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8000骑兵水田里被日军打靶,万历抗日援朝战争,朝鲜正规军有多惨?

8000骑兵水田里被日军打靶,万历抗日援朝战争,朝鲜正规军有多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12 更新时间:2024/2/4 9:04:16

作者|研作者团队-明忆

字数:2646,阅读时间:约7分钟

编者按:讲到氏朝鲜的军事力量,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弱鸡”两字,毕竟李氏朝鲜不仅有“乙卯倭变”、“壬辰倭乱”、“丁卯胡乱”、“丙子胡乱”这样的名场面,哪怕是被明朝盛赞的咸镜道骑兵,日工作也是当时战斗力并不算强的女真人菜鸡互啄。而要说李氏朝鲜最大的名场面,那自然要数“壬辰倭乱”中朝鲜最惨烈的败仗——弹琴台之战。这一战中,李氏朝鲜不仅派出了颇具威名的北边宿将申砬,所率领的也是被朝鲜宣祖寄极大厚望的汉阳禁军骑兵,那么为这样一支部队,最后却还是被日军歼灭呢?

对于如此重要的一场战役,朝鲜官员在几乎同一时期的记载,竟然出现差距如此之大的兵力差距,这虽然着实让人感到离谱,但这倒不是朝鲜的官员上班摸鱼,而是因为申砬虽然带着禁军骑兵离开汉阳,当他前往前线时,随着各地军队的加入,整支军队已经杂牌到让后来国军看了都要心惊肉跳。为何以武力立国的李氏朝鲜,在面对亡国之危时,会组织起这样一支军队,这就要先讲一下当时李氏朝鲜的军事制度了。

▲朝鲜骑兵

朝鲜在朝鲜之役前,实行的是类似明朝卫所制的五卫制,但这个制度早在15世纪,也开始走了崩解。当时享受着不缴纳赋税,同时享受“其中羡卒,有衣冠而陪卫者,有纳布而资给正军者”待遇的五卫制正兵,因为不愿继续进行日常的戍卫和军事训练,许多人选择缴纳布匹来免除军役了事。

这种事情按理说,是会极大动摇一个国家国防的根本,而朝鲜朝廷虽然不是毫不知情,但因为国内长时间的稳定,加之对于武人势力的忌惮,朝鲜对“以布代役”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况且朝鲜的军队部署,采用了重外轻内的边镇体系,在征兵严重缺额的情况下,朝鲜不仅没有想办法修补,反而搞出了一个极为神奇的制度——“制胜方略”。

▲“制胜方略”最早是为应对北边战事而创立

这个“制胜方略”,说白了就是将士兵和军官彻底分离,平日主要维持一支军官队伍,临战再以军官队伍为基础,东拼西凑出一支军队。

在这个制度的运作下,朝鲜朝廷将北边将领申砬任命为三道都巡察使,命他前往南方对抗日军时,没有让他直接率领北边军队南下,而是让他到首都汉阳赴任后,由作为官的柳成龙,在京城召集驻军、宫廷侍卫、宗族武装等等,东拼西凑出了一支八千多人的部队交给了申砬,这便是柳成龙在《惩毖录》所记载数字的来源。等申砬带着军队离开汉阳开拔后,一路上也在不断征召民兵武装,召集之前溃败的武装,从而组织起了一支数量不明的军队。

▲现代想象绘制的申砬像

这种军队组成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光是看军队的构成,相比也能看出这样的部队得有多不靠谱。其中的很多将领,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管理士兵的能力,这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最神奇的地方来了,如果说这支军队就像一辆破车,那么这位被当时朝鲜朝廷寄予厚望的“名将”申砬,那就绝对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将这辆破车花式折腾散架的猛人。

▲从申砬在与女真人战斗中,成名的“一箭解围”事迹,可以看出此人更接近一位勇将

实际上,对于申砬的这支部队到底是什么水平,朝鲜内部还是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因而申砬所领到的作战任务,并非是去硬刚日军,而是把守鸟岭关隘,保卫作为首都汉阳门户的忠州城。这个鸟岭虽然算不上天险绝地,但因为在半岛西部平原上相对险要的地形,使得从新罗时代开始,半岛政权就在此修建和经营关隘,让这里也有了“天作重关此鸟岭”的易守难攻之名。

▲鸟岭关

那么申砬对如此地利的鸟岭关是什么态度呢?在他手下将领金汝岉,劝他“彼众我寡,难以抵锋,宜守此险扼以御之”后,申砬非常坚定的表示“此地不可用骑,当于原野一战。”

于是乎,申砬就这样干脆的北撤,将鸟岭关放弃给了由小西行长率领的日军一番队。如果说到这里,还可以用申砬将军一直都是指挥骑兵作战,缺乏守城经验来辩解的话,接下来他将弹琴台作为决战场,这就只能用魔幻来形容了。

▲今天的韩国弹琴台公园

从申砬的角度,在这里布阵,不仅离忠州城还不算太远,同时背靠汉江,可以迫使士兵们与日军背水一战,同时背后的弹琴台高地,更是可以在战事不利时,撤退到上面据守。

但是申砬忽略了几个问题,首先他选择的这个战场虽然离忠州城不远,但是这个距离足够让朝鲜军队在战斗开始时,无法兼顾一边的忠州城。而在军队的另一侧,虽然这里也毗邻汉江,但是受限于有限的军队数量,朝鲜军阵和汉江之间,也留下了一个足够日军迂回的空间。

▲弹琴台之战(蓝色为朝鲜军)

在战斗开始后,作为日军指挥官的小西行长,自然没有放过申砬这一巨大的疏忽。开战后,小西行长亲率所部七千人正面迎击朝鲜骑兵,同时派宗义智、松浦镇信各领三千人沿着汉江北上,对朝鲜军进行侧面夹击。这也就成为了后面朝鲜军队溃败的重要导火索。

▲小西行长

虽然有诸多不是,但毕竟是申大将军自己选的地,那么总该适合骑兵的行动了吧?答案恰恰相反,弹琴台一带,在当时因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大多都被开垦成了种植水稻的水田。弹琴台之战爆发的时间正值四月,此时刚刚完成插秧的水田,别说是骑马奔驰,就是人在上面走路,都会颇为吃力。

于是乎,当朝鲜军队本就不甚精锐的骑兵和弓箭手们,在申砬的指挥下,冲入水田,步履蹒跚地向日军发起冲锋时,他们无论是使用何种制度,又或者拥有什么样的武器,都无法阻止自己的命运被掌握在敌人手中了。

▲现代想象绘制的弹琴台之战

最后在正面无法突破日军步兵阵线,侧面又遭到日军迂回打击下,朝鲜军队彻底溃败,慌不择路的朝鲜士兵向西跳入汉江逃生,最后以至“人争投水, 流尸蔽江”。而这位处处充满失误的申砬,最后也以“赴水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这位将军在最后,会后悔于自己没有把守鸟领关,但话有说回来,以当时李氏朝鲜军队火力、训练、作战经验、士气等方面,都落于日军的情况下,申砬放弃朝鲜仅有的骑兵优势,选择固守鸟领关迎战日军,又真的能获得胜利吗?这只是个未可知也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李朝实录》

柳成龙《惩毖录》

《象村集》

《制胜方略》

《续武定宝鉴》

佛罗伊斯《日本史》

《太阁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一生之痛,后世子孙却当成“榜样”纷纷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祖籍哪里人,温州鼓词李世民落难,李世民吻戏

    在军事上,唐朝征服各国,做到了万国来朝。在文化上,唐朝文化作为东亚的官方文化,影响久远。在政治上,更是四海八方皆称天可汗,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天朝上国,那只能是唐朝。如此强大的唐朝,外部因素难以干扰,内部因素却错综复杂,唐朝在继承人问题上总出问题,唐朝宗室夺权严重,政变频繁,这一切也许只能怪唐太

  • 朱元璋不仅承认元朝正统,还将忽必烈列入帝王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即位诏书中承认了大元的正统地位,同时也认为大元的正统来自于大宋,而不是女真的大金和契丹的大辽。如:“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庙,里面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帝王,明朝帝王庙里,祭祀了十七个皇帝,分别是三皇五帝、

  • 明朝大量使用蒙古、女真人作战,明朝中后期也逐步使用西南土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就比如说明朝的开国统治者明太祖朱元璋就深得“实用主义”的精髓。在朱元璋反元的那会,在他的《谕中原檄》上就直接开骂:“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以勾起中原民众们反对元朝的情绪。但是,他本人却非常热衷于收编元朝的蒙古兵将为自己所用。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朱元璋令北平行省参政赵耀收编蒙古人强壮者为兵。

  • 安史之乱后,唐朝“真公主”远嫁可汗,可汗去世,她却拒绝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与吐蕃王和亲,舒勒可汗和颉利可汗,唐朝安史之乱原因

    有的和亲是屈辱的,有的是象征和平与友好。然而从汉武帝起,直到唐朝开元盛世,都不曾有皇帝亲女下嫁胡人,一般都是藩王的女儿。但是安史之乱后,终于有“真公主”嫁给了胡人,她就是宁国公主。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唐肃宗即位时,唐朝正好在经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带领的叛军军队勇猛无敌、来势汹汹,先后相继占领了洛阳

  • 明朝初期部分文人的不合作以及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导致其屡兴文字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客观上来看,明朝建国初,中小地主出身的文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对新建明朝持依靠态度,主观上比较合作,愿意为明朝出力,有官便作的文人;其二则是对明朝国民自卫队——红巾军有刻骨仇恨,于是在态度上体现出与政府(朝廷)不合作和对抗;还有一类介于这两者之间,既不依靠也不仇恨,是属于“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

  • 「唐明皇」李隆基,为何会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明君,却为何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呢?这还得从他前后判若两人的皇帝生涯说起。唐玄宗李隆基杜甫曾做《忆昔》一首,来描述当时的盛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猫妖转》剧照如果就一直这么发展下去,

  • 1669年,鳌拜死在禁所,他的后代有一支神秘逃亡,如今已发展成大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身上的每条伤疤都在向康熙帝证实着他为大清所创下的功绩,其中有的是为救康熙的爷爷皇太极而留,为了爱新觉罗的家族,他曾无数次血战沙场,皇太极赐予他“满族第一勇士”的称号。皇太极死后,皇位继承人未定,为了保住皇太极一脉的皇权,鳌拜冒死多次对抗多尔衮,拥立顺治继位,几次差点被多尔衮搞死。鳌拜死后他的子孙

  • 中国话都说不利索,曾国藩为何敢将巨资交给容闳赴美购买机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归来的容闳在军械所另一专家李善兰的引荐下进入了曾国藩的视野。据容闳的回忆,他在1863年初次见到曾国藩时,后者先是给他看相,然后认定他能带兵,并准备让他在手下做一军官。但是,容闳对带兵打仗并不感兴趣,他最初的愿望是在中国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不过这一计划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些遥远。于

  • 吐蕃王朝的“唐朝印象”:中原汉人在西藏的魔幻漂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8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西域(拓展阅读:)一样,历史上的青藏地区一直都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松赞干布(617—650)继任赞普后,陆续征服了当地各自为政的割据政权,并于公元633年建立了具备“大一统”性质的地方政权——吐蕃王朝(633—842)。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青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全面发展,并

  • 贞妃为何是顺治后妃中唯一殉葬的人,真是为了平息孝庄的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贞妃是顺治帝后妃中唯一从殉的人,后世对个中理由有所猜测。有人认为她的殉死与董鄂妃有关:因为孝庄深感顺治帝太过宠爱董鄂妃,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帝伤心过度,做出追封皇后、葬礼逾度等等违背礼数之举,最后早逝种种不幸皆归因董鄂妃。妹妹贞妃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野史认为贞妃为了平息孝庄对董鄂妃的怨恨,自愿殉葬,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