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十大名将:廉颇排第八,王翦排第三,排前两位的分别是谁?

战国十大名将:廉颇排第八,王翦排第三,排前两位的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10 更新时间:2024/2/10 13:35:33

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不过虽然是7大国家,且战国时期盛产名将,但各国的名将分布其实并不平均,名声最盛的当属秦国跟赵国,其次是齐国。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战国十大名将分别是哪十大,又属于哪些国家吧。

[var1]

十、蒙恬

相信大家都学过贾谊的《过秦论》其中那句: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就是对蒙恬最好的写照。

[var1]

蒙恬在这里之所以只排在垫底的第十,是因为

他主要功绩都是秦一统六国之后的,虽然拥有

''中华第一勇士''的美誉,率30万大军追击匈奴,不仅收复河南,还驻守长城修筑防线,但他毕竟没跟其他同时期的名将进行太多比较,因此只能屈居第十。

[var1]

九、赵奢

比起赵奢,或许他的儿子名声更大一些,

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纸上谈兵''的赵括。但赵括之所以能被赵王重用,正是因为他乃是赵奢之子。赵奢最经典的就是

''阏与之战'',阏与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艰险,秦国驻军在此进攻韩国,赵国难以救援,赵惠文王一连问了好几位大将都表示没有办法,唯独赵奢敢前往带兵。

狭路相逢勇者胜,赵奢通过勇猛赢下了这场本不可能赢的战争,因此被封为''马服君'',从此能够跟廉颇相提并论。

[var1]

八、廉颇

按理来说廉颇作为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此文中排名应当再高一些;

但毕竟廉颇最为著名的那场长平之战最后的恶果被赵括背负了,谁也无法解释廉颇驻守不出的政策到底能不能成功,秦国有粮草不便的问题,但赵国背后也有顾虑。

但抛开长平之战,

他大破齐国,又击退燕国,并迫使燕国割让五座城池的战绩是实打实的;再加上''将相和''的滤镜,因此廉颇的确算是战国时一员猛将。

[var1]

七、匡章

匡章是齐国名将,最出名的就是在公元前298年

率领联军攻破函谷关,大败秦军,使秦国投降,难得让秦国吃了个大亏。在这之前

他曾仅仅用50天就率军攻破燕国都城,之后又曾联合魏国去攻打楚国,在

垂沙之战中大败楚国。

[var1]

六、吴起

吴起历经鲁、魏、楚三国,

手上有一支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横扫战国时所有部队的精锐''魏武卒'',七十余战无一败绩:''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这样的功绩说实话排在第五我甚至觉得屈居他了。

吴起不仅是名将,还是军事家,写过《吴子兵法》,但可惜他还参合到了政治中,最终因为变法得罪了贵族而被杀害,将军没有马革裹尸,而是死于政治阴谋,这恐怕是最意难平之事。

[var1]

五、孙膑

孙膑跟庞涓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的,二人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庞涓却嫉恨孙膑能力更强,所以将其骗到魏国加害,最终孙膑借齐国使臣来访的机会跟随齐国队伍逃走,

通过''田忌赛马''的典故获得齐王赏识,并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中大败庞涓,终于报仇雪恨。

''围魏救赵''跟''减灶计''都出自于他。

[var1]

四、乐毅

乐毅这个名字虽然没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之中,但他的功绩我觉得但凡了解战国历史的都不能没听说过。

他统帅燕、韩、秦、赵、魏一同攻打齐国,连下70多座城池,最后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齐国几乎被打灭国了朋友们。

[var1]

真的说实话,战国时期名将很多,但昏庸的君主也太多,很多名将都是被逼无奈只能改换门庭,上面的廉颇如此,吴起如此,乐毅也是如此。

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城了燕惠王还不满足,一被挑拨就夺了乐毅的兵权,让他只能依附赵国。

[var1]

三、 王翦

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始皇一统六国最大的功臣,赵国都城邯郸是他破的,燕国都城蓟是他破的,楚国也是他灭的,可以说在灭国战之中他起到的最用最大,是攻克城池的一大利器,第三这个名次对他来说只低不高。

[var1]

二、白起

在很多人看来,白起应当能够排在第一,是战国时当之无愧的战神。的确,

白起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有着''人屠''的称号,勤勤恳恳为秦国冲锋陷阵30余年,同样攻城70余座,被封为''武安君''。

上面说的那个长平之战大家记得吧?白起光是在此役中就坑杀了40万赵国大军,而

他手中丧生的士兵高达100万,的确是战国时当之无愧的第一悍将。

[var1]

一、李牧

为何白起如此勇猛,却只排在第二?因为第一这个位置私以为应当给李牧。李牧跟其他名将不一样,

比起战国七雄打成一锅粥,他选择的只有安安静静驻守在赵国边界,抵御着匈奴侵略,以身为盾筑成最坚固的防线。

上面说的所有名将中虽然功勋战绩突出,但对百姓来说太过凶残,

唯有李牧,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声望,百姓爱戴他,军队信服他,他的存在跟赵国存亡仅仅捆绑在了一起,素有

''李牧死,赵国亡''的声望。

[var1]

但无奈赵国打不过秦国,为了取胜只能将李牧调去打秦国,可就算李牧赢了肥之战,可他的声望太高,高到赵王害怕。

秦国也怕他,就连王翦都不愿跟李牧直面相对,因此有了离间计,有了战功赫赫的武安君死于自己君主之手。

李牧一去世,赵国立刻灭亡,果真应了那句''李牧死,赵国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文帝看似文弱实则也有狠心,且汉初并无威胁皇权的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西汉初的“权臣”,只是一种假象,汉文帝的懦弱,也不是绝对的真相,看似笑嘻嘻的老好人汉文帝,内心里藏的东西可不少。作为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出身”不怎么样,因为他的生母薄姬是个“二婚女”。当年薄姬还是魏王豹爱妾的时候,就有人给薄姬算命,说薄姬脸上有“天子之母”的面相,这句话让魏豹高兴坏了,可没

  •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单单只从秦、赵两国诞生,其他五国没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将”,那肯定是:翦起颇牧了。[var1]但大家知道吗?现在我们所说的战国四大名将其实并不是当时人们公认的,甚至也不是《史记》里明确说明的。最早关于四大名将的说法,诞生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编撰《千字文》之中。而关于这四大名将的描述也只有短短的16个字:翦

  • 汉宣帝追谥刘据为“戾太子”是对礼法的尊重也是不能自我否定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简而言之,封建政治是有“规矩”的,连皇帝也得遵守,否则就是自毁长城。至于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刘病已)为啥将爷爷刘据追谥为“戾太子”、而不是像后世的明世宗那样把父亲追尊为帝,是出于对以下两大政治规则的尊重。统治者不能自我否定、推翻当初的巫蛊之祸,刘据虽然被证明是冤死,汉武帝也体现出了后悔之意、并处理了

  • 孔子的嫡系子孙,被封为衍圣公,待遇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推行过两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策:一是推恩令;二是独尊儒术。推恩令降低了藩王们的待遇,独尊儒术提高了孔家的待遇。[var1]▲孔子画像从此之后,孔家嫡系世袭礼遇,后来的大多数朝代,皇家对孔家都是非常尊重的。汉朝时将孔子的第八世孙孔腾,任命为奉祀官;唐朝时孔子被封为文宣王,他的嫡系后人被称为文宣公

  • 叔孙通以阿谀奉承博富贵,因帮刘邦设计礼仪获赐五百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叔孙通,有人称他是“专门以阿谀奉承博富贵”的儒生败类,更多人却尊其为“汉家儒宗”。叔孙通是鲁地薛县人。春秋战国以来,鲁国身为周王室的直系封国,有着“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的说法;所谓“周礼尽在鲁矣”,鲁国被视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因此,儒生,也就成了鲁国的最大“特产”之

  •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家中排行老二,所以为“仲”,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求子,然后怀上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祖籍宋国(河南商丘一带),祖上均为王室贵族,后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山东)。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

  • 古代历史上最坑爹的五个儿子,刘禅没进前三,最后一个没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禅的简介,孙尚香被刘禅踩着,刘禅偷塔的装备是哪些

    赵括 赵孝成王不听,一定要派赵括为统帅。果然,赵括败于名将白起,四十万士卒被坑杀,全军覆没。这场决定国运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 刘禅 后主刘禅,在很多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是对他最经典的评价,加上他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更是符合安乐公的称号。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

  • 庞涓和孙膑到底有什么仇,要对他施以膑刑,出土的竹简解释了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说起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大家都多少有些了解,他们本是同门师兄弟,曾两次同窗,一起师从历史上最神秘的鬼才——鬼谷子先生。可是后来这对同学反目成仇,据相关史料记载,庞涓因为妒忌孙膑的才能,怕他日后不利于自己,所以设计陷害孙膑,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使孙膑终身残疾,孙膑的名字也

  • 细数历朝开国第一元勋(秦朝-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开国功臣一览表,清朝和秦朝,历朝历代开国功臣

    1.秦朝:李斯李斯是河南上蔡人。谏逐客、行郡县,位列三公,官拜丞相,为赵高诬陷,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夷三族。2.西汉:萧何萧何是江苏徐州丰县人。内抚三秦、外应六军,拜相国,封酂候,位列功臣第一,去世之后谥号文终。3.东汉:邓禹邓禹是河南新野人,明启帝略,允为功臣之冠,于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一。官至大司

  • 古代公主和亲下嫁匈奴,为何很少有子嗣?有一陋习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匈奴是今天的哪国,古代公主为啥嫁匈奴,匈奴美女照片

    实际上,当时与匈奴结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由于当时的公主非常漂亮,因此匈奴国王会青睐它们。因此,两国自然会成为亲戚,亲戚如何打架?当然,和平是必要的。相处。另一个原因是,将来,公主的孩子将继承王位,由于母亲的关系,孩子的行为将不像汉代。然而,皇帝当时并没有期望如此好的计划,但是并没有达到他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