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浒传》一百多位好汉,结果仅3人善终,还有一位后来成了皇帝

《水浒传》一百多位好汉,结果仅3人善终,还有一位后来成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81 更新时间:2024/1/21 16:20:15

梁山伯的兴旺,宋江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一心招安,便加速了梁山伯的衰败与好汉们的陨落。

在当时虽然许多好汉,真心反对宋江招安,但是为了所谓的江湖义气都没有公然提出反对的意见。这便让宋江加快了招安的步伐。

但是在这108位之中,有三个聪明之人。因为彻底看清了这场招安的方向或者说成是“面目”吧,也预言了在即将到来的诏安中前途命运之下场,所以在合适的机会他们随即撤退,安度了晚年,也算是好汉尽识“眼前亏”吧。

入云龙公孙胜

第一位是入云龙公孙胜;他当年跟随晁盖才入伙加入梁山伯。后来晁盖去世之后,宋江如愿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时候,便明确提出招安才是108位的出路。当时这个口号提出,让许多好汉心里就不舒服。毕竟他们已经习惯这种落草为寇的生活,就是让他们做官,他们也不懂什么为官之道,况且他们对宋朝的官场疾恶如仇。

另外来说,这些好汉最为担心的便是,没上梁山之前。他们人人身上都背负着人命。将来朝廷会放过他们吗?这一切谁也不敢拍着身材脯子保证。

公孙胜关于这一点比谁都明白。他分析下来,晁盖没死之前,宋江从未提过招安之事。如今晁盖离世,宋江便提出这个想法。这就让人怀疑,当初宋江上山的目的,是不是就为了招安。

听到宋江天天喊着招安,公孙胜就知道梁山伯好汉的命一定不会善终。因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公孙胜,比宋江更能把宋朝的腐败不堪看得透彻。一旦好汉们接受,朝廷必定秋后算账。历史上这样的事多了去了。

偏偏宋江蒙蔽自个的眼睛。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看得不明白。见到宋江招安的态度如此决绝。公孙胜只能下山,理由是与世无争,浪迹天涯。

招安之后宋江,接到朝廷的命令,立刻率领好汉们攻打造反派方腊。宋江认为这是一个报效朝廷的绝佳的大好机会,便马不停蹄地率领大军讨伐方腊。

方腊岂是好惹的?宋江这个时候,已经中了朝廷的计谋。朝廷就是希望宋江、方腊相互厮杀。今后无论谁赢谁输,朝廷都好收拾他们其中的一方。

在与方腊的几次交锋之中,梁山伯好汉的战斗力急速下降。许多武艺高强的好汉皆战死沙场。即使这样宋江依然发扬不屈不饶的精神,誓要与方腊死战到底,哪怕是鱼死网破也在所不惜。虽然在好汉们的浴血奋战之下,最终擒获方腊。但是梁山伯好汉们已经伤亡过半,令人无不痛惜。

浪子燕青

燕青这个时候就悟道;要不是宋江接受招安,这些死去的好汉们绝对不会有今日的下场。这一刻燕青便有了退出的念头,当燕青将想法告诉卢俊义的时候,卢俊义没有听从燕青的隐退之意。结果卢俊义的结局,惨不忍睹。

燕青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原是北京富户卢梭义的心腹家仆,随卢俊义上梁山。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任步军头领。曾在东京李诗诗处面见过皇帝宋徽宗,为了大局,燕青也一度促成梁山的招安,但在征方腊后退隐江湖。

这这场朝廷和梁山好汉之间诡诈的博弈中,有先见之明的燕青逃过这一劫。

混江龙李俊

最后一个就是混江龙李俊。大军返回东京的时候,宋江告诉剩余的好汉;朝廷已经下达命令,我们剿灭方腊有功,等我们回到东京之后,会有封赏,将来都做大官。(又是大官,言里话外,总是大官,可以想象宋江终生之追求。)

半生习惯不受约束的李俊,较很多人来说,他更不热衷为官。他喜欢自由自在的水面上的生活。便命人告诉宋江谎称自己已经身患重病,不能如期返京。

江为了不影响大军的归期,便让童威等人留下来照顾李俊。等宋江率领大军没有走几天,李俊便率领幸存下来的好汉扬起风帆远赴海外。

最终凭借自个的顽强毅力,在海外创立了基业,成为一个开国皇帝。这个国家叫做暹罗国。

暹罗国有人认为是现在的国外,古称暹罗,部分先知民原居住在中国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中南半岛道。但施耐庵将李俊“安排”成为暹罗国皇帝,很多人认为是一种虚构的手法,为的自然是厚重的古典名著《水浒传》更具趣闻性,更丰富,以吸引读者。

不管怎么说,李俊的结局是最好的了,成为了一国之主,享尽荣华富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尚出现齐国其实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剧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尚为什么叫吕尚,姜子牙姜尚简介,姜尚

    作为周王朝的杰出开国者和周武王信赖的“导师”,姜子牙他的地位在历代丞相中可谓“笑傲江湖”。在武王以赫赫战功托付天下的同时,姜子牙及其全家也被托付到渤海之滨的“山东”地区,在那里建立了后来称霸东方的齐国。乍一看,这片土地似乎是当时华夏最繁荣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武王对自己“恩师”的重视程度。[var1]

  • 明朝开国六公爵消亡史,贵为国公,生死也在朱家一念之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家子孙被杀,明朝开国六公爵,朱家皇帝排名

    1、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排名第一,足以见得其能力不凡,他是进行文治的典型官员代表,朱元璋对其十分重视,将他比作汉朝开国的萧何,说他与萧何一样有能力,不过李善长确实也如萧何一样没有好下场。他千错万错就错在引荐了同乡官员胡惟庸,并且后来胡惟庸官至丞相,一时权倾朝野,迷失自我,打算谋反篡位,最终被朱元璋发现

  • 鬼谷战国名人苏秦:拜六国丞相,联合纵联抗强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海阔能鱼跃,天高可鸟飞。这是战国时代的真实写照。诸王诸侯,大国小国,相继称王,竞争激烈激烈,博学多才、求贤若渴的战国士大夫,如鱼得水。鱼跃入水,鸟归林。这是他们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地方。战国时代,风起云涌,文人名流云集。短短两百年间,战国时代名人辈出,不胜枚举,最有经验的。[var1]这位出身于战国圣人

  • 齐国君王谱,齐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由吕尚建立,传至齐康公时,被田和取代,公元前221年被秦所灭,共计40位君主,本期视频通过了解齐国历代君主的在位时间和事迹,来了解齐国跌宕起伏的历史,结尾附上齐国疆域变化图。[var1]已经制作成视频可以在主页观看吕齐君主/姜

  • 身残志坚的太监哪家强?大汉大明和大唐?赵高王振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提到明朝,一定绕不开一个群体——宦官。明朝的宦官不但名人多,像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等。花样也搞得挺多,有东厂、西厂、内行厂,可以说是相当热闹。以至于给清朝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这前车之鉴,对宦官大力约束。直到晚清伺候慈禧的李莲英之前,都没有一个能让人记住的名字。然而明朝的宦官看着挺风

  • 赵匡胤两次攻打北汉为何都失败了?太原城为何这么难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得到消息的赵匡胤大为兴奋,若能一举灭掉北汉,就能完成当年郭威,柴荣都没能完成的伟业,那时世人对他的篡位行为也就不再有所非议。于是乾德六年(968年)八月,赵匡胤不顾“先南后北”的国策以及众人的反对,出兵讨伐北汉。赵匡胤在潞州集结了10万大军,拜李继勋为北伐主帅(河东行营前军总部署),全军浩浩荡荡地向

  • 齐国崔、庆二氏的覆灭:悖逆道义,群起攻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时期齐国的崔庆,崔庆之乱的历史事件,齐国是如何走向覆灭的

    公元前548年,齐国大夫崔杼诱杀齐后庄公于自己家中,而后联合大夫庆封大肆清洗齐国朝堂。齐国忠于公室的大夫们或引颈待戮以全忠义之名,或逃亡他国以待卷土重来。其中有一大夫假意臣服崔、庆一伙,伺机从内部瓦解崔、庆团伙,这个人就是卢蒲嫳。崔、庆团伙在清洗齐国朝堂后,拥立齐景公即位,并且与诸大夫盟约,要他们都

  • 让契丹人养马 圈占汉人土地还让汉人打造兵器 金朝就是自己作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金朝的灭亡很有意思,它几乎就是狼图腾的反面教材。金朝的统治者最有狼性,他们的狼性匈奴人、蒙古人看了都要头疼,金朝也最后败亡在自己的狼性上。金朝的统治者是最有狼性的色狼,金军拿下汴梁后抓了十万多女俘,赵构家几乎所有女眷都囊括其中,结果汴梁城的金枝玉叶们在路上就被金军强暴虐杀了15000多人。金朝根本就

  • 鸿沟,战国第一大基建工程,今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汉鸿沟全景图,鸿沟最早建于什么时期的人工运河,战国时期魏国的鸿沟是怎么开挖的

    鸿沟从今郑州荥阳市汜水镇东北的板渚引黄河水东流,经荥泽、圃田泽、中牟县,至开封市的北面折而南下,再经开封市通许县东,周口市太康县西、淮阳区南,入颍河通淮河。[var1]在荥泽之东,鸿沟有一支流往东北经新乡市原阳县(古阳武县)南,至封丘县境内汇入济水,称为官渡水。鸿沟将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水、濮(pú)

  • 触目惊心:宋朝繁盛远迈汉唐,却遭到网友冷嘲热讽,令人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之盛宋朝最直观的生活图景便是《清明上河图》,堪称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图中街道交错纵横,民居鳞次栉比,商铺百肆杂陈,商旅云集,车水马龙,徐徐展开了一幅12世纪初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繁盛的市井风俗画。“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正是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与《清明上河图》相对应的句子,也高度概括了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