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子站错队,幼子来捡漏,7岁乾隆咋就成了皇帝?

长子站错队,幼子来捡漏,7岁乾隆咋就成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710 更新时间:2024/1/21 9:10:07

雍正继位前,皇子们为了夺取储位拉帮结派,你撕我咬,明争暗斗。弘时却黑白不辨,敌我不分,站错了队伍。他不光不支持亲爹,反而与允禩那伙与自己亲爹对着的叔伯们来往密切,拉扯热络。雍正心想,你小子这么远近不分,香臭不闻,我要是上位做了皇帝,可没有你的好果子吃。经过一番厮杀,雍正还真的从众皇子当中冒尖胜出做了皇帝。登基当年(1723年),雍正就给弘时来了个下马威。他明确宣布,不再公开建储啦,改为秘密建储,理由是“诸子尚幼”。瞧瞧,弘时都20岁了,儿子都能打酱油啦,怎么还“尚幼”呢?明摆着,雍正这是偏,是刻意打压弘时。

雍正秘密建储做得再秘密,也露出了点蛛丝马迹。那年11月是康熙皇帝周年忌辰,雍正自己不去景陵祭祀,却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己前往。咂摸咂摸这味儿,不就是:当朝的皇帝派未来的皇帝向归天的皇帝祭祀吗?第二年(1724年),康熙皇帝“再期忌辰”,雍正故伎重演,又派弘历又第二次到景陵祭祀。依法论理,弘时都该是雍正的第一接班人。因为他在皇子中排行最前,并已长大成人,还有了儿子,他的生母氏是侧福晋,名份很高。弘时的这些优势,弘历一点都没有。可是,雍正却偏偏弃长择幼,选中了比弘时小7岁,还是个孩子的弘历。你想,弘时他心里能高兴,能满意吗?

既然老爹无情,就别怪我儿子无义,弘时干脆彻底跑进了“反爹派”允禩那边。他对老爹雍正所做一切都心怀不满,还时不时挖苦两句,骂上几声。就这么着,弘时与雍正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激烈,最终爷俩关系彻底破裂。雍正将弘时赶出皇宫,并公开表示,我没有这么个混账儿子,既然你跟允禩这么亲密,你就滚过去做他的儿子吧。过了一年,雍正还不解恨,又下令开除弘时的宗籍,把他交给皇叔允祹“约束养瞻”,软禁起来。

时至今日,弘时这位名正言顺的皇位接班人,才明白接班光靠名正言顺不行,站错了队就会一错全错。没过多久,弘时就满怀怨恨,命丧黄泉,走完了他24岁的人生之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惊天秘闻】司马光砸缸救人,救出的小孩竟是谁?历史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光砸缸救出小孩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它被广泛流传并被用来表达人们对于勇气、决心和担当精神的赞扬。然而,虽然这个故事已经在历史上传承了几百年,但其中的一些情节和细节却存在着一些争议。特别是关于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谁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司马光简介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

  • 开封、汴梁、东京——《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开封的清明上河图简介,汴梁上河,东京汴梁城门高清壁纸

    清明上河图,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幅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以长卷的形式生动囊括了汴梁城的方方面面,从城郊至城市再到皇宫,近千余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市井百姓生活状态,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繁华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

  • 朱元璋给大舅哥封官,他却跪地痛哭说只爱喝酒,因此活了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普天之下,可以说除了她上头的那几位,那下面的人无一不得行礼退避。一旦被皇帝所看重,地位得以升高,而且皇帝对其母族有诸多的容忍度,更是会提携她的母族。 所以自古以来,在封建社会中,朝中大臣无一不愿进献家中貌美的女子,只为得到皇上的垂怜,以便更好地振兴家族。 朱元璋可谓算得上人尽皆知了,他是明朝的开国皇

  • 康雍乾盛世的落幕,被乾隆用话术定性的“王伦起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伦个人简历,演员王伦个人资料,王伦墓

    注:千禧年信仰为当时流传于民间的一个预言 – “末世劫难(白阳劫)将至,弥勒佛会降临世间拯救信徒”。其后随着白莲教在山东的影响越来越大,王伦也借势自立门户成立了“清水教”。聪明的王伦在宣扬白莲教义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气功”升级为可以医病的“仙术”。不但据此广收教徒,还被奉为应劫的“收元之主”。乾隆三

  • 《资治通鉴》赏析 - 嬴政统一天下后自称为皇帝,开创皇帝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资治通鉴评价帝王,秦始皇嬴政简介,嬴政妻子

    皇帝这一称呼来自秦始皇嬴政,在这之前的国君都称为王。对于皇帝称号的含义,秦王嬴政有他自己的观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影响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嬴政自认为兼备了三皇五帝的德行和功业,于是将三皇五帝简称为皇帝,这就是称号“皇帝”的由来。嬴政是第一个成为皇帝的人

  • 太平天国最大的失误三百六十行,独缺读书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个从太平天国成立的时候,就注定了会是这个结果了。如果仔细看太平天国的前几个人物的话,不难发现,可以说没有一个正八经的读书人。刘邦,朱元璋,也文化不高,但他们手下可都是人才,比如刘邦下边的张良,韩信等,朱元璋手下的李善长,刘伯温等。然而,洪秀全呢?手下不是挖煤的,就是做小生意的,文化水平最高的就

  • 明代卫所体制瓦解,招兵制应运而生,戚家军得以成功组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在,战争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各王朝的军队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战斗手段也得到了新的突破。到了明代,朝廷非常重视发展军力,并在军力、物力、财力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求发展军力,以维护中原的稳定。明代初期所处的大环境,使其必须重视军事实力,这是为了巩固明朝的

  • 清朝后宫妃嫔的等级如何划分?她们收入如何计算?发钱还是发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妃嫔等级共分八级,等级高低与娘家出身还有生育的皇子有关 其实清朝入关前后宫妃嫔等级并不复杂,没有这么多称号,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后宫妃嫔统称格格或者福晋,只有嫡妻被称为大福晋。到了皇太极时期后宫制度开始完善,皇太极把福晋定为高级别的妃嫔,格格则属于低级别的妃嫔。清朝入关之后到了康熙中后期,清

  • 清朝一品官员,享受什么待遇?封妻荫子、年薪百万、退休保留全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时代,皇族地位最高,官员次之。皇族掌天下,官员治天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就彼此。历朝历代,无论是明君也好,还是昏君也罢,都离不开官员这个集体。王朝能否兴盛,大多数取决于官员的质量,官员质量高则国盛,反之官员质量低则国衰。官员的重要性,对皇族,乃至对整个天下而言不言而喻——他们几乎能决定一个王朝

  • 张无忌后来被朱元璋所杀,三个细节给出解释,“观音奴”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无忌最后被谁所杀,观音婢,朱元璋斩杀无忌

    张无忌又道:“武林传言之中,尚有两句话道:‘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屠龙刀与倚天剑中所藏的秘密,除兵书外,尚有一部武功秘籍。我体会这几句话的真意,兵书是驱赶鞑子之用,但若有人一。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君首级。统领百万雄兵之人纵然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