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简简单单说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惨败收场,究竟是谁的锅?

简简单单说历史——长平之战赵国惨败收场,究竟是谁的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60 更新时间:2024/1/15 23:34:55

秦国攻打的上党郡这个位置,其实不是赵国的领地,是韩国的。韩国这边守城的将士,一看秦军来势凶猛,就琢磨自己肯定是打不过呀!于是就联系临近的赵国,说把这个城送给赵国。

这一看就是个烫手山芋,赵国这边的大臣都劝赵孝成王,韩国人大大的坏,这是祸水东引,您可别接呀!孝成一听不高兴了:有便宜不占是傻子!这不跟白拣一样吗?于是就接受了。

果不其然,两年后秦国打了过来,孝成王忙安排廉颇应战。

[var1]

廉颇渡过丹水河,来到西垒的时候,秦军主将王龁已经把上党攻破了,正继续往长平逼近,于是廉颇只能在西垒战场这边的一个山谷口扎营防守。

这个局面其实对秦军是很不利的,因为怕赵军夜里会从山谷两旁的山林偷袭,所以秦军不敢把营寨扎在山谷里,只能扎在山谷的另一头。每次秦军发动进攻都需要走一段长长的山谷,很费劲。

不过秦军这次进攻赵国是志在必得的,所以宁愿损失了些人马,还是把这个山谷口给拿下了。

廉颇一看形势不妙,赶紧退到了丹水河以东,继续防守。不愧是名将,这一步是相当的老辣。

秦军若想继续进攻,必须渡过丹水河,赵军便可趁秦军渡河时发动攻击;若是撤军回朝,前面打山谷口牺牲的那批兵士不就相当于送人头吗?更要命的是,秦军远道而来,所带粮草有限,若一直和廉颇这么耗着,赵军不用进攻,过不了多久自己就得灰溜溜地滚回去。王龁一时进退两难,只好传信回秦国,请秦王定夺。

[var1]

王接到王龁的报告是急得直挠头,一时间也是一筹莫展。这时相国范睢站出来说,别急,硬攻不行的话咱们可以使计把廉颇给换下来嘛,只要廉颇一去,换上个平庸之辈,就比如像赵括那家的自大狂,打下长平易如反掌。

秦王听了是连喊了三声妙,忙安排人去办了。

不久,赵孝成王这边就起了些谣言,说廉颇手握重兵却不出击,是因为他有降秦之意,企图背叛赵国。

孝成王刚开始也不信,廉颇那可是屡立战功的老将,对赵国忠心耿耿,怎么可能降秦谋反呢?可日子一长,老有人在他耳边说这事,一次三次八次,孝成王内心忍不住动摇了。

另外别忘了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孝成王贪图上党这块地盘才触发的,现在上党丢了,廉颇不仅没想夺回,还退避三舍不与秦军正面交锋,这不是打他的脸吗?

于是下面就有人建议说,要不然大王您下令让老将军马上进攻,试试他的态度,看他听不听从命令。

于是孝成王便传令给廉颇,让他马上进攻。

面对孝成王这记昏招,廉颇当没听到,直接给无视了,继续纹丝不动。

孝成王一看廉颇不听他的命令,是真有些相信他谋反了,于是便用赵括换下了廉颇。

赵括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虽然老爸很厉害,但这儿子可不一定。赵奢自己就曾对老婆说过,赵括虽然从小熟读兵法,但从未在军营中历练过,千万不能让他掌兵,否则赵国必定大败。

[var1]

赵夫人听说孝成王要让自己儿子赵括做主帅,想起老公的话,连忙进宫劝孝成王收回成命,说赵括只会读兵书,不会带兵,千万别派他出战。

孝成王这种昏君怎么可能听得进赵夫人的劝,他一意孤行,还是让赵括去长平换下了廉颇。

赵括到了军营,那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马上就渡河和秦军开战,追着秦军是一路向北。

赵括不知道,这时秦国方已经悄悄换下了王龁,让白起做了主将。白起尽派些老弱残兵,边打边往北退,把赵括引进了早就布置好的口袋阵,把赵国40万大军给包了饺子。

赵括这一被围就围了40多天,营中粮食马匹全部消耗殆尽,最后都开始吃同类了。赵括一看不行,这个时候想起要突围,却为时已晚,最后,赵括在突围时被乱箭射死,这场战争以赵国的大败而告终。

历史上评价赵括,说他这个人有勇无谋,自大妄为,长平之败他要负全责。但我个人认为,客观的说,不能全怪赵括。

咱们思考一下,赵括做主将后,他能像廉颇一下按兵不动吗?孝成王换你上场是干啥来了,不就是让你和秦军干架吗?好嘛,你来了你也猫那儿不动,要你何用!所以赵括必须出兵不能避而不战。赵国的失败,在孝成王换下廉颇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

[var1]

非常偶然的小知识:赵奢经常和儿子赵括谈论兵法,赵括说起打仗的事是头头是道,经常能把父亲赵奢驳到。但赵奢并不欢喜,反而担忧地对妻子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儿子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将来要是带兵打仗,绝对谁都打不过。”这就是成语纸上谈兵的由来。

更多文章

  • 商汤灭夏应是历史的进步,为何史学家有不同看法?分歧主要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汤集团简介,商汤灭夏的真实历史,商汤王朝

    商国君主成汤在伊尹、仲虺的辅佐和谋划下,陆续灭亡了许多夏朝周围的附属国家,并一路高歌猛进打通了通往夏朝都城的道路。经历了最终有名的鸣条之战后,暴君夏桀最终兵败被俘,也代表了夏朝从此覆亡。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历史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商汤灭夏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也是历史进步性的表现。但近年来一些新

  • 一片甲骨惊世界:一百多年前,他们发现了甲骨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世界上最罕见的甲骨文,一片甲骨惊天下图片,甲骨文中的甲骨是什么

    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中国是一个崇拜文字的国度。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在神话谱系中常与女娲炼石补天、盘古开天辟地比肩并论。一个多世纪前,甲骨文的发现石破天惊,改写了中国历史,革新了现代学术,也为汉字书法艺

  • 车裂、灭族,你觉得商鞅死的冤吗?其实他没资格喊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先死还是直接车裂,商鞅车裂原因,商鞅车裂之刑视频

    这就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符号”商鞅,我们会觉得他很冤,很不值,而秦惠文王则是鼠肚鸡肠、忘恩负义之辈。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首先我们要了解,商鞅当年得罪的那位太子爷——秦惠文王,他并不是什么昏庸之辈,更不是什么无能之徒。相反,自商鞅变法以后,真正开始大规模开疆扩土的就是他,他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

  • 先秦女军阀巴清,秦始皇的座上宾,也是秦国的大股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巴清和秦始皇什么关系,秦国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后多少年秦国灭亡

    [var1]——巴寡妇清为何人?这个名字不难理解,巴寡妇清中的“巴”指的就是当时的巴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带,而“寡妇”就是寡妇,没什么特别的,最后的“清”则是这位妇人的名字,换一种叫法也可以简称其为“清寡妇”。 先秦时期的一介女流,既然能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之中,那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不错,这位妇

  • 情种周幽王故事,这部豆瓣评分9.4高分的国产电视剧带你复习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幽王电视剧,豆瓣评价十大经典历史电视剧,豆瓣评分高的古装爱情电视剧

    1996年,一部讲述东周历史的电视剧《东周列国》开播。可能这部电视剧没能成为如四大名著那般的经典,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那是一个认真拍电视剧的年代,导演与编剧尽可能地还原那段历史,演员在认真地演戏,道具,服装,场景,都十分的考究。如今再看这部电视剧,你会发现就像是是在复习《左传》、

  • 嫪毐最终下场有多惨?除了商鞅外,他的死法在大秦独此一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曾经强调要以法治国并且要树立君主的权威,从而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而这一思想则被秦始皇嬴政所采纳。法律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也可以预防犯罪、惩戒犯罪者。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正因为秦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从而上层建筑也要做出

  • 甲骨文中的商代:奴隶社会的劳动问题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从甲骨文看商代社会,商代奴隶的悲惨人生,商代奴隶殉葬制度

    编辑姜然姜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为商代是奴隶制社会,但商代劳动力问题仍然存在。当时的劳工问题是什么?商代军队、情报和战术冲突发生后的几天里,据说有数百个盟友承认了商朝的权威,商朝的军事要求绝对只是在要塞部署兵力,在动乱地区维持秩序。虽然农业和行政部门必须雇用一些人员,但毫无疑问,内宗族和外宗族的成

  • 仅剩两城即将亡国时,齐国如何奇迹般再次崛起,并延续百年国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国最鼎盛时期有多强,青岛属于齐国还是鲁国,齐国纪录片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众多国家之中,齐国因有春秋时期首霸齐桓公的荫蔽、楚国有楚庄王时期的底子,两个国家在战国时期仍然有着令其他国家不可小觑的实力。齐国(前1044—前221)作为东方的一个大国,最开始是由于功臣姜子牙的封地,后来田氏代姜后,齐国开始了田齐时代。周安王十六年(前386),田和被当时的周天

  •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什么要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双规治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实行的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分封制与郡县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原因

    不过,刘邦能够成为九五之尊,跟周武王称王,秦始皇称帝,有着根本的不同。不管是周武王还是秦王政他们原本就是贵族,他们和那些出生入死的将领本就是君臣关系,其地位无人可以觊觎。而刘邦而不同,他和那些功臣元勋,当年都是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大家平起平坐。现在,天下大定,并不是刘邦一个人功劳,凭什么只有你刘邦能

  •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损失惨重,秦军换白起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赵括长平之战真相,白起纸上谈兵,白起评价赵括是军事天才

    战国中期,秦国在孝公商君变法之后一家独大,处于单挑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落下风乃至于碾压的地步。六国为了抵抗秦国,要么也试着去变法,要么采用联合的方式去对抗。其中赵国是做得最好的一个,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成为唯一一个可以和秦国在军事有一战之力的国家。史载,秦国和赵国的祖先是同一个人。祖先生了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