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24名将中有勇无谋者都有谁?张飞榜上无名,吕布如何?

三国24名将中有勇无谋者都有谁?张飞榜上无名,吕布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76 更新时间:2024/1/6 10:18:08

以上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名将,其中包括了这个时期的最强战将阵容。如“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吕奉先,被誉为“武圣”的关羽,还有“一身是胆”的赵云,可以说以上几人都是能征惯战,名震天下的勇将!

今天咱们就细分一下,看这些人中有哪些是有勇无谋之辈!

典韦

第一位莽汉登场,典韦勇猛过人,有“古之恶来”的称呼,手中八十斤重的双铁戟更是难逢敌手。如濮阳之战,西寨之战中都有亮眼的表现。但其谋略过低,大多是奉命行事,在宛城之战时,典韦看到曹操轻浮,调戏刚刚归顺的张绣婶娘邹氏,还被贾诩等人请去喝酒,居然没有一点察觉,而是喝的伶仃大醉,以致最后被杀。

马超

第二位莽汉登场, 马超是典型的有勇无谋型。在马腾被害后,亲率大军攻讨,虽然有让曹操“割须弃袍”的战绩,但那也是趁曹军远来,立脚未稳之时,利用西凉铁骑的长枪快马优势取得的。眼看不能速胜曹操,又中了贾诩的离间计,马超直接与韩遂翻脸,最后被曹操杀败。

在入汉中后,又受到杨松兄弟排挤,可谓郁郁不得志。在刘备入川时,张鲁想趁机捞一把,在黄权出使时,马超想在汉中立威,于是请战荆州军。

在与张飞大战葭萌关后,却落得不能取胜的进退两难之地,若不是刘备看中其武艺,估计被吞并也是早晚的事儿。最后在李恢的游说下,投奔了刘备帐下。虽然身居高位,但始终没有实权,甚至常感危机!所以说马超如果真有点谋略,凭自身的本事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地步。

许褚

第三位莽汉登场,许褚是有名的勇将,但也少有谋略。如与典韦之战,许褚为了争强好胜与典韦大战,要知道那时的许褚还没有归顺曹操,如果曹操一怒之下把许褚打为黄巾余党,许褚岂不是陷宗族于不顾。

许攸大放厥词之时,众将都默不作声,都知道教训许攸,丞相必定怪罪。而许褚大怒之下,一刀将许攸斩了,可以说若不是曹操看中许褚,早就斩了为许攸偿命了!

尤其在汉中之战时,曹军听说张飞要来劫粮,许褚请命出战。张飞作为当世猛将,换作任何人都应该小心应对,可是许褚在运粮时大吃大喝,还自诩有“万夫不当之勇”。结果在夜里强行运粮,被张飞一矛刺中臂膀,若不是左右军士卖力,估计就殒命于此了。

许褚狂妄自大,致军粮于不顾,根本没有考虑到此战的关键性,可谓有勇无谋者也。

夏侯渊

夏侯渊与曹仁,张辽并列为曹魏西,南,东线镇守武将。曹仁在南线对战周瑜,关羽都曾立下大功,而张辽也因逍遥津之战,令江东诸将闻风丧胆。但与此二人相比,夏侯渊就有点对不起主将的头衔了。他虽然身先士卒,勇猛善战,但却是个没有名将头脑的将军。

如汉中之战时,曹操曾写信给夏侯渊:“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若但任勇,则是一夫之敌耳。吾今屯大军于南郑,欲观卿之妙才,勿辱二字可也。”

曹操这话明显是要夏侯渊戒骄戒躁,不可自恃勇猛,稳站稳打立功才是妙才。谁知夏侯渊身边没有谋士解读还是什么原因,竟然理解为曹操的鼓励信,让他大举进攻,不但自认为勇猛无比,还很有“妙才”。

但事实说明夏侯渊的智商是不够的,在没有谋臣辅助的情况下,孤军挑衅,在定军山被黄忠以逸待劳,一战而亡,真可谓曲解“妙才”二字。

周泰

周泰是江东“12虎臣”之一,也是孙权手下少有的猛将。其曾多次救主,不避刀箭,身如刀画,因而颇得孙权赏识。但周泰在原著中,除了一个勇往直前,一心护主之心外,其从未展现出“智谋”的一面。尤其在刘备东征时,不但被小一辈的关兴张苞吓退,还被蜀军杀得大败。

夏侯惇

夏侯惇作为曹魏宗族中的领头人,一直处于众将之首的位置。夏侯惇作为曹操早期的战将,在典韦,许褚没有投奔前,一直是曹军的先锋大将,什么斗吕布,战高顺,都是其一马当先。只可惜这员老将作战时却很少有动脑子,在被曹性一箭射瞎眼睛后,还是一门的好勇斗狠。

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都名言放了关羽,夏侯惇还是要强行拦截,如果不是张辽阻拦,真不知道关羽是否会将夏侯惇斩了。在平定北方后,夏侯惇还曾请命攻打刘备,拍着胸脯,视刘备诸葛亮如无物。但在博望坡一把大火,就被诸葛亮杀得大败,如果不是李典,于禁等人护卫,夏侯惇能否回朝见曹操都难说。

张绣

张绣是原董卓手下大将张济之侄,在张济死后,统领其军队。张绣虽然有“北地枪王”的称呼,作战十分勇猛,但智谋这方面完全依赖于大谋士贾诩。可以说张绣的一生都在跟随贾诩的步伐行进。如曹操第一次征张绣时,贾诩就让张绣投降,张绣言听计从。第二次征张绣时,张绣什么战况都要询问贾诩,贾诩让张绣攻打就打,让张绣回军就回军。甚至在官渡之战前,张绣还曾听取了贾诩的建议,再次归顺曹操。要知道此时的张绣可是与曹操有深仇大恨,曹昂,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都死在张绣之手。可见张绣一直以贾诩为向导,几乎没有独立做过主张。

颜良,文丑

颜良文丑是“匹夫之勇”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官渡之战前,大谋士荀彧就曾称两人“一战而擒”,但事实正如荀彧所料,颜良文丑均在与曹军交战中被斩。

除去以上七人外,二十四名将中的吕布也曾被人们称为“有勇无谋”之人,认为其徒有虚名,见利忘义,除去能打几乎没别的本事。但细看吕布表现,其能在袁术,曹操,以及刘备中来回周旋,也算得上是一方诸侯,其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如辕门射戟之时,就曾巧妙化解袁术与刘备的矛盾,让各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与曹操刘备这样的厚黑大佬比,吕布自然不是对手,但与一般将领比,吕布还是很强的!

您认为三国24名将中还有哪些“粗有文武”之将?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何没有像朱元璋一样大杀功臣?因为唐朝的功臣杀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算得上最心狠手辣的一位皇帝了,他在帝位稳固后毫不留情地斩杀了曾经陪他打下宏图霸业的一众近臣。而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唐太宗李世民了。李世民非但没有诛杀功臣良将,甚至还树起了一座凌烟阁,将诸位功臣的画像供奉其中,方便后人敬拜。李世民为何没有对功臣良将赶尽杀绝?是因为君心仁慈,还是另有深意呢

  • 老年赵云被姜维击败,如果换做巅峰时的赵云几个回合可以击败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28年,诸葛亮请示后主后,便开始在相府点将,当时蜀汉的大将魏延、吴懿、吴班、廖化、王平等先后领命,而却唯独少了赵云。赵云一听就怒了,向诸葛亮问道:“我自跟随先帝以来,从没落后,今天为何独独不让我出战?”此时诸葛亮看着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将军,不禁安慰道:“将军年纪高大,此次北伐非比寻常,万一有失,

  • 李世民放了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最后回来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君王,先不说他开创了一个何等伟大的万国来朝的盛世,就说他当年的贞观政治,那都足以列入中国政治史的模范。也正因为如此,后来人们提到唐太宗都会称他为天可汗,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优秀的明君。因为他非常优秀,所以人们只要聊到他,都会对他的事迹进行称赞,甚至把他捧到一个他自己都没有

  • 刘备是蜀汉政权的皇帝,那么晋朝承认刘备是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汉献帝禅让给了魏文帝曹丕,这是对曹魏的正统的承认,刘备谁禅让给了他?汉献帝吗?不是,汉献帝既没有禅让给刘备。也没有给刘备任何官职,刘备再汉献帝活着的时候已经自立为皇帝了,即使汉献帝不承认刘备那也没什么用,汉献帝已经把正统的合法性交给了魏国,魏国也随时可以将蜀汉和东吴定义为伪政权。其次,蜀汉再怎么反对

  • 刘禅在木头上刻下3个字,投降后司马昭没有杀他,究竟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昭为什么不能杀刘禅,刘禅为何要杀司马昭,司马昭为何不死刘禅

    司马昭司马懿之子,当上皇帝后征讨蜀汉,刘禅投降后,司马昭把刘禅搬到了洛阳,在这里刘禅不用处理朝政,每天放松游玩。别人问司马昭为何不杀了刘禅,司马昭说到是因为刘禅在其所住的地方刻下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倒着念让司马昭彻底放松了警惕。一、乐不思蜀的皇帝我们都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刘禅是刘备的儿子,诸葛亮承蒙

  • 李隆基发动宫变,顺利登基后,为何第一时间铲除才女上官婉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李隆基登基后,第一时间就处死上官婉儿呢?惊世才女出生显赫的宰相家小姐,获罪贬入掖庭为奴,做过唐代女官被誉为“巾帼宰相”,当过诗人引领文坛新风潮,也当过皇妃。十四岁的时候因为“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而受武则天赏识,脱离了掖庭奴婢的身份成为女官,得到武则天的培养开始执

  • 李世民明明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皇九子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而长孙皇后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是嫡长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8岁的李承乾就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对这个嫡长子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从李承乾12岁开始,李世民就开始让他学习处理政务。20岁的李承乾生病,不信天地鬼神的李世民破天荒地请了道士进宫为儿子祈福,等到李承乾病愈,李世民又召集

  • 徐晃敌不过文丑,为何敢战关羽并能取胜,老年关羽真的不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是谁呢?正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徐晃看似平平,却是个敢打硬仗的主儿。但徐晃敌不过文丑,为何敢战关羽并能取胜?老年关羽真的不行吗?看似有点矛盾,徐晃败给文丑,文丑又被关羽斩杀,徐晃又能击退关羽,有点不合常理。但如果从原著中慢慢品味,就会知道徐晃确实不简单,但关羽确实也太难了,难道以一人之力敌魏吴两

  • 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燕王罗艺为何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九年,李世民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成功拿到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皇位,可谁知在这个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他就收到了罗艺造反的消息。乱世英豪大家所熟知的罗艺应该是《隋唐演义》中武功高强、为人正直的绝世猛将,他是罗成的父亲,同时也是秦叔宝的姑父。在演义中,罗艺未能活到大唐建立便死于苏定方之手,但其儿子却

  • 李世民对曹操 “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的评价是否妥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他由长安抵达邺郡时,亲自写文祭祀了魏武帝曹操。其中写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数,万乘之才不足”。唐太宗为何要对曹操做出这样的评价呢?唐太宗的用意李世民虽熟读历史,但他并不是一位作学术的历史学家,而是一位帝王。帝王之语,自然本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实用主义。所以,李世民不必全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