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在夷陵是刘备歼灭了陆逊,对三国会有什么影响?刘备能灭吴吗

如果在夷陵是刘备歼灭了陆逊,对三国会有什么影响?刘备能灭吴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627 更新时间:2024/2/13 19:51:12

而蜀汉这边一大批中生代将领如:马良、黄权、冯习、吴班、程几等如能保全。就算刘备寸土不占,一伐时的街亭也轮不到马谡来叽叽歪歪。像黄权这样能在曹魏也做到三公的人,到了后期至少是参考李严起步的重臣。

夷陵之战之所以叫生死之战、中期对峙时间长达1年左右,其实就是刘备和陆逊在比拼谁能找到对方的破绽。而无论哪方失败都会是白帝托孤那样的“危急存亡之秋”。陆逊军团的覆灭对于孙权来说,相当于刘备失去关羽军团。

但是,如果论对整个三国的影响那么很遗憾:并不能影响什么。因为南弱北强的根本态势没有变。夷陵战后东吴本身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南郡?荆州的要地在襄阳好不好?

公元219年5月(汉中之战结束)——11月(关羽败亡),这个扭转南北均势的契机错过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差距只能是不断地被拉开。

有3种可能出现的变化:1、无论陆逊有没有死,孙权的主力依然尚存。以蜀汉的体量大概率是打不进扬州的。至多是收回荆州——恢复到襄樊之战或者入川之前的场面。

可参考:陆逊击败刘备之后,迅速把主力调往东线。这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安排。刘备嘴上说要灭吴,但与5万吴军厮杀后的蜀军已成强弩之末。停止东进,固守江陵以防曹魏才是理智的选择。

真要把孙权逼急了,以江东群鼠的尿性没准翻脸就投了曹魏——参考赤壁之战。蜀汉可能又要面对岌岌可危的局面。拿回了荆州=兄弟情谊有了交代。吴蜀还是要回到同盟的起点上来(哪怕是貌合神离的同盟)。否则,是真刚不过大腿。

2、具体安排应当是:诸葛亮辅刘禅坐镇成都,刘备亲自都督荆州。魏延负责汉中防御。但问题在于刘备顶多是改变历史上江陵在东吴手上时被动的局面。他也没办法破解两面受敌的问题。

只要东吴不灭,背刺的危险依然存在。还会强化东吴这边的1个集体认知——反正我背刺你,你也不敢灭我。荆州依然是投鼠忌器之地。毕竟,隆中对时提出的“上将出宛洛”的条件已经没有了。

到头来,只不过给蜀汉后期北伐增加了一批颇具实战经验的二线将领+荆州的人地资源。避免街亭之败的几率改变不了雍、凉消耗战的状态,最后还是要看诸葛亮的身体能撑到何时的问题上来。

3、失去荆州后,东吴或许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合肥方面。提高自身外战的能力。不用把军队分配到漫长的长江防线。让刘备替自己守东线。

总而言之,夷陵之战是2弱自己的内部消耗。更换一下老2与老3之间的排名而已,与天下大势无关。参考晋灭吴之战,陆抗也能击败晋军1、2阵,但由于体量不同,北方只要确保自身团结不变,就能无视南方的战术级别胜利。

站在曹魏的角度。刘备伐吴时刘晔就向曹丕提过:可乘机灭吴。但曹丕并没有采纳因为当时大家的共识是:吕蒙之后东吴很难有抗击刘备的实力。

曹丕也没有玩过311,他怎么知道陆逊的五维图这么强。如此一来,荆州便成为吴蜀2国之间的血肉磨坊,2弱持续放血,1强坐收其利。

站在曹丕的视角。上上策:坐看吴蜀消磨,末了捡果子。上策:双方僵持,兵出九江,灭吴。中策:双方僵持,兵出汉中,封住蜀国的战略要地。下策:刘备败,兵出汉中,联吴灭蜀。下下策:刘备败,打江陵,被堵住,啥也没得到(历史线)。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灭吴是上策,灭蜀是下策?因为当时东吴的扬州要地“九江”在曹魏手里,荆州的要地“襄阳”也在曹魏手上,一东一西,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而益州的要地汉中在蜀汉手里,拿不下汉中,灭蜀就是个寂寞。

真实的历史线就是下下策:刘备败,公元224年,曹丕御驾亲征,结果在江陵吃了瘟疫的瘪。如果不是军中疾病,江陵是很可能被拿下的。

因此,倘若刘备歼灭了陆逊,曹魏的第一个动作应该是南下荆州以阻碍刘备的东征。这样刘备又成了两头受敌的局面。存地失人,当实力已经崩裂的时候,守不住就是守不住。

其实从“白衣渡江”那一刻开始,三分归晋的局面就已经注定。汉中之战,是曹魏几十年来第一次做版图减法,也是蜀汉锋芒最胜的时候,更是逆天改命的唯一时机。结果东吴背刺一时爽,连送2家火葬场。曹魏不做减法,吴蜀怎改大势?

夷陵之战对于刘备来说,类似于一种自暴自弃的应激反应。兄弟情谊不提,胜负也是兵家常事。关键在于已步入花甲之年,身体能撑多久才是最大的问题。当年“4易其主”那是还年轻,如今荆州和关羽之亡,已经没时间再重来一次了。

什么叫形容枯槁?什么叫欲哭无泪?什么叫忿忿不平?什么叫无可奈何花落去?苦心经营一辈子的东西就差那么一步,如果是你站在刘备的角度你会不会自暴自弃?但凡手上有个A也要梭哈一把来个应激反应。

夷陵就好比2个农民斗地主,地主手拿双王和4个2,看着2家农民互相抵牌,你4个3,我4个5,结果把地主看傻了,说:好啦好啦,我不出牌行了吧?反正今天我已经赢够了。

其实说到底诸葛亮才是最惨的。全国一半的精锐部队和70%的良将被送了,还要被人骂成是穷兵黩武。夷陵之战相当于确定了吴蜀败亡的最终结局,偏偏诸葛亮却能把他搬成一个五伐中原的局面。

按照曹家人的逻辑,一个姓诸葛的怎么会继续打起复兴汉室的大旗。刘备去世,曹魏发来的劝降书只提诸葛不提刘禅就很能说明问题:你又不是汉朝的丞相,按照我们的做法,数年之后一定会取而代之吧?

更多文章

  • 关羽不是大意失荆州,而是因为听了此人谗言飘了,最终曹操说活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为人正直,但是又缺乏一定的政治才干,一届莽夫的他得到兄长刘备的任务,没有严谨的进行完成,而是表现的非常不屑,认为以自己的头脑,再加上自己的胆略谁人可敌。然而刘备给予的任务不是关羽想象中那么简单,荆州此地一直都是三国时期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也看出他的重要性。 这个战略要地,交给了关羽去把守,荆州

  • 孙策的托孤大臣,能力不输诸葛亮,可惜一生未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策托孤,孙策被刺杀为什么还能托孤,新三国孙策临死托孤大乔

    明朝的三国演义让后人们对三国这段历史变得为人熟知。现如今的人们了解三国,大多数也是从三国演义入手,不过三国演义始终是小说,与正史还是有区别的。除了耳熟能详的几位厉害人物以外,史书上面同样记载了很多厉害人物。三国时期最为人熟知的厉害人物就是诸葛亮了,作为蜀汉的谋士,没有诸葛亮的辅佐,恐怕刘备连蜀汉都建

  • 刘秀建立了东汉、赵构继承了南宋?不,其实这都是后人强加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西汉和东汉,北宋和南宋,都是后人取的名字。一、为什么是两个王朝?刘秀和赵构重新建国的时候,他们自己都不认为他们是建立王朝,而是延续王朝。刘秀和西汉皇室虽然血脉已经偏远,但为了表明自己是延续汉室,刘秀以汉元帝刘奭为“皇考”,把自己的国号仍然叫做汉,刘秀的庙号也叫“世祖”,意为中兴汉室。同样,赵构

  • 三国诸葛亮的第二故乡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的故乡是成都吗,诸葛亮第二战大捷,诸葛亮故乡山东诸城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的琅琊阳都,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也就是说诸葛亮是妥妥的,山东人无疑。对于诸葛孔明的第一故乡,这个没有争议,诸葛亮幼年丧父,十五岁和弟弟一起跟着叔叔前往豫章上任,因为诸葛亮收手是袁术所属的豫章太守,后来又投靠了刘表,叔叔去世以后,

  • 东汉风云:窦皇后恃宠生奸,窦宪敢占公主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倏忽间,已是建初七年(公元82年)正月初吉,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东平王刘苍,中山王刘焉,联翩入朝。汉章帝先遣谒者出都远候,分给貂裘食物珍果,又派大鸿胪持节郊迎,再由御驾亲视邸第,预设帷床,钱帛器物,无不具备。四王入都诣阙,赞拜不名,且由章帝起座答礼。礼毕入宫,再用辇迎接四王,至省阁乃下。帝亦兴席改

  • 三国梦之队:按照主公1人、谋士5人和武将5人的配置,我会咋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武将阵容搭配,三国志11曹操举兵详细攻略,三国策略版武将如何搭配

    不妨再加上以下替补:殿后神针魏延、重情养子吕奉先、贴身护卫范强和张达、日常起居有黄皓,忠贞不渝蔡夫人。有了这样的阵容,任何路人领主都可以主宰三国世界、则霸业可成……不抖机灵?好啊,但我要提醒各位爱好者,无论你喜欢与否:村夫是必须的。如果你不选村夫,你就得选一个许贡,想办法早点把村夫淹死在茅草屋里。否

  • “易中天品三国”是什么水平?《品三国》能算是合格的历史书籍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历史讲解易中天品三国,易中天最幽默演讲三国,三国武将排名易中天

    《品三国》开始播出的时候,约是工作5年后。记得直属领导和我都是该节目的铁杆粉丝,易老师的出书也是买了的。记得当时工作场地在野外,看的是原版,还有他讲空城计时“快来听我弹琴”的桥段。这些内容在线版或重播里已被删减。这么说是为了表明自己也算个老听众,应该有直观的感受来评价这个“三国系列”吧?易中天的专业

  • 他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计谋远超诸葛亮,被称为“毒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正史最厉害的谋士,诸葛亮身边的谋士,三国最聪明的五个谋士

    首先我们都知道贾诩是一个非常喜欢算计的人,他特别喜欢玩手段,而且玩的非常的极端,曾经他就捏造了曹操给韩遂写信的事件,正是因为他这个反间计让勇冠三军的马超成功的败倒在了曹操的面前,贾诩是一个特别喜欢观察别人的谋士,它能够从人的表里看到人的内心,还会巧妙地利用敌我优势,制定出相应的计划。第二点,贾诩做事

  • 提倡薄葬,布72疑冢,一代枭雄曹操到底葬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为什么死后葬在安阳,曹操去世葬在哪里,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么死的

    据说,曹操一生都在主张省俭,他对自己的家人和下属的官员要求都很严格。严格到就因为儿媳妇因为穿了绫罗他就按照规矩下令,让儿媳妇自杀。曹操称帝以后,王宫里各种布料都是用坏了再补,补了继续用,不能换新的。有一阵子,民间灾荒严重,物资匮乏,曹操不穿皮制品,哪怕到了严冬,官员们冻得发抖都不敢用皮制品御寒。又传

  • 赵云不老,姜维不出,文长被杀,幼麟崛起,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姜维与赵云,率土之滨黄月英姜维赵云组合,姜维赵云蔡文姬开荒

    赵云不老,姜维不出三国演义中后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人都已死去,只剩下赵云一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年近七旬,已经是一员老将了。然而他不服老,自请为先锋,继续冲锋陷阵。他奉丞相诸葛亮之命,带领五千士兵来到天水郡城下,准备攻城。没想到姜维早已识破诸葛亮的计策,设下埋伏,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