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养子因太有能力而被诛,曹操养子良莠不齐,孙权是虎父犬子

刘备养子因太有能力而被诛,曹操养子良莠不齐,孙权是虎父犬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4/2/3 22:18:31

比如诸葛亮,曾经就收养过一个养子,而他收养养子的情况跟刘备相似,都是四十好几了还后继无人,无奈之下才收养一个来继承香火。

三国乱战时期,三个政权的老大也不约而同地都收养了养子,而且三人的养子数量似乎与实力刚好成正比关系。

刘备实力最小,只有孤零零一个益州,所以只有一个养子;

孙权占据扬州、荆州、交州,实力次之,收养了两个养子;

实力最强大的曹操,占据其余九州之地,因此财大气粗,收养了3个养子。

我们先来看看这六位养子都是哪几个?他们都有什么成就?

曹操的三个养子

曹操的三个养子,除了曹真是部将之子外,另外两位严格来说是他的继子。

1.曹真

曹真可以说是三国中所有养子中,最功成名就的,曾位极人臣,连他的儿子都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可谓是养子中的楷模。

曹真,虽然被纳为曹魏宗室重臣之列,但是他原本并不姓曹,而是秦邵之子。

秦邵素与曹操亲善,在曹操遭遇袁术部曲追杀之时,秦邵冒名顶替曹操,掩护其撤退而身死。

曹操感念秦邵的救命之恩,于是将他的儿子收为养子,并且连姓氏都改成了曹姓。

从此之后,曹真就一直在曹操府中与曹操的一众儿子们一起长大,因此他跟魏文帝曹丕关系非常好,加上他本身能力出众,很快便成为曹魏的顶梁柱。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临终前留下四大辅政大臣,分别是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

在这四人中,曹休的身份、地位无疑是最高的,作为宗室,曹家二代第一人,很快便迁任大司马,执掌兵权。

公元230年,曹休去世,曹真接替曹休,升任大司马,并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开始位极人臣。

曹真被称为曹魏最后的宗室名将,他本身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他却生了几个不争气的儿子,最终断送了曹魏的江山。

曹真以养子的身份步入曹魏朝堂,连续两代人位极人臣,可谓是荣宠至极

2.何晏

在曹操的三位义子中,何晏原本身份是最尊贵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他比曹操本身出身还要好。

何晏是东汉末代大将军何进孙子

令人叹息的是,何进无能,汉灵帝死后,竟然以大将军带兵入宫,这是想要做什么?

更令人耻笑的是,堂堂大将军,掌管着整个东汉的兵马,竟然被几个宦官给诛杀。

可笑又可叹!

何进死后,曾风光一时的何家也迅速衰落,连他的儿媳妇都被充入了曹操的后宫。

何进儿媳妇尹夫人原本也是个大美女,在入曹操后宫之前,便给何家生了一个儿子,何晏。

入了曹家之后,何晏自恃为大将军之孙,行事高调,丝毫不懂收敛,从不将自己作为外人,穿衣的服饰都与曹操的几个亲儿子一般。

何晏自幼便显露出才华,因此曹操还将杜夫人所生的金乡公主嫁给他,但是曹丕一直非常厌恶他,每次看到他都不叫名字,而是称呼他“假子”。

因此,在曹丕时期,何晏连一官半职都没捞到。

哪怕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曹叡也只是象征性地给他封了一个冗官,根本不予重用。

直到曹叡驾崩,曹芳继位,曹真的儿子曹爽执政,何晏这才得到重用。

高平陵政变之后,司马懿诛杀曹爽一党,何晏也在其列。

3.秦朗

曹操三位养子中,秦朗按理说原本地位最卑微,他的父亲秦宜禄原本只是吕布麾下一小将。

可是他的母亲却大大有名,当年吕布为了霸占秦宜禄妻子,将秦宜禄打发到袁术那里去做两方联络的使者,使其常年不能归家。

后来,曹操攻打下邳之时,关羽几次三番向曹操请求将秦朗的母亲赏赐给他做妻子。

曹操原本答应的好好的,可是因为关羽请求次数太多,曹操生疑,好奇之下决定一睹芳容,最终食言而肥,自己笑纳了。

将秦宜禄妻杜氏收入房中之后,曹操便将年幼的秦朗也养在宫中。

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度,曹操经常带着秦朗出去参与各种宴会,并将他拉出来对拜访的人夸耀道:“看,我对继子多好,这世上有比我对继子还好的继父吗?”

朗随母氏畜于公宫,太祖甚爱之,每坐席,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献帝传》

相比起何晏的无所顾忌,出身低微的秦朗非常懂得寄人篱下的道理,处处谨小慎微。

但即使是如此,以刻薄寡恩而闻名的曹丕在位时期,也没有给他封个一官半职。

直到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才开始平步青云,将他封为骁骑将军、给事中,常伴左右。

秦朗虽然简在帝心,却从不影响曹叡的任何举动,既不在他面前举荐贤才,也不为其他人说好话,只是一味保持低调。

在曹叡临终之前,原本是打算以曹宇为大将军,与夏侯献、曹爽、曹肇以及秦朗一起辅政的,只是被小人陷害,最终被免官。

曹操的三位义子,都是拔群出类之人,虽然后两人没有曹真声名远播,但也都是一时俊杰

孙权的两位义子

与曹操和刘备相比,孙权的两位义子就籍籍无名了,几乎很少人知道,东吴大帝孙权竟然还曾收养过义子。

他的两个义子虽然无名,但是孙权两位义子的亲生父亲却名气很大。

孙权的两位养子名叫凌烈、凌封,是东吴名将凌统之子。

凌统父亲凌操也是东吴名将,父子二人为孙吴征战数十年,尤其是凌统曾在逍遥津之战中浴血鏖战,为孙权断后,争得一线生机,使得孙权对其感激涕零。

凌统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年幼,孙权便将他们收养在宫中,跟自己子女一样,逢人便道:“这是我的虎子啊!”

可惜的是,这两兄弟并没有能继承父祖的勇猛,长子凌烈原本被封为亭侯,凌统的兵也由他所领,后来凌烈因为犯了罪而被夺爵,改由弟弟凌封袭爵领兵。

总得说来,凌统的两个儿子应该是碌碌无为之辈,在史书上除了因为是凌统之子而被记下一笔之外,并没有其他相关记录。

刘备养子

刘备的养子,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谁,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封,也叫寇封。

孙权和曹操收养养子,要么是感念手下的忠心,要么是因为色心,而刘备则是无奈。

刘备在荆州之时,已经四十好几的年纪,却一直无子,哪怕是普通人,这时候也必然是忧心忡忡,何况是作为势力首领,后继无人可谓是致命的缺陷。

在这个情况下,刘备收养了一个养子。

既然是作为嗣子收养的,在古代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一般都会从自己的宗族中选择一个过继。

可是刘备当时在荆州,老家远在曹操的统治下,根本不方便从自己的宗族中挑选血脉亲近的,于是便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远房亲戚。

刘备一直以东汉时期的中山靖王后人自居,于是他选择了长沙王的后人来做养子

要知道,西汉第一位长沙王,与中山靖王一样,都是汉景帝之子,到了东汉时期,长沙王也是汉景帝后人。

寇封虽然不是宗室,但是他的母亲却是长沙王这一脉,因此才被刘备相中,改名为刘封,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刘封性格刚猛,勇力过人,是一命适合沙场征战的猛将。

在刘备入蜀初期,弱冠之龄的刘封便随同诸葛亮等人一起进攻益州,所过之地战无不克,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吗,便将其任命为副军中郎将。

在刘备攻占汉中之时,刘封也因勇猛善战,一直跟随刘备左右。

最后,在孟达攻占上庸之时,还曾派刘封去摘桃子,从这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虽然有了刘禅,但是刘备依旧没有放弃培养刘封,是准备将他当做一个二代将领来培养的。

可是,在关羽战败身死之后,因孟达投降,只身逃回成都的刘封,却被刘备赐死。

究其原因很简单,不是他无能,而是太有本事,让丞相诸葛亮觉得他以后一定是一个无人能治的猛将,不若早点除去。

站在刘备的立场上,不仅刘禅能力平庸,整个蜀汉将二代都没有几个能拿出手的,一代将领逐渐凋零的趋势下,能与刘封一争高下的还真没有,除去的确是解决有可能产生麻烦的最好办法。

就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还未发出璀璨的光芒,便中途陨落,可悲可叹

同为一个势力之主,为何三人培养出的养子能力相差如此之大?

比较刘封、曹真、秦朗、何晏、凌烈、凌封六人,不难发现,刘封的能力应该是这几人中最出众的,而曹真、秦朗、何晏次之,凌烈、凌封最次。

为何刘备、曹操、孙权三人培养的养子差别如此之大?

我觉得,造成这样的结果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三人本身天赋不同,也不是刘、曹、孙三人培养后人的能力问题。

根本原因还在于三国的情况不同。

刘备,因为实力最弱,又没有可以信任的宗室子弟,所以这才花大力气培养刘封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想要培养出人才,锻炼机会是必不可少的。

哪怕能征善战的曹操,早年也不知道吃过多少败仗,要不是家底雄厚,恐怕也没有后来的曹魏了。

而刘封作为刘备麾下唯一能出征的宗室子弟,自然机会是最多的,这才能培养出如此猛将。

相比之下,东吴却并没有多少给与凌烈、凌封表现的机会

众所周知,东吴有门阀政治的雏形,尤其是在孙权称帝之后,东吴的上层其实近乎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凌烈兄弟二人根本难以出头。

再加上二人又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犹如诸葛恪一般能力特别出众的奇才,自然是很难有所建树的。

曹魏就不一样了,曹魏虽然宗室子弟众多,但是摊子大,舞台够宽广,只要能力不是特别低下,有曹操养子这个身份,想要脱颖而出,相比起在东吴又简单的太多。

所以何晏、秦朗之流才能在史书上留下那么一笔。

所谓“时势造英雄”,哪怕是英雄也需要发挥的舞台,才能大展雄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金枪马超,银枪赵云,一吕二马or一吕二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第二即不是马,也不是赵,而应该是与吕布打了一百余合而不分胜败的张飞。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仔细对比看看。我们先以毛宗岗改本(120回本'三国演义')为例,众所周知,毛宗岗仿效金圣叹删改《水浒传》的做法,对《三国演义》进行删改,并在章回之间夹写批语,题为“圣叹外书”。又伪作金圣叹序冠于卷首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大一统王朝,第二个是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是,史书记载第三个在现代。第二、第四是战国七雄。[var1]第一个项羽前面四个秦始皇刘邦。你第一个要到汉朝,才是真正的大一统王朝,第二个就是楚国一统天下。[var1]根据秦朝建立,秦王统一六国,统一中国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刘邦依靠自己的大局观和统一全国的能力,于公元前231年将关中平定,

  • 为什么秦国没有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简介,秦国争霸第一集,老秦说秦国全集

    [var1]公田可以自己在土地上自行耕种,有钱自己会去种,没有特别合理的办法,也不可能征赐。公田如果自己拥有的话,相当于自己拥有封地,自己可以种自己的田地,如果不是国家征发的公田,相当于国家的土地不在自己手上。公田的种植不用缴田税,所以种地的人特别多,几乎不分贵贱,相当于都可以当农民。土地的规模不一

  • 三国演义之听老婆话的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一听,有道理,于是从谏如流的吕布赶紧回家收拾东西,准备出城。关键时刻,吕布的老婆严氏开始瞎叨叨。说:你知道人家陈宫和曹操啥关系?那是正经的好基友,如今虽然闹别扭。但是陈宫跟曹操的感情,可比跟你深厚多了。你要是出城安营,那陈宫投降曹操怎么办?我要是落到曹军手里,那还能是你的老婆吗? 吕布一听,脑

  • 大忽悠公孙衍刚跳槽秦国,就拍错了马屁,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廉克飞魏国确实有人才,庞涓死了,又出了个公孙衍。公孙衍,魏国阴晋(今华阴市东北)人。自从魏文侯拜段干木为师,儒家思想就在魏国传播开来,公孙衍少年时期就开始接受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公孙衍长大后,又进了鬼谷学院深造,在军事班学习。军事班除了学习军事谋略和

  • 残酷的三国时代,瘟疫,蝗灾,战乱,饥荒,屠城,百姓十不存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三国是一个风云跌宕,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是穿过这些璀璨的将星,我们将看到那些隐藏在群星光芒下的普通人,那些流离失所,饿殍千里,血流成河,怨声载道的普通人。三国,是一个残酷的时代,是普通人的人间地狱。东汉繁盛时期人口约6000万,到了三国时期,据《三国志》记载:蜀汉有28

  • 张飞在张郃阵前饮酒作乐,刘备正要发火,诸葛亮:再送50坛美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15年,曹操率军从散关入汉中,先锋张颌率五千精兵在前开道,曹军一路行至阳平。此后曹军和张鲁正式交锋,张鲁不敌,收拾残兵败将逃往巴西,曹军乘胜追击,走投无路的张鲁投降曹操。曹操此次征战蜀中,本可以乘势继续攻城略地,奈何内部忧患,迫使曹操不得不班师回去解决后方的叛乱问题,毕竟老本营不能丢。分身乏术

  • 吕不韦作为秦国2朝权臣,是什么让他从宰相走向末途,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不韦主政秦国十三年,秦国吕不韦最后怎么了,吕不韦在秦国的结局

    在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后,不仅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自己的势力也达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此之人为何从巅峰走向没落呢?是什么原因让如此精明之人走上了自杀这条路呢?[var1]▲吕不韦(剧照)将自己手中的筹码交予他人吕不韦虽然为自己经营下一个势力显赫的政治集团,但他的命运还是没有握在自己手中。庄襄王时期,

  • 周赧王姬延合纵对抗秦国失败,东周灭亡,秦国灭亡六国成定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很不幸,秦昭襄王竟然直接攻打王畿,灭掉了西周国;七年后,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因东周君与诸侯谋伐秦,秦庄襄王令吕不韦率兵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姬延惊慌,打算逃奔韩国或魏国。西周公劝说道:“秦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

  • 曹操刘备孙权各自称帝,为何最终司马懿取代三家,成为人生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出生在名门贵族家庭中,从小聪慧好学,熟读诗书,尤其是对兵法一类的书籍极其感兴趣。他的父亲也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所以司马懿从小便深受家庭的熏陶,心怀雄心壮志。他博览群书并且喜爱结交朋友,经常与朋友在一起研究兵法或者是对当今的天下形势互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懿常常能一语戳中当今天下的要害,字字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