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诡事录》的背后,是太子与公主之间的政治博弈

《唐朝诡事录》的背后,是太子与公主之间的政治博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77 更新时间:2024/2/10 14:47:07

实际上,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并非水到渠成,一帆风顺,他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睿宗,而是唐隆政变的另一位主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深知,这个年轻的小侄太过聪明果绝,合力剿杀诸韦之后,她必须对李隆基的权力加以扼制,才会赢得在朝中的主动。正因如此,在将睿宗推上皇位的第一时间,她向这位皇兄推荐的太子人选,并不是有着拥立之功的李隆基,而是以立嫡立长的堂皇理由推举了睿宗的长子李成器。好在李成器有自知之明,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了太子之位,再加之刘幽求等政变功臣也大都支持李隆基,睿宗李旦这才册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而此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开始日趋白热化。这个脆弱的同盟本来就是因为利益缔结在一起,当他们除掉共同的敌人韦后一党,实际就变成了姑侄二人对权力的争夺。从神龙政变到唐隆政变,太平公主已经学会在政治风浪中游刃有余,而随着权力的逐渐攀升,这位大唐公主的野心也在急遽膨胀,对于仁弱的睿宗,她始终表现出强劲的控制力,本来睿宗就是勉强被推上皇位的,而有这样一个权欲熏天的妹妹,他更是被完全架空,很多政令,未经太平公主发话,睿宗都不能做出决断。

《资治通鉴》载:“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趋附者门庭若市。”为了培植党羽,太平公主展开收买拉拢攻势,短时间内,就将自己的亲信岑羲崔湜窦怀贞萧至忠、陆象五位大臣提拔到宰相的高位,以至于朝中七人的宰相之位,太平公主的势力就占了五席,与此同时,羽林军将领李慈、常元楷等一大批官员也顺风而倒,进一步壮大了太平公主的势力。当朝中文武仅有姚崇、宋璟等少数几人坚定地站在太子李隆基一边,这个一路隐忍处处藏锋的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自己面前是一个随时可能崩盘的危局,他必须采取非常手段了。

唤出眼,何用苦深藏。

缩却鼻,何畏不闻香。

——李旦《戏题画》

这首《戏题画》,是唐睿宗在《全唐诗》留存的两首诗中的一首,当时这位傀儡皇帝面前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作早已无从可考,但从这寥寥几笔勾勒而出的诗意中,我们看到的,其时是道家精神对睿宗的深刻影响。公元712年正月,在接受群臣的新春朝贺,并于长安南郊举行祭天大礼之后,唐睿宗将年号改为“太极”。其实,这个年号更像是他内心的一种外化呈现:他不能得罪自己强势的妹妹,更必须重视自己未来的继承者,他没有什么实际的话语权,但他又要平衡好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在二者之间打太极。

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至今我们已经很难说清,为什么睿宗要在改元太极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13年,匆匆将皇位禅让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做起太上皇,但我们不用跳出太远就会发现,时间往前倒推87年,公元626年,相似的一幕也在上演。那一年,在喋血玄武门之后,李渊将皇位禅让给了政变的胜利者——李世民,仅仅在时隔87年后,唐廷再次出现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禅让,史书上说是在这一年出现了彗星示警,精神倍受折磨的唐睿宗觉得是天意使然,坚决要“传德避灾”,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难道真的会如此吗?当李隆基在发动政变三年之后,转身成为后世被称为玄宗的一国之君,我们似乎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测:迫于姑母太平公主的步步紧逼,李隆基用自己的政治智慧,与父皇达成了默契,迅速促成了这场禅让大典!

而随着二次登基、三让天下的唐睿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大唐历史迎来的是一个出手凌厉的强势之君。新君的继位,马上分化了太平公主的阵营,一些大臣开始转投李隆基这一边,另一些不肯依附的大臣则被李隆基行使皇帝的权力,找个理由罢黜流放;而太平公主也不甘示弱,她请求太上皇保持任命高级官员和决定死刑的控制权,与此同时,也在和一些忠心于她的心腹商议,决定先发制人,甚至拙劣地买通了御膳坊管事,企图毒杀李隆基,好在李隆基防范甚严,才未得逞。

而李隆基对姑母的反攻却如急风骤雨。就在成功躲过那场投毒事件之后,李隆基率先出击了,在太平公主反迹未露之时,她的骨干集团中数十人来不及抵抗,就被军士们剁成了肉泥,随后,李隆基又将太平公主的余党一个不留,一一翦除。当双方势力在一片刀光剑影中发生惊天逆转,最后身处孤独绝望之中的太平公主,迎来的是一把赐死的长剑。太平公主,韦后,这两位效法武则天的后继者,显然都没有深悟一代女皇的政治精髓,武则天,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深谋远虑,稳扎稳打,一步步夯实了自己问鼎皇座的阶梯,而太平公主和韦后显然太过浮躁,她们等不得打牢自己的根基,更缺乏武则天的政治智慧,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在制造了一阵喧嚣之后,归于历史的沉寂,此后,中国历史上如此之多的女人在同一时期密集地身陷皇权之争的情形将不再有,它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而意气风发的唐玄宗李隆基在擦拭过剑刃上腥红的血渍,迈过太平公主的尸身之后,已经信心满满地俯视率土之滨。这个大唐帝国的新主人,在历经后武则天时代长达九年的乱局之后,成为胜利的终结者,他将年号命名为“开元”,年轻的唐玄宗相信,大唐江山经他的指点,必将开一个崭新的纪元。

本头条号"唐诗宋词有风云”已签约维权骑士,严禁盗用,违者必究;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卢凌风背后的“范阳卢氏”,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诡事录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子孙传承世系图,卢氏范阳

    “我乃范阳卢氏。”喜欢追剧的朋友,应该对这句话不陌生。这是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唐朝诡事录》,中郎将卢凌风在自我介绍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卢凌风出身世家大族,家族背景加上自身能力,在前期一直以傲慢的形象示人,就连初见太平公主,也被其赠予“为人高傲”的评价。尽管后来被贬,但世家公子的傲气却丝毫不减,可见“

  • 事实上,元朝挖了个坑埋了自己,还准备好填土的人: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元朝呢?版图之大,旷古绝今,前所未有,为什么只有短短的89年国祚就亡国了呢?此非天时,亦是人为也!朝政腐败国家混乱,官逼民反元朝的灭亡,在于朝政的腐败,在于对汉人的荼毒,四等等级制度,把汉人打下了深渊,南方的汉人如猪如狗,可以被其他等级的人随意宰杀,代价也只是赔偿一头羊而已,如果被杀的汉人只是一

  • 《唐朝诡事录》李约为什么要挑拨公主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诡事录的李约是谁,李约简介,李约诗词大全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想必,很多观众都没有想到,人面妖花竟然是公主用来试探洛阳官员的手段。不得不说,《人面花》案的反转来得太快。只不过,在我看来该案还不能宣布结案。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该案还存有很多疑点。就比如说,洛阳留守李约,为什么要给公主出这样的主意。他的动机何在?#唐朝诡事录#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公主

  • 《唐朝诡事录》里三胞胎、阴十郎等都不算恐怖,可怕的另有其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世上,既没有神,也没有鬼,只有装神弄鬼的人。”苏无名的这句话一开始便奠定了本剧的基调。苏无名和卢凌风联手组建“破案小组”,追踪蛛丝马迹,揭开层层迷雾,侦破一件件离奇的案件。《唐朝诡事录》虽然讲述了8个不同风格的诡异案件,可是每个案件都是幕后之人假借鬼神之名行害人之事。所以这部剧最可怕的不是那

  • 为何朱棣如此偏爱朱瞻基?不仅是因为“隔代亲”,好圣孙奠定基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和朱瞻基关系如何,朱棣临死前和朱瞻基的对话,朱棣对朱瞻基怎么样

    (一)为嫡长孙,出生吉兆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长子朱高炽就是指定的王位继承人,而靖难之役起于建文元年(1399),也是朱瞻基出生的时候,自1386年朱高燧(燕王三子)出生以来燕王府就没有出生过男丁了。他的出世是一种吉兆。传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

  • 《满江红》那么慷慨激昂,为什么还有人怀疑不是岳飞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稍有文化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上面这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 曾国藩的一个经历告诫世人,如果做人不能避免这个词,将一事无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曾国藩31岁一事无成,曾国藩做人做事的三点,曾国藩人生经历的三大定律

    曾国藩的一个经历告诫世人,如果做人不能避免这个词,将一事无成晚清名臣曾国藩带给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还有他为人处事所坚守的一些人生信条。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不仅促使着他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官员,同样也激励着如今的年轻人向他学习。曾国藩的一生中有着许许多多令人感悟很深的格言。而他

  • 一位清廉的正四品道员有多少家产?乾隆时期一个抄家案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最著名的抄家案有几起,和珅抄家抄了多少钱,清朝四品道员和二品副将谁大

    不过,和珅毕竟是朝廷重臣,能够贪污如此数目,也是有可能的。那么清朝一名最常见的普通正四品道员,在不贪污的情况下,大概又能有多少家产呢?关于这个问题,乾隆用一件抄家案,给后人揭晓了答案。 庄肇奎 案件主角名为庄肇奎,出生于浙江一个书香门第。不过这里的书香门第家庭,可绝非普通,而是能够直接借助祖辈荫庇,

  • 大清在位最长的皇帝:一生政绩卓著,成功秘诀让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五千年封建王朝历史上,康熙皇帝之下的大清王朝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8岁登基即位,13岁正亲政,在位时间长达60多年,中国历代帝王无出其右。康熙帝能够取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图伟业,既是自己励精图治的结果,也离不开身边重臣的得力辅佐,周培公就是其中赫赫有名的一位。周培公和武将图海一同去平定地

  • 康熙驾崩前为何要支走皇十四子?雍正晚年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文/清歌读历史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上演古代片,对里面的皇上可是很羡慕,有不少人生出这样的心思。我要是能生活在古代皇家就好了,其实小编要说皇家其实并没有电视上演的那么好,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有名的故事传说,无一不是说明了皇家的残忍。历史上为了争权夺位可是用尽手段,最出名的恐怕就是玄武门之变了,远的不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