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允炆下落之谜:云南寺庙中有一对联,刻有14字,或是他藏身之

朱允炆下落之谜:云南寺庙中有一对联,刻有14字,或是他藏身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40 更新时间:2024/3/4 15:25:18

据传,朱棣登基成为明成祖后,明里暗里也派人去搜寻过侄子朱允炆的下落。毕竟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钦定的皇位继承人,朱棣算是造反上位,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令他心里很是不安。

可惜,朱棣这么多年也搜寻无果,后人也不能得知朱允炆的确切下落。于是,对于明惠宗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众说纷纭,即便明成祖朱棣对于明惠宗的结局作出过官方回应。

但根据各种史籍的记载,竟然也无法自圆其说,都存在着相应的漏洞。到了现代,史学家们一直努力查阅典籍,再结合考古学家们的发现,想要揭开明惠宗朱允炆的生死之谜。

惠宗下落的各种假说

对于明惠宗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流传着各个版本,其中第一种说法是自焚。据《明实录》记载,燕王朱棣率军进京后,皇宫忽然起了大火。

朱棣赶到后只在火灾后的灰烬里发现了几具烧得面目全非的残骸,太监说那是皇帝、皇后和他们的长子的残骸。朱棣登基后还对朝鲜国王宣称,惠宗是被奸臣胁迫自焚而死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惠宗是因绝望而在宫中自焚。

为自焚说提供有利证据的还有《明史》的相关记载,因此自焚说成了比较流行的惠宗结局的版本。但是,经过后世考察发现,自焚一说虽有史料可依,但是疑点甚多。

例如明成祖朱棣登基后的一些疑似寻找惠宗下落的举动,还有,惠宗的陵墓究竟在何处?既然他已身死宫中,为何他连陵墓都没有确切下落?这些疑点都使自己无法站住脚。

第二种说法是流传最广,最为人所相信的一种说法,便是出逃为僧说。与自焚说相比,朱允炆出亡说的赞同者相对较多一些,这些观点在《明史纪事本末》和《明史考证》等书籍里均有记载。

记载表明,朱允炆是在大臣保护下通过一个密道逃出皇宫的,而后不知所踪。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允炆出逃为僧是他爷爷朱元璋为了救他的命给他留下的后手。

据传朱元璋在世时就看出来燕王朱棣的野心,将来很有可能起兵造反。为了救心爱的孙子的命,朱元璋在临终前安排好一切,给朱允炆一个逃生的机会。

这种出逃说甚至得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赞同,据乾隆年间重修的《明史·恭闵帝纪》记载,乾隆帝也倾向于惠宗自焚说乃朱棣的阴谋,可见这种说法属于主流。

惠宗逃往何处

如果惠宗朱允炆真的逃出了南京,那他会去哪呢?有人说朱允炆逃往了海外,这种说法也成为了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潜在目的。相关资料记载,朱棣之所以声势浩大派遣郑和下西洋,除了彰显国威,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明代以后,惠宗朱允炆逃亡的方向大致分为三种:一为云贵,二为两广,三为闽浙。在云南武定的狮子山,山上有一座寺庙,庙内有一副对联。

上面写有“僧为帝,帝亦为僧”、“叔负侄,侄不负叔”等句子,暗示了朱棣与朱允炆叔侄的故事。因此有人怀疑,朱允炆就是在这座寺庙出家为僧的,也就是说,他逃去了云南。

明史学者马渭源先生则从前人未关注的材料入手,他发现,明惠宗逃亡云贵之说不太现实。原来朱棣与“西北王”、“云南王”都有双重亲家的特殊关系,因此明惠宗往云贵方向逃亡危险性太大。

马渭源先生查遍了《明神宗实录》,又结合了其他史实,以及多部资料中记载朱棣派人追踪明神宗下落时曾从浙江忽然就转向了福建,于是,他将探寻的目光集中到了福建地区,一点一点锁定区域范围。

有了大致的方向,接下来就要寻找可靠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判断。明惠宗朱允炆,真的有可能逃去福建吗?史学家们会找到证据来证明吗?

真假徽宗墓

证明惠宗朱允炆下落最有力的证据,无非是他的陵墓,于是寻找惠宗墓成了破解谜案的重要突破口。2009年,位于福建宁德的一座空空如也的古墓,无意间被福建省博物馆的研究员发现。

这座墓被盗过多次,没有留下什么文物,甚至连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也没有,只有一个落款。古专家初步确认,古墓建造于元末明初,且古墓的建造和格局富有皇家气派。

因此,有史学家推测,此墓或许与下落不明的惠宗朱允炆有关。根据专家考证,此墓不仅在结构和格局上具有明朝墓的特点和皇家,墓室装饰得精致豪华有皇族气派。

舍利塔的莲花基座造型,更是只有明朝皇室才可以使用的。此外,宁德华严寺还藏有一件袈裟,据说是朱允炆逃亡时穿在身上的袈裟。经过鉴定,这件袈裟的确是明永乐之前制作的,其金龙图腾也是明朝皇家龙族独有的造型。

这座古墓,即上金贝古墓,还有那件袈裟,就成了此墓是惠宗墓的有力证据。然而,经过后期的考察论证,专家们却驳回了之前的猜测。

经过对上金贝古墓落款的研究,专家们认为墓主人其实是元代高僧印简的第三代传人-——沧海珠禅师。不过,经过马渭源先生一段时间的考察与甄别,竟然惊奇地发现,元代根本没有这样一位高僧。

并且,古墓与塔并存不符合元代僧侣的葬制。经过著名古建筑专家的考察,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上金贝古墓的墓主人应该是明惠宗朱允炆。

经过百年来的猜测和考察,福建宁德应该是明惠宗朱允炆最有可能的逃亡之地,只可惜,墓里并没有更加具有说服力的陪葬品,也没有惠宗的尸身。

不过,对于众说纷纭的明惠宗朱允炆生死之谜,上金贝古墓这算是最有据可循的说法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玉真公主16岁岀家入道,结交李白王维等文人雅士,未婚逍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玉真公主王维,唐朝玉真公主真实生平,唐朝玉真公主的故事

    这位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亲妹妹玉真公主,她在16岁时抛下红尘,信奉道教,做了女道士。年轻貌美的公主为什么会看破红尘,出家做了一名女道士呢?这要从玉真公主的幼年生活说起了……玉真公主生于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她是唐睿宗李‬旦‬第10个‬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同胞妹妹。玉‬真‬公‬主

  • 福建挖出600年石碑,上面记载郑和下西洋的史料,为朱棣洗刷冤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这个事情还得和一个600年前的石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是在1930年的时候,当时福建有一个村民意外挖出一块巨大的石碑,这块石碑高1.62米,宽度在0.78米,上面写着“天妃灵应之记”六字,也就是后来的“天妃灵应之记”碑,我们也叫做郑和碑。这个郑和碑在近代史上也是差点落在了日本鬼子的手中,好在后

  • 行刑前,李善长掏出免死铁券,朱元璋冷笑:你仔细瞧瞧上面5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每当提及朱元璋时,我们总会不由得佩服其能力,从一个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穷人到万人之上的皇帝,这种跨越在整个历史上是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的。不过,他也有一直为人诟病的点,便是屠杀开国功臣。虽然朱元璋能力固然不错,但他手下的那些人在同时代都可以称得上大才,谁拥有他们毫无疑问就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但在建国之后

  • 元朝第一谋杀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文丨《那些年》悦悦公元1282年3月,元大都城中人心惶惶,上至朝廷下到寻常巷陌中,大家都在讨论刚刚发生的一件惊天大案。这件案子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是因为它实在有太多蹊跷之处。首先,死者是皇帝身边最炙手可热的大臣阿合马;第二,事发之地是在太子的东宫门前。第三,阿合马死状极惨,是在自己全体下属面前被

  • 乾隆八年的夏天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到底热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八年最热的时候,乾隆年间最热天气,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

    在乾隆时期曾经有过一次特别炎热的夏天,这个夏天有多热呢?乾隆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诗:“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辗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虽然乾隆确确实实有蹭热的嫌疑,但是也从侧面写出当时的夏天真的很热,这诗的意思就是,乾隆在凉快的房间当中,苦闷,很多人在外面收到炎热的天气受到炎热之苦。其实古往今来很多

  • 雍正最神秘的亲生儿子,史书短短记载了16个字,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要说到康熙帝还在世时,四阿哥和八阿哥夺嫡之事,也就是电视剧《宫锁心玉》和《步步惊心》的故事原型了。当时四阿哥和八阿哥争夺皇位,建立了不同的阵营,八阿哥激进,四阿哥却假装富贵闲人,不问政事,背地里却暗暗搞拉拢人心那一套。最后四阿哥甚至因为八阿哥和自己的亲生母亲德妃、亲弟弟十四阿哥决裂了,因为他们都

  • 朱棣谋朝篡位之后,发现一道密旨,看完后哇哇大哭:我对不起侄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的能力很强,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管理天下大事上,他虽然不是太子,却一直都想当皇帝。朱元璋一直都很警惕自己这位儿子,也对朱棣说过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但是朱标却好景不长,居然意外逝世了,朱元璋立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为太子,朱棣也没敢多说什么。在最后,朱棣还是夺走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但是他万万不会想到自己会被

  • 元朝那么强大,为什么中国不拍元朝历史剧?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要说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元代的历史资料很难寻找。从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起,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起义推翻元朝统治。一共没有多长时间,也就近百年的历史,并且还包括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乱世,剩余的和平发展时期过短、能够留下的历史资料少得可怜。并且蒙古族比较注重骑射,而不在乎文化的发展,所以

  • 清朝闭关锁国吗?为什么还有很多中国商人,跑到日本做生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从前接受的中学历史教育就说明清时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其中又以清朝最为严重。这种观点就整体来说并不能算错,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或许还可以独立发展,但在大航海之后,尤其是17-20世纪,清朝在闭关锁国的前提下还能发展,这显然是违背逻辑的。除广州一地作为外国来华贸

  • 拐走李自成妻子的叛徒高杰,与李自成的妻子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自成妻子与高杰,高杰本人相片,明末名将高杰

    但李自成除了有为人津津乐道的政治事业外,他的私生活也令人好奇,在他遭遇战事危机时刻,好兄弟高杰居然拐跑了他的妻子! 好友背叛,与妻偷情 清朝诗人吴伟业在《圆圆曲》中写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讲的就是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这吴三桂是明朝的辽东总兵。可闯王李自成的大军势不可挡,直入北京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