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烽火戏诸侯
“檿弧箕箙,几亡周国。”是周宣王末年散布于镐京地区的流言,檿(yǎn)弧即桑木做的弓,箕箙(fú)即箕木做的箭袋,意思就是说桑木做的弓,箕木做的箭袋将亡周国。周宣王听到后,心里一震,立即下令捕杀出售这两样东西的人。据传一对靠此营生的夫妇因此逃亡到褒国,途中捡到一个女婴。
关于女婴的身世,史书上还有一则传说。夏朝末年,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的朝廷前,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夏帝占卜,或杀掉龙,或赶走龙,或留下龙,都不吉利。夏帝又占卜请求能得到龙的唾沫储藏起来,才吉利。于是陈列玉帛,并以简策写文告请神龙,龙离去后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
夏朝灭亡后,这匣子一路传到周朝,没有人敢打开它。到周厉王末年,打开观看。唾沫流到宫中,无法除去。周厉王就命令妇女赤着身子对它大声呼喊,唾沫便变成一只黑蜥蜴,窜到周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个侍女,刚七八岁,碰上它。周宣王时,这个侍女成年后没有丈夫却怀孕生下一个女婴,她很害怕,就把女婴丢弃,刚好被前文提到的那对夫妇收养。女婴被抚养长大后貌美如花,名曰褒姒。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率领大军攻打褒国,褒人进献财物谢罪乞降,又献上美女褒姒取悦周幽王。幽王对褒姒一见倾心,满意的领兵而还。
幽王获得褒姒对其百般宠爱,第二年褒姒就为幽王生下一子伯服。周幽王爱屋及乌,就想把伯服立为太子。于是不顾群臣反对,废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宜臼为免遭不测,与申后一起逃回了申国。
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逗褒姒一笑,竟昏了头的让人点起烽火。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戎狄入侵,立即率军前来勤王,来了以后发现没见到敌人的踪影,就赶紧问周幽王敌人此时在哪?褒姒看到诸侯慌慌张张的样子大笑起来,周幽王见自己的恶作剧终于逗笑了褒姒,非常得意,就打发诸侯说;“没有敌人入侵,我们在这点烽火玩呢。”诸侯们发现被戏耍,愤愤不平地回去了。周幽王只顾着褒姒一人,全然不知大祸即将临头。
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2年),为稳固伯服的太子地位,周幽王竟让申候交出宜臼,要斩草除根。申候大怒,联合犬戎攻打镐京,周幽王急忙命人点燃烽火,结果诸侯无一人前来勤王。犬戎破城而入,杀死幽王,掳走褒姒,捣毁周的宗庙宫殿,抢夺烧杀一番扬长而去。
周幽王死后,在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下,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由于犬戎的破坏,宗周镐京已经残破不堪,已不再适合做国都。而且平王的太子之位早已被废,又招来犬戎杀父灭国,使生灵涂炭。周地的百姓和王公贵族对此十分痛恨,转而拥立周平王的弟弟余臣为王,是为周携王。周平王在镐京无法立足,于公元前770年在秦襄公的护送下东迁洛邑。
[var1]
周平王东迁
到洛邑后,周平王论功行赏,封秦襄公为诸侯,由于手中已无土地可封赏,平王就将已被犬戎占领的宗周故地封于秦国。许诺只要秦国赶走犬戎,收复失地,这些土地就是秦国的,又任命郑武公,晋文候一同辅佐周王室,勉强支撑残局。
平王东迁,是西周到东周的转折点。东迁之前,周天子雄踞关中,俯瞰中原。东迁以后,洛邑周边围着一圈诸侯,虽然替自己抵挡了戎狄的侵袭,但也很容易遭到诸侯围殴。此外周平王引狼入室的行为也一直为天下诸侯所耻,周天子仅剩的威望也荡然无存。
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攻杀周携王,结束周王朝两王并立的局面,周平王最终成为天下共主。但这仅是晋文侯打着周平王的旗号向黄河西岸扩张势力罢了,周携王碰巧只是阻挡晋文侯的一个障碍。在晋文侯之后,其他诸侯们也都开始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做自己的事。周天子空有名号,却不能节制诸侯,周王朝名存实亡,春秋战国大乱世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