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汉武帝人才观,有才不能尽用,杀之

资治通鉴:汉武帝人才观,有才不能尽用,杀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13 更新时间:2024/3/6 23:23:00

这段话的大意是,汲黯认为汉武帝求贤若渴,但是由于汉武帝性严峻,人才未尽其用便因犯法、欺罔就杀掉,这样下去天下还有哪些人才可用?

汲黯

汉武帝的回答:

1、无论在哪个朝代,从来不缺人才,就看你能不能够识别人才,如果能够识别人才,那就不缺人才了。

2、人才好比有用的工具,有才能但是没有充分发挥,与没有才一样,直接杀掉好了?

用人就要发挥出他的最大潜能,如果不能,就让能发挥最大潜能的人来代替他。

如果下属有错或者欺罔,轻则掉脑袋,重则灭族。因此武帝责备某个大臣后,大臣常常回家自杀,如果不自杀,有张汤这样一帮酷吏等你呢,到时再去自杀,就来不及了。其实这也是保全家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的逼不得已的手段。

举个不恰当例子,汉武帝比作一个写文章的人, 手下的人才武帝的圆珠笔芯,哪个圆珠笔芯不出水了,或者写字不流畅了,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哪有时间来修理笔芯,还是把时间留下来如何写文章合适,至于笔芯吗,有的是。

这种做法有好的一面,就是下属在工作时必然敬业,如果失职,往往会掉脑袋。就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不例外。

武帝一朝,共有十三位丞相;得以善终有六位。

他们有的是卫绾这样的:作为汉代第一位非军功集团而得以担任丞相的儒生,他初仕文帝、后仕景帝、再仕武帝,有军功。

有的是像田千秋这样的:因为一封上书,数月之内就被拜为丞相,后来也一直辅佐昭帝。

有的是像许昌这样的:因窦太后的提拔而起,又因窦太后崩了而被免职。

公孙弘特别一点,六十多岁才成为丞相,生性猜忌而又谨慎,善于扮猪吃老虎,还试图借胶西王之刀把董仲舒搞掉,奇怪的是,他的丞相位一直坐到八十多岁病死为止。当然,更有薛泽石庆这样默默无闻的。

显然,这些能安静地活下来的人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没有大的才能,谨慎、老实,或最起码看起来老实。幸福都是相似的,

被搞死的各有各的死法

。举个公孙贺的例子。

太初二年(前103年),武帝欲拜公孙贺为丞相。公孙贺最初拒受丞相印绶,向武帝顿首痛哭说:“我本来只是边邑上见识浅薄的人,依靠着鞍马骑射的本领才当了官,我的才能实在不能胜任丞相之职。”武帝及左右大臣看见公孙贺悲哀,都触动感情流下泪来。武帝因此说:“将丞相扶起。”公孙贺却不肯起身,武帝生气便起身走了,公孙贺不得已接受了任命。出宫后,左右大臣问及公孙贺不愿当丞相的原因,公孙贺说:“主上贤明,我的才能不足以担当丞相之重任,害怕因此而受到重责,从此以后就危险了。”

果然,十一年之后的征和二年(前91年),公孙贺因巫蛊之祸死于狱中。

武帝历史剧照

发:

1、我们不能只学识人用人,对自己的事业要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这是用人识人的前提。企业也好,在不同的阶段,同一阶段的不同时刻需要的人才都不一样。结交朋友也是如此,在上学时,刚参加工作时期,在领导岗位上,对你有帮助的人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如果方向不清晰,你怎么知道要用哪些人,结识哪些人?

认清了自己的方向,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后,就需要考虑具有哪些能力的人可以把这些目标完成好,果断地提拔他或者给他担子。

2、如果发下所用之人不合适,手段应该硬朗一点,心肠要硬,不要优柔寡断。让不称职的人在一个岗位上,耽误你的事业,也浪费了了其它人进步的机会。

如何识人用人?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诸葛亮的识人用人之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第一条是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你重用,首先就得了解他的立场、观念、角度、位置。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站不住。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专门考察对方的机变或应变能力。在诸葛亮看来,在诸多智能因素中,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像马谡那样的人,虽也有一些作为(如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类,被诸葛亮采纳),但毕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但若缺乏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切也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第三条是考察对方的见识。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看他的见识是否独特。古往今来,官场之上的争斗是异常激烈的,这种争斗不仅包括小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也包括正邪、善恶之间的大冲突、大对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那些毫无计谋、遇事便束手无策的官员,即使有心向善,为上级解愁,为百姓排忧,也终究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

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诸葛亮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常常人为地创造一个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战而胜之。不管怎么奋斗,都离不开一股闯劲、一股勇气。没有敢趟地雷陷阵、敢跳万丈深渊的非凡勇气,一切都无从谈起。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酒后吐真言。要了解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酒徒,最好是等待他喝醉的时候。真正的大丈夫,酒醉之后依然慷慨激昂,比如岳武穆“怒发冲冠”、“直捣黄龙”之类的神态言辞就是这样。而戴着面具的小人即使一生挖空心思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往往在酒醉之后将卑鄙无耻的灵魂暴露无遗。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故意给他制造一些贪财的机会,看他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还能不能守住原则和底线。有的人见便宜就占,只要遇到机会,就绝不放过,其实是占小便宜吃大亏,虽然得到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却失去了长期发展的机会。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就是交给他一些事情去做,看他能否在自己承诺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是重视信用的人,不管任务多难,他都会排除万难,尽一切努力去完成,绝不失信于人;如果是不守信用的人,就会找出很多完不成的借口和理由,来敷衍搪塞别人。

更多文章

  • 周平王东迁,开启春秋战国大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烽火戏诸侯“檿弧箕箙,几亡周国。”是周宣王末年散布于镐京地区的流言,檿(yǎn)弧即桑木做的弓,箕箙(fú)即箕木做的箭袋,意思就是说桑木做的弓,箕木做的箭袋将亡周国。周宣王听到后,心里一震,立即下令捕杀出售这两样东西的人。据传一对靠此营生的夫妇因此逃亡到褒国,途中捡到一个女婴。关于女婴

  • 秦始皇一生经历了多次暗杀,每一次都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大海青岛,咱们今天来说一说秦始皇被刺杀的故事。雄才大略,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在他的一生中,曾经遇到过多次暗杀,每一次都惊险万分,但每一次秦始皇都幸运而又完美的躲过,并且毫发无伤。在秦始皇遭遇的所有暗杀中第二次暗杀的谋划者,让人有点小感动,但是格局不大,因为主要是出于个

  •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生,却为何又被反噬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鞅死后秦国是否还参与变法,商鞅死后变法为啥没有被废除,商鞅死于自己的变法

    魏惠王听完后,默然不说话。公孙座退其左右。私下对魏惠王说,你如果不能重用商鞅,就把他杀掉,以免日后他留下祸患。魏惠王点头许诺便出去了。[var1]图片来源于头条公孙座叫来商鞅,把他给魏惠王的提议告诉商鞅,让他赶快逃离魏国,如果晚了就来不及了。商鞅却很淡定地说,你建议魏惠王用我,他不采纳。你建议他杀我

  • 被诸葛亮拿捏的周瑜,历史上有多牛?他不死没有刘备什么事(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他曾经主张囚禁刘备消除威胁,分散其手下关羽、张飞等猛将,可惜最后没有被孙权所采纳。他曾向孙权提出攻取益州,联合张鲁和马超逐步蚕食曹操的策略,可惜却在计划开始之际便不幸病逝,导致整个计划刚刚开始便被扼杀。他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如若不是英年早逝,恐怕历史的书卷中,后续真的就没有刘备什么事情了。他就是我们

  • 刘关张殒命都因东吴,诸葛亮为什么始终把魏国当做生死大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刘关张的兄弟情是千秋忠义还是其他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我们也不对张飞被杀后刘备淡然的表态“嘛!飞死矣”来深究刘备当时真正的心态。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备集团凭着借来的荆州成就了横跨荆益蜀汉;但是盛极而衰,在两三年内因为荆州刘关张先后殒命。这才有了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历史事件,但是诸葛亮执掌蜀

  • 诸葛亮躬耕地:刘备南下“古隆中”和北上卧龙岗,哪个更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十二年(207年)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我们想知道的是:刘备南下南郡“古隆中”还是北上南阳卧龙岗危险?显然刘备不可能去南郡“古隆中”三顾茅庐。从诸葛亮和刘表关系看刘表对诸葛亮不好,以至于诸葛亮在叔父去世后“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住着“草庐”,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竟然让外人刘备诛杀

  • 再问一遍:屈原姓什么?一次性搞懂姓、氏、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屈原姓什么,屈原是以姓和名命名的吗,屈原姓熊还是芈

    我在湖北宜昌待过一段时间,经常在一家名为“味鲜”的餐馆吃饭,店里千张炒肉那道菜很合胃口,十多年过去了还是记忆深刻。老板姓屈,人称屈总,干干瘦瘦的,很和蔼。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忽然间就想起了一个问题:屈老板,真的姓屈吗?似乎在宜昌那里,姓屈的格外多。其实,我真正想问的是,屈原,屈大夫,姓什么?

  • 赵飞燕 VS 王昭君、西施、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飞燕美图100张,杨玉环和赵飞燕,王政君有多爱赵飞燕

    在历史的记载中,赵飞燕是美女中的极品,以体态轻盈瘦弱著称,堪称史诗级的绝色佳人。她独领风骚于后宫,让汉成帝神魂颠倒,夜夜临幸,由此被人扣上了“淫惑皇帝”的罪名。在我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事实上,这是一种荒唐的历史偏见,是对女人的歧视,把帝王的昏庸无道和荒诞嫁祸于一个女人,这是一种人为的历史手法,

  • 晁错死在仇人的计谋下,确实憋屈,这算不算汉景帝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晁错,西汉名士,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高祖七年(前200),晁错出生。早年,他跟从法家学者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汉文帝时期,他因为个人文采入朝为官,成为太常掌故。 后来,晁错受太常派遣,跟随伏生学习儒家思想,专攻《尚书》。学成归来后,晁错成为太子舍人,来到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身边工作。在被擢升

  • 六国最后的君王,都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文 / 子玉六国最后的君主注定是被遗忘的那一拨人,因为,“热搜”榜都被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千古功业给霸占了。没人关心他们的终点,但不得不承认,这拨人确实也曾深度影响过历史。先说韩国。公元前231年,秦王嬴政正式将秦国多年针对六国的“蚕食模式”调整为“兼并模式”,彻底开启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秦军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