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国君位继承模式的摇摆导致了孔子先人的两次悲剧

宋国君位继承模式的摇摆导致了孔子先人的两次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77 更新时间:2024/1/23 16:03:47

[var1]

孔门世系

孔子的十四世祖微仲衍,与微子、帝辛都是商王帝乙的儿子,只不过帝辛是嫡子,所以继承君位,成了赫赫有名的纣王,而他的两个兄长只能受封于微。后来,周灭商,周公旦依据“兴灭国,继绝世”的原则,封微子启为公爵,让他统领商遗民在商朝故都商丘建立了宋国,从此后,宋国国君家族即为子姓宋氏。微子启做了宋国的开国国君,但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既没有采取周公以嫡长子制,也没有延续商末父死子继的模式,而是又回到了商朝中前期兄终弟及的老路上。这样,孔子的先人就成了诸侯。

[var1]

宋国在中原腹地

微仲衍之后,君位继承又采取了父死子继的模式,微仲衍传给儿子宋公稽,宋公稽传给儿子丁公申,丁公申传给儿子缗公共,可谓三代平稳过渡。可是,缗公共没有把君位传给长子弗父何,而是给了弟弟炀公子熙,这样,孔子先人家族内的矛盾冲突爆发了,十世祖弗父何陷入不幸的家族悲剧中。

鲋祀不满这种更迭方式,把炀公视为篡位者,而认定君位的合法继承人是哥哥弗父何,于是,杀了叔父炀公。鲋祀想奉弗父何为君,但弗父何坚决不肯。因为他清楚,自己一旦登基,就必然要清算鲋祀,因为后者犯了弑君之罪,这样的话,孔子的先人们要进一步面临骨肉相残的悲剧。为避免双重灾祸,弗父何只能把君位授予弟弟鲋祀,鲋祀做了宋厉公。鲁国孟僖子说孔子是圣人之后,那“圣人”就是弗父何。

[var1]

宋都商丘

弗父何的身份自然由诸侯降为卿,宋国君位又回到父死子继的模式上。然而,到了第十三任国君宋宣公力时,他在已经确定了与夷太子地位后,居然宣称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都是“天下通义”,所以,他就把君位传给了弟弟公子和。他没有想到,此举为宋国未来埋下了隐患。。

[var1]

商丘

做了宋穆公的公子和在位时的心态,大概也与同时代的鲁隐公一样,总是不踏实,总为自己君位的合法性忧心忡忡。因为他们都有个有权利继任国君的侄子,而自己充其量是个摄政者。基于上述考虑,宋穆公在病重时召来大司马也是孔子六世祖的孔父嘉,要求他辅佐新君与夷,以光大先君的美德。尽管孔父嘉一再强调穆公儿子公子冯有品德,有民意基础,但是,穆公一意孤行,临终前将公子冯和左师勃驱逐出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满腹狐疑很不自信的与夷继位做了宋殇公,在此后的十年里,孔父嘉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地辅佐着他。一点点地,孔子的先人离君位越来越远,可离灾祸却越来越近了。

[var1]

宋国君臣

宋殇公好战,孔父嘉也是主战派,君臣珠联璧合。这样,宋殇公在位十年,宋国与邻国打了十一仗,老百姓不堪重负,怨气沸腾。太宰华父督以为民心可用,把矛头对准了孔父嘉。一番筹划后,他采取了连续行动。他先是杀害了孔父嘉,并夺走其妻子;随后,又弑杀了因此暴怒的宋殇公;最后迎回了公子冯,让其做了宋庄公。从此后,华氏家族更加专权,孔子先人岌岌可危,不得不立刻宋国。

然而,孔父嘉到死也不会想到,自己为子姓家族又派生出一个新氏来。我们再审视一下“孔父嘉”三个字,探究一下其中的姓氏信息,姓子,氏宋,名嘉,字孔父。其字中“孔”成了他后人的氏,孔氏一步步在宋国鲁国乃至天下繁衍开来。孔父嘉更不会想到自己有一个六世孙成了名垂千古的至圣先师。

[var1]

鲁国都城曲阜

孔父嘉身后,孔氏后人的地位慢慢降为大夫和士。孔氏后人清醒地意识到,家族的悲剧之源就在宋国的君位继承模式及其背后的权力角逐,宋国已是积重难返,政局动荡,制度摇摆,权臣当道,必须及早逃离。孔氏的去向只有一个——鲁国,因为在这样一个日益礼崩乐坏的时代,唯有那里还较好地保存着周公创制的礼乐制度,那里民风比较古朴,社会比较安定,适于孔氏的生存再造与发展。可以说,没有孔氏去宋之鲁,就不会有圣人的降临。

更多文章

  • 曹操家族的短命基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曹操,有的人敬佩,有的人唾弃。但是无论是敬佩还是唾弃的人都不能否认,曹操在三国时期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主公,他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了一个相对稳定而且很有发展的政权,可是为什么曹魏政权很快就被司马家篡取了呢?我觉得继承人短命是一个重要原因。曹操六十五岁去世,此时他最喜爱的儿子曹冲已经夭折十二年了,长子曹

  • 孟尝君的守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鸡鸣狗盗典故,田文为什么叫孟尝君呢

    孔浩 文/图战国时著名“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与其父靖郭君田婴的陵园,位于滕州市官桥镇狄庄村村头。从1991年起,狄庄村村民狄玉宝不光参与了陵园的建设,还不计个人得失,成了孟尝君父子的守墓人,经常向众人介绍孟尝君父子的故事。近日,“微游枣庄”采访组一行来到官桥镇寻访古迹,在孟尝君陵园内见到84岁的

  • 曹操为何不杀掉与自己有“杀子之仇”的张绣,曹操:我有错在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为什么打张绣,张绣之死,贾诩劝张绣归顺曹操

    公元199年,汉末军阀强人袁绍为了南北夹攻曹操,派遣使者去往南阳郡招降张绣,张绣见袁绍诚意足足,便准备率部归降袁绍,一同对付曹操,而就在这时,张绣的心腹幕僚贾诩却极力反对张绣归顺袁绍,他对着袁绍派遣而来的使者,一脸不屑地说道:你家主公袁绍是一个连兄弟都容不下的一个人,他怎么能够容的下我家将军这样的国

  • 曹操得知大臣擅自放走死囚后,竟大喜道:不仅免死,还要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放走死囚的人到底是谁?为何会让曹操说出如此一番话呢?原来,此人姓孙、名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孙礼年轻时因为家乡遭遇战乱,不幸与母亲走失。作为一个孝子的孙礼,这时真是感到了天昏地暗,感到了一个儿子没有照顾好母亲的罪责。就在孙礼百般失望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战乱中,同乡人马台救了他的母亲,并且将

  • 孔子在鲁国改革,效果非常好,可为什么几个月后他就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鲁昭公在晋国去世后,鲁国人就拥立了鲁昭公的弟弟姬宋为国君,也就是鲁定公。鲁昭公被三桓赶出鲁国的事件对鲁定公感触很大,他心里清楚,不清除三桓的势力,鲁国公室就永远抬不起头来,永远会被牵着鼻子走。于是,他上任之后,就积极寻找能够削弱三桓的机会。定公五年,第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这一年,三桓势力最强的季

  • 孙权的错误决定导致吴国内乱,加速了吴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后迁都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灭亡,三国时期正式结束,华夏再次进入了大一统时期。[var1]为什么说吴国灭亡的原因是孙权呢?因为孙权的错误的决定导致吴国六次内斗,从而导致吴国走向衰落最终灭亡。夺嫡之争赤乌四年(

  • 李世民和刘邦的耳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文 / 子玉作为“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这人其实很有嚼头——在打天下时,李世民是勇猛无比的将军,敌人的鲜血灌满了他的双袖,而他却表现得越来越兴奋;为了坐上帝位,他在一天之内杀死了亲哥哥和亲弟弟并处死了十个侄子,父亲也在那天几乎失去了所有权力,只能无奈将帝位禅让于他;治天下时他是胸怀宽广的“

  • 吴起,战国第一奇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1战神吴起杀妻求将吴起本是卫国人,曾拜孔子的弟子曾子为师。吴起年少时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总想做一番事业,出人头地。最初他在鲁国为官的时候,有一年齐国出兵进攻鲁国,鲁君知道吴起是将才,想要让他统兵出征,可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这又让鲁君担心吴起会有二心,于是犹豫不决,一时拿不定主意。这

  • 商鞅的刻薄寡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商鞅在秦国实行新法以后,最初认为新法不便的秦民,有一些就转变观念,开始陈说新法的好处。结果商鞅一概不领情,说这些都是破坏法令的百姓,把他们全部迁移到边境。从此以后,人民再也不敢议论法令了。这是一个很坏的开端,一件事情为什么怕别人议论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鞅为了加强控制,鼓励老百性之间互相告奸,也是

  • 少年得志 必有余殃-孙权第二任太子孙和如何走向毁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意义上的关系即感情,感情的厚薄决定着关系的亲疏。——公方彬①孙和,字子孝,东吴太祖大帝孙权的老三,大哥孙登,二哥孙虑。孙和生于黄武三年(224年),他出生小时候聪慧伶俐,又因母亲王夫人的缘故,特别得到孙权的宠爱。孙权常常把孙和带在自己身边,衣服礼秩珍玩之类的赏赐,其他皇子不能与孙和相比。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