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杂谈-真实的李治:唐朝疆域在他时达到极盛

历史杂谈-真实的李治:唐朝疆域在他时达到极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674 更新时间:2024/1/26 3:57:35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存在感极低的君主,上有能干的父亲,下有夺取的妻子,因此在众人看来李治是一个极为懦弱或昏庸的君主,将李家的天下拱手让人。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真实的李治并没有极为昏庸,在李治统治时期,唐朝的疆域曾达到鼎盛。历史上真实的李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励精图治,扩大疆域

李治登基之后,其继承李世民在位时的各项政策。

首先其勉励臣下主动进谏,执政宽容。为了能够了解百姓的疾苦以及朝廷上的事情,李治每天都会召集10位刺史入内,要求其提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当时百姓所面临的问题,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李治并不会不懂装懂,其多是选择向朝廷的忠臣请教,因此史书记载:“有贞观之遗风”。可见当时的李治也深得大臣的尊重。

李治在执政的时候,对臣子较为宽容。李治曾想要修筑长安的外城,以此来巩固长安城并且要求在一个月内修筑完成。

看到李治的行动之后,雍州的参军上书,其大体意思是汉惠帝曾下令修筑长安城,修筑不久后,其就死了,如今再次修筑长安城,必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

看到薛景宣上书的内容之后,宰相非常气愤,认为其是在咒骂皇帝,因此请求李治杀了他。

李治并没有太大的反应,面对宰相的请命,李治说道:“景宣虽狂妄,若因上封事得罪,恐绝言路。”

古代以皇帝为尊,任何人不能违反皇帝的命令,亦能私下议论皇帝,咒骂皇帝或在皇帝面前出言不逊必定难逃一死,然而薛景宣在上书的时候,提及其修城必然会引起不幸之事,按理来说是难逃一死,然而李治却看来其真心进谏的份上,并未追求其过错。

其次赏罚分明,行事果断。

当时滕王以及蒋王的权力非常大,其滥用自己的权力,经常搜刮民财,使得百姓困苦不堪,有一次李治给各位诸侯王赏赐了五百段帛,但是并未给二人赏赐并说道:“滕叔、蒋兄自能经纪,不须赐物,给麻两车以为钱贯。”

听到李治此言后,二人均非常羞愧。

李治登基之后,高阳公主以及吴王曾想过谋反,李治发现后,命令臣子即刻追查此事,确认其真的有谋反之心后,李治下令让吴王以及高阳公主自尽而亡。

再次推行均田制。李世民末期唐朝的土地兼并现象就有所上涨,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无田可种,生活困苦不堪,对社会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李治继位后,严厉打击这样的现象,其下令禁止买卖口分田以及永业田。

这样一来,百姓就有田可种,无需租中他人的土地,物价也有所下降。

最后也是对中国贡献最大的一点,其在位时不断开拓疆域,李治统治时期,使得唐朝的疆域达到了巅峰。

李治非常重视军事,加强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作战实力,李治时期军队实力非常强。

其也非常关注边疆地区的情况。李治为了加强对北部地区的管辖,曾在北部地区设立都督府,并继续与西南部的吐蕃保持友好关系。

其将吐蕃的赞普封为西海郡王,虽然李治非常重视吐蕃,但是赞普并不是非常重视李治,还有轻视之意,赞普曾给长孙无忌写了一封信:“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在赞普看来,李治能力不行,其之后还需要吐蕃的帮助。当然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象的。

李治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不输其父亲,永辉徽元年6月,其派遣高侃率领军队攻打自立为王的突厥,大胜而归。

永徽二年,阿史那贺鲁联合西域各国叛变,拥兵数十万,这是唐朝建立以来,西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叛乱,若处理不好,唐朝很有可能就会失去西域。

为了平定叛军,李治采取先安抚的政策,然而对方并未理会。

随后李治派兵平定叛乱,胜利之后,李治在西域方面设立了安西都护府,以处理西域方面的问题。

西域问题解决之后,西南方面的少数民族又蠢蠢欲动,当时西南方面的少数民族看到唐朝经历过数次战争,认为其军事实力受到了影响,因此对其发起了攻击,在李治的指挥之下,西南方面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在李治统治时期,唐朝的疆域直接扩大到了中亚,其还在如今的朝鲜半岛设立了都护府。

李治在疆域方面的贡献,是唐朝历代君王之中最大的。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曾亲自抚养李治,可想而知李世民对李治的宠爱程度。

长孙皇后育有三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

四子李泰有一定的才学,喜欢吟诗作对,李世民非常喜欢第四子,曾当面说过此后要将太子之位交给李泰。

长子李承乾游戏人间,喜好美色,李世民经常因此事教导李承乾,然而李承乾却依然我行我素。

作为太子李承乾显然不是特别的合格,李世民之所以立其为太子,主要是因为其占据了嫡长子的身份,晚年时期李世民想要废太子改立李泰。

李泰也深知父亲对自己非常满意,听到父亲想要立自己为太子后,李泰非常高兴。

看到李世民如此重视弟弟,李承乾的内心非常着急。按理来说,此后其应该不断努力,让父亲看到自己的优势,然而李承乾却选择一个最为愚蠢的方式—逼宫。

李世民能够跟随父亲打下天下,在众多的兄弟中脱颖而出,也深知皇子之前的龌龊,因此对孩子们也有所防范。

李承乾还未开始逼宫,李世民就发觉了李承乾的行动,后期李世民废除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李承乾被废后,在李泰看来,太子之位非他莫属。

本身李泰只需默默等待即可,然而李泰却“作死”的跑到李治身旁去警告李治,不要跟他争抢太子之位。

李治听到后并未与李泰发生冲突,而是直接将此事告知了李世民。

对于李世民而言,在其在世的时候,想要的是一个听从他的太子,而不是想要推翻他的太子,看到李泰的反应后,其担心李泰也会如同李承乾一般,因此最终选择立李治为太子,就这样李治白捡了一个太子之位,李世民逝世后,其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帝。

李治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除了有一定的运气之外,其确实有一定的能力,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在十四子中选择李治。

李世民选择李治之后,朝廷的大臣曾说:“晋王仁孝,当为嗣。”

将李治确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便经常将李治带在身边,培养其执政能力,并教导其执政经验,在李世民的教导之下,李治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为中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然不置可否的是其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一定的缺点。

重视文学,提倡科学

李治非常重视学习的发展,在李治统治的时期学校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在李治之前,学校教育之中五门学科,李治登基之后,将算学加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其多次利用古事来强调教学的重要性。

并下令增强教学的人员,提高教师的待遇,这样一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会选择从事教育行业,教育的发展指日可待。

后期其开创了由中央管辖教育的先河,并设立各种图书馆,让学子们能够免费读书。除此之外其对各类学校收入学费的数量、教官的生活待遇、以及成绩的划分标准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因为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科举考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其对于进士的要求也非常高,正因为李治的严格要求,使得唐高宗时期,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士进入了政治舞台。

李治本人信奉儒、道、佛思想,其在位期间曾促进三教合流,使得这一时期的思想极为活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古代的很多皇帝都崇尚长生不老,李世民也不例外,但是李治深知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因此其向来不碰长生药,有一位天竺的高僧曾告知李治其可以做长生药,李治直接将其骂走。

历史上真实的李治并不昏庸,人们之所以认为李治昏庸,主要是因为其受制于武则天。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治之所以受制于于武则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意愿。

李治非常欣赏武则天,二人在政治上也有共同的见解,李治曾言:“后性明敏,处事皆称旨。”

而且李治在位之时,国家大事多由李治做主,尤其是涉及少数民族的事情,多由李治过目,武则天只是提意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有一监军,无辜杀死一人,日后的报应让他悔不该当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院里住着一个名叫何群的军官,打小凶恶阴险,谁都厌恶他,于是出去当兵,讨好了季玄,一路飞黄腾达。何群因此变本加厉,特别骄纵,不把手下当人看。有一天,监军董弘贽派手下一孔目官宋柔前来拜见季玄。 孔目官是旧时官府衙门里的高级吏人。掌管狱讼、帐目、遣发等事务。 胡三省 注:“孔目官,衙前吏职也。 唐世始有

  • 唐玄宗处处防范太子,不惜以此杀了三个儿子,但最后还是被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玄宗为什么宠太子,关于太子篡位的记录,篡位太子

    唐朝在玄宗时期达到巅峰,也是在他手里由盛转衰的开始,为何会这样,从李隆基对待他三个儿子的态度上就能看出唐玄宗的残忍和刻薄,再由此也推导出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皇帝的心里只有自己和权力。唐玄宗是唐朝第七位皇帝(算上武则天),唐玄宗算是篡位登基,27岁登基,在位44年。应该说,如果李隆基在开元年驾崩,那

  • 唐朝一官员上街吃饭不给钱,小贩强要,官员说了一句很彪悍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对百姓极其残忍,唐朝女性高清图片,唐朝豪放才女鱼玄机

    尚书郎,古官名。东汉始置,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政务,通称为尚书郎。晋时为清要之职,号为大臣之副。《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

  • 唐高祖李渊,辉煌又悲惨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他想到汉高祖刘邦纠正秦朝的亡国错误,从而才产生大汉的繁荣,他又对隋朝进行全面反思,“唐公有霸王之术,必为拨乱之主。”在李渊的主导下,开启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李渊全面总结了自秦代、汉代、隋代的所有优越性的制度,包括从官制、完善租庸调法,恢复均田制度,恢复和发展科举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结束了地方纷

  • 唐玄宗曾开创开元盛世,为何还会发生安史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唐玄宗当政期间,安禄山竟然发动了安史之乱,并且结局竟然成功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唐玄宗当政期间,唐王朝正是国泰民安的和平日子,并且也没有什么自然灾害,所以各诸侯都没有叛变的心思,但是安禄山却是一个意外。 他虽然是三个藩镇的统领者,但是其兵力也不算太多,但是他竟然能够从边关一路杀敌

  • 唐玄宗为何登上皇位后要杀了太平公主,揭露太平公主的真正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玄宗个人资料简介,唐玄宗强占儿媳妇当皇后,太平公主是唐玄宗杀的吗

    一个人出身和家族对一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非常大,太平公主也不例外。特别是对于处在政治漩涡中心的人物更是如此。太平公主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李氏家族虽是皇族,但在当时并不是第一等的高门大族。几代皇帝都对传统的一等大族特别是山东士族采取了又拉又打的政策,而以抑制为主,极少与之通婚,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太平公主

  • 唐朝第一美女,比杨贵妃还漂亮,可惜不到25岁便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四大美女简介,唐朝第一美人去世,历史上真正的唐朝美女

    然而虽然杨贵妃有着四大美人的称号,却不是公认的大唐第一美人。大唐第一美人另有其人,而她一生的传奇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杨玉环。1? 生不逢时,时来运转 公元685年的一天,大雨滂沱。 弯曲泥泞的乡间小道上,一个女娃在马车里呱呱坠地。由于马车上并没有接生用品,父亲只好用自己的外衣将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裹了

  • 唐朝第一公主,比杨贵妃还漂亮,却品行不端、强夺民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最狠的三位公主,杨贵妃惊艳高清图片,杨贵妃故乡

    她是安乐公主,原名李裹儿,这个名字也大有来头,据说当时她的生母韦后刚生下她时,她的皇帝爸爸李显欣喜万分,上前看到她就用自己的衣服将她包裹住,于是她有了“裹儿”这个名字。后来随着李显被重新立为太子,再到705年即位,李裹儿的生活也更加如日中天。 女皇武则天退位之后,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儿子李显。在当

  • 唐朝的政事堂为什么会演变为凌驾于“三省”之上的权力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政事堂的主要功能,唐朝政事堂军权,唐代为什么设政事堂

    政事堂在隋朝和唐初位于门下省,本来只是 尚书左右仆射 、中书令、门下侍中(隋朝为门下纳言)开碰头会的会议室,不是正式的权力机构。贞观时期,唐太宗下令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和特别加衔的官员(如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等)也要参加政事堂的宰相会议。 唐太宗扩大政事堂宰相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监督,从而

  • 唐朝有个皇帝,父亲母亲弟弟儿子是皇帝,老婆妹妹女儿也要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神龙元年,李显复唐,大赦天下。李显当皇帝乏善可陈,由于只当了五年,自己也不想好好当,所以基本上啥事都没干,庸庸碌碌混了五年,五十五岁,被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李显之所以传奇,是因为跟他有关系的人都很传奇。 李显老爸,唐高宗李治,李世民儿子,李治开始扶着床学走路的时候,喜欢拿着笔乱划,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