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初期部分文人的不合作以及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导致其屡兴文字狱

明朝初期部分文人的不合作以及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导致其屡兴文字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667 更新时间:2024/1/23 11:56:07

从客观上来看,明朝建国初,中小地主出身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对新建明朝持依靠态度,主观上比较合作,愿意为明朝出力,有官便作的文人;其二则是对明朝国民自卫队——红巾军有刻骨仇恨,于是在态度上体现出与政府(朝廷)不合作和对抗;还有一类介于这两者之间,既不依靠也不仇恨,是属于“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左跑到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到反革命派” ,这理论对于新建的明朝应该也是适用的。朱元璋当时也应该是对其进行了认真详细地分析,因为“谁是我们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于是乎,他走出了第一步,由为了巩固政权被迫没有办法杀文化人的施政措施。使用各种特殊法律、监狱、死刑甚至于满门抄斩、灭门九族等强硬手段,来逼这些不合作者出来为朝廷做官,毕竟还是有相当部分“又臭又硬”的文化人,“便死”亦不做官的大有人在,于是,太祖只好屠戮;还是不做,“便九族”也不做,于是太祖只好再屠戮。由是循环,以至于对立形势愈发显著。这从客观上使得朱元璋对文人异常警惕,于是便愈加留意文人们的奏折与文章,所以因文字获祸的人也便逐渐多了起来。

从朱元璋主观方面探析,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在那个讲出身、讲正统、讲龙种的年代,他深以自己出身不合正统为耻辱,深以当过乞丐、和尚和土匪(贼军)为耻辱,在他内心深处,这是一个不能触及的心灵伤痛和自卑情结,朱元璋对与自己出身完全不同的士大夫们既工作上依靠、心理上羡慕,但内心又想压制他们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加之朱元璋生性猜疑,亘古少有。凡此种种,使得他酷、嗜杀,有虐待狂倾向。而贵为“天子”,又使得这种屠杀和伤害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有史书之述为佐证:“杭州教授一夔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帝览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剃发也;则字,音近贼也’。遂斩之”。朱杀徐的理由自述得很清楚,生与僧同音,光就是秃头,则同贼音,讽刺朱元璋当过和尚,剃过光头,还当过土匪,罪该当诛,于是乎,拖出去,一刀把脑袋砍掉了,真是谈笑间,文人身死魂灭。

朱元璋

朱元璋幼时没读过多少书,这确是事实;但他虚心好学,好结交文士也是事实。及长,以自修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了不少知识,读了很多的书,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因此在研究分析人家的文章时也颇有一套,比之如今的国语教师,可以说是自成风格。史书言其“深文纳周”,常常能从别人文章的细微处得些许收获,微言大义。

从《皇明记略》中就可以看到明太祖在治学训诂方面的功绩。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替海门卫官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澧州学正孟清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则”与“贼”同,被朱元璋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帝扉”被视为“帝非”,立斩。祥符县教谕贾翥作《正旦贺表》中有“取法象魏”,“取法”同“取发”,太祖以为其讽刺当过和尚的那一段经历,斩之。台州训导林云作《谢东宫赐宴笺》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太祖分析出“法坤”与“发髡”同,“藻饰”与“早失”同,斩。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太祖经过泛读就得出“道”与“盗”同,立斩吴。状元张信训导王子,引用杜甫诗“舍下荀穿壁”出题,太祖精读中发现实为讥讽大明天朝,张被腰斩,从腰部砍断,施刑难度大于斩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明皇」李隆基,为何会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明君,却为何被最信任的人连捅三刀呢?这还得从他前后判若两人的皇帝生涯说起。唐玄宗李隆基杜甫曾做《忆昔》一首,来描述当时的盛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猫妖转》剧照如果就一直这么发展下去,

  • 1669年,鳌拜死在禁所,他的后代有一支神秘逃亡,如今已发展成大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鳌拜身上的每条伤疤都在向康熙帝证实着他为大清所创下的功绩,其中有的是为救康熙的爷爷皇太极而留,为了爱新觉罗的家族,他曾无数次血战沙场,皇太极赐予他“满族第一勇士”的称号。皇太极死后,皇位继承人未定,为了保住皇太极一脉的皇权,鳌拜冒死多次对抗多尔衮,拥立顺治继位,几次差点被多尔衮搞死。鳌拜死后他的子孙

  • 中国话都说不利索,曾国藩为何敢将巨资交给容闳赴美购买机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从美国耶鲁大学学成归来的容闳在军械所另一专家李善兰的引荐下进入了曾国藩的视野。据容闳的回忆,他在1863年初次见到曾国藩时,后者先是给他看相,然后认定他能带兵,并准备让他在手下做一军官。但是,容闳对带兵打仗并不感兴趣,他最初的愿望是在中国建立新的教育体系,不过这一计划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些遥远。于

  • 吐蕃王朝的“唐朝印象”:中原汉人在西藏的魔幻漂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8世纪中期的中国与西域(拓展阅读:)一样,历史上的青藏地区一直都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松赞干布(617—650)继任赞普后,陆续征服了当地各自为政的割据政权,并于公元633年建立了具备“大一统”性质的地方政权——吐蕃王朝(633—842)。在他的苦心经营下,青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全面发展,并

  • 贞妃为何是顺治后妃中唯一殉葬的人,真是为了平息孝庄的愤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贞妃是顺治帝后妃中唯一从殉的人,后世对个中理由有所猜测。有人认为她的殉死与董鄂妃有关:因为孝庄深感顺治帝太过宠爱董鄂妃,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帝伤心过度,做出追封皇后、葬礼逾度等等违背礼数之举,最后早逝种种不幸皆归因董鄂妃。妹妹贞妃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野史认为贞妃为了平息孝庄对董鄂妃的怨恨,自愿殉葬,以免

  • 梦回大唐,我一个科举学子眼中,唐朝的风花雪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描写唐朝的文艺句子,对盛唐时期的学习感悟,穿越到唐朝读书是什么感受

    “刘兄,你可知昨日花萼相辉楼之事,小勃律国使者别离前问圣人,‘风花雪月’一词所为何意,朝堂众臣之对可谓精妙绝伦。”“李兄不妨细细讲来,愚弟可是兴致满怀,听听众位大人有何高见。”天宝十二载五月初五,小勃律国使者即将回国,与我大唐续万世之好,圣人在花萼相辉楼设宴践行,觥筹交错之间,小勃律国使者酒后失仪,

  • 满语既然是清朝的国语,为何最后未能全国普及,成了汉语的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候的国语是满族话,清朝与欧洲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尼布楚条约》就是用拉丁文、满文还有俄文写的。根据清朝内阁大库档案也可以看出,奏折大部分也都是满文书写。那个时候的奏折一般分为三种汉文奏折、满文奏折和满汉文奏折。熟知的奏折满文居多,康熙、雍正以后的奏折满文、汉文分别都有。这样也侧面说明了乾隆之前满文

  • 乾隆为什么要将年长的皇四子永珹过继给别人,而不选择其他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永珹简介,乾隆四阿哥永珹福晋,乾隆过继儿子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乾隆为何要把永珹过继给履亲王呢?不是厌弃,而是一种赏赐。履亲王作为康熙帝第十二子,虽说一生中也曾生育过不少儿子,但他的儿子们基本都在几岁时便去世,直到公元1763年他自己离开时,身后已无一子。因此,乾隆帝便顺水推舟,选择了一位皇子过继给履亲王。一是为他承继香火,履亲王允裪去世后,留下

  • 清朝“巨人”:身高3.19米娶国外女子,儿子回乡探亲却被扫地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末日本3米巨人,中国清朝巨人身高排行榜前十名,清朝2.48米巨人娶英国妻子

    许多人总会幻想穿越,实际上你如果真的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古代,眼前的景象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所谓的琼楼玉宇,不过是矮小的房屋,而幻想中的俊男美女,也极有可能是一个个矮个子。毕竟古人的生活条件,远不如现代,所以过去的人,也很难在营养的加持下拥有高挑的身材。不过历史上也有一些特例。在黑暗动荡的清末,有这样一

  • 大唐反差巨大的皇帝,后人感叹若早死十年可与李世民齐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但此时的李隆基满腔抱负,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在他的治理下,农业、商业很快恢复了繁荣。他发动了检田括户,将地主豪强们用来逃税的土地重新梳理,发给百姓耕种,设立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即增加了农民土地,又提高了国家税收。在其即位的第十三年,唐朝的米价就降到了贞观期间的水平,并一直持续了将近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