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创大国平衡战略的韩国,靠这一招活到战国末期!小国生存的范本

开创大国平衡战略的韩国,靠这一招活到战国末期!小国生存的范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23 更新时间:2024/1/20 2:38:44

实际上,即使在这七雄中,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拥有逐鹿中原的实力。比如七雄中的韩国,就是典型的小国。那么它又是怎样在强者如林的战国时期生存下来的,并位列七雄之一呢?我们来一起梳理探讨——

[var1]

战国七雄形势

一、韩国其实努力过,奈无法命运不济

进入春秋末期,实际上真正能够算得上强国的只有晋国、越国、楚国、齐国四个一流国家,其后发生了“三家分晋”,这就多出来了赵魏韩三国,自此韩国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此时的战国,楚国国力衰退,越国沦为二流,齐国“田氏代齐”自顾不暇,强秦则还正在发育中,于是新生的赵魏韩三国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首先强起来的是魏国,魏武卒横扫天下,大有一统中原的气势。

此时,同根同源的韩国看见魏国变法之后的强大,顿时眼红了,于是开来自己的“申不害变法”,之后韩国国力开始起飞,甚至把旁边的小国郑国给灭了。

然而,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韩国开始嚣张的魏国怒了,于是大手一挥:“干他!”接下来,便是一系列群殴,著名的“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虽然联合齐国把魏国干残了,但是韩国逐渐上的国势也因此戛然而止,直到被灭也再无起色。

[var1]

三家分晋之初态势

二、弱小的韩国要生存,只能玩大国平衡

战国时代是大争之世,列国彼此之间各凭本事,这是一种实力野蛮积累的淘汰赛,谁的速度慢了,谁就会被踢出局。

处在这种乱世,韩国又地处“四战之地”,放眼四周,都是韩国惹不起的主,而且还都随时惦记韩国这点家当。面对这样的局面韩国只能小心翼翼地采取平衡战略,拉一派打一派成了韩国的规操作,有机会还要挑动他国互相战争之中而不能自拔,从而无暇顾及韩国。

这其实类似于英国采取的“欧洲均势”原则,不过也不能否认这种战略的有效性。自此以后,韩国成了一个“挑事儿的”小混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韩国是怎么浪的——

[var1]

宜阳铁矿让韩国拥有一支铁军

先是趁他病要他命,肢解魏国。

魏武侯死后魏国陷入内乱,韩国一看机会来了,拉着赵国一起报当初被魏国欺负的仇,直接把大半个魏国干残了。到了瓜分胜利果实的时候,韩国想魏国肢解成两个小国家,不过受到赵国的坚决反对,最后干脆直接撤了兵。韩国一看赵国不玩了,自己也干脆撤了兵,这才使得魏国逃过了被肢解的命运!

再是移祸上党。

秦国兵出“上党”,韩国阴招来袭,提前把“飞地”上党郡割让给赵国,于是秦赵两国爆发了“长平大战”,赵国战败被坑杀四十万大军,一场千古惨案其实是源于韩国的算计。

然后是肥周退秦。

长平之战后,秦军再次出兵进攻韩国阳城、负黍这。韩国又突发奇想,把这两处地方直接献给了周天子。想着秦国只要继续进攻阳城和负黍,就算是冒犯了周天子,想必心中会有顾虑。然而韩国没有想到,此时的秦国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把周朝灭,这次虽然韩国计谋未成,却也让秦国在诸侯面前大为难堪。

韩国不仅挑动大国之争,自己也使了不少阴招。

比如对秦国的水工疲秦之策。韩国派遣了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入秦,劝说秦国修建郑国渠,以此大工程让秦国民力疲敝。然而韩国没有想到的是,秦国国力竟强大如斯,成功修建的郑国渠不但没有太多影响秦国步伐,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关中渭北地区的干旱威胁,关中大地自此有了“金城天府”的美誉。

[var1]

秦灭六国先灭韩

不管怎样,作为七雄最弱小的韩国,终究靠着大国平衡战略,在烽烟四起的战国乱世生存到了最后,这也是小国的无奈之举。韩国的生存策略,即使放到当今世界,也并未完全过时,

你看如今“蓝星”盛世,又有多少小国在奉行韩国的战略,从这个角度讲韩国完全算是他们的老师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欧洲秦始皇,查理曼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欧洲几乎统一,我们看这张图。除了北欧,爱尔兰,伊比利亚半岛以及东欧部分。查理大帝统治时期(768-814),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因为前面有秦国六代人的努力。查理曼大帝一代人统一西欧,如果后代加把劲,努努力,形成今天大一统的欧洲绝对

  • 建立大燕国做皇帝,终成赵延寿黄粱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要说谁的心里最难过最苦逼,当然是跪在群臣中的赵延寿了,“说好的中原皇帝让我当呢,说好的大饼饼呢,怎么全搁到你身上?说话不算数,果然是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契丹男人也是这样。原来,我走过最远的路,竟是契丹男人的套路,哼!”眼看着耶律德光自己坐上了皇帝宝座,自己多年的等待竟然是梦一场。赵延寿心都在滴血

  • 曹操最激昂顿挫的一首诗:写尽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千古传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董卓构乱,群雄逐鹿,豪杰并起,遍地刀兵。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造就诗人的时代——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博学多才的女诗人蔡琰在董卓之乱时被胡骑所获,流落匈奴十二年,她的五言《悲愤诗》写战后疮痍“尸骸相撑拒”“肝脾为烂腐”字字断肠

  • 如果晋阳之战没有逆转,秦国即使经过商鞅变法也不可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关注"千年回响",更多精彩历史故事!公元前455年,晋阳城外,晋国三大卿大夫智瑶、韩虎和魏驹身穿锦衣华服站在高地,智瑶意气风发,手指远处晋阳城说:“原来大水真可以毁掉一个国家啊。” 韩虎和魏驹嘴上说着,智伯大才,能力超群之类的恭维话,转头脸色就变了。远处,晋阳城被大水冲击,摇摇欲坠,被困两年的赵

  • 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司马懿讲出了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分析曹冲的死因,司马懿为什么说曹冲不聪明,曹冲究竟是谁害死的

    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曹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军事家之外,他的儿子也都很聪明。在曹操的子嗣中如果说谁是最聪明的,那曹冲一

  • 当今的世界,有点像“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桓公什么时候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齐桓公和另外几个春秋五霸的评价

    自从周武王分封诸侯后,天下就开始有国家的概念。武王伐纣时,八百诸侯会盟津。可见周朝前期,国家数量不少于800个(史记中记载后来受封的就有104个)。而到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开创了春秋战国时代。当年周天子乃天下共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到了平王之时,周

  • 宋国君位继承模式的摇摆导致了孔子先人的两次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最美一句话,孔子临死前预言,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孔门世系孔子的十四世祖微仲衍,与微子启、帝辛都是商王帝乙的儿子,只不过帝辛是嫡子,所以继承君位,成了赫赫有名的纣王,而他的两个兄长只能受封于微。后来,周灭商,周公旦依据“兴灭国,继绝世”的原则,封微子启为公爵,让他统领商遗民在商朝故都商丘建立了宋国,从此后,宋国国君家族即为子姓宋氏。微子

  • 曹操家族的短命基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曹操,有的人敬佩,有的人唾弃。但是无论是敬佩还是唾弃的人都不能否认,曹操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主公,他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了一个相对稳定而且很有发展的政权,可是为什么曹魏政权很快就被司马家篡取了呢?我觉得继承人短命是一个重要原因。曹操六十五岁去世,此时他最喜爱的儿子曹冲已经夭折十二年了,长子曹

  • 孟尝君的守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鸡鸣狗盗典故,田文为什么叫孟尝君呢

    孔浩 文/图战国时著名“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与其父靖郭君田婴的陵园,位于滕州市官桥镇狄庄村村头。从1991年起,狄庄村村民狄玉宝不光参与了陵园的建设,还不计个人得失,成了孟尝君父子的守墓人,经常向众人介绍孟尝君父子的故事。近日,“微游枣庄”采访组一行来到官桥镇寻访古迹,在孟尝君陵园内见到84岁的

  • 曹操为何不杀掉与自己有“杀子之仇”的张绣,曹操:我有错在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为什么打张绣,张绣之死,贾诩劝张绣归顺曹操

    公元199年,汉末军阀强人袁绍为了南北夹攻曹操,派遣使者去往南阳郡招降张绣,张绣见袁绍诚意足足,便准备率部归降袁绍,一同对付曹操,而就在这时,张绣的心腹幕僚贾诩却极力反对张绣归顺袁绍,他对着袁绍派遣而来的使者,一脸不屑地说道:你家主公袁绍是一个连兄弟都容不下的一个人,他怎么能够容的下我家将军这样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