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岭南俚僚诸部与中央王朝的经济交往

唐代岭南俚僚诸部与中央王朝的经济交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72 更新时间:2024/1/27 0:30:54

唐代岭南俚僚诸部与中央王朝的经济交往无论是通过税收、贡赋,都是合类性过程的具体历史形式,是中华民族最终形成的重要环节。

唐代岭南俚汉杂居区被纳入正州县,在中央王朝南选、左降官制度、重农政策影响下,经济制度进入官僚地主制阶段,农业和工商业得到极大发展。

一、岭南式租庸调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岭南道作为唐王朝十道之一,亦行租庸调。

《开元水部式残卷》:“桂、广二府铸钱及岭南诸州庸调并和市、折租等物,递至扬州讫,令扬州差纲部领送都,应须运脚,于所送物内取充。”

但岭南租庸调不同于普通州县,可称之为“岭南式租庸调”,特点有:

其一,以户为纳税单位,而非丁。

《赋役令》规定:“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可知,岭南诸州是以户为征税单位,而非丁。

上户、次户、下户应指岭南的汉人土户,夷獠之户则应是华夏化程度较深的“非华夏编户”。按户不按丁,刺激了岭南人口增长。

其二,以米为纳税对象,而非粟。《赋役令》规定岭南诸州税米。

《新唐书》:“先是,扬州租、调以钱,岭南以米。”“米”应指去皮的稻谷,不纳粟而纳米适应了岭南稻作农产物。

其三,用银折纳租庸调。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四块开元间广州属县上缴的庸调银,其中两块刻有“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专知官令彭崇嗣、梁海,匠王定”。

第三块铭文同上,作匠为陈喜;第四块铭文为“怀集县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说明岭南以银折纳庸调。

《新唐书》:“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俚僚地区当属“非蚕乡”。《开元水部式残卷》也涉及折租。

多用银折纳租庸调,原因有二:一是岭南远离中原,实物运输成本大;二是岭南本身产银。

其四,赋役较普通州县轻。《赋役令》规定岭南纳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

据日野开三郎考证,上户一石二斗米可折合为未加工的粟谷二石,相当于普通州县一丁的租额;次户、下户六斗则不及一丁之租,可见赋税比普通州县轻。

夷獠之户“从半输”,负担更轻。较轻的租庸调说明唐初对岭南的控制力还不强,同时轻税有利于促进岭南农业生产。

较于吴晋南朝的“税无定法”,隋唐对俚僚诸部的赋税征收已制度化,这是王朝对俚僚统治深入的集中表现。

二、唐后期的赋税:两税、商税

唐中后期,岭南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增强,成为南方颇具活力的经济区,号称“富饶之地”。岭南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除农业税(两税)外,还包括商税、丁口税等。

1.农业税

高宗以后,土地兼并与户口流失日趋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动摇了租庸调制的基础。安史之乱时,租庸调制完全崩坏。

由于战乱,中央财政开支骤升,收支严重失衡。为解决财政危机,德宗建中元年正月,王朝开始推行两税法。岭南实施了两税法。

建中年间,两河叛乱,南北漕运皆断,京师大恐,杜佑提出疏浚鸡鸣冈。说明两税法推行之初,岭南即开始上供。

贞元初,户部侍郎元琇、吉中孚运南方诸道(包括岭南)米120万石入关中。

贞元八年、元和四年、六年、八年,朝廷均派两税使征岭南两税。两税征钱粮,可用轻物折纳。由于路途遥远,中央建议岭南西道观察使可将两税钱折成轻货。除两税外,还存在其它税收。

在岭南,较重要的有如下几项:商税。天宝末年,盗贼四起,府库一空,“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日野开三郎认为商税作为国税创立于德宗建中元年,与两税法同时施行。

据《资治通鉴》:“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即对行商者征税,征税额度为其贩运商品价额的三十分之一。其后税额不断上升。

岭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商税自然相当可观。《旧唐书》载,王锷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使时,“能计居人之业而榷其利,所得与两税相埒。”

2.榷税即商税

《册府元龟》亦载:“锷以两税钱上供时进及供奉外,余皆自入西南大海中诸国舶至,尽没其利。”

年西安市西关潘家村出土两块唐代税商银铤,都刻有铭文:“岭南道税商银伍拾两官秤”,甲铤上还刻有“匠黄泰”三字。是唐代岭南征收商税的实物证据。

3.其他税收

唐后期广东的江、湖、池、潭、陂、塘等“聚鱼之处”,橘园、水、鹅、鸭、柴薪等,官府都要征税。文宗时,岭南当局“擅置竹场,税法至重,害人颇深。”凡此种种,可见税项之繁。

三、土贡:荔枝、宦官、金银

土贡作为赋税的一种补充方式,是传统时代皇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贡存在于正州,与羁縻州和藩属国的朝贡不同。

朝贡活动的目的重在政治,而土贡重在经济。中央王朝治理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有一个“土贡化”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内臣化”。当少数民族地区被中央王朝直接治理,意味着“土贡化”的完成。

岭南俚汉杂居区的“土贡化”始于秦汉,成于唐。

较于前代,唐代岭南土贡有以下特点。

第一,将土贡任务下放至州郡,每个州郡都有相应的土贡任务。第二,贡有定量,朝廷明确规定了贡品数量。

第三,贡品以金银为主,过去贡品中未出现金银。第四,纺织品越来越多,安南都护府、新州蕉布,韶州竹子布等皆为贡品。

前两条说明唐代对岭南地区土贡的规定更加细致,是唐朝对俚僚地区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表现。后两条说明唐朝土贡趋于实用性,金银用于平衡国家财政,纺织品为日常之需,是土贡经济性的重要体现。

可见,岭南俚汉杂居区被纳入中央王朝管制,土贡的政治功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

岭南贡品中,荔枝、宦官(奴婢)和金银颇具代表性。

荔枝。岭南荔枝是唐廷常贡。《唐国史补》:“(杨贵妃)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弛以进。”

杜甫诗:“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枝)。”鲍防诗:“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雁飞不到桂阳岭,马走皆从桂邑山。”

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沿路人马众多,快马加鞭,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竟只为博美人一笑。

杜牧将荔枝与博红颜一笑相结合,截取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生活片面,以小见大,辐射了整个大唐之盛衰。岭南荔枝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意象,常被用于讽刺统治者为一时喜好而不惜民生之荒政。

宦官。岭南是唐朝宫廷宦官最主要的供奉地之一。

《治论》:“自京达于闽、岭,豪右兼并之家,或累思进达其身,或求恃势以庇乡里者,多以其子纳于黄门,俾为之侍。且北宫之中,唯有四星,盖上以备左右洒扫之用。”说明岭南乃唐朝宦官的重要来源地。

《禁岭南货卖男女敕》:“其白身除准敕常数进送外,亦准此处分。”唐朝禁止奴婢买卖,但“白身”即宦官的进献一直被保留。唐朝著名宦官杨思勖高力士都是被进献宫廷的“白身”。

金银。据《通典》,岭南有31州贡金银。《元和郡县图志》:“端州……开元贡:银四铤。”这是该书全国各地常贡中唯一以“银铤”贡奉的记录。不少银铤的出土印证了岭南贡银的记载。

1956年,陕西西安东北郊第一砖瓦厂发现4块唐代银铤,其中两块由岭南进贡,铭文:“岭南采访使兼南海郡太守臣彭杲进”。

银铤中出现的郎宁郡、怀泽郡(今贵港)在唐代属岭南道管辖。

羁縻州(俚僚聚居区)与中央王朝的经济交往亦有贡赋。《新唐书》载:“大和中,……十八州岁输贡赋。”“(徐申)迁邕管经略使,黄洞纳质贡赋,不敢。”温泉州温泉郡贡金,述昆州贡桂心。

四、总结

总之,唐朝对岭南的治理效果显著,俚僚杂居区已变成正州县,其租庸调、两税、土贡与中原地区基本一致,大大丰富了中央王朝的经济生活,岭南俚僚作为王朝的一部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壮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一元”。

从经济史来看,壮族这“一元”在华夏民族“一体”化中,既有“一体”对“一元”的经济促进作用,又有“一元”对“一体”的独特经济贡献。

唐代中央王朝的民族治理政策推动了俚僚经济制度的转型,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

而俚僚作为唐王朝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地,荔枝、宦官、金银的重要供奉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回馈了“一体”的滋养。

更多文章

  • 这两人是唐朝宰相,都把孙女嫁给了李白,最后一个被贬,一个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白的孙女,唐朝李白简介资料,唐朝灭亡的原因和李白有关系吗

    李白的第一任妻子叫做许紫烟,是个才华与美貌并存,人品与漂亮齐飞的大美女,也是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也许现在大家对于许圉师这个名字非常陌生,那在唐朝可是有名的人物。他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博览群书,后来中了进士,再后来一步一步升迁到了左宰相。然而好景不长,许圉师虽然为人低调厚道,可是他的儿子却没有给其长脸,

  • 李元霸明知不能杀使用鎏金镗的人,为何还是杀了?你看李渊做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渊与李元霸关系,李元霸武器鎏金锤多少斤,李元霸抢帅印见李渊

    第一、人物简单粗暴。无论是其惊人的武功,还是骇人的力气,或好杀的性格等,所有标签都简简单单,粗暴无比。第二、身份高贵。出自陇西李氏这个隋唐时的大世族,老爸是大唐开国帝王李渊,哥哥是千古一帝李世民。第三、身世传奇。书中写道,李元霸是金翅大鹏鸟转世!不过笔者却觉得,这种传奇身世,完全多此一举。因为跟李元

  • 唐朝的金堂长公主为何晚婚?婚后生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长公主下场,唐朝好男人和公主约会,唐朝好男人与公主吻戏

    2010年金堂公主与驸马郭仲恭的合葬墓被发现。2013年《唐郭仲恭及夫人金堂长公主墓发掘简报》《唐郭仲恭及金堂长公主墓墓志考释》公开发表。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金堂公主研究的进程。一、金堂公主生平简考1.公主的父母金堂公主生于宪宗元和六年,卒于僖宗乾符二年,享年64岁,父亲为唐穆宗,《新唐书》记载:“穆

  • 李渊对秦琼说“朕肉可割以赐卿”,是一种真情实意?我看未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渊怎么救了秦琼,李渊为秦琼当官,秦琼面见李渊

    李渊十分爱惜秦琼这样的人才,曾经公然对秦琼说“朕肉可割以赐卿”,有人会好奇为何李渊作为一个皇帝,还会说出这样的话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分析一番。李渊当时并非皇帝其实对于创业的君主来说,在创业过程中,实际上都是十分爱惜人才,并且自己比较低调的,比如朱元璋、刘邦等人,在没有成为皇帝之前,对自己

  • 唐朝嫁出去和亲的,基本上都是假公主,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将500驮种子、1000驮农业工具和几百名工匠作为文成公主的嫁妆随她入藩。文成公主的到来也为吐蕃地区带来了冶金、农业生产、农具制造等多方面的先进生产技术,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藏族人民当时的生活。这一次和亲为当时大唐王朝和吐蕃的友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国的关系。但是文成公主却不是正

  • 唐代高僧故事晴空突响霹雳,原是天启高僧,建佛像护佑此福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更是宝地福天,造化,海通和尚念叨了两句后,刚想离开,突然,一声巨响几乎同时,一道闪电击中了对面的山顶。海通大吃一惊,这晴空万里的,又是大白天,居然能清晰地看到那道闪电。徒儿吓坏了,拉着海通的衣角说:“师傅,我听说霹雳是老天爷擒杀妖怪呢,不会是有妖怪吧。”海通说:“胡言乱语。此地是宝地福天造化非常

  • 空前绝后的场面,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在金銮殿上,在皇帝前面,接受数十位官员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平定安史之乱过程,郭子仪和谁平定了安史之乱,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将士

    原来此刻的安禄山已然有了反心,请甄济那是把甄济当成为招揽人才的“广告”,大肆宣扬出去。果然甄济归附安禄山的消息传出后,安禄山人气暴涨,势力膨胀得越来越大。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决定出奇招,谋杀唐玄宗。。这天,安禄山亲自来到甄济房内,一通东拉西扯后,安禄山说道:“再过月余,就是万岁寿

  • 李世民最难堪的两件事,为何儿子喜欢上了尼姑,女儿却爱上了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少林和尚与李世民,李世民为什么不娶尼姑

    所以,李世民毫无疑问是位成功者。但大人物也有大人物的苦恼。对于李世民来言,最让他难堪不已的,恐怕就是关于子女的问题,为何儿子李治喜欢上了尼姑武则天?而女儿更狠,爱上了一位叫辩机的和尚。李治跟武则天怎回事,许多人都知道。但恐怕却并不清楚,在李世民去世,赐武则天出家为尼后,李治就忘记了自己这位曾经的“小

  • 她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女弟子,武则天做尼姑时,她就称帝当女皇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当尼姑时的法号,武则天秘史尼姑,武则天是否曾经出家当尼姑

    此刻的大唐,已经在李世民手中开创了贞观之治,正是蒸蒸日上之时,即无有突厥之威胁,更无玄武门喋血的机率,李治只需要守住这局面便可。哪料也就5年后,即:公元653年,一则消息自江浙传来,有人反了大唐,且还是个女人,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弟子,名叫:陈硕真!皆知,唐高祖李渊在称帝后,曾玩了命般追溯祖上。最终言称

  • 隋唐18条好汉威震天下,为何仅秦琼一人能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唐史真实的秦琼,隋唐十八好汉排名及下场,隋唐历史秦琼有多厉害

    但无论18条还是13条,其中的前11条好汉稳坐其位,而从第12条好汉开始就经常被换人。比如,秦琼在《说唐》中是第15条。但到了《隋唐演义》里,就跟尉迟恭并列为第13条。所以,本文还是遵循《说唐》的排位,毕竟隋唐18(13)条好汉的概念是来自《说唐》。参看这隋唐18条好汉,可谓是威震天下,其中又尤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