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贪将”还是猛将——论明代名将陈璘

“贪将”还是猛将——论明代名将陈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250 更新时间:2024/1/18 22:15:40

幸亏当时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们挺身而出,才勉强为明朝又延续了上百年。

戚继光邓子龙等人都在历史上留下名姓,深为大家熟知,实际上在他们之外,还有一位力挽狂澜的名将。

那就是路梁海战的重要将领陈璘,而之所以他不为人了解,是因为在名声上,他有猛将和“贪将”的双重称谓,令人一时对他的功过难以评定。

戚继光

在明朝时期,广州因为距离中原地带较远,明朝政权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再加上当地经济不发达,使很多人聚众为匪,依靠杀人掠货为生。

在这种环境下,当地人也多练习拳棒,以求保卫家乡。

出生在韶州翁源陈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身体健硕,再加上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又加上爱打抱不平,在当地成为一个名人。

陈璘

看到有报效国家的机会,陈璘立刻报了名,并因为能力突出,被任命为把总一职,带兵去平叛。在张琏等人被镇压后,陈璘升任广东守备,从普通百姓成为军政大员。

万历年间,播州又发生了杨应龙叛乱,陈璘又被授命前去镇压,将敌人赶到了龙溪山一带,这里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民族矛盾。

陈璘军队抵达后,先向聚集在这里的苗人叙述了出兵的原因,并在他们的协助下攻击山上的贼兵。

龙溪山地势险要,贼人又经营了很长时间,因此一时攻打起来伤亡比较大。

陈璘雕像

但陈璘毫不畏惧,身先士卒往山上冲锋,并将畏战逃跑的军官斩首,终于将敌人击败。

杨应龙被迫带着残兵向海龙囤方向撤退,陈璘则兵分六路奋力追击,没有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明军中的安疆臣部与贼寇通敌,并将武器送给对方,陈璘得知后,立刻将对方调离战场,并用铁盾牌在敌人阵地前形成包围圈,使贼兵的弓箭失去了作用。

然后又步步逼近,不断缩小包围圈,迫使贼首杨应龙投火自杀,持续数年的播州叛乱也到此结束。

杨应龙

陈璘一生战功无数,但中最大的战绩是在朝鲜抗倭战役中取得的。当时,日本经过数年的军阀混战后,终于由大明丰臣秀吉统一了天下。

本来国内刚刚经历战火,应该抓紧时间恢复国家经济建设,但丰臣秀吉刚愎自用,立刻就对邻国朝鲜发起进攻,甚至还想以此为跳板,直入中华大地。

当时朝鲜是中国的藩国,实力比较弱小,在日本军队的进攻下,部队很快就被瓦解,水军更是全军覆灭。

无奈之下,朝鲜国王赶紧向万历皇帝求救,希望明朝能够派兵支援朝鲜,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万历皇帝

到达朝鲜的时候,各路人马合计兵力13000人,战船更是高达500余艘,全部都配置了火炮等海战利器。

在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的协助下,大明海军锐不可当,让日本侵略者十分害怕,不敢与对方展开正面交锋,悄悄将舰队开出了朝鲜海域。

李舜臣

开始寻找新的主人,有人依旧忠于丰臣家,有人则转投了德川家。

军事经验丰富的陈璘立刻认识到这是击败敌人的最佳时机,并命令以邓子龙和李舜臣为首的海军舰队,立刻向日寇的舰队发动进攻,双方在梁鸣海域展开血战。

结果日军大败,很多舰船被击沉,死亡的水兵更是高达万人以上,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虽然邓子龙、李舜臣在战斗中牺牲,但却取得了对日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丰臣秀吉

随后,陈璘率兵在陆上又发动进攻,将敌人围困在乙山中,倭寇本来想继续顽抗,但在明军先进的大炮,火铳的猛轰下,战线完全崩溃,两万多敌兵要么被斩杀阵前,要么溺毙于大海,迫使日军迅速撤军。

朝鲜国王在战役结束后,亲自到国都门口迎接陈璘的凯旋部队,并称对方为再造之师,陈璘本人也因为功劳甚大,被提升为都督。

为了赢取对日作战的胜利,陈璘付出了无数心血,甚至在回国的时候,他的头发都已经变得斑白。

倭寇

从战功上来看,陈璘使功勋卓著的名将,但也有人说他在勇猛之外,也是贪财之人,并举出确凿的证据。

当年在陈璘担任为广东副总兵的时候,他镇守的区域是罗定州,这个地方以前在土司鼓动下,也曾经发生过叛乱,民风比较彪悍。

陈璘到任不久,先是剿灭了大部分土匪,然后就打算发展经济,他深知百姓生活安定,才是断绝匪患的根本。

但朝廷不拨资金,百姓有太过穷苦,陈璘就把注意力放在手中掌控的军饷身上,结果激起兵变,还被御史罗应鹤弹劾,声称两广地区的土匪都是陈璘逼出来的。

陈璘

实际上,暴乱中很多人都是以前被派来戍边的军人。明朝采用的是屯田军制,军人到一个地方在担负守土职责的同时,也要进行农业生产。

但随着官府的腐败,这些军人的土地被地主豪强掠夺,迫使他们为生存上山当土匪掠夺为生。

从根本上来说,责任不在他一人身上,但他却担负了所有恶名,还因此被朝廷割职,如果不是后来的朝鲜事件,也许这颗将星早就湮没在尘世中。

戍边官兵

至于陈璘的“贪”名,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在朝鲜征战时候,朝鲜国王曾经送给陈璘大量的珍宝,都被他断然拒绝。

由此可见,陈璘应该不是第一个贪财之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独孤天下》后记:曼陀生李渊,打败隋丽堂,她是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看出,曼陀的性格最不讨喜,而安以轩的般若深受观众喜爱,最终成功嫁入北周王室。但是你知道历史的原型吗?事实上,三姐妹的人生赢家是独孤曼陀。独孤曼陀一出场就非常不受欢迎。她被认为很自命不凡,虚荣心很强,但她的生母出身寒微,保姆马氏也是目光短浅,虚荣心很强,才造就了曼陀的成功。到黑化的最前

  • “地不容尘”,还有谁能像王维一样干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顾尘王维,那一天我与王维相遇,王维个人资料

    历史上洁癖最差、洁癖最差的古人就是倪瓒。倪瓒是元末明初的画家。倪瓒的洁癖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他家有一棵梧桐树。他觉得梧桐树很脏,每天早晚都要用水冲洗,最后把梧桐树给洗死了。有一次倪瓒看上了一个歌女,就把歌姬带回家了。他担心歌姬不干净,让她先去洗澡。洗完澡,他还是觉得她不干净,就让她再洗一遍,从头到脚,

  • 浅析忽必烈对拜占庭帝国的削弱作用,和其重要意义,及其后世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忽必烈对后世统治者有何启示,拜占庭帝国对今后具体影响,忽必烈g19

    文字/史书卷轴编辑/史书卷轴引言13世纪中叶,上帝之鞭横扫亚欧大陆,代表人类文明巅峰的君士坦丁堡已经摇摇欲坠、日薄西山。战争是文化的交融,两个大洲的大国碰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悠久、影响最大的帝国之一,而蒙古帝国则是亚洲历史上最为强大、覆盖面最广的帝国之一。在中世纪

  • 8000骑兵水田里被日军打靶,万历抗日援朝战争,朝鲜正规军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朝鲜战争各军战绩排名,朝鲜战争西线作战图,朝鲜战争16国联军有哪些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字数:2646,阅读时间:约7分钟 编者按:讲到李氏朝鲜的军事力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弱鸡”两字,毕竟李氏朝鲜不仅有“乙卯倭变”、“壬辰倭乱”、“丁卯胡乱”、“丙子胡乱”这样的名场面,哪怕是被明朝盛赞的咸镜道骑兵,日常工作也是和当时战斗力并不算强的女真人菜鸡互啄。

  • 李世民的一生之痛,后世子孙却当成“榜样”纷纷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祖籍哪里人,温州鼓词李世民落难,李世民吻戏

    在军事上,唐朝征服各国,做到了万国来朝。在文化上,唐朝文化作为东亚的官方文化,影响久远。在政治上,更是四海八方皆称天可汗,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天朝上国,那只能是唐朝。如此强大的唐朝,外部因素难以干扰,内部因素却错综复杂,唐朝在继承人问题上总出问题,唐朝宗室夺权严重,政变频繁,这一切也许只能怪唐太

  • 朱元璋不仅承认元朝正统,还将忽必烈列入帝王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即位诏书中承认了大元的正统地位,同时也认为大元的正统来自于大宋,而不是女真的大金和契丹的大辽。如:“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庙,里面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帝王,明朝帝王庙里,祭祀了十七个皇帝,分别是三皇五帝、

  • 明朝大量使用蒙古、女真人作战,明朝中后期也逐步使用西南土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就比如说明朝的开国统治者明太祖朱元璋就深得“实用主义”的精髓。在朱元璋反元的那会,在他的《谕中原檄》上就直接开骂:“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以勾起中原民众们反对元朝的情绪。但是,他本人却非常热衷于收编元朝的蒙古兵将为自己所用。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朱元璋令北平行省参政赵耀收编蒙古人强壮者为兵。

  • 安史之乱后,唐朝“真公主”远嫁可汗,可汗去世,她却拒绝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与吐蕃王和亲,舒勒可汗和颉利可汗,唐朝安史之乱原因

    有的和亲是屈辱的,有的是象征和平与友好。然而从汉武帝起,直到唐朝开元盛世,都不曾有皇帝亲女下嫁胡人,一般都是藩王的女儿。但是安史之乱后,终于有“真公主”嫁给了胡人,她就是宁国公主。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唐肃宗即位时,唐朝正好在经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带领的叛军军队勇猛无敌、来势汹汹,先后相继占领了洛阳

  • 明朝初期部分文人的不合作以及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导致其屡兴文字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客观上来看,明朝建国初,中小地主出身的文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对新建明朝持依靠态度,主观上比较合作,愿意为明朝出力,有官便作的文人;其二则是对明朝国民自卫队——红巾军有刻骨仇恨,于是在态度上体现出与政府(朝廷)不合作和对抗;还有一类介于这两者之间,既不依靠也不仇恨,是属于“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

  • 「唐明皇」李隆基,为何会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明君,却为何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呢?这还得从他前后判若两人的皇帝生涯说起。唐玄宗李隆基杜甫曾做《忆昔》一首,来描述当时的盛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猫妖转》剧照如果就一直这么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