
[var1]
范雎,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对秦昭襄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
[var1]
吕不韦,吕不韦在秦国期间一直用重金招揽六国人才,门下食客多达3000余人,这些人才在吕不韦执政期间也为他提出了许多颇有建树的谋划,比如编撰专门的文章规范农业生产、拨出资金规划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用杂家思想综合法家思想治国等等。
并且吕不韦还与这些门客共同汇聚了一部《吕氏春秋》,里面融合了诸子百家各派主张,这也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
吕不韦执政期间还废除了用头颅记录战功授予爵位的形式。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推崇军功爵制,所以秦国士兵在攻克一地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屠杀平民,然后用他们的头颅、耳朵充当战功,这也造成了被占领地区的激烈抵抗。但吕不韦废除了这一形式,让大秦军事在后面的战争中不扰民,伤民,不屠城,这个使得大秦从此攻城伐地更易,减少了敌方誓死反抗。
吕不韦还曾两次抵挡六国围攻,并借机扩大秦国军事力量。重用名将蒙骜,张骞,李信等人,切断了六国间联系,以致此后再无六国合纵,为之后秦国一统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军事基础。
[var1]
李斯,李斯在秦国的早期出任长史,负责暗中派人去游说东方各国。对于那些有声望的人物,能用财宝收买的,就不惜重金收买;对于那些不肯接受财物的,立即就派刺客把他们杀掉。
后来给秦王嬴政上了一篇非常有名的奏章《谏逐客》书。李斯也因此成为廷尉,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当了皇帝,李斯更是当上了左丞相。
之后李斯建议秦始皇撤除了周天子时期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也成为后来历朝历代的政治模板。
同时在经济上,李斯主持进行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改变了六国时期货币、度量衡混乱的局面,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有效的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毕竟这几位秦国名相身处的历史大环境不同,他们都在不同的秦王时期,很合时宜地发挥特长,很难并列在一起评价,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