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的一生之痛,后世子孙却当成“榜样”纷纷效仿!

李世民的一生之痛,后世子孙却当成“榜样”纷纷效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67 更新时间:2024/1/30 7:37:58

在军事上,唐朝征服各国,做到了万国来朝。在文化上,唐朝文化作为东亚的官方文化,影响久远。在政治上,更是四海八方皆称天可汗,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天朝上国,那只能是唐朝。

如此强大的唐朝,外部因素难以干扰,内部因素却错综复杂,唐朝在继承人问题上总出问题,唐朝宗室夺权严重,政变频繁,这一切也许只能怪唐太宗起了个坏头,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都想消除的影响,却不料这最后成为了后世子孙登基前的上台大戏。

玄武门之变的由来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了皇位已经拼到了头破血流的地步,谁都想干掉对方但苦于一直没有好机会,但武德九年这一年他们都等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影视作品

这时候朝廷传来了突厥攻唐的消息,李建成随即推荐了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并且还要求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等人随行,他们要借着这个机会削弱秦王。高祖李渊答应了李建成的请求,秦王势力随即砍半,而太子一派见大势已成,就开始密谋刺杀李世民的计划了。

他们是打算在大军出征的当天,邀请李世民到昆明池共饮饯行酒,并在饮酒之际来一出摔杯为号的好戏。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太子率里有叛徒,王晊偷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后,转身就跑去告诉给李世民,李世民也不敢停,以最快速度找到了高祖李渊,并把事情告诉了他。

虽然李渊听到消息后很惊讶,但他依旧保持淡定的跟李世民说,放心明天我叫他们来,帮你出头调停,你早点来就好了。可这件事出了纰漏,他们秘密谈话的内容,被李渊的枕边人张婕妤偷听到了,张婕妤是李建成在后宫的眼线,她抢先告诉给了李建成。

影视作品

李建成知道张婕妤消息后立即找到了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觉得这其中必定有诈,于是建议明天装病不去,布置好军队之后再看形势,但可惜的是李建成不同意,他认为军队已经布置好了,明天应借着机会进宫打探消息。

影视作品

六月四日早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应召进宫,高祖李渊召集大臣来商议此事,而秦王李世民早就设好伏兵等他们过来。一到进宫门到了临湖殿,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觉得不对劲了,立即原路返回,可一切都太晚了,两人被射杀,此时游船赏景的高祖李渊大惊,但此时李世民势大同时手握重兵,高祖李渊只好立他为太子,委托国事,自己安心造娃养老。

顺利上位的李世民并没有大意,一方面削弱高祖李渊在朝中的势力,另一方面以最快的速度组建北衙禁军,防止有人模范上位。

玄武门位于宫门北边,离太极宫最近,并与太极宫成上下俯冲之势,说一句皇庭命脉绝不为过。同时为了避免犯李渊一样的错误,上位之后就早早立了太子,并且摆明态度,悉心培养绝了其他兄弟的心思,可即便这样依旧没有刹住唐朝的政变之风,子孙后代个个有样学样。

在《河南程氏遗书》记载过这么一句话: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李承乾的“子承父业”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年仅八岁就立为太子了。李世民深知玄武门之变,跟父亲李渊暧昧的政治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于是上位就给李承乾最好的培养,并极尽宠爱。

教导李承乾儒学的是陆德明和孔颖达,此二人在仕林中极富盛名,同时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四年,李世民就让李乾程接触朝中政务,必要时还允许太子监国,李世民还下令“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不服)者,於东宫上,令承乾断决”。

有一次李承乾生病了,从不信神的李世民主动为他祈福,病好之后还修建了道观和寺庙。贞观八年,李承乾加元服,即行冠礼,李世民大赦天下,宴请群臣为他庆祝,这样的宏大的庆典在李承乾儿子李象出生的时候再来了一次。

李世民为了让李承乾坐稳太子之位可谓是挖空了心思,允许太子建立崇文馆,组建自己的势力,同时朝中三品以上官员的嫡子都要入仕东宫,在金银财宝方面同样毫不吝啬,李世民曾下令皇太子出用库物不设上限,要多少给多少。即便到了后期李承乾患上脚疾,性情大变,群臣反对,但李世民也没有放弃他,还安排魏征做太子太师,告诉天下人绝无废太子之意,只可惜这儿子终究是不争气。

李承乾的荒唐事数不胜数,刺杀于志宁,殴打张素玄,扮过小偷去偷牛,最为离谱的是扮演突厥可汗,还在东宫给自己举办葬礼,之后李承乾沉迷女色,后被太子妃告密处死了。小三死了之后他又喜欢上娈童称心,喜好男风这一件事极大的刺激到了李世民,随即下令处死这个娈童,称心死后李承乾伤心欲绝,他认为此事是魏王李泰告的密,于是派人刺杀李泰。

李泰同样有登基称皇的野心,对于太子李承乾早有防范,这次刺杀以失败告终,刺杀虽然失败了,但残害手足这样的重罪让李承乾害怕至极,最终在汉王李元昌和大将军侯君集等人的蛊惑下,决定重演当年的玄武门之变。

刹不住的政变风

唐朝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帝位传了二十一代,可政变次数超过二十次,唐朝登基的皇帝几乎每一任都经历过政变,可以说唐朝的政权是在政变中完成交接的,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和唐朝在政变这一个领域掰掰手腕的估计也只有元朝了。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以他说过一句蠢话为由“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随即改立自己的儿子为睿宗皇帝。

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唐中宗李显复辟,张柬之为了拥立之功,挟持李显,趁着武则天患病修养之际,带兵北攻玄武门,斩杀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再度登基称帝。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皇位还没有坐热就被人盯上了,安乐公主、马秦客、杨均三人合谋,在馅饼中下毒,毒杀了李显,韦后秘不发丧,人是六月死的,丧礼是九月办的,打点好一切之后,立了个傀儡皇帝李崇茂,韦后正式垂帘听政。

影视作品

类似以上的政变,在唐朝两百多年的历史里发生过太多次了,二十一任皇帝,能在皇位做到寿终正寝,不被人拉下马的屈指可数,下位的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政权架空、被人毒杀、儿子篡位、突然暴毙、栽赃陷害等,唐朝养蛊式的政权交接,既成就了唐朝的顶峰,也给唐朝埋下了祸根。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不仅承认元朝正统,还将忽必烈列入帝王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即位诏书中承认了大元的正统地位,同时也认为大元的正统来自于大宋,而不是女真的大金和契丹的大辽。如:“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庙,里面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帝王,明朝帝王庙里,祭祀了十七个皇帝,分别是三皇五帝、

  • 明朝大量使用蒙古、女真人作战,明朝中后期也逐步使用西南土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就比如说明朝的开国统治者明太祖朱元璋就深得“实用主义”的精髓。在朱元璋反元的那会,在他的《谕中原檄》上就直接开骂:“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以勾起中原民众们反对元朝的情绪。但是,他本人却非常热衷于收编元朝的蒙古兵将为自己所用。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朱元璋令北平行省参政赵耀收编蒙古人强壮者为兵。

  • 安史之乱后,唐朝“真公主”远嫁可汗,可汗去世,她却拒绝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与吐蕃王和亲,舒勒可汗和颉利可汗,唐朝安史之乱原因

    有的和亲是屈辱的,有的是象征和平与友好。然而从汉武帝起,直到唐朝开元盛世,都不曾有皇帝亲女下嫁胡人,一般都是藩王的女儿。但是安史之乱后,终于有“真公主”嫁给了胡人,她就是宁国公主。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唐肃宗即位时,唐朝正好在经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带领的叛军军队勇猛无敌、来势汹汹,先后相继占领了洛阳

  • 明朝初期部分文人的不合作以及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导致其屡兴文字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客观上来看,明朝建国初,中小地主出身的文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对新建明朝持依靠态度,主观上比较合作,愿意为明朝出力,有官便作的文人;其二则是对明朝国民自卫队——红巾军有刻骨仇恨,于是在态度上体现出与政府(朝廷)不合作和对抗;还有一类介于这两者之间,既不依靠也不仇恨,是属于“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

  • 「唐明皇」李隆基,为何会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明君,却为何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呢?这还得从他前后判若两人的皇帝生涯说起。唐玄宗李隆基杜甫曾做《忆昔》一首,来描述当时的盛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猫妖转》剧照如果就一直这么发展下去,

  • 1669年,鳌拜死在禁所,他的后代有一支神秘逃亡,如今已发展成大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身上的每条伤疤都在向康熙帝证实着他为大清所创下的功绩,其中有的是为救康熙的爷爷皇太极而留,为了爱新觉罗的家族,他曾无数次血战沙场,皇太极赐予他“满族第一勇士”的称号。皇太极死后,皇位继承人未定,为了保住皇太极一脉的皇权,鳌拜冒死多次对抗多尔衮,拥立顺治继位,几次差点被多尔衮搞死。鳌拜死后他的子孙

  • 中国话都说不利索,曾国藩为何敢将巨资交给容闳赴美购买机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归来的容闳在军械所另一专家李善兰的引荐下进入了曾国藩的视野。据容闳的回忆,他在1863年初次见到曾国藩时,后者先是给他看相,然后认定他能带兵,并准备让他在手下做一军官。但是,容闳对带兵打仗并不感兴趣,他最初的愿望是在中国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不过这一计划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些遥远。于

  • 吐蕃王朝的“唐朝印象”:中原汉人在西藏的魔幻漂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8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西域(拓展阅读:)一样,历史上的青藏地区一直都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松赞干布(617—650)继任赞普后,陆续征服了当地各自为政的割据政权,并于公元633年建立了具备“大一统”性质的地方政权——吐蕃王朝(633—842)。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青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全面发展,并

  • 贞妃为何是顺治后妃中唯一殉葬的人,真是为了平息孝庄的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贞妃是顺治帝后妃中唯一从殉的人,后世对个中理由有所猜测。有人认为她的殉死与董鄂妃有关:因为孝庄深感顺治帝太过宠爱董鄂妃,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帝伤心过度,做出追封皇后、葬礼逾度等等违背礼数之举,最后早逝种种不幸皆归因董鄂妃。妹妹贞妃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野史认为贞妃为了平息孝庄对董鄂妃的怨恨,自愿殉葬,以免

  • 梦回大唐,我一个科举学子眼中,唐朝的风花雪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描写唐朝的文艺句子,对盛唐时期的学习感悟,穿越到唐朝读书是什么感受

    “刘兄,你可知昨日花萼相辉楼之事,小勃律国使者别离前问圣人,‘风花雪月’一词所为何意,朝堂众臣之对可谓精妙绝伦。”“李兄不妨细细讲来,愚弟可是兴致满怀,听听众位大人有何高见。”天宝十二载五月初五,小勃律国使者即将回国,与我大唐续万世之好,圣人在花萼相辉楼设宴践行,觥筹交错之间,小勃律国使者酒后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