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雍乾盛世的落幕,被乾隆用话术定性的“王伦起事”

康雍乾盛世的落幕,被乾隆用话术定性的“王伦起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35 更新时间:2024/1/28 11:43:44

注:千禧年信仰为当时流传于民间的一个预言 – “末世劫难(白阳劫)将至,弥勒佛会降临世间拯救信徒”。

其后随着白莲教在山东的影响越来越大,伦也借势自立门户成立了“清水教”。聪明的王伦在宣扬白莲教义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气功”升级为可以医病的“仙术”。不但据此广收教徒,还被奉为应劫的“收元之主”。

乾隆三十六年山东从开春就遭受持续几个月的旱灾,歉收和地方府衙的妄行加征让民众的不满日增,而持续的天灾也让民间愈发相信“末世劫难说”。这两者的叠加,让王伦的“清水教”得以迅速扩张。

同时鉴于民间秘密社团势力的膨胀,山东各地府衙均开始严拿“邪教”,寿张县衙也准备抓捕王伦。得到消息的王伦不甘坐以待毙,扬言八月二十八日天将降风雨为示 – 末日大劫将至,并决定这一天应劫举事。

为了蛊惑教众,王伦谎称得弥勒佛神诀 – “青龙、白虎、朱雀、元武等神齐招在我身。求天天就助,求地地就灵!枪炮不过火,人敢挡我!”凭此口诀可刀枪不入,朝廷军队的火器也奈何不得。一时教众信心爆棚、摩拳擦掌。

举事当日恰好风雨大作,搞得教徒和民众愈发信服纷纷加入,很快就聚集数千人,王伦随即率众攻陷阳谷、堂邑、寿张三县。破城后王伦杀寿张县令沈齐义,并开仓分粮、释放县衙囚犯。

由于三县城池狭小且城垣低矮残破,王伦决定先攻陷州府临清为基地,再伺机进取直隶和京师。九月初王伦率众前往临清,在柳林击退山东巡抚徐绩所率的平叛部队,起义军声威大振并扩充至万人。

但因临清城高且守军火力威猛,其后起义军损失惨重也未能攻克,王伦遂率众移屯大运河东岸的临清旧城。

中原自三藩之乱后已承平近百年,因此王伦起事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对朝野的震动却非常大。乾隆将其定性为“叛逆”,委任军机大臣舒赫德为钦差前往临清督剿,并下令为首及同党者必杀且不能少杀。

此案情罪甚为重大,即当按叛逆办理,非寻常纠众抗官可比。一经擒获到案,即应迅速审明,将为首者立即凌迟,其同恶相济之逆党亦即应斩决,必须多办数人,俾众共知儆戒! 《清高宗实录·卷九六八》

最初各路清军均没什么战意,纷纷拖延不前。王伦得以从容摆开阵势,搭建浮桥截断运河、抢夺漕粮。后在朝廷的督令下,兖州总兵惟一、德州城守尉图肯于九月十二日率军前往交战,但当日就败退回东昌。

恼怒的乾隆以“临阵退缩”下令将二人斩于军前。至此负责围剿的清军才打起精神,在九月下旬将起义军合围于临清旧城中。

九月二十四日在舒赫德的指挥下,清军开始围攻临清旧城或者说入旧城搜杀。因为临清旧城城墙早已塌毁,起义军及家属大多分散据守、藏匿于各处民居中。

由于之前乾隆的严旨,舒赫德传令“不得漏逃逆贼一人”,因此入城的清军展开了血腥屠杀。二十九日结束兵事后,舒赫德自己奏报称“杀死贼众不下一两千人”,看着貌似杀戮不重,只能说“不下”这个词用得精妙。

因为他奏报擒获的活口全部来自外地(之前逃匿直隶、河南被擒获1788人;阳谷、堂邑、寿张三县擒获1200人),换句话说在临清旧城就没有擒获活口(王伦本人不愿被俘,自焚而亡),聚集的上万人以及旧城原本的居民是逃了还是被杀了,是可想而知的。

“王伦起事”在乾隆朝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事件。

说它小,是因为前后也就一个月时间,动用的兵力更是跟金川、平准噶尔、大小和卓等战事没有可比性。说它大,是因为它的规模又不亚于被乾隆列入“十全武功”的“平定林爽叛乱”,更重要的是朝廷和乾隆对于这次起事性质以及原因的界定。

朝廷获知王伦举兵的消息后,乾隆一面安排围剿平叛,一面要求朝廷查明原因。乾隆自己最初的观点是,地方官府压迫太甚或者临事处置不当。

必非无因而起,或该县平昔贪虐不堪,民情怨望,致酿事端;又或办理不善,激升变故。 《清高宗实录·卷九六八》

但是山东巡抚徐绩却一反常态,没有迎合皇帝。他奏报称,这次起事既不是民怨也不是府衙不当所致,只是“因寿张县查拿邪教甚严”,王伦纯粹因怀恨而煽动闹事。

给事中漱芳并不认同徐绩的观点,他觉得王伦利用白莲教义煽动叛乱只是表因。山东连遭旱灾,地方官员为求政绩迎合奉承朝廷,故意“粉饰相沿”遮掩问题。有灾不得赈济再加上“抚字无闻,催科日蹙”,让地方民众难以为生而怨念四起。这才是王伦等奸人能鼓动起叛的真正原因。

相关史料中有很多记录可以证明乾隆三十八年到三十九年山东地区干旱歉收是事实,而“讳灾粉饰,额外加征”本就是皇朝时期的通病,乾隆本人也为此多次训斥过地方官员。所以李漱芳的观点应该是更符合事实的。

而且负责平叛的钦差舒赫德在事后朝廷汇总汇报时也提到,地方官“于荒歉之后,复额外加征”是这次激变的重要原因。但乾隆给李漱芳的判定却是“所见大不是”,并质问其居心何在:

奸民敢于聚众叛逆,劫库杀官,无论其非饥民,即饥民敢于谋逆,亦为国法所不囿。李漱芳此折转代奸民饰词诿罪,置顺逆大义于不问,是诚何心? 《清高宗实录·卷九六八》

乾隆的意思是不论有没有原因以及有什么原因,劫库杀官就是违法,谋逆就是罪。乾隆的说法没问题,但是他这个说法实际是在回避问题的“话术”。因为讨论的并不是“王伦起事”是不是违反国法,而是为什么起事以及为民众为什么响应起事。

乾隆是糊涂不记得自己提出的问题了么?他不但记得而且在骂完李漱芳后,顺势给出了答案“所称山东被灾之说,殊不足信”。

乾隆意识到如果认同民众因灾和加征而被蛊惑生变,实际就是在责难朝廷管治不善。而朝廷管治不善,皇帝不要说继续构建盛世,严格来说作为总负责人他也难辞其咎,所以皇帝本人也开始“讳灾粉饰”了-- 通过话术将朝廷的问题“激升变故”转变成了“镇压邪教叛逆”的功绩。

这不仅仅是遮掩和不承认问题,还预示皇帝已无意更进一步去解决问题。乾隆构建盛世的耐心、动力、心气等等,经过几十年已经消磨殆尽了,至此热闹的盛世落下帷幕,各种叛乱开始成为常态 ……

乾隆四十年,河南白莲教支派首领刘松起义;

乾隆四十二年,甘肃河州元顿教聚众起事;

乾隆四十六年,四川胡范年起义、兰州苏四十三起事;

乾隆四十九年,甘肃新教田五起事;

乾隆五十一年,直隶大名八卦教聚众杀官起事;

乾隆五十二年,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

乾隆六十年,以“官逼民反”为口号的川楚白莲教大起义爆发,至“十全老人”驾崩也未平息;

......

皇朝不可避免的开始在自己的末路上狂奔起来。

更多文章

  • 《资治通鉴》赏析 - 嬴政统一天下后自称为皇帝,开创皇帝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资治通鉴评价帝王,秦始皇嬴政简介,嬴政妻子

    皇帝这一称呼来自秦始皇嬴政,在这之前的国君都称为王。对于皇帝称号的含义,秦王嬴政有他自己的观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影响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嬴政自认为兼备了三皇五帝的德行和功业,于是将三皇五帝简称为皇帝,这就是称号“皇帝”的由来。嬴政是第一个成为皇帝的人

  • 太平天国最大的失误三百六十行,独缺读书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个从太平天国成立的时候,就注定了会是这个结果了。如果仔细看太平天国的前几个人物的话,不难发现,可以说没有一个正八经的读书人。刘邦,朱元璋,也文化不高,但他们手下可都是人才,比如刘邦下边的张良,韩信等,朱元璋手下的李善长,刘伯温等。然而,洪秀全呢?手下不是挖煤的,就是做小生意的,文化水平最高的就

  • 明代卫所体制瓦解,招兵制应运而生,戚家军得以成功组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在,战争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各王朝的军队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战斗手段也得到了新的突破。到了明代,朝廷非常重视发展军力,并在军力、物力、财力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求发展军力,以维护中原的稳定。明代初期所处的大环境,使其必须重视军事实力,这是为了巩固明朝的

  • 清朝后宫妃嫔的等级如何划分?她们收入如何计算?发钱还是发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妃嫔等级共分八级,等级高低与娘家出身还有生育的皇子有关 其实清朝入关前后宫妃嫔等级并不复杂,没有这么多称号,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后宫妃嫔统称格格或者福晋,只有嫡妻被称为大福晋。到了皇太极时期后宫制度开始完善,皇太极把福晋定为高级别的妃嫔,格格则属于低级别的妃嫔。清朝入关之后到了康熙中后期,清

  • 清朝一品官员,享受什么待遇?封妻荫子、年薪百万、退休保留全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时代,皇族地位最高,官员次之。皇族掌天下,官员治天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成就彼此。历朝历代,无论是明君也好,还是昏君也罢,都离不开官员这个集体。王朝能否兴盛,大多数取决于官员的质量,官员质量高则国盛,反之官员质量低则国衰。官员的重要性,对皇族,乃至对整个天下而言不言而喻——他们几乎能决定一个王朝

  • 张无忌后来被朱元璋所杀,三个细节给出解释,“观音奴”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无忌最后被谁所杀,观音婢,朱元璋斩杀无忌

    张无忌又道:“武林传言之中,尚有两句话道:‘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屠龙刀与倚天剑中所藏的秘密,除兵书外,尚有一部武功秘籍。我体会这几句话的真意,兵书是驱赶鞑子之用,但若有人一。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君首级。统领百万雄兵之人纵然权倾天下

  • 英明的皇帝康熙犯下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暴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平定旧金山时,康熙率领的清军屠杀平民。从很多史书上的记载来看,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当时连累了四川、江西人民。大屠杀之后,很多史书都记载这些省份的人口大幅度减少,可见当时的大屠杀是多么惨烈。作为国家的主人,应该像爱孩子一样爱人民。虽然在战争中总是少不了牺牲,但是那些无辜的人不应该被这么肆无忌惮的杀害

  • 声音日历 | 宋代太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让世界听见太原声音随着社会的发展,宋代太原的工商业也逐步繁荣起来。太原城区西南的米市街、南市街、柴市巷、菜市街、麻市街是当时的米、柴、菜和日用品市场;帽儿巷、靴巷、剪子巷、帘子巷、毡房巷、酱园巷等是工商业集中的地方。手工业、陶瓷、冶炼业尤其发达,制造的铜镜作为贡品上贡。设在孟家井、冶峪的官窑生产的“

  • 史上大贪官无数,为何和珅是个异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末年赵国国相郭开,逼走廉颇、谗杀李牧,被称为史上卖国求荣第一大贪官。同时,较为世人所熟知的当属南宋的秦桧,被树为历史上卖国求荣的大贪官的反面典型。还有东汉的梁冀、南朝的祖珽、唐朝武周时期的来俊臣、北宋的高俅、明朝的严嵩父子和刘瑾等,至于清朝的大贪官更是不胜枚举,甚至富可敌国的大贪官也不在少数。▲

  • 如果说史上最失败的大贪官是和珅,那么史上最成功的大贪官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他是中国史上最著名的贪官。可他费尽心机贪了那么多,结果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都便宜了嘉庆。所以,他死的时候,十分的不甘心,并写下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对于和珅的这句诗,虽然史上并无统一解释或者说没有足够说服人的解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