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把妻妾和三万妇孺当军粮,安史之乱大唐英雄张巡坚守睢阳

把妻妾和三万妇孺当军粮,安史之乱大唐英雄张巡坚守睢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13 更新时间:2024/1/24 2:31:06

张巡生在唐中宗年间,算是个“富二代”,不过他并不是个纨绔子弟,而是一个上进好学的三好青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47岁的张巡在真源县做县令,安禄山大军声势浩大,几个月时间,就攻陷了洛阳和长安。河北、河南也相继陷落,安军所到之处,唐朝的地方官员望风而降。这个时候,张巡并没有像其他县令那样轻松的选择投降,然后继续做县老爷。他组织起一支几千人的武装与安禄山的大军周旋。

757年初,张巡大军辗转到睢阳(今天河南商丘),安军大将尹子琦率领同罗、突厥等精兵十几万进攻睢阳,为什么安军如此兴师动众要拿下睢阳?因为此时洛阳、长安已经失守,河北、河南也都入安禄山版图,睢阳是唐朝仅存的江淮重地的门户,江淮是唐朝的税赋重地,如果睢阳失守,江淮几乎就将不保,那样的话,唐朝几乎很难组织得起大规模的反攻了。

《旧唐书·张巡传》记载,面对安禄山的叛军攻势,张巡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这就是为什么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说到: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张巡应当是知道睢阳对于整个大唐的重大战略意义的,因而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十几万人将睢阳团团围住,而睢阳城内仅有7000守军,张巡率领这7000人,与十几万敌军死战十个月,十个月间,累计歼敌十余万,斩将60多员。虽然最终睢阳城被攻陷了,但是张巡仅以几千人,牵制了敌人十几万大军,阻挡了安军南下江淮地区的脚步,使得富庶的江淮地区得以保全,避免了千千万万的百姓免受屠戮,此外,张巡的坚守为唐军组织反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睢阳城破前一个多月,唐军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而张巡及那7000将士(城破时,仅剩下400人),则在睢阳失守后拒降被杀。对于张巡的壮举,当时的翰林学士李翰也有言“(张巡)蔽遮江淮,阻敌势,天下不亡,诚其功也”,所谓守一城,捍天下,大概就是如此吧,这件事对于整个唐帝国的重要意义,相信无需多言。但是其实,张巡挽救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封建政权,他挽救的是天下和汉民族。为什么这么说?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胡人,当时,距离隋朝结束自五胡乱华以来动乱刚刚过去100多年,汉胡矛盾并没有完全化解,在北方地区生活着大量的突厥、契丹、奚、同罗等胡人。他们与汉人互相歧视,而安禄山作为胡人,早在叛乱之前,就非常注重团结胡人,利用胡汉矛盾扩大势力。而最终安禄山造反的15万大军中,大部分都是同罗、契丹、突厥、室韦人。所以其实某种程度上,“安史之乱”是一场胡汉之战,是汉人的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而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内斗”这么简单。唐朝的胜利,使汉人免于又一场“五胡乱华”。而这其中,张巡居功至伟,即便是比之李光弼郭子仪,也不遑多让。其实我们的历史上还有这样的时刻,例如南明,如果有张巡这样的英雄,结局或未可知?

这本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可惜中间一件事令这件事争议千年。睢阳被围数月,粮草断绝,形势危机,张巡不得已杀了自己的妻妾,分给将士吃,张巡此举是为了带个头,此后张巡军吃了3万人,先是女人,再是小孩,再是老人。到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400人。真正的人间地狱…不过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尽管为了守住睢阳,睢阳的百姓几乎被吃尽了,但是百姓却始终拥戴张巡,《旧唐书》有言,“所食人口两三万,人心终不离”。这又是真正的万众一心。

千年来,有关张巡的争议从没断过,不过总体来说,对张巡还是持正面看法的居多,不过也有许多人站在道德角度批评他的,毕竟他的小妾,城中的百姓也都是鲜活的生命。到近代以来,对张巡的批评多了起来,例如柏杨就曾写过批评张巡的文章,近代以来的批评多集中在人权等问题上。也正是由于这些争议,张巡成为一个被刻意回避的人物。

不过分开来说,他精忠爱国,可称得上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英魂。“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他担的起英雄的名号。但是,他吃人的行径又确实是无法洗白的污点。不过,睢阳的三万怨魂可以指责甚至怨恨他,而我们却不能,因为作为后人的我们,正在享受这样的英雄的恩泽,没有那样的他们,哪有现在这样的我们?

事实上,张巡本可以选择一个轻松的方式,他可以选择投降或者直接逃走,那样他可以好好的活着,可是他没有,他选择了抗起责任,一个汉人的责任,也选择了抗起骂名。任何一个人站在张巡的位置上,也没法比他做的更加出色,他吃了很多人,可他救了更多人,甚至是救了一个民族。唐玄宗和安禄山才是罪魁祸首,他们给张巡出了一道不可能有正解的题目,无论他怎么选,都是错,张巡想必在选择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被争议的准备了,但是,他义无反顾。他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倘使清谈能退敌,张巡何需死睢阳。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感叹: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价张巡:张巡捐生殉国,血战以保障江、淮,其忠烈功绩,固出颜杲卿、李澄之上,尤非张介然之流所可企望,贼平,廷议褒录,议者以食人而欲诎之,国家崇节报功,自有恒典,诎之者非也,议者为已苛矣。虽然,其食人也,不谓之不仁也不可。……若张巡者,唐室之所可褒,而君子之所不忍言也。

更多文章

  • 解密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上官婉儿的祖父因为站错队,被武则天抄家问斩,年幼的上官婉儿随母亲沦为官奴。理论上讲,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着血海深仇。但是,结果却是武则天发现上官婉儿,并重用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忠心于武则天。这看似不合逻辑的事情,实际上背后有着很多权力的角逐。当武则天发现上官婉儿的时候,婉儿年仅14岁。我相信武

  • 长达369年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就在中国力量分散并持续内斗之时,北方少数民族力量趁机南下。氏族力量集团为了壮大自己力量,纷纷与少数民族发生经济联系。内忧外患之下,少数民族渐趋南下。公元317年,王室被迫东迁至建康——东晋开始。西晋势力在北方全面撤退之后,于是在北方,各身份更加复杂的氏族力量粉墨登场,他们或依世族大姓的支持,或部分地

  • 蜀道难!秦国入蜀却仅用一年,看最弱苴国如何为大秦创造天赐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在战国时期,巴蜀之地,便是中原各国眼中的蛮荒小邦,偏于一隅。他们不好进去,更不会将其放在战略版图上。只有秦国,尽收巴蜀,为之后一统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难么如此艰险的蜀道,如此易守难攻的地方,秦国是怎么凭借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全部拿下的呢?实在是天赐良机摆在眼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var1]

  • 秦始皇统一六国,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三 大将蒙恬,轮军事才能,蒙恬绝对拥有大将之风,镇守西域,西域戎狄不敢踏入中原半步,几场硬仗打下来,西域部落听到蒙恬的名号就瑟瑟发抖,也是最早追随嬴政的亲信,所以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忠诚度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也正是这方面原因,嬴政在东征的时候,才放心的把西北的防御交给他,蒙恬也没让嬴政

  • 李治为何把亲妹妹以皇后礼下葬?千年之后,谜团揭开实在是不光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90年代,考古学家在翻修李治的昭陵时,意外发现了李治妹妹新城公主的墓葬。在发掘新城公主墓时,专家意外地发现,这位公主的墓葬规格居然与皇后等同,更诡异的是,墓葬中的壁画上的侍女居然都没有脸部。专家发现,墓葬壁画上的侍女图案像是人为故意破坏的结果,这位新城公主的身上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作为公主的她

  • 李建成曾下毒给李世民,为何李世民没被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李世民在回府之后捂着胸口痛苦不已,连续吐血三升,事情传到了李渊的耳中,只淡淡的说了一句“秦王不善饮酒,太子以后少与秦王饮酒”这样的话,正因为太子的迫害,才导致了李世民最终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其实大家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这件事情的虚构成分了,如果李建成真的要置李世民于死地的话,为什么偏偏要邀请他到自己

  • 赵武灵王之左右秦嗣:欲图控制秦国,梦想称霸乃至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一向身体强健、力大无穷的秦武王突然意外地死了!秦武王重武好战,功绩卓著,刚刚继位三年,就对内设置丞相、修改田律、疏浚河道,对外平定蜀乱、攻取宜阳、直逼洛阳。可是,年仅23岁,并且身体强壮、力大无穷的秦武王,为何突然暴亡了呢?这还要从秦武王身体强壮、力大无穷的身体特点说起。公元

  • 狄仁杰当面让武则天戒色,面对这样的尴尬武则天是这样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虽身为女帝,但是她是人,人就有七情六欲,其中就有淫欲。下面我们来说说武则天的几大男宠。薛怀义:其本名冯小宝,在洛阳经商,因为他跟千金公主的侍奉有暧昧,后被千金公主介绍给了武则天。沈南蓼:他是一位御医,因为中年的沈南蓼温和体贴,所以后被武则天恩宠。张易之兄弟:即张易之和张昌宗,他俩属世家子弟,宰

  • 赵太后骂:“谁再说让我儿子当人质,我吐他一脸!”-读战国(59)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文/松鼠爸爸[var1]赵孝成王赵丹前266年,在位33年的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这个时候正是秦昭襄王启用范雎为相后、实施“远交近攻”的疯狂收割期。赵国与秦国的距离,仅次于韩、魏两国,也不幸成为秦国的重点攻击对象。赵丹即位的第二年,即前265年,秦国进攻赵国,一下子拿下三座城,赵

  • 一代贤相姚崇和宋璟为何成了短命宰相?唐玄宗:“姚崇诡诈,宋璟卖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姚崇和宋璟的关系图,姚崇宋璟唐玄宗,姚崇与唐玄宗的故事

    不过,相对于“房杜”的一致美誉,“姚宋”则争议颇多。姚崇留下了为人诡诈、排除异己的诟病,宋璟留下了性情刚猛、卖直求名的把柄。一个盛世王朝的开创,少则十年八年,多则一两代人,而姚崇和宋璟担任宰相的时间,加起来也才七年(姚崇3年,宋璟4年)。这么短的时间,就能与 “春蚕吐丝”二十年的房玄龄、“死而后已”