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韩非不被同学李斯杀死,韩国能否避免灭亡命运?-读战国(73)

如果韩非不被同学李斯杀死,韩国能否避免灭亡命运?-读战国(73)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97 更新时间:2024/1/24 8:39:57

文/松鼠爸爸

[var1]

韩非

“李爱卿,你这个老同学韩非的文章写得真不错,很合寡人心意。他好像有意效力于我大秦,你说,寡人授予他何职比较合适?”

战国末期的某一天,秦王嬴政在咸阳王宫连读韩非的上书后,对心腹重臣廷尉李斯如是说。韩非就是闻名后世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李斯嫉妒韩非,不希望他被秦王重用,于是委婉提醒:“大王,韩非可是韩国公子。”

“你说得对。寡人确实没想好怎么用他,那就先让他在馆驿等等吧。”

“喏!”

韩非是谁?他为什么要对秦王嬴政献书求重用?李斯又为什么嫉妒韩非?

韩非约生于前280年,青年时正值战国后期,目睹国土大片沦丧,国家分崩离析,甚感痛心。

[var1]

韩非

韩非热爱法家学说,精通刑名之术,可惜因为口吃,不善言谈。

为救韩国,韩非一边著书立说,一边上书韩王,建议选任贤能,打击奸佞,变法强韩。

此时的韩王是末代君主韩王安。在秦国持续打击下,韩王安不得不向秦国割让土地,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并派韩非为特使,前往秦国游说公关。

韩非借出使秦国的机会,上书秦王,说他有“一举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划,可令诸国臣服,秦国称霸,并表示:

“如果我做不到,您可把我杀了示众!”

[var1]

秦王嬴政

韩非对秦王嬴政说了啥?

内容和观点很多,这里只说两个最重要的:

观点一:挑拨秦王与谋臣的关系。韩国指出,秦国此时已具备灭亡六国的实力,却一再被耽误,是谋臣没有尽忠。这里的“谋臣”,应该主要指正受重用的李斯。

观点二:秦王第一个应该消灭的国家,是赵国,而不是韩国。

[var1]

嬴政早年就看过韩非的文章,是他的忠实粉丝,这会儿看了他的上书,越发觉得他是个人才,但顾忌他的韩国公子身份以及与李斯的关系,一时没想好怎么用他,所以没有马上召见他。

韩非在秦国馆驿苦苦等待,万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支带毒的冷箭。

射冷箭的是他的老同学李斯。早年两人曾一块求学于荀子门下,就学问和智力水平而言,韩非似乎更高,这让李斯非常嫉妒。

[var1]

李斯

李斯担心韩非一旦被秦王重用,可能影响自己的地位,于是在嬴政面前诋毁道: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无论如何要为韩国利益着想,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这是人之常情。可您要是不用他,再放他回国,又是自留后患,不如找借口把他除掉。”

李斯这话貌似有理,但不全对——他自己就是楚国人,凭什么他可以在秦国当高级打工仔,人家韩非就不能?

[var1]

李斯

可惜嬴政一时被李斯忽悠住了,便把韩非交有司治罪。

李斯担心秦王反悔,便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早点自杀。

韩非试图当面陈述冤情,可惜没机会见到秦王。没不久,嬴政后悔了,派人赦免韩非,这才发现他已经死了。

[var1]

这一年,是前333年,距离韩国灭亡还有3年,距离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只剩12年。

顺便问一下:如果韩非不死,而是被秦王重用,韩国能否避免灭亡的命运?

不能。如果韩非真的被秦王重用,他也只能全力服务于秦国。他不仅很难挽回韩国的灭亡命运,可能还会为了‘表现’而加速韩国被灭的进程。

战国时在秦国打工的著名外国职业经理人,如商鞅、公孙衍、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等,都不许有“吃里扒外”的行为,否则不是被秦王处死,就是被罢黜。

[var1]

内史腾

韩非游说失败、客死秦国,使韩国错过最后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

前230年,秦国将领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其国都新郑,俘获韩王安。

自前403年三家封侯,历经173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经过多年无力挣扎后,终于第一个灭亡。

秦灭六国,开始进入最后10年冲刺……

[var1]

松鼠父子读战国:韩非子为什么建议秦王第一个灭赵国?

小松鼠问:“老爸,韩非为什么又叫‘韩非子’?哪一个是他的真名?”

松鼠爸爸道:“真名是韩非。‘子’在古代是一种对成年男士、尤其是各种大咖的尊称,大致相当于‘先生’。比如孔子的真名叫‘孔丘’,庄子的真名叫‘庄周’。孔子、庄子和韩非子分别是先秦时儒家、道家和法家的集大成者,学术地位非同一般,所以都称‘子’。”

[var1]

“韩子”韩愈

“按照这个逻辑,韩非应该叫‘韩子’才对啊,为什么称他‘韩非子’呢?”

“嗯……这个问题嘛……”松鼠爸爸额头冒汗,“一种说法是:韩非在唐朝以前确实被称为‘韩子’,后来出现了文学大家韩愈,被人尊称为‘韩子’,为了区别起见,就把韩非的称呼改成‘韩非子’。”

“这样的哦。”小松鼠又问,“老爸,韩非子为什么强烈建议秦王第一个灭赵国?”

[var1]

“韩国此时在战国七雄里最弱、且离秦国最近,按照范雎‘远交近攻’的原则,按照李斯制定的统一方略,韩国都是公认的第一个该灭之国。韩非子让秦王第一个灭赵,说白了就是让秦赵两强相争、两败俱伤,为韩国争取苟延残喘的时间。”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附:韩国君王列表

1、 韩景侯韩虔(qián),在位

9年(前409年-前400年);

2、韩烈侯韩取,在位

13年(前400年-前387年);

3、韩文侯韩猷(yóu),在位

10年(前387年-前377年);

4、韩哀侯韩屯蒙,在位

3年(前377年-前374年);

5、韩懿(yì)侯韩若山,在位

11年(前374年-前363年);

6、韩昭侯韩武,在位

30年(前363年-前333年);

7、韩宣惠王韩康,在位

21年(前333年-前312年);

8、韩襄王韩仓,在位

16年(前312年-前296年);

9、韩厘王韩咎(jiù),在位

23年(前296年-前273年);

10、韩桓惠王韩然,在位

34年(前273年-前239年);

11、韩王安韩安,在位

9年(前239年-前230年)

更多文章

  • 楚汉之争的导火索是什么?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楚汉之争项羽有多少部队,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三点

    楚汉之争的导火索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当年项羽不公平的分封!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因为不喜欢齐国也不喜欢齐国国王,所以他把齐王放在一边,反而把土地,分给了齐王派来这个打仗的将军。当时的齐王肯定就不干了,我派人跟着你去打仗,你不仅把我晾在一边,还让我的手下来当王?于是齐王就和项羽分封的那位打了起来,这边齐国打

  • 山东为何简称“鲁”,而不是“齐”,齐国不是春秋五霸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山东为什么叫鲁不叫齐,山东属于齐国还是鲁国,山东车牌为什么是鲁不是齐

    山东历史文化氛围浓郁,早在上千年之前就有两大国在此地诞生,山东辖区内曾有齐国和鲁国,而且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历届君王都是一代霸主,但是山东为什么简称“鲁”,而不是相对更加强大的“齐”呢?[var1]“齐鲁”起源于先秦时期,就是齐鲁两国的合称,齐国和鲁国是怎么诞生的呢?在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

  • 开创大国平衡战略的韩国,靠这一招活到战国末期!小国生存的范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即使在这七雄中,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拥有逐鹿中原的实力。比如七雄中的韩国,就是典型的小国。那么它又是怎样在强者如林的战国时期生存下来的,并位列七雄之一呢?我们来一起梳理探讨——[var1]战国七雄形势一、韩国其实努力过,奈何无法命运不济进入春秋末期,实际上真正能够算得上强国的只有晋国、越国、楚

  • 欧洲秦始皇,查理曼大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欧洲几乎统一,我们看这张图。除了北欧,爱尔兰,伊比利亚半岛以及东欧部分。查理大帝统治时期(768-814),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因为前面有秦国六代人的努力。查理曼大帝一代人统一西欧,如果后代加把劲,努努力,形成今天大一统的欧洲绝对

  • 建立大燕国做皇帝,终成赵延寿黄粱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要说谁的心里最难过最苦逼,当然是跪在群臣中的赵延寿了,“说好的中原皇帝让我当呢,说好的大饼饼呢,怎么全搁到你身上?说话不算数,果然是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契丹男人也是这样。原来,我走过最远的路,竟是契丹男人的套路,哼!”眼看着耶律德光自己坐上了皇帝宝座,自己多年的等待竟然是梦一场。赵延寿心都在滴血

  • 曹操最激昂顿挫的一首诗:写尽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千古传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董卓构乱,群雄逐鹿,豪杰并起,遍地刀兵。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造就诗人的时代——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博学多才的女诗人蔡琰在董卓之乱时被胡骑所获,流落匈奴十二年,她的五言《悲愤诗》写战后疮痍“尸骸相撑拒”“肝脾为烂腐”字字断肠

  • 如果晋阳之战没有逆转,秦国即使经过商鞅变法也不可能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关注"千年回响",更多精彩历史故事!公元前455年,晋阳城外,晋国三大卿大夫智瑶、韩虎和魏驹身穿锦衣华服站在高地,智瑶意气风发,手指远处晋阳城说:“原来大水真可以毁掉一个国家啊。” 韩虎和魏驹嘴上说着,智伯大才,能力超群之类的恭维话,转头脸色就变了。远处,晋阳城被大水冲击,摇摇欲坠,被困两年的赵

  • 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司马懿讲出了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分析曹冲的死因,司马懿为什么说曹冲不聪明,曹冲究竟是谁害死的

    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曹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军事家之外,他的儿子也都很聪明。在曹操的子嗣中如果说谁是最聪明的,那曹冲一

  • 当今的世界,有点像“春秋五霸”的齐桓公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桓公什么时候成为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齐桓公和另外几个春秋五霸的评价

    自从周武王分封诸侯后,天下就开始有国家的概念。武王伐纣时,八百诸侯会盟津。可见周朝前期,国家数量不少于800个(史记中记载后来受封的就有104个)。而到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开创了春秋战国时代。当年周天子乃天下共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到了平王之时,周

  • 宋国君位继承模式的摇摆导致了孔子先人的两次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最美一句话,孔子临死前预言,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孔门世系孔子的十四世祖微仲衍,与微子启、帝辛都是商王帝乙的儿子,只不过帝辛是嫡子,所以继承君位,成了赫赫有名的纣王,而他的两个兄长只能受封于微。后来,周灭商,周公旦依据“兴灭国,继绝世”的原则,封微子启为公爵,让他统领商遗民在商朝故都商丘建立了宋国,从此后,宋国国君家族即为子姓宋氏。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