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片甲骨惊世界:一百多年前,他们发现了甲骨文

一片甲骨惊世界:一百多年前,他们发现了甲骨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49 更新时间:2024/1/13 3:32:53

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中国是一个崇拜文字的国度。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在神话谱系中常与女娲炼石补天、盘古开天辟地比肩并论。

一个多世纪前,甲骨文的发现石破天惊,改写了中国历史,革新了现代学术,也为汉字书法艺术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对于远古传说而言,甲骨文的发现就像是一个近世神话,在关心这个故事的人之间纸笔相传。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中,重温甲骨文的发现之旅,有助于我们再塑对古老汉字的敬畏之心和崇敬之情。

说起甲骨文被发现的过程,很多人都能说出这样一个故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天,国子监祭酒(当时最高学府官职名,主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王懿荣得了病,用了许多药都不见轻。后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他派人到中药店购药,想看看“龙骨”的究竟,发现这味药已被捣碎了。于是王懿荣又让人从药店里买回了没被捣碎的“龙骨”,发现上面有很多刻痕。他反复揣摩,发现上面的一些奇异的线条与青铜器上面的金文有些相似。于是,他决定对甲骨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外界高价收购带字的甲骨。王懿荣先后共收购了1500余片甲骨,经过考释,他初步断定刻在甲骨上的“线条”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商王武丁时期牛胛骨刻文

虽然故事的某些细节说法不一,但可以确认的是,从王懿荣开始,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这些带文字甲骨的收藏和研究。一片小小的甲骨,无不让他们惊喜万分,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凭着自身深厚的学识,不仅辨识出甲骨上的文字,还通过这些文字考证了史书中关于商朝的记载。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术界开创出一门全新的学问——甲骨文研究。

王懿荣:散尽家财收集甲骨

王懿荣

虽然关于王懿荣最初如何发现甲骨有多种说法,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研究甲骨的第一人。而且王懿荣这个偶然的发现,也改变了甲骨的命运。1937年出版的《甲骨年表》中记载了甲骨早期被当作药材买卖的情况:“售法有零有整,零售粉骨为细面,名曰‘刀尖药’,可以医治创伤,每年赶‘春会’出售。整批则售于药材店,每斤价制钱六文。有字者,多被刮去。”因为王懿荣的收藏,甲骨从不值钱的“药材”摇身变为珍贵的研究资料,避免了人为的毁坏。

事实上,王懿荣在甲骨上看似偶然的惊人发现,背后还有很多必然的因素。这与他自身的经历和时代特色都有关。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学术名词:金石学。

金石学,就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碑石刻文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金石学作为“专门之学”始于宋代,并呈现繁荣景象,欧阳修写的《集古录》被看作是金石学专书之始。元、明两代,金石学衰颓。到了清代,金石学重新得到迅猛发展。乾隆和嘉庆时期,许多学者崇尚研究历史典籍,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一不反复考证,在此风气之下,形成了重要的学术流派:“乾嘉学派”。受此影响,清代的金石学也进入鼎盛时期,不仅涌现出一批金石方面的学者,而且皇帝和一些朝廷大臣都对金石之学非常感兴趣,内府甚至从民间收集了大量金石古器。到了清末,学者们对于金石学的研究更加系统。

对“龙骨”上的纹路产生极大兴趣的王懿荣,正是清末的金石大家。王懿荣出生于山东福山的王氏家族,王家不仅是官宦世家,而且也是书香世家。王懿荣的父亲王祖源精于书法,家藏金石甚多,善于鉴别真伪,并着有金石鉴赏方面的着作。

王懿荣

因为家庭的影响,王懿荣从青少年时代,就对金石古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并积累了一定的学术基础和鉴定经验。王懿荣后来往来于大江南北,对喜欢的书籍、字画、金石文物、印章、钱币、残石、瓦当无不珍藏。在成为进士之前,他就因金石学研究名满京城。吴正鉴《王文敏公遗集·序》中曾提到,“鉴别宋元旧版,考释商周彝器,得公一言,引为定论”。中进士之后,王懿荣在古物鉴赏方面更是声名远播,京城内外的古董商知其好古物,一遇有罕见之品,辄登门求售。王懿荣因为收集这些“宝贝”,有时出现手头紧张的情况,甚至要把妻子的嫁妆拿出去典卖,为此他曾写了一首自嘲诗:“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墨癖书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

正是因为王懿荣对金石学的痴迷和深厚积累,才使得他敏锐地意识到,他偶然发现的有奇异纹路的甲骨非同寻常。经过大量的收集,王懿荣成为甲骨文的最先发现者,他也被后人誉为“甲骨文之父”。

遗憾的是,王懿荣还未对这种文字展开深入研究,即于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投井殉国。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饱学之士,同时还是一位非常有气节的忠义之士。1900年6月,在慈禧太后对八国联军宣战前夕,她任命王懿荣为京师团练大臣,以保京城安定。8月15日,获悉慈禧太后率光绪及王公亲贵往西逃跑后,王懿荣对夫人谢氏讲:“吾可以死矣!”并用楷书在纸上写下了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之其所止,此为近之。”绝命书写完后,他两次自杀未果,后投入庭院的水井中,壮烈殉国。时年56岁。

王懿荣之后,又有哪些人在发现、收藏和宏传甲骨文上功不可没?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我们明天继续讲述。

更多文章

  • 车裂、灭族,你觉得商鞅死的冤吗?其实他没资格喊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先死还是直接车裂,商鞅车裂原因,商鞅车裂之刑视频

    这就是很多人印象中的“符号”商鞅,我们会觉得他很冤,很不值,而秦惠文王则是鼠肚鸡肠、忘恩负义之辈。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首先我们要了解,商鞅当年得罪的那位太子爷——秦惠文王,他并不是什么昏庸之辈,更不是什么无能之徒。相反,自商鞅变法以后,真正开始大规模开疆扩土的就是他,他也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

  • 先秦女军阀巴清,秦始皇的座上宾,也是秦国的大股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巴清和秦始皇什么关系,秦国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后多少年秦国灭亡

    [var1]——巴寡妇清为何人?这个名字不难理解,巴寡妇清中的“巴”指的就是当时的巴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带,而“寡妇”就是寡妇,没什么特别的,最后的“清”则是这位妇人的名字,换一种叫法也可以简称其为“清寡妇”。 先秦时期的一介女流,既然能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之中,那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不错,这位妇

  • 情种周幽王故事,这部豆瓣评分9.4高分的国产电视剧带你复习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幽王电视剧,豆瓣评价十大经典历史电视剧,豆瓣评分高的古装爱情电视剧

    1996年,一部讲述东周历史的电视剧《东周列国》开播。可能这部电视剧没能成为如四大名著那般的经典,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也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那是一个认真拍电视剧的年代,导演与编剧尽可能地还原那段历史,演员在认真地演戏,道具,服装,场景,都十分的考究。如今再看这部电视剧,你会发现就像是是在复习《左传》、

  • 嫪毐最终下场有多惨?除了商鞅外,他的死法在大秦独此一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曾经强调要以法治国并且要树立君主的权威,从而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而这一思想则被秦始皇嬴政所采纳。法律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也可以预防犯罪、惩戒犯罪者。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正因为秦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从而上层建筑也要做出

  • 甲骨文中的商代:奴隶社会的劳动问题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从甲骨文看商代社会,商代奴隶的悲惨人生,商代奴隶殉葬制度

    编辑姜然姜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认为商代是奴隶制社会,但商代劳动力问题仍然存在。当时的劳工问题是什么?商代军队、情报和战术冲突发生后的几天里,据说有数百个盟友承认了商朝的权威,商朝的军事要求绝对只是在要塞部署兵力,在动乱地区维持秩序。虽然农业和行政部门必须雇用一些人员,但毫无疑问,内宗族和外宗族的成

  • 仅剩两城即将亡国时,齐国如何奇迹般再次崛起,并延续百年国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国最鼎盛时期有多强,青岛属于齐国还是鲁国,齐国纪录片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众多国家之中,齐国因有春秋时期首霸齐桓公的荫蔽、楚国有楚庄王时期的底子,两个国家在战国时期仍然有着令其他国家不可小觑的实力。齐国(前1044—前221)作为东方的一个大国,最开始是由于功臣姜子牙的封地,后来田氏代姜后,齐国开始了田齐时代。周安王十六年(前386),田和被当时的周天

  •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什么要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双规治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实行的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分封制与郡县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原因

    不过,刘邦能够成为九五之尊,跟周武王称王,秦始皇称帝,有着根本的不同。不管是周武王还是秦王政他们原本就是贵族,他们和那些出生入死的将领本就是君臣关系,其地位无人可以觊觎。而刘邦而不同,他和那些功臣元勋,当年都是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大家平起平坐。现在,天下大定,并不是刘邦一个人功劳,凭什么只有你刘邦能

  • 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损失惨重,秦军换白起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赵括长平之战真相,白起纸上谈兵,白起评价赵括是军事天才

    战国中期,秦国在孝公商君变法之后一家独大,处于单挑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落下风乃至于碾压的地步。六国为了抵抗秦国,要么也试着去变法,要么采用联合的方式去对抗。其中赵国是做得最好的一个,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成为唯一一个可以和秦国在军事有一战之力的国家。史载,秦国和赵国的祖先是同一个人。祖先生了两个孩子

  •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中国历史抗击匈奴第一人,竟惨遭反间悲惨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赵国名将李牧怎么死的,李牧战匈奴,赵国与匈奴的战争李牧

    贤明的帝王各有千秋,昏庸的君主千篇一律。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北抗匈奴,南抵强秦,中国历史上抗击匈奴的第一人,最终还是逃不过昏君赵王迁的杀害,悲惨而亡。[var1]而赵国,终于也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李牧死后不久,赵国灭亡。大破匈奴,使之十年不敢南下匈奴是游牧部落相互结盟而成的多民族国家,最早出现在我

  •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其实就是家族化逐渐被职业化取代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区区10年光景,就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即使从秦始皇公元前236年决定灭赵开始计算,到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也只是用了15年的时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