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刺客-“任侠”聂政

战国四大刺客-“任侠”聂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728 更新时间:2024/2/17 7:24:21

公元前397年,韩国相国,韩烈侯的叔父侠累在府中饮酒作乐,周围甲士林立,端的是气派非凡,守卫森严。

忽然间,一个身着劲装,手持三尺长剑的刺客出现中府中,所有人慌作一团,士兵们冲了上去,却被他用长剑隔开。

[var1]

他拾阶而上,瞄准侠雷就冲了过去,身法快如闪电。还没等侠累反应过来,长剑已经穿胸而过。

目的达成,刺客转身离开,却被蜂拥而来的兵士团团围住。他越战越勇,杀死了数十人,眼见人越来越多,他突然大叫一声,持剑割掉脸皮,又用手剜掉眼球,又将剑重重插入肚腹,使劲搅动,倒地身亡。

惨烈的局面惊呆了所有人,这到底是什么人,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样貌,竟然做出如此残忍的举动?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

[var1]

不正义的嘱托

聂政为什么要杀侠累呢?两个人到底有什么冤仇呢?其实啥都没有,聂政杀他只是为了完成别人的嘱托。

那是在数年之前。韩国政坛上存在两股势力,一股是皇亲国戚的相国侠累,一股是韩侯的宠臣严仲子。两个人因为证件不合,经在朝堂上互掐,背地里也争权夺利,势如水火。

严仲子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不得已退出朝堂,逃亡他国。可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到处寻找侠士能帮他报仇,杀掉侠累。用他话说,就是如果不杀掉侠累,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

严仲子来到齐国之后,有人跟他说,坊间有个叫聂政的,武艺高强,重视义气,因为躲避仇家母亲,姐姐在齐国做着屠夫的买卖。如果能请出聂政帮忙,那他的大仇一准能报。

[var1]

严仲子慕名而来,可好不凑巧没见着,就这样往返了好几回,终于碰上了。严仲子准备了丰厚的酒食送到聂政母亲面前,酒酣耳热之后,严仲子突然拿出来千两黄金送给聂政。

这可把聂政惊呆了,这小子是啥意思?便连忙推脱,说无功不受禄,受不了这份厚礼。严仲子却死活要送,两人僵持不下。

聂政说,大人,我因为有母亲,又因为家里面很穷,所以才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干着屠夫的买卖,以求能够早晚能够给母亲带点美食,现在我的能力完全足够照顾母亲,所以不能接受你的馈赠。

严仲子顿了顿,找了个没人的地,悄悄和聂政说,义士,我身负血海深仇,多年来,游历诸国就是想着找到像您这样的英雄。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在齐国碰到了您,这千两黄金就当是交个朋友,减轻您供养母亲的负担,哪有别的想法呢。

聂政说,不是这个意思。我现在降低身份,干着下九流的屠夫,就是为了奉养我的母亲,只要我的老母尚在,我的性命断断不能许诺交给别人。

严仲子还想坚持,可聂政也很倔,最终留下一分礼离开了齐国。

从这里不难看出,严仲子找聂政就是为了报仇,说白了就是找到一个职业杀手,给他报仇。

聂政也很有原则性,母亲尚在,不远游,不报仇,而且无功不受禄,君子不受飞来横财。

我们先来分析下严仲子的动机,他其实就是担心侠累先动手,所以想找个高手一劳永逸地解决侠累。

至于说侠累是不是该死,严仲子是不是为民除害,我觉得都不是,他们无非是肮脏的政治斗争而已。

而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聂政其实只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var1]

聂政“报恩”

数年过去,聂政的母亲去世,姐姐出嫁,三年丧葬期满,聂政再无牵挂。他想到了严仲子,想到了严仲子的嘱托。

[var1]

聂政说道,我只是个屠猪贩狗之辈,人家严仲子可是诸侯国的大臣。可他却不远千里与我这样低贱的人结交,这是多么大的恩典啊,而我对人家却并没有做什么,也没什么功劳和他的知遇之恩抵消。之前人家还给母亲送来千两黄金,虽然我没接受,可这说明他很了解我啊。

这么仁德的人为了这么点小仇恨就将我视作知己,我怎么能置若罔闻呢。况且之前是因为母亲尚在,我才无法答应,现在母亲已经走了,该是我报答他的时候了。

这真是任侠的朴素价值观啊。

一个达官贵人屈身下交就让他掏心掏肺,热泪盈眶,恨不得把命都给对方,全然不管对方为什么要报仇,报仇的对象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无法说这种价值观正确与错误,毕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var1]

聂政找到严仲子,直截了当地说道,你要杀谁?

严仲子说,我要杀侠累。

聂政说,好的。

严仲子说,可是侠累是韩国的贵族,周围都是军士,防卫非常严密,我经多次想刺杀他,都没有得手。现在你要来帮我,我必须给你增加点帮手。

聂政说,不用。人家是韩国的相国,人数太多容易走漏风声,到时候对你不利,我一个人就足够了。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聂政以一己之力完成刺杀任务,自己也血洒当场。

不得不说,聂政真的是绝顶高手。

能在高手环绕的相国府完成刺杀任务,一半的高手根本不行,况且严仲子曾经刺杀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聂政一击必杀,充分证明了聂政的能力。

他的死亡也算是报答了严仲子的知遇之恩,诠释出战国初期的任侠风采。

姐弟同义

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如果聂政确定自己无法逃脱,直接自刎也行啊,为什么要选择这么惨烈的死法呢?

原因无他,不想韩人根据他的样貌找到他的姐姐,他就算死,也不想伤害到家人。

可惜他低估了姐姐的忠义。

聂政死后,他的尸体被暴晒在街市上,韩侯挂出告示,凡是能够认出尸体身份的人,悬赏千金。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韩国相国遇害,知道这事肯定是弟弟做的,因为她知道,弟弟肯定会报答严仲子的知遇之恩。

果不其然,当她来到韩国都城之后,看见尸体就崩溃大哭,不是弟弟还能有谁。

路旁的行人都劝她,说这人是杀害我们相国的刺客,十恶不赦,夫人你怎么还敢来和他相认呢?

聂荣哭泣着说道,当年我弟弟自甘堕落做屠夫就是为了照顾我和母亲,后来母亲去世,我也嫁了人,严仲子又屈身和弟弟结交,恩重如山,我弟弟能怎么办,勇士就该为知己献身啊。现在他不惜毁坏自己身体就是为了怕连累我,可我怎么能因为杀身之祸,就埋没自己的名声呢。

说完,扬天大叫三声,倒地身亡。

我突然有点想了解聂政的母亲了,到底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育出如此忠义的子女呢。

儿子甘为知己者死,女儿为了彰显弟弟大义,不惜冒着杀身之祸。

可是后面的话却真的很值得玩味了。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这意思是说,假如聂政知他姐姐也如此高义,哪怕身死也得展现弟弟的大义,那么聂政有所顾忌,也不会那么痛快地答应严仲子了。严仲子才是真正的知人的士呢。

真是玩笑!这是什么狗屁逻辑,人家姐弟为了你们政治斗争产生的仇恨双双身亡,临了却说严仲子知人善任,是个贤士,真是非常可笑。

我们在歌颂聂政大义的时候,却不得不去看他的动机,他是士为知己者死,可是这个所谓的知己干的事情也不是多么的冠冕堂皇。

[var1]

可惜了聂政的大好性命。

更多文章

  • 此人轻松打败马超,刘备一生只惧怕他,诸葛亮出马才把他解决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些人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刘备手下的武将群体了。虽然个个名声显赫,但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在混战争伐中,难免有失算的时候,刘备手下们也不能免俗,将领中打败仗也是常有的事。当然,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打仗嘛,输就输了,赢回来不就得了。关羽曾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也有下邳被曹操活捉的惨痛经

  • 弄巧成拙的“自我革命”:汉哀帝改国号以避祸,结果“自掘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汉哀帝刘欣统治时期(公元前7-前1年),立国200余年的汉朝,遭遇严重的统治合法性危机,而造成此一重大危机的关键人物,正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在位54年间(前141-前87年),凭借着祖父汉文帝、父亲汉景帝两代人留下的丰厚“家底”大展宏图:对外,北击匈奴,南灭百越,东并朝鲜,西通西

  • 弭兵之会:春秋最成功的外交事件,神奇地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弭兵之会,弭兵运动,弭兵之会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春秋争霸最精彩的就是晋楚争霸。[var1]晋楚争霸.齐国和秦国,由于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在各自的区域内发展,齐国最先称霸,剩下的整个春秋时代就是晋楚争霸。但是,这个霸主是谁决定的呢?并不是周天子封的,而是诸侯王们自己争取来的,怎么争取来的,当然是通过外交。会盟外交,在那个时代,指的就是会

  • 此人骁勇异常,是曹操麾下先锋大将,曾击败关羽最后却死因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子龙大战关羽,关羽最怕的3个人,易中天说赵云关羽武力

    说乐进是曹操麾下先锋大将不是说说而已,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陈寿《三国志》中说过“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很明确的说乐进”骁果“,何谓”骁果“?就是骁勇果毅的意思。史书上

  • 当大燕国的皇帝,是慕容复的梦想,也是赵延寿的梦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慕容复怎么重建的燕国,赵延寿个人资料,五代十国赵延寿

    后晋兵马大元帅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将战马全部运回契丹,数百万件武器装备暂时储存在镇州。尽管如此,耶律德光仍然担心这一大批被解除了武装的后晋将士叛乱,过黄河的时候,耶律德光曾想把他们全部屠杀,赶进黄河淹死。领导脑子坏掉了,下属可没有。有人劝说耶律德光,“如果把降军屠杀,后晋其它城池就不会投降了,皇上

  • 马超独霸一方赫赫有名,为何跟随刘备后没有建立丰功伟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1、刘备实力已强大马超跟随刘备时,刘备的实力已强大了。马超是刘备在夺取益州时跟随刘备的,而此时的刘备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马超在刘备夺取益州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只是锦上添花。这样留给马超的用武之地已经不多了,马超展示他军事才能的机会也很少了。2、降将马超是降将,所以马超行事都很谨慎,他不会主动去请

  • 汉朝易经预言大师说这个姓名能做皇帝,这人听了狂喜却反问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谶纬神学说白了就是利用河图、洛书的基本象数原理,再应和天人感应理论,把天地的种种异象从偶然上升到神秘的推导预测。比如“一语成谶”,就是不幸说中的意思。秦朝时,有个叫卢生的替秦始皇寻找蓬莱仙山,他终究还是没找到不死药,在回来时他给秦始皇一本“奇书”,上面有一句“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看了以后就认为“胡

  • 如果欧洲是现代版的春秋战国,那战国七雄分别对应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欧洲[var1]春秋初期看到一张欧洲的地图,再看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何其相似,一样的国家林立。那么,如果把欧洲看作是现代版的春秋战国,那谁是秦国呢?我们来一一分析。韩国[var1]战国后期,越来越小的韩国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当初,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国得到的领土最小,韩赵魏都是从晋国而来

  • 如果韩非不被同学李斯杀死,韩国能否避免灭亡命运?-读战国(73)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为啥毒死韩非,李斯为什么要害死韩非,历史上韩非是被李斯害死的

    文/松鼠爸爸[var1]韩非“李爱卿,你这个老同学韩非的文章写得真不错,很合寡人心意。他好像有意效力于我大秦,你说,寡人授予他何职比较合适?”战国末期的某一天,秦王嬴政在咸阳王宫连读韩非的上书后,对心腹重臣廷尉李斯如是说。韩非就是闻名后世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嫉妒韩非,不希望他被秦王重用,于

  • 楚汉之争的导火索是什么?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楚汉之争项羽有多少部队,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三点

    楚汉之争的导火索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当年项羽不公平的分封!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因为不喜欢齐国也不喜欢齐国国王,所以他把齐王放在一边,反而把土地,分给了齐王派来这个打仗的将军。当时的齐王肯定就不干了,我派人跟着你去打仗,你不仅把我晾在一边,还让我的手下来当王?于是齐王就和项羽分封的那位打了起来,这边齐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