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弭兵之会:春秋最成功的外交事件,神奇地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弭兵之会:春秋最成功的外交事件,神奇地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94 更新时间:2024/1/20 1:34:33

事实上,春秋争霸最精彩的就是晋楚争霸。

[var1]

晋楚争霸.

齐国和秦国,由于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在各自的区域内发展,齐国最先称霸,剩下的整个春秋时代就是晋楚争霸。

但是,这个霸主是谁决定的呢?并不是周天子封的,而是诸侯王们自己争取来的,怎么争取来的,当然是通过外交。

会盟

外交,在那个时代,指的就是会盟诸侯。

会盟最先是由齐桓公确立的,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参加此次会盟的有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国国君,周襄王也派了代表参加。葵丘会盟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中最盛大的一次,这一次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之位,这也是齐桓公被称为五霸之首的原因。

[var1]

齐桓公.

第二个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践土举行会盟,参加会盟的诸侯有晋国、齐国、鲁国、宋国、蔡国、郑国、卫国等国国君,周天子也派出了特使参加。践土会盟标志着晋文公霸业已成,他是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个霸主。

践土会盟是在晋楚城濮之战后举行的,这是晋楚争霸的第一次战争,以楚国的失败结束。

没过几年,楚国再一次和晋国进行了第二次战争,就是发生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楚国打败晋国,成了事实上的中原霸主。然而,此时的晋国国君晋景公,是一位延续了晋文公霸主的国君,公元前583年,晋国再一次在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了楚国本土,楚国短暂的霸主梦立马破碎了。

但此时的晋楚两国都没有彻底打败对方的实力,可以说打成了平手,齐国、晋国的霸业都由会盟确立了,楚国的霸主也应该有一场盛大的诸侯会盟。

而且,晋国也有这个意思,和楚国握手言和,双方有些打不动了,需要一场外交来确立晋国和楚国的共同霸主之位。

历史上,把这次外交事件称为“弭兵之会”,弭兵之会共有两次。

弭兵之会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仅仅确立了晋国和楚国的霸主之位,更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两次弭兵之会

第一次弭兵之会发生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的华元促成。

[var1]

华元,堪称是春秋第一老好人。

华元能力平庸,和郑国打仗,由于忘记了给车夫肉吃,被车夫记恨,一股脑地把华元的车开到了郑军的军营中,华元做了俘虏,宋文公用一百辆战车、四百匹良马,从郑国赎回了华元。

楚国派使者去齐国,没有通告宋国就从宋国的领土上经过,被华元抓住,还把人家使者给杀了。国家虽小,胆子却不小,楚庄王当然不干了,亲自率兵立马把宋国给围住了。华元捅了窟窿,自己就去弥补,带兵守城抵抗楚军,神奇的是宋国被楚国围城围了大半年,楚国也没攻下来。

在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这一段很有意思,守城的人都在嘲笑华元,唱起了讥讽他的歌谣:

“络腮胡子!一大把哟!丢盔弃甲那是谁哟!水牛皮哟!犀牛皮哟!不及将军厚脸皮哟!”

正如宋国人歌中唱的那样,华元还是真脸皮厚,就这样被老百姓嘲笑也不生气。

楚国人攻不下城,宋国人没败,但要被晋国画的大饼坑死了,晋国派人来传话说不让宋国投降,马上派兵来救援,可等了大半年,晋国连个人影都没见到,宋国倒要被耗死了。于是,华元就趁夜跑到楚军阵营中去了,还因此和楚国令尹子反结成了兄弟,连楚庄王这位霸主都对华元敬佩不已。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元和楚国人成了好友。

本来是一场战争,被华元平息了,还结交了楚国权贵,华元到底是平庸呢还是无能?恐怕都不是。

宋国本来就和晋国是盟友,尽管晋国坑了宋国,但宋国依旧选择和晋国交好,这样一来,宋国,倒成了一个香饽饽了,和晋楚两大国交好,变成了中立国了。

华元和晋国执政栾武子是好朋友,和楚国令尹子重也交好,于是,华元促成第一次弭兵之会便水到渠成了。

[var1]

第一次弭兵之会

公元前579年,在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卿士燮与楚国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会盟,双方签订了合约。

合约内容为:

“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然而,第一次弭兵之会的成果太过微弱,或许弭兵还不适应这个诸侯争霸的世界,公元前575年,就在晋楚弭兵后的第四年,双方就发生了鄢陵之战,公元前557年,晋楚再一次爆发了湛阪之战,这两次战争都是晋国打败了双方。

但是,战争是相互的,你打别人一拳头,自己手还疼呢,楚国虽然被晋国打败了,但晋国国内的局势也好不到哪去,几场战争下来,晋楚双方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再一次想起了会盟。

春秋时期还真是有意思,战争久了就想要和平,于是就举行弭兵,双方约定不打仗。可是,刚一弭兵,双方形势有所好转时,就又把盟约抛在了脑后,控制不住的又打起来了,打了之后,双方都受伤,又想要弭兵。

于是,第二次弭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时间在公元前546年,由宋国大夫向戎促成。

[var1]

第二次弭兵之会

这一次参加会盟的诸侯国有晋国、楚国、齐国、秦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宋国、邾国、滕国等14国,在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

两次弭兵之会都由宋国人促成,都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从此,宋国的中立地位更加确定了。

第二次弭兵之会的盟约是:

“晋、楚之从交相见也。”

意思就是“晋的仆从国要朝贡楚国,而楚的仆从国要朝贡晋国。”

齐国作为晋的盟国,朝拜晋国而不朝拜楚国,秦国,作为独霸西戎的一方霸主,是楚国的盟国,不朝拜晋国。

这两次弭兵之会确立了晋国和楚国的共同霸主地位,由两国平分霸权。

会盟规定了除齐国、秦国外,中原各诸侯国都要向晋、楚纳贡,谁破坏了协议,各国就要共同讨伐。

弭兵之会不仅确立了晋、楚的霸主之位,也确立了晋、楚、齐、秦的四大强国地位。

[var1]

晋、楚、齐、秦四强

由此可见,弭兵之会早就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因为,战国七雄共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几个国家,其中,韩、赵、魏是由晋国分裂而来,唯独燕国是个例外。

燕国因为远离中原大地,在辽东自己的区域内发展,一直是毫无存在感,但也因此延续了周王室姬姓血统822年,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存在时间最长的诸侯国。齐国虽然有823年时间,但田氏伐齐已经替代了原本的姜齐,所以,真正国祚最长的诸侯国就是血统最纯正的燕国。

所以,不要说国家的强大跟历史没关系,如果历史上这个国家都强大不了,那现在就更加无法强大了,战国七雄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春秋到战国,从争霸战争到兼并战争,一百多个诸侯国变成了七个国家,小国被吞并了,大国依旧是大国,战国七雄能在一百多个国家中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然而,不要以为这七个国家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崛起的,事实上,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更多文章

  • 此人骁勇异常,是曹操麾下先锋大将,曾击败关羽最后却死因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子龙大战关羽,关羽最怕的3个人,易中天说赵云关羽武力

    说乐进是曹操麾下先锋大将不是说说而已,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陈寿《三国志》中说过“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很明确的说乐进”骁果“,何谓”骁果“?就是骁勇果毅的意思。史书上

  • 当大燕国的皇帝,是慕容复的梦想,也是赵延寿的梦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慕容复怎么重建的燕国,赵延寿个人资料,五代十国赵延寿

    后晋兵马大元帅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将战马全部运回契丹,数百万件武器装备暂时储存在镇州。尽管如此,耶律德光仍然担心这一大批被解除了武装的后晋将士叛乱,过黄河的时候,耶律德光曾想把他们全部屠杀,赶进黄河淹死。领导脑子坏掉了,下属可没有。有人劝说耶律德光,“如果把降军屠杀,后晋其它城池就不会投降了,皇上

  • 马超独霸一方赫赫有名,为何跟随刘备后没有建立丰功伟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1、刘备实力已强大马超跟随刘备时,刘备的实力已强大了。马超是刘备在夺取益州时跟随刘备的,而此时的刘备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马超在刘备夺取益州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只是锦上添花。这样留给马超的用武之地已经不多了,马超展示他军事才能的机会也很少了。2、降将马超是降将,所以马超行事都很谨慎,他不会主动去请

  • 汉朝易经预言大师说这个姓名能做皇帝,这人听了狂喜却反问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谶纬神学说白了就是利用河图、洛书的基本象数原理,再应和天人感应理论,把天地的种种异象从偶然上升到神秘的推导预测。比如“一语成谶”,就是不幸说中的意思。秦朝时,有个叫卢生的替秦始皇寻找蓬莱仙山,他终究还是没找到不死药,在回来时他给秦始皇一本“奇书”,上面有一句“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看了以后就认为“胡

  • 如果欧洲是现代版的春秋战国,那战国七雄分别对应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欧洲[var1]春秋初期看到一张欧洲的地图,再看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何其相似,一样的国家林立。那么,如果把欧洲看作是现代版的春秋战国,那谁是秦国呢?我们来一一分析。韩国[var1]战国后期,越来越小的韩国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当初,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国得到的领土最小,韩赵魏都是从晋国而来

  • 如果韩非不被同学李斯杀死,韩国能否避免灭亡命运?-读战国(73)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为啥毒死韩非,李斯为什么要害死韩非,历史上韩非是被李斯害死的

    文/松鼠爸爸[var1]韩非“李爱卿,你这个老同学韩非的文章写得真不错,很合寡人心意。他好像有意效力于我大秦,你说,寡人授予他何职比较合适?”战国末期的某一天,秦王嬴政在咸阳王宫连读韩非的上书后,对心腹重臣廷尉李斯如是说。韩非就是闻名后世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嫉妒韩非,不希望他被秦王重用,于

  • 楚汉之争的导火索是什么?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楚汉之争项羽有多少部队,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三点

    楚汉之争的导火索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当年项羽不公平的分封!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因为不喜欢齐国也不喜欢齐国国王,所以他把齐王放在一边,反而把土地,分给了齐王派来这个打仗的将军。当时的齐王肯定就不干了,我派人跟着你去打仗,你不仅把我晾在一边,还让我的手下来当王?于是齐王就和项羽分封的那位打了起来,这边齐国打

  • 山东为何简称“鲁”,而不是“齐”,齐国不是春秋五霸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山东为什么叫鲁不叫齐,山东属于齐国还是鲁国,山东车牌为什么是鲁不是齐

    山东历史文化氛围浓郁,早在上千年之前就有两大国在此地诞生,山东辖区内曾有齐国和鲁国,而且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历届君王都是一代霸主,但是山东为什么简称“鲁”,而不是相对更加强大的“齐”呢?[var1]“齐鲁”起源于先秦时期,就是齐鲁两国的合称,齐国和鲁国是怎么诞生的呢?在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

  • 开创大国平衡战略的韩国,靠这一招活到战国末期!小国生存的范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即使在这七雄中,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拥有逐鹿中原的实力。比如七雄中的韩国,就是典型的小国。那么它又是怎样在强者如林的战国时期生存下来的,并位列七雄之一呢?我们来一起梳理探讨——[var1]战国七雄形势一、韩国其实努力过,奈何无法命运不济进入春秋末期,实际上真正能够算得上强国的只有晋国、越国、楚

  • 欧洲秦始皇,查理曼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欧洲几乎统一,我们看这张图。除了北欧,爱尔兰,伊比利亚半岛以及东欧部分。查理大帝统治时期(768-814),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因为前面有秦国六代人的努力。查理曼大帝一代人统一西欧,如果后代加把劲,努努力,形成今天大一统的欧洲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