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不仅承认元朝正统,还将忽必烈列入帝王庙

朱元璋不仅承认元朝正统,还将忽必烈列入帝王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31 更新时间:2024/3/9 1:39:37

朱元璋在即位诏书中承认了大元的正统地位,同时也认为大元的正统来自于大宋,而不是女真的大金和契丹的大辽。如:“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朱元璋在南京建了一座帝王庙,里面供奉着历朝历代的帝王,明朝帝王庙里,祭祀了十七个皇帝,分别是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但是,朱元璋硬是把隋文帝给踢了出去。所以,历代帝王,能入朱元璋法眼就剩下十六个了。朱元璋后来也成了其中之一。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忽必烈居然也榜上有名。

忽必烈

也就是说,是朱元璋亲手把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供奉在帝王庙中的。明朝推翻了元朝,怎么还供奉元朝的开国之君呢?

这就是朱元璋别出心裁的地方,他只论功劳大小,绝不在乎什么影响好不好。很显然,在老朱心目中,忽必烈就是可以上榜的帝王。

忽必烈打下来的地盘大

忽必烈和朱元璋不是一个路子,他是官三代,成吉思汗孙子,正儿八经的蒙古贵族。但是忽必烈打下的地盘,是朱元璋非常羡慕的。

由于忽必烈来自蒙古,所以蒙古的大片地盘,全都是元朝的领土。此外忽必烈继承了先辈们的业绩,货真价实地统治着西藏、东北、云贵高原等地,元朝的版图,在巅峰时期,赫然达到了1372万平方公里。

明朝的面积,有部分人认为,只有350万平方公里的实控面积。而如果算上各种册封地,明朝的面积能达到997万平方公里。

朱元璋

虽然看起来已经很大的,可明朝的版图还是比不上元朝。这是朱元璋崇拜忽必烈的主要原因。在《明太祖实录》中,朱元璋曾经对元顺帝这么说过:“古者帝王混一,止乎中原,四夷不治,唯殿下之祖宗,四海内外,殊方异类,尽为土强,亘古所无。”

忽必烈敢于将大位传给孙子

这是朱元璋很想办的一件事,因为他的长子朱标薨逝了,虽然他有20多个儿子,可他一直想要将大位传给嫡长子的后人。

为此朱元璋翻遍了史书,将大位直接传给孙子,并且可以保证王朝繁荣昌盛的皇帝,也就忽必烈了!

忽必烈和朱元璋有多像啊,都是开国之君,储君都早逝了,都想着把大位传给孙子。而忽必烈的确这么办了,而且很成功。他的孙子元成宗铁穆耳,也不失是一代明君。

朱元璋很希望自己能和忽必烈一样,将大位传给孙子。所以说,他对忽必烈的气魄还是比较佩服的!因此他也依葫芦画瓢,办了这件事。只可惜后来好像办砸了。

在朱元璋心目中,元朝也是华夏正统

这事儿朱元璋不止一次提到过,他常常认为,宋朝终结以后,上天派遣了一位天命所归的人,从沙漠开始创业,完成了华夏一统,统治了天下100多年。

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问世以后,这个接力棒,就落在了朱元璋的大明朝手里了。所以说,朱元璋一直认为自己是接过了元朝正朔的接力棒,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本身对元朝并不排斥,别看老朱家饿死那么多人,其实不管在哪朝哪代,农民家庭,历经了好几年旱灾,再加上生了那么多孩子,都不会幸福到哪儿去。可以说,是老天锻造了朱元璋,不一定是元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大量使用蒙古、女真人作战,明朝中后期也逐步使用西南土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就比如说明朝的开国统治者明太祖朱元璋就深得“实用主义”的精髓。在朱元璋反元的那会,在他的《谕中原檄》上就直接开骂:“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以勾起中原民众们反对元朝的情绪。但是,他本人却非常热衷于收编元朝的蒙古兵将为自己所用。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朱元璋令北平行省参政赵耀收编蒙古人强壮者为兵。

  • 安史之乱后,唐朝“真公主”远嫁可汗,可汗去世,她却拒绝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与吐蕃王和亲,舒勒可汗和颉利可汗,唐朝安史之乱原因

    有的和亲是屈辱的,有的是象征和平与友好。然而从汉武帝起,直到唐朝开元盛世,都不曾有皇帝亲女下嫁胡人,一般都是藩王的女儿。但是安史之乱后,终于有“真公主”嫁给了胡人,她就是宁国公主。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女儿,唐肃宗即位时,唐朝正好在经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带领的叛军军队勇猛无敌、来势汹汹,先后相继占领了洛阳

  • 明朝初期部分文人的不合作以及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导致其屡兴文字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客观上来看,明朝建国初,中小地主出身的文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对新建明朝持依靠态度,主观上比较合作,愿意为明朝出力,有官便作的文人;其二则是对明朝国民自卫队——红巾军有刻骨仇恨,于是在态度上体现出与政府(朝廷)不合作和对抗;还有一类介于这两者之间,既不依靠也不仇恨,是属于“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

  • 「唐明皇」李隆基,为何会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明君,却为何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呢?这还得从他前后判若两人的皇帝生涯说起。唐玄宗李隆基杜甫曾做《忆昔》一首,来描述当时的盛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猫妖转》剧照如果就一直这么发展下去,

  • 1669年,鳌拜死在禁所,他的后代有一支神秘逃亡,如今已发展成大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身上的每条伤疤都在向康熙帝证实着他为大清所创下的功绩,其中有的是为救康熙的爷爷皇太极而留,为了爱新觉罗的家族,他曾无数次血战沙场,皇太极赐予他“满族第一勇士”的称号。皇太极死后,皇位继承人未定,为了保住皇太极一脉的皇权,鳌拜冒死多次对抗多尔衮,拥立顺治继位,几次差点被多尔衮搞死。鳌拜死后他的子孙

  • 中国话都说不利索,曾国藩为何敢将巨资交给容闳赴美购买机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归来的容闳在军械所另一专家李善兰的引荐下进入了曾国藩的视野。据容闳的回忆,他在1863年初次见到曾国藩时,后者先是给他看相,然后认定他能带兵,并准备让他在手下做一军官。但是,容闳对带兵打仗并不感兴趣,他最初的愿望是在中国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不过这一计划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些遥远。于

  • 吐蕃王朝的“唐朝印象”:中原汉人在西藏的魔幻漂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8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西域(拓展阅读:)一样,历史上的青藏地区一直都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松赞干布(617—650)继任赞普后,陆续征服了当地各自为政的割据政权,并于公元633年建立了具备“大一统”性质的地方政权——吐蕃王朝(633—842)。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青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全面发展,并

  • 贞妃为何是顺治后妃中唯一殉葬的人,真是为了平息孝庄的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贞妃是顺治帝后妃中唯一从殉的人,后世对个中理由有所猜测。有人认为她的殉死与董鄂妃有关:因为孝庄深感顺治帝太过宠爱董鄂妃,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帝伤心过度,做出追封皇后、葬礼逾度等等违背礼数之举,最后早逝种种不幸皆归因董鄂妃。妹妹贞妃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野史认为贞妃为了平息孝庄对董鄂妃的怨恨,自愿殉葬,以免

  • 梦回大唐,我一个科举学子眼中,唐朝的风花雪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描写唐朝的文艺句子,对盛唐时期的学习感悟,穿越到唐朝读书是什么感受

    “刘兄,你可知昨日花萼相辉楼之事,小勃律国使者别离前问圣人,‘风花雪月’一词所为何意,朝堂众臣之对可谓精妙绝伦。”“李兄不妨细细讲来,愚弟可是兴致满怀,听听众位大人有何高见。”天宝十二载五月初五,小勃律国使者即将回国,与我大唐续万世之好,圣人在花萼相辉楼设宴践行,觥筹交错之间,小勃律国使者酒后失仪,

  • 满语既然是清朝的国语,为何最后未能全国普及,成了汉语的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候的国语是满族话,清朝与欧洲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尼布楚条约》就是用拉丁文、满文还有俄文写的。根据清朝内阁大库档案也可以看出,奏折大部分也都是满文书写。那个时候的奏折一般分为三种汉文奏折、满文奏折和满汉文奏折。熟知的奏折满文居多,康熙、雍正以后的奏折满文、汉文分别都有。这样也侧面说明了乾隆之前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