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太后骂:“谁再说让我儿子当人质,我吐他一脸!”-读战国(59)

赵太后骂:“谁再说让我儿子当人质,我吐他一脸!”-读战国(59)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49 更新时间:2023/12/10 8:32:44

文/松鼠爸爸

[var1]

赵孝成王赵丹

前266年,在位33年的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

这个时候正是秦昭襄王范雎为相后、实施“远交近攻”的疯狂收割期。赵国与秦国的距离,仅次于韩、魏两国,也不幸成为秦国的重点攻击对象。

赵丹即位的第二年,即前265年,秦国进攻赵国,一下子拿下三座城,赵王急了,与大臣们商议后,决定向齐国求救。

[var1]

赵孝成王之父 赵惠文王

齐王说:“可以啊,不过寡人有一个条件:赵国如果派长安君来齐国作人质,我们就出兵。”

长安君是谁?赵太后之子,赵孝成王赵丹的同母弟。

此时赵丹刚刚即位,国政大事是赵太后说了算,听说小儿子要去齐国当人质,赵太后死活不肯。

大臣们轮番进谏,赵太后火了,当场发飚:“谁要再来跟我说让长安君去作人质的事,老身一定唾他一脸!”

[var1]

赵太后

左师触龙见太后话说到这个份上,知道常规套路不行,决定出奇计。

他请求拜见太后,太后当然知道他此行目的,怒气冲冲地等着他开口。

谁知触龙进宫慢悠悠坐下后,压根不提人质的事,而是开始聊闲天:“太后,老臣我腿脚不好,走不快,好久没来拜见您了。只恐太后身体不舒服,所以特地来看望您。”

[var1]

太后一听触龙不是来劝谏的,于是也开始闲聊:“老身我腿脚不好也不好,出门全靠坐马车。”

接着,触龙又与太后聊了聊饮食、运动与养生等问题,待太后对他放松戒备后,把话题扯到他儿子上:“我最小的儿子舒祺没什么出息,臣老了,很是疼爱他,希望能给他补一个王宫黑衣卫士的空缺,恳请太后成全。”

给大臣的儿子安排工作,这对太后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当即答应:“好啊,儿子多大年纪?”

“十五了。虽然他不大,可是臣想在入土之前把他托付给您。”

[var1]

太后奇道:“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

“比女人厉害。”

太后笑了:“还是女人更爱吧。”

触龙见太后放松警惕,开始往正题拐:“老臣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疼爱,超过了长安君。”

长安君是太后的少子、齐国指定的人质,“燕后”是赵太后的女儿,因远嫁燕国为王后,故称“燕后”。

[var1]

触龙故意说赵太后爱女儿超过爱儿子,目的等太后反驳、上钩。

太后果然中计:“您错了,老身爱燕后,可比长安君差多了。”

触龙道:“父母如果真爱孩子,就应该为他们考虑长远一点。您老送燕后远嫁时,握着她的脚后跟哭泣,想到她嫁那么远,觉得她很可怜。

“虽然您成日想念她,可是祭祀的时候却祷告说‘千万不要让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的长远打算,希望她子子孙孙都能继承王位吗?”

“是啊。”

[var1]

“从现在上推到三代,赵国国君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位的吗?”

“没有了。”

“其他诸侯国呢?”

“老身也没听说。”

[var1]

“为什么后世子孙不能保住先祖的爵位?因为他们地位尊贵但没有功劳,俸禄优厚但没有业绩。”触龙话锋一转,“如今您让抬高长安君的地位,将膏腴之地封给他,又赏他贵重宝物,却不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一旦您辞别人世,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老臣以为,您为长安君考虑的过于短浅,这才说您对他的疼爱,不如燕后。”

赵太后终于明白,触龙拐这么大一个弯,是想告诉她:让长安君当人质,不是害他,而是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慢慢就想通了、同意了。

赵孝成王见太后松口,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派他到齐国当人质,齐王这才同意出兵助赵。

一场国家危机,就在一次闲聊中轻松化解。

[var1]

松鼠父子读战国:当人质是为国立功吗?

小松鼠问:“老爸,为什么别的大臣劝赵太后都不行,偏偏触龙就成功了?”

“赵太后是赵惠文王之后,儿子赵孝成王刚即位时,国家大政都是她说了算,可见她很可能是一个女强人。就算她不是女强人,为了保护儿子,为了不让儿子当人质,也会表现得极其强硬。”松鼠爸爸道,“所以这个时候,以常规方式来正面劝说,肯定不行。触龙的成功,在于他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引发了赵太后的共鸣甚至共情。”

“什么共情?”

“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爱孩子。有了这个共情基础,赵太后才会放松警惕,才会把触龙当朋友,耐心听他说后面的话。”

“那触龙真正打动赵太后的是什么?”

[var1]

“真正为孩子好,就要为他的长远利益考虑,就要让他趁年轻积极为国家做贡献。”

“当人质是为国立功吗?”小松鼠追问,“去别国当人质,好事还是坏事?”

松鼠爸爸笑道:“前面我们说过,战国时各国间互派人质,是一种普遍风气。人质既是外交官,又是抵押物,有风险,但也非常锻炼人,不一定就是肉包子打狗。战国时期至少有秦昭襄王、燕昭王、楚顷襄王、楚考烈王、秦庄襄王

秦始皇他爸)

魏景湣王6位君王,在别国当过人质。”

小松鼠羡慕道:“原来人质还可以安全回国当诸侯王呀。”

(注:头条APP里打开此文后,可点击右上角“耳机”自动播放语音。

#松鼠父子读历史# #松鼠父子读战国#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代贤相姚崇和宋璟为何成了短命宰相?唐玄宗:“姚崇诡诈,宋璟卖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姚崇和宋璟的关系图,姚崇宋璟唐玄宗,姚崇与唐玄宗的故事

    不过,相对于“房杜”的一致美誉,“姚宋”则争议颇多。姚崇留下了为人诡诈、排除异己的诟病,宋璟留下了性情刚猛、卖直求名的把柄。一个盛世王朝的开创,少则十年八年,多则一两代人,而姚崇和宋璟担任宰相的时间,加起来也才七年(姚崇3年,宋璟4年)。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与 “春蚕吐丝”二十年的房玄龄、“死而后已”

  • 揭秘为何唐朝会有众多外国人聚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要讲的是为何唐朝会有众多外国人聚集?唐朝时期,中国境内聚集了很多外国人。不但有阿拉伯人、波斯人、栗特人,还有日本人、新罗人等等,唐代的长安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扬州、广州等地也都聚集了大量外国人。唐朝末年,居住在扬州的外国商人已经达到了数千人。为什么当时的唐朝会聚集着这么多的外国人?综合各

  • 资粮改道、陈郑遭殃-辕涛涂和申侯所导致的齐桓公撤军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申侯与齐桓公,魏齐争霸的历史故事,齐桓公进攻楚国的两条理由

    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夏秋之交,齐国和楚国经过一系列军事对峙、外交谈判后,终于以‘召陵之盟’的形式,各自表述了己方的意愿,然后名义上达成了一致,将一场即将发生的危机暂时消弭于无形中。楚军停止了继续向召陵开进的军事行动,齐桓公也率齐军及诸侯联军从召陵撤军回国;齐、楚两国之间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

  • 日本遣唐使团,推动唐朝文化辐射四方,更是中日文化沟通的桥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最杰出的使者,唐朝历史完整版

    引言: 唐朝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制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都空前繁荣。此阶段不仅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优秀文化,还巧妙融合了南北方各族的文化精华。其发展态势,颇有些“海纳百川”之势。而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日本遣唐使团访华交流,也使得此阶段成为中

  • 赶赴一场春天的约会!阿来“杜甫成都诗”系列第10讲将于2月04日开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成都的自然山水的调子是谁定的?杜甫。他怎么定的?用一首一首诗歌定的。”一千多年前,杜甫从远方长途跋涉来到蜀地,在成都安顿之后,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安稳的时期。备尝世事动荡、旅途辛苦的杜甫,强烈想要在成都营造一个家园,让肉身和灵魂都能找到“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所在。一千多年后,在一个早春,杜甫的异代

  • 死后殊荣陪葬皇陵,生前却无比凄惨,这都怪他的母亲是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为何杀薛仁贵,武则天美图100张

    李贤,字明允,是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此人十分有才,曾为《后汉书》做过注解,除开他的皇子身份,他也是当时十分有名的一位学者。李贤死后陪葬皇陵,的确是莫大的殊荣,可是他生前的经历,却无比的坎坷。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在长子李弘死后,便将李贤立为太子,并且授予他监国的权利,他本就十分有才华,又十分能干,一

  • 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外交是怎样进行的?谈谈韩非的外交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末年,天下大乱,韩非在韩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出生。战国时期社会环境复杂纷乱,末年之时韩国的国力也不可同日而语,已呈衰微之势。韩非作为贵族后裔,相比他人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在《韩非子》中,他从政治、法律、改革、外交、任人等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对于韩非的思想,我

  • 此地自唐朝时纳入大唐版图,在康熙皇帝手里失去,现在是旅游胜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地方就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曾是中国北方部族主要活动地区,中国古代史书中最早明确记载贝加尔湖地区的是《汉书·苏武传》。 贝加尔湖,中国古代人称之为“北海”,在西汉时期“贝加尔湖”在匈奴人的控制内,汉朝时期汉武帝派苏武出使西域各国,路经匈奴时,被匈

  • 中国历史上第一阴谋家,唐朝衰落罪魁祸首,还常戏弄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盛世的代名词了,但是很多人想不通这么强大的一个朝代为何一夜之间就突然衰落了呢?其实任何事情都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唐朝这个大厦倾倒之前,肯定出了很多蛀虫,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大蛀虫——李林甫。李林甫其实还是唐朝宗师贵族,原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李林甫担

  • 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唐朝时期开放的风气,是由什么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国家实力是非常的强大的。所以世界上个各个国家的人员都喜欢到中国来拜访。在唐太宗时期就有异国人员将不同品种的果树栽在皇家的花园之中,到了唐玄宗时期又给唐玄宗送来了舞女,为唐玄宗展示异国舞蹈。当时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也都送来很多的物品。这些异国使者都按照他们当地的风俗并没有对唐朝时期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