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宽以待民、减轻刑罚,但对匈奴持防御态势且过于纵容诸侯

汉文帝宽以待民、减轻刑罚,但对匈奴持防御态势且过于纵容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062 更新时间:2023/12/20 22:50:31

说实话,这13个盛世中,还是有不少水分的。一般太平盛世,再怎么说也得维持半个世纪的时间吧?

可这里面的昭宣之治持续了40年,光武中兴持续了32年,开皇盛世只持续了19年,贞观之治持续了22年,永徽之治持续了6年,开元盛世持续了30年,仁宗盛治持续了42年,洪武之治持续了30年。永乐盛世持续了22年,仁宣之治持续了仅10年。

康乾盛世是比较长的,持续了134年。汉武盛世,持续了54年,也算过关了。至于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其实也只持续了40年时间而已。如果单纯这么看,似乎只有汉武盛世和康乾盛世达到了真正的盛世标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汉武盛世、昭宣中兴的基础,可以说,西汉这3大盛世,其实是可以联系在一起来看的,毕竟3大盛世紧密相连,几乎没有间隙。这么一来,西汉的盛世便长达134年,和康乾盛世并驾齐驱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西汉134年盛世打下基础的汉文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他靠无为而治,真的可以管理好这个国家吗?

汉文帝宽以待民

汉文帝的宠臣贾谊曾经在《过秦论中篇》向汉文帝提出过这么一个建议:“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啥意思呢?就是说,要想管理好老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这道理再明显不过了,老百姓们吃好喝好,安稳过日子,谁还来找朝廷的麻烦呢?

汉文帝觉得很有道理,因此他的执政风格,一直都是以民为本。

为了减轻老百姓们的生活负担,汉文帝将十五税一的税率,降低为三十税一。这项改革,几乎成为了后来汉朝的基本国策。

刘邦

汉太祖刘邦时期,成年人(15岁到56岁)必须要缴纳算赋,也就是人头税。当时的执行标准是每个人每年120钱。汉文帝上台以后,将这笔钱削减为每人每年40钱。

汉文帝甚至规定,男子3年才需要服徭役一次,这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甚至免除了天下人的田租,而且他时不时会这么搞一出。朝廷看似收入少了,可老百姓们都笑开了花,一个个安居乐业。因此汉文帝时期,天下百姓非常安稳,国家统治非常稳固,这就是太平盛世的一个典型现象。

表面上看,国家的收入的确少了。可是反过来想一下,如果赋税常年那么重,结果导致百姓们纷纷起义,那又该花多少钱去摆平到处崛起的起义呢?

很明显,汉文帝宽以待民的政策,极大激发了老百姓们恢复生产力的积极性,成为了打造文景之治的重要基础。可以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是有史以来所有封建王朝时期最为幸福的老百姓。

汉文帝减轻刑罚

汉承秦制,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一套律法。但是秦朝的律法是非常严苛的,要不也不会出现陈胜吴广起义了。

吕雉

所以说,汉太祖、吕后当政时期的汉朝,其实也有非常严苛的律法。当时他们南征北战,压根没工夫去更改这些残酷的律法。

秦朝的时候,人一旦犯了罪,基本上就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因为没有规定刑期。汉文帝登基以后,立马让人修改相关律法,根据罪行轻重,规定犯人的服刑时间。

按照秦朝的法令,犯了罪,那么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子女等人,都会受到牵连,也就是连坐的意思。汉文帝下令废除连坐制度。

秦朝的刑罚中,总是对人的肉体进行迫害,有黥刑、劓刑、刖刑、宫刑等4大肉刑。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劓刑就是割掉鼻子,刖刑指的是砍掉左脚、右脚或者双脚,也有说是砍掉膝盖骨。宫刑对男人伤害最大,也就是把男人给阉了。

汉文帝时期,觉得这些肉刑实在是太残酷了。尤其是后面3种,但凡对人用了,这个人基本也就废了。因此汉文帝下令废除了肉刑,改为笞刑,也就是鞭打的刑罚。这比那些肉刑可要轻多了。

刘恒

这么一来,能够有机会重新做人的罪犯,日子可就好过太多了。可以说,汉文帝减轻刑罚的行为,为后世的仁政起到了表率作用。

汉文帝对匈奴采取防守态度

汉太祖刘邦时期,曾经带兵北伐,打算一举消灭匈奴。可他没想到匈奴人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也走向了统一,而且十分强大。

双方打了一仗以后,刘邦居然被冒顿单于困在了白登山,差点活活饿死。从此以后,刘邦便采取了和亲政策,用女人换取和平。

这事儿在吕雉执政时期,基本也是这么搞的。哪怕冒顿单于写信调戏吕后,吕后依旧还是奉行太祖的和亲政策,毕竟她知道,汉军未必就能打得过匈奴,不能冒这个风险。

汉文帝登基以后,果断还是采取了和亲政策,他是个无为而治的皇帝,没事儿当然不能随便惹事儿。结果匈奴人不满意了,他们觉得和亲太麻烦,还是直接抢来得方便快捷。

汉初形势图

因此匈奴人在汉文帝时期,隔三差五就要南下抢掠,防不胜防。汉文帝并没有一味地忍耐,他采取了有效的反击。

老上单于来攻的时候,汉文帝先组织了10万人防守长安,随后又组织一大批汉军与南下的匈奴人交战。好不容易把对方赶走了,汉文帝却下令不准继续追了。在汉文帝看来,防守才是第一位的。

这可把匈奴人高兴坏了,他们认为汉军是怕了他们,所以追到一定分界线的时候,就主动撤回了。所以匈奴人此后的骚扰、抢掠不减反增。

军臣单于上台以后,在汉文帝二十二年(前158年)直接带兵入侵云中郡。吓得汉文帝赶紧组织防守,“

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等他组织完了以后,匈奴人早就跑没影了。

由此可见,汉文帝对匈奴一直采取的都是防守的态势。他知道见好就收,毕竟打仗需要花钱,汉文帝可不想麻烦老百姓。

汉初形势图

但是说实话,一味地退让,只会让匈奴人越发猖獗,受伤的还得是边境的老百姓。

汉文帝对诸侯王过分包容

既然是无为而治,那么各行各业都应该是这种态度才对。汉文帝对诸侯王们的态度,也是一样,采取了无为而治。

汉文帝五年(前175年),他废除了盗铸钱令,允许私铸钱币。这下诸侯王们可就乐疯了,因为在他们的国家境内,有大量可以铸钱的矿藏!

诸侯王们为了从中获利,常常铸造劣质钱币,这些劣质钱币流入市场后,换取了大量朝廷铸造的好钱。诸侯王们回收这些好钱以后,再用这些好钱,铸造更多劣质钱币。这么一来,整个西汉的金融市场几乎被这帮诸侯王给搞完了。

除此以外,汉文帝时期的诸侯王们,拥有募兵权、财权、政权,实力非常强大。而且大量朝廷通缉的江洋大盗逃入各大诸侯国,汉文帝对此不闻不问,得过且过。为啥?因为他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

这些诸侯王们即使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汉文帝对他们的处罚其实也非常轻。这就会使得这些诸侯王们有点飘,继而野心也就膨胀起来了。

七国之乱‍示意图

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而朝廷的实力则相对被削弱了,这就直接导致了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了!

无为而治,决不能啥也不管

汉文帝的宽政,很显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老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可他对匈奴采取只守不攻的态度,使得匈奴对汉朝越来越猖狂。

最令人诟病的是,汉文帝对诸侯王们一味宽容的态度,差点导致汉朝酿成悲剧。所以说无为而治,决不能啥也不管,该拿起来的时候,千万别放下。

当然了,人无完人,汉文帝能够开文景之治,已经是古代若干帝王们的表率了。

更多文章

  • 汉元帝“柔仁好儒”,即位后大权旁落,未及时更换继承人导致西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景帝刘启收兵权,皇权旁落西汉,刘秀后面的继承人

    汉宣帝给儿子请了5个儒家大师,因此汉元帝少好儒术,不类已。但终因许望后原因未换太子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汉宣帝故剑情深让原配许平君成了皇后,但许平君仅做了三年皇后就被霍光妻毒死,4岁的刘奭失去母亲。汉宣帝觉得法治是国家治理根本,然而在给太子选择老师时,他却未以法学大师为主,却给

  • 月氏被匈奴攻击后一分为二,小月氏与匈奴融合,建立北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月氏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据中国学者王国维考证,月氏即《逸周书·王会解》中的“禺氐”,《穆天子传》中的“禺知”或“禺氏”。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记录,异说不下六、七种。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旧唐书》称其为戎。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藏

  • 三国时期春节有个习俗,魏国也延续这一习俗,可司马懿却暗中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后期魏国控制不住司马懿,司马懿掌握魏国军权,三国时期魏国人民的生活

    三国时期的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天子也要祭拜祖宗和天地。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因为这个习俗,魏国的大臣司马懿利用了这次过年的机会发动了政变,掌握了魏国的大权。[var1]公元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把皇位让给了他,曹丕建立了魏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国;又过了几年后,孙权也建立了吴国;三国时代正式

  • 诸葛亮为何要自比管仲,而不是姜子牙、李斯等其实这句话里深藏暗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管仲经典名言100句,诸葛亮管仲简介,姜子牙与管仲

    [var1]那么为何诸葛亮非要自比管仲呢?姜子牙其实比管仲牛,属于辅佐主公,开辟出一片新江湖的超级大牛。其实这就是区别!就是诸葛亮自我推荐的暗语!其一,当年管仲只是辅佐齐桓公,第一个登上了春秋五霸的擂台。但春秋五霸再猛,当时周天子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如同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无论怎样汉天子那是皇上,虽

  • 失去才知道珍贵,罢相吕不韦之后,嬴政才发现仲父有多么强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得不到的又觉得很好。当你讨厌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在你眼中这个人就是到处是毛病,怎么看都不顺眼。但是一旦失去了,就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人有那么多的优点。嬴政的疑似亲生父亲的仲父被罢相之后,嬴政才真正地明白自己的这位丞相是有多么大的能力。在吕不韦被罢相离开咸

  • 秦国相国吕不韦和秦朝丞相李斯,两人谁更胜一筹?用历史来说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斯为什么害吕不韦,李斯简介,李斯醉酒论六国

    [var1]1、历史上一位成功的商人吕不韦的先祖并不姓吕,而是姜,所以也就有了他是姜子牙后裔的传说。而他在商人地位低下的时代,靠着自己聪明的头脑,早早地赚得富甲一方。可是,商人地位是最低的,他不满足于这样的情况,于是有了更大的目标。当吕不韦在邯郸遇到了秦国在赵国的质子异人之后,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 诸葛亮才智过人,但六次北伐却不能消灭魏国,原来其中有两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几次讨伐魏国,诸葛亮为什么六次北伐失败,诸葛亮怎么打魏国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优秀军事家、政治家,特别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深深打动了人们,后人对其非常尊重。诸葛亮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被作者罗贯中刻画成了一位料事如神的智谋人士,因此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光辉灿烂。可是诸葛亮虽然才智过人,但六次北伐却不能消灭魏国,这让人们难免觉

  • 他是吴国唯一能打平庞德的人,也是吴国真正的高手,却一直被低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庞德武力排名,孙武离开吴国后吴国下场,曹操得知庞德之死视频

    孙策创立江东基业的时候,一个仪表堂堂的十八岁年轻人慕名而来投靠孙策。这个年轻人就是庐江人陈武。据《三国志》记载,陈武投靠孙策以后,跟随孙策东征西讨,为孙策开创江东基业立下来赫赫战功,因此深受孙策喜爱,被封为别部司马。后来孙策死后,陈武又跟随孙权南征北战,并且屡立战功,因此被孙权加封为偏将军。[var

  • 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行礼拜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问小孩天上有多少星,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怎么回答的,孔子向小孩请教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据史料记载,一次在孔子游学的路上,向一个七岁小孩提出了这个疑问。小孩接近完美地回答,不禁让孔子大吃一惊,甘愿行礼拜师。这件事流传后世,我们既为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感到敬佩,同时也为小孩的聪明机智,由衷地佩服,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精彩回

  • 没想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还有一个狠爸爸——老越王允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勾践卧薪尝胆完整版,卧薪尝胆勾践老婆被人羞辱,越王勾践后期有多残暴

    吴王阖闾归国后,见楚国实力尚存,且有强秦为后援,又因吴军前番在楚境暴行累累,楚人对吴国深怀仇怨,再三与相国伍子胥商议之下,都认为吴军目前已不宜再对楚用兵,便把矛头对准了南面的越国。[var1]而楚人经吴楚大战,郢都沦陷一役之后,虽未彻底遭受亡国之难,人人却深感亡国之耻,对吴军及吴国国力也感到了深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